携车架夹持自行车的夹具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873452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携车架夹持自行车的夹具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携车架夹持自行车的夹具装置,其包含一个供夹持携车架的定位束,以及一个供夹持自行车车架的夹持束,定位束与夹持束间夹抵有通过螺杆组穿的连管,可同步控制夹持束与定位束同时紧固与松脱,其中,夹持束包含一个第一夹部、一个与第一夹部枢接而可开合的第二夹部,于第一、二夹部的内侧面各设置一个塑性的内夹座,内夹座形成一个供夹持自行车车架的夹持端,两个夹持端分别在末端一侧外突一个第一限止端、一个第二限止端,使第一、二限止端呈错开的相邻配。本实用新型夹持自行车时,夹持稳固,不致因行驶时的震动而脱落,更不会刮伤被夹持表面,且内夹座有所损伤时便于更换。
【专利说明】携车架夹持自行车的夹具装置【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涉及于交通车辆【技术领域】的自行车,其中供承载自行车的携车架,使自行车借以附挂于汽车,特别针对携车架用来夹持自行车车架的夹具装置。
【背景技术】[0002]目前喜爱自行车旅游、单车运动的人士愈来愈多,所以业界设计一种携车架,用以附挂于车体的背侧或是车体的顶侧,利用携车架来携挂自行车以随行于交通车辆,以便自行车附载于汽车而能四处移动。
[0003]携车架连结自行车时使用的是夹具,该夹具一端为定位束,用以夹束于携车架的架杆,另一端是是夹持束,用以包夹自行车呈横向的上管,该夹持束为两个呈开合的弧片,两弧片的一端为枢设状,另一相对端是夹持端,夹持端上横向组穿有螺栓,以便两弧片以其枢点张开,便可包夹自行车的上管,再配合螺栓予以紧固,确定两弧片夹紧上管。只是,前述夹具的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如下所述:
[0004]由于夹持束控制两弧片夹持自行车的上管,两弧片的夹持端,其夹持上管的包覆范围,并没有全面性包夹住横管,常在夹持上管之后,于两夹持端的末端之间(尤其常居于下方)存在显著的缺口间隙,故而如果受到外力碰撞,甚至是经常因汽车行驶而随路面颠簸造成震动,很可能造成上管朝下方的缺口间隙而渐松脱于夹持束,造成夹持自行车不牢靠、不稳定。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人鉴于前述的问题,进而用心研究开发,因此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携车架夹持自行车的夹具装置,其主要是夹具可以更有效地护围其夹持自行车车架的面积,避免夹具包夹自行车架出现脱位可能的缺口间隙,扩大接触、护围面积,让夹具夹持自行车更加稳固与可靠。
[0006]为了可达到前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携车架夹持自行车的夹具装置,其包含一个供夹持于携车架适处的定位束,以及一个供夹持自行车车架适处的夹持束,其中自该定位束组穿一个螺杆,该螺杆并组穿一个连管、一个弹簧以及该夹持束,该螺杆穿出该夹持束的末端接合一个控制帽,该控制帽带动该螺杆,对该夹持束、该定位束同步产生松脱与夹紧的作用,其中:
[0007]该夹持束包含一个第一夹部、一个第二夹部,该弹簧受该夹持束的第一夹部及第二夹部所迫抵,该第一、二夹部各有一端为枢端,该两个枢端可活动地连结,以供该第一、二夹部可以该枢端处为支点形成开合,该第一、二夹部对应该螺杆穿设一个穿孔,以及;
[0008]一个内夹座,其设置于该第一、二夹部的一个侧面,不同于该枢端的区域,该内夹座为塑性材质,在两端分别设置一个通孔与一个夹持端,该通孔对应该穿孔,以供该螺杆来贯穿,该夹持端呈相向对称,以对应夹束自行车车架,该两夹持端,分别在末端一侧外突一个第一限止端、一个第二限止端,该第一、二限止端彼此呈错开的对称配置,该第一限止端可靠置于该第二限止端邻侧的末端面上;借助该第一、二限止端,于该夹持端夹束处增加防脱位的护围作用。
[0009]所述的携车架夹持自行车的夹具装置,所述夹持束的第一、二夹部于一个侧面凹设有数个卡槽,内夹座对应于第一、二夹部的卡槽,突设有卡柱,供卡柱凹凸配合于卡槽,将各内夹座分别结合于第一、二夹部。
[0010]因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可以获得的功效简要说明如下所列:
[0011]1.本实用新型的夹具,针对夹持束作改变,尤其是增进夹持束夹持自行车的稳固性。利用夹持束的第一、二夹部,于其相对的内面设置一个内夹座,两个内夹座在夹持端的末端,分别突伸一个第一限止端、一个第二限止端,借助第一、二限止端互呈左右错开的对称配置,在夹持端夹束以外的一侧露空区域,起了有效护围、防脱落的稳固作用,填补夹持端夹持未及完整夹束之处。携车架随汽车行驶而恐随路面颠簸难免造成震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二限止端在夹持端未及完全夹束的下方露空区域,提供护围防脱落作用,使自行车不致因行驶路面造成的震动而脱落于夹持束,故本实用新型深具实用性。
