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扶式履带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88863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扶式履带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手扶式履带运输车,包括车架、左刹车杆、右刹车杆、挡位控制杆、带传动机构、履带传动机构、动力机构和货厢,所述左刹车杆、右刹车杆和挡位控制杆设于车架前端,挡位控制杆设于左刹车杆和右刹车杆的中间,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发动机、油箱和变速箱,所述变速箱安装于履带传动机构之间,所述带传动机构安装于变速箱和履带传动机构之间;所述挡位控制杆由竖直挡位杆以及与竖直挡位杆分别连接的第一水平挡位杆和第二水平挡位杆组成,所述第一水平挡位杆作横向移动,用于控制变速箱不同挡位的切换,所述第二水平挡位杆作纵向移动,用于将任何挡位切换至空挡。本发明避免了挂档时碰触地面,实现顺利挂挡。
【专利说明】一种手扶式履带运输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运输车,特别是一种手扶式履带运输车。

【背景技术】
[0002]在搬迁运输过程中,一般的汽车运输,在雨季道路泥泞时,就很难安全运行,而且爬坡能力有限,在地形较差且需要较大转弯半径的路段,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导致运输效率低,运输安全性差。而履带运输车能较好的满足施工运输需要,适应较差的路面条件,且爬坡能力强,可转运铁塔、电杆上山,转运炮弹,将任何物品从车间转运至仓库等,是十分便利的交通工具。
[0003]现有手扶式履带运输车的变速箱通常是纵向安装在车架上且靠近地面,通过一根挡位控制杆与变速箱连接进行换挡操作,一般挡位设置成“工”字形结构,挡位控制杆左右移动用于控制不同挡位的切换,上下移动用于挂空挡,然而,当挡位控制杆向下移动时,会碰触到地面,既增加了操作难度,还导致不能顺利挂挡。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操作灵活,挂挡顺畅的手扶式履带运输车。
[000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扶式履带运输车,包括车架、左刹车杆、右刹车杆、挡位控制杆、带传动机构、履带传动机构、动力机构和货厢,所述左刹车杆、右刹车杆和挡位控制杆设于车架前端,挡位控制杆设于左刹车杆和右刹车杆的中间,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发动机、油箱和变速箱,所述变速箱安装于履带传动机构之间,所述带传动机构安装于变速箱和履带传动机构之间;所述挡位控制杆由竖直挡位杆以及与竖直挡位杆分别连接的第一水平挡位杆和第二水平挡位杆组成,所述第一水平挡位杆作横向移动,用于控制变速箱不同挡位的切换,所述第二水平挡位杆作纵向移动,用于将任何挡位切换至空挡。
[0006]进一步,所述竖直挡位杆通过换挡座分别与第一水平挡位杆和第二水平挡位杆连接,所述换挡座包括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一端通过I型接头与第一水平挡位杆连接,所述联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水平挡位杆连接,第二水平挡位杆与联动杆的连接处通过I型接头与竖直挡位杆连接。
[0007]进一步,所述第一水平挡位杆和第二水平挡位杆通过叉形拨杆与所述变速箱的挡位拨叉轴连接,第一水平挡位杆和第二水平挡位杆分别固定于叉形拨杆的两端。
[0008]进一步,所述第二水平挡位杆的位置高于第一水平挡位杆的位置。
[0009]进一步,所述车架的前端设有扶手,扶手之间架设有方向控制板,所述方向控制板的前端设有用于穿过竖直挡位杆的“工”字槽,所述“工”字槽用于控制竖直挡位杆横向和纵向的移动方向;所述方向控制板的后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用于穿过左刹车杆和右刹车杆的I型槽,所述I型槽用于控制履带运输车的左右向刹车。
[0010]进一步,所述变速箱上设有左刹车器和右刹车器,所述左刹车杆和右刹车杆分别通过连杆与左刹车器和右刹车器连接。
[0011]进一步,所述发动机安装于右刹车杆的一侧,所述油箱安装于发动机的上端。
[0012]进一步,所述履带传动机构包括履带、主动履带轮、从动履带轮和导向轮,所述车架的两侧设有固定架,所述主动履带轮、从动履带轮和导向轮分别安装在固定架的前端、中间和后端,所述履带包络在主动履带轮、从动履带轮和导向轮上;所述变速箱的两端通过连接轴安装于固定架上。
[0013]进一步,所述带传动机构包括主动皮带轮、从动皮带轮和皮带,所述从动皮带轮安装在变速箱的输入轴上,所述主动皮带轮安装在发动机的一侧,所述皮带包络在主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上。
[0014]进一步,所述手扶式履带运输车还包括座位,所述座位安装在车架上,并位于货厢的右侧。
[0015]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通过将挡位控制杆设计成由竖直挡位杆带动第一水平挡位杆和第二水平挡位杆分别作横向和纵向移动来控制变速箱不同挡位与空挡之间的切换,从而避免了竖直挡位杆在前后左右移动时碰触地面,进而实现顺利挂挡;
