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门和刹车的组合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7002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门和刹车的组合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油门和刹车的组合系统,包括面板、脚踏板、底座、设置在底座中的摆杆,设置在面板上的触发开关、电磁离合器、设置面板下部的用于阻绊摆杆的阻挡凸起、设置在底座下方的刹车系统,在使用时,通过向下踩动脚踏板,触动触发开关、电磁离合器通电,使得阻挡凸起脱离对摆杆的阻挡,摆杆向油门减小的方向转动,使得油门减小,随后底座下移,控制刹车系统实现刹车,而控制油门大小通过左右转动脚踏板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由于控制油门采用左右滑动而控制刹车采用向下踏,因而能够避免驾驶者把油门当刹车的情况发生,提高汽车驾驶的安全性。
【专利说明】一种油门和刹车的组合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油门和刹车的组合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汽车已经走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具。现有技术中,汽车的油门和刹车是各自独立设置的,而且踩油门加油和踩刹车制动都是通过驾驶者把脚用力向下踩踏来实现的,而现实生活中,在需紧急刹车的情况下或驾驶者在慌乱的情况下,常会出现错将油门当刹车进行操作的情形,刹车不成反加油,从而造成重大伤亡事故。
[0003]由此可见,如何对现有技术的汽车油门和刹车进行改进,能够避免驾驶者把油门当刹车的重大错误发生,从而避免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这是本领域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门和刹车的组合系统,能够避免驾驶者把油门当刹车的重大错误发生,提高汽车驾驶的安全性。
[0005]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油门和刹车的组合系统,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面板以及与所述面板连接的脚踏板,所述底座与所述面板通过一旋转定位杆活动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面板接触的一面上设有滚动轴承;所述面板上与所述脚踏板对应的位置设有触发开关,所述触发开关设有常开电路和常闭电路,所述面板底部设有阻挡凸起,所述面板还设有在所述触发开关控制下实现电路通断的电磁离合器,所述电磁离合器用于控制所述阻挡凸起的上下移动;
[0007]所述底座设有通过左右摆动来控制油门大小的摆杆,所述摆杆大体中部位置与所述底座通过一转轴连接,所述摆杆的一端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回位弹性件,所述摆杆另一端被伸入所述底座中的所述阻挡凸起阻绊,所述回位弹性件在所述摆杆被所述阻挡凸起阻绊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摆杆被所述阻挡凸起阻绊的一端设有回位斜面或弧面;
[0008]所述底座的底部还连接刹车机构,所述脚踏板在受到向下的压力时,触动所述触发开关,所述电磁离合器通电并带动所述阻挡凸起向上移动以解除对所述摆杆的阻绊,所述底座随同所述面板向下移动启动所述刹车机构实现刹车。
[0009]优选地,所述刹车机构包括通过油管连接的第一油缸机构、第二油缸机构以及顶杆伸入到第二油缸机构中的真空助力器;
[0010]所述第一油缸机构包括一端开口的第一缸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缸体中的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为两端开口中间设置横板的圆筒体,所述第一缸体的底板与所述第一活塞的横板之间设置弹性复位机构,所述第一缸体的开口的一端供一活塞顶杆伸入并与所述横板抵接,所述活塞顶杆连接在所述底座的底部;
[0011]所述第二油缸机构包括第二缸体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缸体中的第二活塞,所述第二缸体一端开口,所述第二活塞为一端开口的圆筒体,所述第二活塞的开口端朝向所述第二缸体开口的一端,所述第二活塞开口的一端供所述真空助力器的顶杆伸入。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缸体设有补油接头,所述补油接头在所述第一缸体上的接口处的两侧分别设有密封圈,所述第一活塞的横板与所述第一缸体的底板之间的区域为油体盛放区,用于盛放油体,所述横板与所述第一缸体开口的一端之间的区域为供所述活塞顶杆伸入的活塞顶杆伸入区,所述油体盛放区中所述第一活塞的侧壁上设有补油孔。
