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车辆蓄释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896353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车辆蓄释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多功能车辆蓄释器,涉及车辆节能装置,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车辆的能量回收与再生装置存在体积大、安装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高压蓄能盒、低压蓄能盒、蓄能释放体、一号动电转换器、二号动电转换器、单片机智能控制器、一号氮气包、二号氮气包、一号固定点、二号固定点、液压油、高/低压智能转换控制器、高压控制线路组和低压控制线路组,高压蓄能盒、低压蓄能盒分别与蓄能释放体的两个端部固定连接,一号动电转换器置于高压蓄能盒的内腔体中,二号动电转换器、单片机智能控制器置于低压蓄能盒的内腔体中,一号氮气包、二号氮气包、液压油和高/低压智能转换控制器均置于蓄能释放体的内腔体中。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车辆节能装置。
【专利说明】
多功能车辆蓄释器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节能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能源需求快速增长与石油资源日渐匮乏矛盾的加剧,节能减排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汽车作为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对其能源的节约使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汽车在制动过程中,动能与势能均通过制动器的摩擦力以及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转化为热能而浪费掉,不仅降低了制动器与轮胎的使用寿命,而且能源利用率很低。目前,汽车的发动机节油技术及整机匹配技术研究已很深入,却很难大幅度地提高整机的节能效果。
[0003]制动能量回收与再生技术能够将汽车的制动能及发动机的多余能量进行回收和存储,并在汽车起动的过程中提供辅助动力,保证发动机工作于高效燃油经济区,很好的处理了汽车起停时能源利用率低,发动机工作区间范围大,排放严重的问题,因此成为研究的热点。而阻碍对多余能量进行回收和存储技术推广的原因是目前车辆的能量回收与再生装置存在体积大、安装不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车辆的能量回收与再生装置存在体积大、安装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车辆蓄释器。
[0005]多功能车辆蓄释器,它包括高压蓄能盒、低压蓄能盒、蓄能释放体、一号动电转换器、二号动电转换器、单片机智能控制器、一号氮气包、二号氮气包、一号固定点、二号固定点、液压油、高/低压智能转换控制器、高压控制线路组和低压控制线路组,高压蓄能盒与低压蓄能盒均为横截面为四边形的盒体,蓄能释放体为圆筒体,高压蓄能盒、低压蓄能盒分别与蓄能释放体的两个端部固定连接,一号动电转换器置于高压蓄能盒的内腔体中,二号动电转换器置于低压蓄能盒的内腔体中,单片机智能控制器置于低压蓄能盒的内腔体中,一号氮气包、二号氮气包、液压油和高/低压智能转换控制器均置于蓄能释放体的内腔体中,一号氮气包邻近高压蓄能盒设置,二号氮气包邻近低压蓄能盒设置,高/低压智能转换控制器设置在一号氮气包、二号氮气包之间,一号固定点固定连接在高压蓄能盒的侧端外壁上,一号动电转换器的输入端与一号固定点的固定端连通,二号固定点固定连接在低压蓄能盒的侧端外壁上,二号动电转换器的输入端与二号固定点的固定端连通,高压控制线路组设置在高压蓄能盒的后侧壁的外壁上,低压控制线路组设置在低压蓄能盒的后侧壁的外壁上。
[0006]本实用新型通过一号固定点和二号固定点固定到汽车上,安装简便,吸收动能、光能、电能等能量并蓄能到高压蓄能盒和低压蓄能盒,由蓄能释放体通过一号氮气包、二号氮气包、单片机智能控制器智能转到一号动电转换器和二号动电转换器进行动电转换,同时发出信号到高压控制线路组和低压控制线路组,开启输出电能的电路,将转换后的电能通过高压控制线路组和低压控制线路组输出。
[0007]本实用新型具有体积小、安全环保、安装方便的突出优势。且具有智能操作和识别各项设备参数的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多功能车辆蓄释器,它包括高压蓄能盒1、低压蓄能盒2、蓄能释放体3、一号动电转换器4、二号动电转换器5、单片机智能控制器6、一号氮气包11、二号氮气包12、一号固定点13、二号固定点14、液压油15、高/低压智能转换控制器16、高压控制线路组17和低压控制线路组18,高压蓄能盒I与低压蓄能盒2均为横截面为四边形的盒体,蓄能释放体3为圆筒体,高压蓄能盒1、低压蓄能盒2分别与蓄能释放体3的两个端部固定连接,一号动电转换器4置于高压蓄能盒I的内腔体中,二号动电转换器5置于低压蓄能盒2的内腔体中,单片机智能控制器6置于低压蓄能盒2的内腔体中,一号氮气包11、二号氮气包12、液压油15和高/低压智能转换控制器16均置于蓄能释放体3的内腔体中,一号氮气包11邻近高压蓄能盒I设置,二号氮气包12邻近低压蓄能盒2设置,高/低压智能转换控制器16设置在一号氮气包11、二号氮气包12之间,一号固定点13固定连接在高压蓄能盒I的侧端外壁上,一号动电转换器4的输入端与一号固定点13的固定端连通,二号固定点14固定连接在低压蓄能盒2的侧端外壁上,二号动电转换器5的输入端与二号固定点14的固定端连通,高压控制线路组17设置在高压蓄能盒I的后侧壁的外壁上,低压控制线路组18设置在低压蓄能盒2的后侧壁的外壁上。