[0012]2.本实用新型的内夹座为塑性材质,故可以在夹持端轻易形成止滑纹路,来加强夹束自行车车架的摩擦力,同时又不会刮伤自行车车架的表面。
[0013]3.本实用新型的内夹座与第一、二夹部可以分开,如果内夹座有所损伤,更换即可,故能长保使用的优良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元件分解图。
[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夹持束立体分解图。
[0017]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仰视角度立体图。
[0018]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夹持上管的组合剖视图。
[0019]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未夹持状态的组合剖视图。
[0020]【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1]10定位束11组孔
[0022]12突柱121缝槽
[0023]14连管141连管一端
[0024]142连管二端15塞套
[0025]151中孔16弹簧
[0026]20螺杆25控制帽
[0027]30夹持束31第一夹部
[0028]32 第二夹部311、321 枢端
[0029]33枢轴34穿孔
[0030]35 卡槽
[0031]40内夹座41 通孔
[0032]42夹持端44末端[0033]45第一限止端 45’第二限止端
[0034]60 上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5]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携车架夹持自行车的夹具装置,如图1所示,基本上,夹具包含一个定位束10、一个夹持束30,其中该定位束10束设于携车架的架杆,夹持束30用来夹持自行车呈横向的上管。其中:
[0036]该定位束10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呈C形环,开口处横向贯穿地设置一个组孔11,组孔11 一端内部设有一个突出的突柱12,突柱12外侧与组孔11内侧壁之间有一道呈环形的缝槽121,以于该缝槽121中插装一根连管14,该连管14有两端,分别是连管一端141、连管二端142,连管一端141插装固定于缝槽121,并且围置于突柱12外侧面,连管二端142塞装一个塞套15,塞套15中央贯穿设置一个中孔151,借助一个螺杆20 —端,自定位束10依序组穿其组孔11、连管14、塞套15的中孔151 ;
[0037]该夹持束30包含一个第一夹部31、一个第二夹部32,该第一、二夹部31、32各包含有两端,各自的一端为枢端311、321,各自的另一端分别设置一个内夹座40,第一、二夹部31、32的两个枢端311、321,各分布于左右而能并靠呈一条直线,通过枢轴33枢设两个枢端311、321,让第一、二夹部31、32以枢轴33为支点而形成开合,如图2、图5所示,第一、二夹部31、32对应连管14方向贯穿设置一个穿孔34,借以弹簧16—端塞入第一夹部31的穿孔34,另一端塞入第二夹部32的穿孔34中,而螺杆20 —端穿过第一夹部31的穿孔34、弹簧16及第二夹部32的穿孔34外,直到螺杆20末端螺纹接合一个控制帽25,该第一、二夹部31、32分别在面对面的该侧面凹设有数个卡槽35 ;以及
[0038]该设置于第一、二夹部31、32内侧面的内夹座40,该内夹座40为塑性、挠性材质,其在两端分别设置通孔41与夹持端42,穿设通孔44处对应第一、二夹部31、32的穿孔34,以供螺杆20在穿过连管14、第一、二夹部31、32的穿孔34及弹簧16之后,同时穿过内夹座40的通孔41,弹簧16两端便受到第一、二夹部31、32的穿孔34内壁的抵压,此外,内夹座40设为夹持端42处,一侧面对应外护座40的卡槽35而设有卡柱44,利用卡柱44凹凸配合于卡槽35,以将内夹座40连结于第一、二夹部31、32内侧面,该夹持端42于对应夹持自行车车架的一个侧面,形成凹弧面、凹凸止滑纹路,让两夹持端42呈相向对称,供两夹持端42对应包夹自行车车架,两个内夹座40的夹持端42,分别在末端44 一侧往外延伸呈三角突状的第一限止端45、第二限止端45’,第一、二限止端45、45’分呈一左一右的配置,使第一、二夹部31、32完全靠合时,第一限止端45靠置于第二限止端45’邻侧的末端44面上以呈左右并靠,此如图4、图6所示,故第一、二夹部31、32对应靠近时,如图4、图5所示,第一、二限止端45、45’较夹持端42末端44延伸的厚度及其形态,对包夹自行车上管60的圆形管截面,增加第一、二夹部31、32夹束上管60的接触面积,以及增加防止脱落的可靠度,可护围夹持端42未夹持到的露空区域,如图4、图5和图6所示,第一、二限止端45、45’可护围夹持端42夹持处的下方露空区域,让夹持自行车更为稳固而不会脱落。