[0013]优选地,所述面板上对应驾驶者前脚掌的位置设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外端部高于内端部,所述脚踏板与所述支架的外端部铰接,所述支架与一马达连接,在所述马达的作用下可沿所述面板前后移动。
[0014]优选地,所述面板上与驾驶者脚跟对应的位置设有与驾驶者脚跟形状相适应的弧形挡板。
[0015]优选地,所述底座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上座体和下座体,所述上座体与所述面板通过所述旋转定位杆活动连接,所述旋转定位杆上还设有复位扭簧,所述上座体的一端与所述下座体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油缸机构固定在所述下座体上。
[0016]优选地,所述上座体包括盒体,所述摆杆通过所述转轴连接在所述盒体中,所述摆杆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盒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摆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盒体的宽度,所述摆杆一端设有供所述阻挡凸起伸入的卡槽。
[0017]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控制油门的方式为电传方式,即:所述盒体底部上靠近驾驶者脚掌位置设置有大电传板,所述摆杆上相应位置设置有小电传板。
[0018]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控制油门的方式为线传方式,即:所述面板与所述摆杆之间设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与汽车发动机的电喷连接。
[0019]优选地,还包括一定速装置,所述定速装置与所述触发开关的常合电路连接,所述定速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摆杆下部的圆形电磁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盒体底板上相应位置处的弧形电磁件以及一断电器、控制所述弧形电磁件、所述圆形电磁件通电及断电的开关。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油门和刹车的组合系统,由于设置面板、底座、刹车机构,在面板上设置脚踏板,脚踏板下的面板上相应位置处设置触发开关,面板底部设置阻挡凸起,底座中设有通过摆动来控制油门大小的摆杆,阻挡凸起阻挡摆杆,防止摆杆向油门减小的方向摆动,刹车时,驾驶者通过用脚向下踩,脚踏板触动触发开关,使得控制阻挡凸起上下移动的电磁离合器通电,阻挡凸起向上跳起,解除对摆杆的阻挡,摆杆向减小油门的方向转动,继续向下踩,所述底座随同所述面板向下转动启动所述刹车系统实现刹车;而加油时,逆时针转动面板,摆杆随之转动,加大油门;本实用新型由于控制油门采用左右滑动的形式,而刹车采用向下踏的形式,因而能够避免驾驶者把油门当刹车的情况发生,提高汽车驾驶的安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油门和刹车的组合系统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面板和脚踏板的正面配合示意图;
[0023]图3为图2中脚踏板翻起后的不意图;
[0024]图4为图1中面板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图1中底座上座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图5中上座体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图6中上座体的透视图;
[0028]图8为图7中摆杆端部的侧视图;
[0029]图9为下座体与第一油缸机构的配合示意图;
[0030]图1O为第一油缸机构的纵向剖视图;
[0031]图11为第二油缸机构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33]实施例一
[0034]参见图1?图11,本实施例的油门和刹车的组合系统包括面板、底座、刹车机构。