(2 )将方向控制板设计成带“工”字槽和I型槽的结构,便于快速定位各个挡位以及左右向刹车的位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履带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详细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0018]如图所示:一种手扶式履带运输车,包括车架1、左刹车杆2、右刹车杆3、挡位控制杆4、带传动机构5、履带传动机构6、动力机构7和货厢8 ;挡位控制杆4设于左刹车杆2和右刹车杆3的中间,挡位控制杆4通过球头座41固定于车架1的前端中部,左刹车杆2和右刹车杆3通过转动轴可活动式的固定在车架1的前端两侧。动力机构7包括发动机71、油箱72和变速箱73,发动机71安装于右刹车杆3的一侧,油箱72安装于发动机71的上端,变速箱73安装于履带传动机构6之间,带传动机构5安装于变速箱73和履带传动机构6之间;挡位控制杆4由竖直挡位杆42以及与竖直挡位杆42分别连接的第一水平挡位杆43和第二水平挡位杆44组成,第一水平挡位杆43作横向移动,用于控制变速箱73不同挡位的切换,第二水平挡位杆44作纵向移动,用于将任何挡位切换至空挡。
[0019]具体地,带传动机构5包括主动皮带轮51、从动皮带轮52和皮带53,从动皮带轮52安装在变速箱73的输出轴上,主动皮带轮51安装在发动机71的一侧,皮带53包络在主动皮带轮51和从动皮带轮52上。发动机71的动力通过主动皮带轮51传给皮带53,再通过皮带53带动从动皮带轮52转动,依靠传动比来改变速度。
[0020]履带传动机构6包括履带61、主动履带轮62、从动履带轮63和导向轮64,车架1的两侧设有固定架11,主动履带轮62、从动履带轮63和导向轮64分别安装在固定架11的前端、中间和后端,履带61包络在主动履带轮62、从动履带轮63和导向轮64上;变速箱73的两端通过连接轴731安装于固定架11上;发动机71的动力通过带传动机构5传给主动履带轮62,主动履带轮62驱动履带61进行卷绕,从而带动其它轮子转动,并且在地面滚动前进、后退;从动履带轮63设有两排,每排有四个,从动履带轮63可作为支承轮在履带61轨面上自由滚动,起着将运输车重量传递到履带61进而传递到地面的作用;导向轮64用于引导履带61正确绕转,防止其跑偏和越轨。本实施例中将履带61设计成带有一定倾斜角度的结构,即主动履带轮62设于从动履带轮63的上侧,从而增大履带61的张紧力,防止履带61横向脱落和运动时的振动。
[0021]车架1的前端设有扶手12,作业人员可站在扶手12前对运输车进行操控。扶手12之间架设有方向控制板13,方向控制板13的前端设有用于穿过竖直挡位杆42的“工”字槽131,“工”字槽131用于控制竖直挡位杆42横向和纵向的移动方向;当竖直挡位杆42移动到“工”字槽131的横向四个边缘处的任意一处时,则代表竖直挡位杆42将挡位控制在1挡挡的任意一挡;当竖直挡位杆42移动到“工”字槽131的纵向任意一处时,则代表挡位挂在空挡。方向控制板13的这种设计结构能够保证不同时挂入两个挡,以免使同时啮合的两挡齿轮因其传动比不同而相互卡住,造成运动干涉甚至造成零件损坏。方向控制板13的后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用于穿过左刹车杆2和右刹车杆3的[型槽132,I型槽132用于控制履带运输车的左右向刹车。当左刹车杆2或右刹车杆3移动到I型槽132的横向末端处时,则代表履带运输车已进行左向或右向刹车;当移动到[型槽132的其它位置时,则代表履带运输车在行进过程中。变速箱73上设有左刹车器732和右刹车器733,左刹车杆2和右刹车杆3分别通过连杆21与左刹车器732和右刹车器733连接。本实施例中,将方向控制板13设计成带“工”字槽131和I型槽132的结构,可便于快速定位各个挡位以及左右向刹车的位置。
[0022]竖直挡位杆42通过换挡座分别与第一水平挡位杆43和第二水平挡位杆44连接,换挡座包括联动杆45,联动杆45的一端通过I型接头451与第一水平挡位杆43连接,联动杆45的另一端与第二水平挡位杆44连接,第二水平挡位杆44与联动杆45的连接处通过I型接头452与竖直挡位杆42连接,且第二水平挡位杆44的位置高于第一水平挡位杆43的位置。第一水平挡位杆43和第二水平挡位杆44通过叉形拨杆46与变速箱73的挡位拨叉轴734连接,第一水平挡位杆43和第二水平挡位杆44分别固定于叉形拨杆46的两端。其工作原理为:当竖直挡位杆42向前/向后移动时,则带动第二水平挡位杆44独立向前/向后移动,第一水平挡位杆43则不动,第二水平挡位杆44又带动叉形拨杆46向前/向后移动,使得挡位挂在空挡;当竖直挡位杆42左右移动时,则同时带动第一水平挡位杆43和第二水平挡位杆44向左或向右运动,第一水平挡位杆43和第二水平挡位杆44又同时带动叉形拨杆46转动,使得挡位在1挡1挡的任意一挡进行切换。通常运输车不同的速度的切换是变速箱73内不同的齿轮配合的结果。变换这些齿轮组合,就需要将齿轮不断进行啮合、脱离、再啮合。脱离时,就到达空挡。因此,无论加挡、减挡,最好是逐级进行,运输车行驶才比较平稳。本实施例中,由于挡位呈“工”字型进行挂档操作,从某一挡加到或减到其它任意一挡时,都会先经过空档,以避免齿轮配合比太大,使得运输车发生震动,进而损坏变速箱73。