[0010]本实用新型通过一号固定点和二号固定点固定到汽车上,吸收动能、光能、电能等能量并蓄能到高压蓄能盒I和低压蓄能盒2,由蓄能释放体3通过一号氮气包11、二号氮气包12、单片机智能控制器6智能转到一号动电转换器4和二号动电转换器5进行动电转换,同时发出信号到高压控制线路组17和低压控制线路组18,开启输出电能的电路,将转换后的电能通过高压控制线路组17和低压控制线路组18输出。
[0011]【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多功能车辆蓄释器的进一步限定,它还包括高压出油管7和高压进油管8,高压出油管7和高压进油管8均设置在高压蓄能盒I的前侧壁上。
[0012]高压出油管7和高压进油管8的一端与高压蓄能盒I的内腔体中液压油15连通,另一端对应与液压泵和增压机连通。
[0013]【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多功能车辆蓄释器的进一步限定,它还包括低压出油管9和低压进油管10,低压出油管9和低压进油管10均设置在低压蓄能盒2的前侧壁上。
[0014]低压出油管9和低压进油管10的一端与低压蓄能盒2的内腔体中液压油15连通,另一端对应与液压泵和增压机连通。
[0015]单片机智能控制器6发出指令,控制高压出油管7、高压进油管8、低压出油管9和低压进油管10的开启或关闭。
[0016]【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多功能车辆蓄释器的进一步限定,高压蓄能盒1、低压蓄能盒2均采用白钢盒体。
[0017]【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多功能车辆蓄释器的进一步限定,蓄能释放体3采用白钢筒体。
[0018]本实用新型外接动力器能释放电能(如:小型发电机)通过配制可装配到任何动、静等机械设备和环保设备,适用广泛;适合所有设备安装多功能蓄释器,设备的电、动部分以多功能蓄释器为主,改变了以前设备电、动部分为辅助功能。
[0019]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到各大厂、矿、企事业单位,所有的动、电机械设备和静止机电设备等应用。
【权利要求】
1.多功能车辆蓄释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高压蓄能盒(I)、低压蓄能盒(2)、蓄能释放体(3)、一号动电转换器(4)、二号动电转换器(5)、单片机智能控制器(6)、一号氮气包(11)、二号氮气包(12)、一号固定点(13)、二号固定点(14)、液压油(15)、高/低压智能转换控制器(16)、高压控制线路组(17)和低压控制线路组(18),高压蓄能盒(I)与低压蓄能盒(2)均为横截面为四边形的盒体,蓄能释放体(3)为圆筒体,高压蓄能盒(I)、低压蓄能盒(2)分别与蓄能释放体(3)的两个端部固定连接,一号动电转换器(4)置于高压蓄能盒(1)的内腔体中,二号动电转换器(5)置于低压蓄能盒(2)的内腔体中,单片机智能控制器(6)置于低压蓄能盒(2)的内腔体中,一号氮气包(11)、二号氮气包(12)、液压油(15)和高/低压智能转换控制器(16)均置于蓄能释放体(3)的内腔体中,一号氮气包(11)邻近高压蓄能盒(I)设置,二号氮气包(12)邻近低压蓄能盒(2)设置,高/低压智能转换控制器(16)设置在一号氮气包(11)、二号氮气包(12)之间,一号固定点(13)固定连接在高压蓄能盒(I)的侧端外壁上,一号动电转换器(4)的输入端与一号固定点(13)的固定端连通,二号固定点(14)固定连接在低压蓄能盒(2)的侧端外壁上,二号动电转换器(5)的输入端与二号固定点(14)的固定端连通,高压控制线路组(17)设置在高压蓄能盒(I)的后侧壁的外壁上,低压控制线路组(18)设置在低压蓄能盒(2)的后侧壁的外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功能车辆蓄释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高压出油管(7)和高压进油管(8),高压出油管(7)和高压进油管(8)均设置在高压蓄能盒(I)的前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功能车辆蓄释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低压出油管(9)和低压进油管(10),低压出油管(9)和低压进油管(10)均设置在低压蓄能盒(2)的前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功能车辆蓄释器,其特征在于,高压蓄能盒(I)、低压蓄能盒(2)均采用白钢盒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功能车辆蓄释器,其特征在于,蓄能释放体(3)采用白钢筒体。
【文档编号】B60K8/00GK203967840SQ201420339629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5日
【发明者】白林娟, 白林利 申请人:大庆嘉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