[0035]其中,面板A上设有脚踏板I,面板A的前端部设有支架la,该支架Ia前端高于后端,脚踏板I的前端与支架Ia的前端连接,面板A的后端部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弧形挡板Al,这两个弧形挡板Al竖立地设置在面板A上,用于在驾驶者使用时抵住驾驶者的脚后跟部,限制其向后滑动。在面板A的上表面靠近脚踏板I后端部的底部的位置处还设有两个触发开关2、3,在两个弧形挡板Al之间的空间里还设有电磁离合器4。触发开关2、3结构相同,分别由两个三脚开关组成,一路常合、一路常闭,电路输入端连接汽车总电路。脚踏板I压下时,触动触发开关2、3,实现刹车。在触发开关2、3之间的位置处还设有弹簧5,弹簧5—端与面板A的顶部连接,另一端与脚踏板I的底部连接。弹簧5用于使脚踏板I在压下后复位。在面板A的底部靠近电磁离合器4的位置处还设有一阻挡凸起6。
[0036]底座包括一端铰接在一起的上座体7及下座体8,上座体7包括一盒体71,盒体71中设有一摆杆72,该摆杆72的大体中心位置与盒体71通过转轴72a连接,该摆杆72沿盒体71的底部平面可摆动一定的角度,该摆杆72大体沿盒体71的长度方向设置,其长度大于盒体的宽度,也即:摆杆72在盒体71中的摆动幅度小于180度。盒体71的一端底部设有通槽73,摆杆72的一端的端部暴露于所述通槽73中。摆杆的另一端部其底部位置设置有小电传板72b,盒体71的底部上设有大电传板72b,大电传电板71a与汽车发动机的电喷(图中未示出)电性连接,通过小电传电板13与大电传电板71a发生相对位移来控制油门大小。摆杆72的一侧与盒体的内壁之间设有弹簧75。面板A与上座体7通过旋转定位杆配合轴承、连接孔A2连接,旋转定位杆上还设有复位扭簧(图中未示出),这使得面板A可相对上座体7转动并可复位;上座体7与面板接触的顶部四角分别设有一滚动轴承74 ;在面板A与上座体7连接后,面板A底部的凸起6伸入到通槽73中并卡入摆杆72上设置的卡槽72c。图7中所示出的是,油门最大时摆杆的状态,此时弹簧8处于压缩状态,摆杆72设置小电传板的一端顺时针转动时,油门逐渐减小;当需要刹车时,向下踩动脚踏板1,触动触发开关2、3,电磁离合器4通电,阻挡凸起6向上跳起,解除对摆杆72的阻绊,而需要复位时,如图7、图8所示,由于摆杆露出在通槽73中的一端,其上侧面72e为斜面或弧形面,所以只需顺时针转动面板A,面板A带动阻绊凸起顺时针转动,经由此斜面或弧形面就能时阻挡凸起重新回到摆杆的另一侧,再次对摆杆起到阻绊作用。
[0037]上座体7的底部还设有连接轴76、活塞顶杆9和卡杆10,活塞顶杆9与刹车机构连接。刹车机构包括第一油缸机构11和第二油缸机构12。第一油缸机构11被安装固定在下座体8上。下座体8包括底板以及侧板,两侧板之间设有横杆81,用于与卡杆10配合,起到定位的作用。第一油缸机构包括缸体11c,设置在缸体Ilc中的活塞lld,活塞Ild为圆筒体,中间加设一横板,即纵向截面为H型,活塞Ild将缸体Ilc中的空间分为活塞顶杆伸入区Ila以及油体盛放区11b,该油体盛放区Ilb设有一弹簧机构lie,该弹簧机构lie设有芯体及弹簧,弹簧一端与缸体的底壁抵接,另一端与活塞Ild抵接。在缸体Ilc上还设有连接补油管的补油接头iif,用于与外界油源连接向油体盛放区补充油体;该补油接头Iif在缸体上的接口处两端设有密封圈,缸体Ilc上位于油体盛放区Ilb的侧壁上还设有进油孔llh,当进油孔Ilh与接头Ilf在缸体上的接口对准时,外界补充的油进入到油体盛放区;缸体上还设有油管接头lig,用于与油管13的一端连接。
[0038]第二油缸机构12包括油缸缸体12a以及设置在缸体12a中的活塞12b,该缸体12a的一端开口,另一端设有侧板,该侧板上设有通气孔12d,一般呈封闭状态,用来在放油时打开并释放空气,该缸体的上部设有一油管接头12c,用于与油管13的一端连接;活塞12b为一端开口的圆筒体,开口端朝向所述缸体12a的开口,该活塞12b将缸体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油体盛放区12e,一部分为与真空助力器的顶杆伸入的顶杆伸入区12f。
[0039]本实施例中的油门和刹车的组合系统还包括一定速装置,定速装置包括设置在上座体的盒体底部的弧形电磁件71b和设置在摆杆上的圆形电磁件72d、断电器、开关(图中未示出),该装置的电路与触发开关2、3的常合电路连接。当需要定速时,按下开关,弧形电磁件71b和圆形电磁件72d通电,二者相吸,摆杆被固定在相应的位置,实现油门定速,当不需要定速和刹车时,由于力的作用,面板A下压,触发开关2、3,本装置电路由合变闭,断电器断电,弧形电磁件71b和圆形电磁件72d分离,恢复正常加油状态,如有需要定速时,需要重新按下开关才能实现。
[0040]本实施例中脚踏板I可前后移动,方便驾驶者根据脚形的大小长短来调节面板长度,以达到最佳的舒适性,脚踏板I的前后移动可由面板A下方设置的马达D来实现。
[0041]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0042]需要加油时,驾驶者的脚跟放在脚踏板I上,脚跟后面靠着弧形挡板Al,然后以脚跟为轴,逆时针转动脚掌,脚掌转动时带动面板A转动,面板A转动时,其下方设置的凸起6带动摆杆72转动,摆杆72转动时带动与之连接的小电传板72b也逆时针转动,回位弹簧8被压缩,小电传板72b与上座体上设置的大电传电板71a发生位移,油门不断加大。回油门时,驾驶者的脚掌带动面板A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摆杆72也逆时针转动,油门逐渐变小回到怠速状态。