[0039]因此,本实用新型,如图4、图5和图6所示,于螺杆20上紧固控制帽25时,第一、二夹部31、32的夹持端42夹持状态产生夹紧,连带迫近第一、二夹部31、32,使两个内夹座40的第一、二限止端45、45’互相靠近,进而使两个内夹座40的两个夹持端42夹住自行车的上管60外侧面,由于内夹座40为塑性材质,因此夹持作用不伤害自行车的上管60表面层,另外,紧固控制帽25动作,以及连管14连接定位束10作用,同步造成螺杆20位移的力量抵压定位束10,以缩小定位束10夹持的内径,供定位束10夹持携车架的作用更紧密;
[0040]反之,如果螺杆20上松退控制帽25时,第一、二夹部31、32的夹持端42受弹簧16的回复力影响,使夹持状态产生解脱,连带开张第一、二夹部31、32,使两个内夹座40的第一、二限止端45、45’互相远离,进而两个内夹座40的两个夹持端42自行车的上管60外侧面脱离,该松退控制帽25动作,通过连管14连接定位束10作用,同步造成螺杆20退移以致不再强力抵压定位束10,造成定位束10夹持的内径渐松脱,整组夹具即呈下垂状态。
[0041]上述实施例仅为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于此项技术人士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及精神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及变化,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权利要求所列。
【权利要求】
1.一种携车架夹持自行车的夹具装置,其包含一个供夹持于携车架相应位置的定位束,以及一个供夹持自行车车架相应位置的夹持束,其中自该定位束组穿一个螺杆,该螺杆并组穿一个连管、一个弹簧以及该夹持束,该螺杆穿出该夹持束的末端接合一个控制帽,控制该控制帽带动该螺杆时,使该夹持束、该定位束同步松脱或夹紧,其特征在于: 该夹持束包含一个第一夹部、一个第二夹部,该弹簧受该夹持束的第一夹部及第二夹部所迫抵,该第一、二夹部各有一端为枢端,该两个枢端活动连结使得该第一、二夹部能以该枢端处为支点形成开合,该第一、二夹部对应该螺杆开设一个穿孔,以及; 两个内夹座,分别设置于该第一、二夹部各自的一个侧面,不同于该枢端的区域,该内夹座为塑性材料制成,每个内夹座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通孔与一个夹持端,该通孔对应该穿孔设置用于穿设该螺杆,该两个内夹座的夹持端呈相向对称以夹束自行车车架,该两个夹持端,其中一个在其末端一侧外突一个第一限止端,另一个在其末端一侧外突一个第二限止端,该第一、二限止端彼此错开的呈对称配置,该第一限止端靠置于该第二限止端邻侧的末端面上,该第一、二限止端对夹束于夹持束中的自行车车架的相应部分在该夹持端处形成防脱位的护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车架夹持自行车的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束呈C形环,开口处横向贯穿地设置一个组孔,组孔一端内部设有一个突出的突柱,突柱外侧与组孔内侧壁之间有一道呈环形的缝槽,于缝槽中插装一个连管,连管有两端,分别是连管一端、连管二端,连管一端插装固定于缝槽,并且围置于突柱外侧面,连管二端塞装一个塞套,塞套中央贯穿设置一个中孔,连管二端的塞套外端面压抵所述夹持束,所述螺杆自定位束依次穿设于定位束的组孔、连管、塞套的中孔、夹持束的通孔和弹簧中央之中,弹簧二端分别塞设于夹持束的第一、二夹部的穿孔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车架夹持自行车的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束的第一、二夹部,其两个枢端各分布于左右而能并靠呈一条直线,并穿设一个枢轴而形成枢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车架夹持自行车的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束的第一、二夹部于一个侧面凹设有数个卡槽,内夹座对应于第一、二夹部的卡槽突设有卡柱,卡柱凹凸配合于卡槽中将各内夹座分别结合于第一、二夹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车架夹持自行车的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夹座的夹持端形成有包夹接触自行车车架的凹弧面、凹凸止滑纹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车架夹持自行车的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夹座的第一、二限止端呈三角突状。
【文档编号】B60R9/10GK203427697SQ201320547591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4日
【发明者】王秋桂 申请人:高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