[0023]通过将挡位控制杆4设计成由竖直挡位杆42带动第一水平挡位杆43和第二水平挡位杆44分别作横向和纵向移动来控制变速箱73不同挡位与空挡之间的切换,从而避免了竖直挡位杆42在前后左右移动时碰触地面,进而实现顺利挂挡。
[0024]所述手扶式履带运输车还包括座位(附图未标示),所述座位安装在车架1上,并位于货厢8的右侧。
[0025]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倘若对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手扶式履带运输车,包括车架、左刹车杆、右刹车杆、挡位控制杆、带传动机构、履带传动机构、动力机构和货厢,所述左刹车杆、右刹车杆和挡位控制杆设于车架前端,挡位控制杆设于左刹车杆和右刹车杆的中间,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发动机、油箱和变速箱,所述变速箱安装于履带传动机构之间,所述带传动机构安装于变速箱和履带传动机构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位控制杆由竖直挡位杆以及与竖直挡位杆分别连接的第一水平挡位杆和第二水平挡位杆组成,所述第一水平挡位杆作横向移动,用于控制变速箱不同挡位的切换,所述第二水平挡位杆作纵向移动,用于将任何挡位切换至空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扶式履带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挡位杆通过换挡座分别与第一水平挡位杆和第二水平挡位杆连接,所述换挡座包括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一端通过I型接头与第一水平挡位杆连接,所述联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水平挡位杆连接,第二水平挡位杆与联动杆的连接处通过I型接头与竖直挡位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扶式履带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挡位杆和第二水平挡位杆通过叉形拨杆与所述变速箱的挡位拨叉轴连接,第一水平挡位杆和第二水平挡位杆分别固定于叉形拨杆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手扶式履带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平挡位杆的位置高于第一水平挡位杆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手扶式履带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的前端设有扶手,扶手之间架设有方向控制板,所述方向控制板的前端设有用于穿过竖直挡位杆的“工”字槽,所述“工”字槽用于控制竖直挡位杆横向和纵向的移动方向;所述方向控制板的后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用于穿过左刹车杆和右刹车杆的I型槽,所述I型槽用于控制履带运输车的左右向刹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手扶式履带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上设有左刹车器和右刹车器,所述左刹车杆和右刹车杆分别通过连杆与左刹车器和右刹车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手扶式履带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安装于右刹车杆的一侧,所述油箱安装于发动机的上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手扶式履带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传动机构包括履带、主动履带轮、从动履带轮和导向轮,所述车架的两侧设有固定架,所述主动履带轮、从动履带轮和导向轮分别安装在固定架的前端、中间和后端,所述履带包络在主动履带轮、从动履带轮和导向轮上;所述变速箱的两端通过连接轴安装于固定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手扶式履带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传动机构包括主动皮带轮、从动皮带轮和皮带,所述从动皮带轮安装在变速箱的输出轴上,所述主动皮带轮安装在发动机的一侧,所述皮带包络在主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手扶式履带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扶式履带运输车还包括座位,所述座位安装在车架上,并位于货厢的右侧。
【文档编号】B60K20/02GK104442376SQ201410715860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2日
【发明者】章鑫, 章亮坤 申请人:湖南梅花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