[0043]在刹车时,驾驶者的脚掌向下轻踩压下脚踏板I时,触动触发开关2、3,弹簧5被压缩,电磁离合器4作用于凸起6,使得凸起6与摆杆分离,在呈压缩状态的回位弹簧8的弹力推动下,小电传电板72b随同摆杆72 —起顺时针转动,小电传电板72b与大电传电板71a发生相对位移,油门减小,继续向下踩,面板A及底座一起向下移动,活塞顶杆9越来越伸入到第一油缸机构11中的活塞顶杆伸入区11a,并推动活塞Ild移动,弹簧机构Ile被压缩,油体盛放区Ilb的空间不断变小,油体经由油管13进入到第二油缸机构12中,推动活塞12b向真空助力器的方向移动,伸入到顶杆伸入区12f中的真空助力器的顶杆在推力的作用下触动真空助力器,从而实现刹车。刹车后要想再次加油,先回油,即用脚掌逆时针转动面板A,使得阻挡凸起回到摆杆的一侧,起到阻挡摆杆被弹簧8推向油门减小方向的作用。
[0044]本实用新型为了迎合使用者特殊的爱好和特况,如赛车、汽车漂移,斜坡上起步,在电传油门汽车下,电磁离合器4和触发开关2、3相连的电路上也可安装一个四脚开关,正常情况下该开关处于常合状态,当驾驶员需要加油,刹车一起执行时,按下该开关,电路由合变闭,电磁离合器4将不受刹车影响,实现油门、刹车一起执行。在不需要特殊情况下把该开关按回常合状态汽车将恢复正常情况下的所有功能。
[0045]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系统,油门的加油方向(以上实施例中加油方向是向左摆动),设置成向右、向前、向后加油的结构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46]本实用新型的最大优点是将使人们过去油门当刹车的错误不复存在,交通部门统计,交通故事有百分之四十以上是由油门当刹车造成的,本实用新型经实验,在驾驶者正在加油情况出现的紧急事故下,本实用新型组合系统的刹车反应时间提前最少0.3秒以上,反应慢将在0.5秒以上,也是说设置本实用新型组合系统的汽车比现在的汽车刹车距离将缩小9米以上。同时也能减少追尾的发生,使交通事故大为减少。
[0047]实施例二
[0048]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不米用电传板油门,不设小电传板和大电传板,而是采用线传动油门,拉动线传动油门的动力将由面板A和摆杆72设置卡槽的一端直接相连,通过面板摆动实现加油。其余结构及功能及操作方式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0049]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油门和刹车的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面板以及与所述面板连接的脚踏板,所述底座与所述面板通过一旋转定位杆活动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面板接触的一面上设有滚动轴承;所述面板上与所述脚踏板对应的位置设有触发开关,所述触发开关设有常开电路和常闭电路,所述面板底部设有阻挡凸起,所述面板还设有在所述触发开关控制下实现电路通断的电磁离合器,所述电磁离合器用于控制所述阻挡凸起的上下移动; 所述底座设有通过左右摆动来控制油门大小的摆杆,所述摆杆大体中部位置与所述底座通过一转轴连接,所述摆杆的一端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回位弹性件,所述摆杆另一端被伸入所述底座中的所述阻挡凸起阻绊,所述回位弹性件在所述摆杆被所述阻挡凸起阻绊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摆杆被所述阻挡凸起阻绊的一端设有回位斜面或弧面; 所述底座的底部还连接刹车机构,所述脚踏板在受到向下的压力时,触动所述触发开关,所述电磁离合器通电并带动所述阻挡凸起向上移动以解除对所述摆杆的阻绊,所述底座随同所述面板向下移动启动所述刹车机构实现刹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门和刹车的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机构包括通过油管连接的第一油缸机构、第二油缸机构以及顶杆伸入到第二油缸机构中的真空助力器; 所述第一油缸机构包括一端开口的第一缸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缸体中的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为两端开口中间设置横板的圆筒体,所述第一缸体的底板与所述第一活塞的横板之间设置弹性复位机构,所述第一缸体的开口的一端供一活塞顶杆伸入并与所述横板抵接,所述活塞顶杆连接在所述底座的底部; 所述第二油缸机构包括第二缸体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缸体中的第二活塞,所述第二缸体一端开口,所述第二活塞为一端开口的圆筒体,所述第二活塞的开口端朝向所述第二缸体开口的一端,所述第二活塞开口的一端供所述真空助力器的顶杆伸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门和刹车的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缸体设有补油接头,所述补油接头在所述第一缸体上的接口处的两侧分别设有密封圈,所述第一活塞的横板与所述第一缸体的底板之间的区域为油体盛放区,用于盛放油体,所述横板与所述第一缸体开口的一端之间的区域为供所述活塞顶杆伸入的活塞顶杆伸入区,所述油体盛放区中所述第一活塞的侧壁上设有补油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门和刹车的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上对应驾驶者前脚掌的位置设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外端部高于内端部,所述脚踏板与所述支架的外端部铰接,所述支架与一马达连接,在所述马达的作用下可沿所述面板前后移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门和刹车的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上与驾驶者脚跟对应的位置设有与驾驶者脚跟形状相适应的弧形挡板。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门和刹车的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上座体和下座体,所述上座体与所述面板通过所述旋转定位杆活动连接,所述旋转定位杆上还设有复位扭簧,所述上座体的一端与所述下座体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油缸机构固定在所述下座体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门和刹车的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座体包括盒体,所述摆杆通过所述转轴连接在所述盒体中,所述摆杆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盒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摆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盒体的宽度,所述摆杆一端设有供所述阻挡凸起伸入的卡 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门和刹车的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底部上靠近驾驶者脚掌位置设置有大电传板,所述摆杆上相应位置设置有小电传板。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门和刹车的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与所述摆杆之间设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与汽车发动机的电喷连接。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门和刹车的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定速装置,所述定速装置与所述触发开关的常合电路连接,所述定速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摆杆下部的圆形电磁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盒体底板上相应位置处的弧形电磁件以及一断电器、控制所述弧形电磁件、所述圆形电磁件通电及断电的开关。
【文档编号】B60K26/02GK203974563SQ201420373201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7日
【发明者】何镜明 申请人:何镜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