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保险杠缓冲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7543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汽车保险杠缓冲胎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保险杠缓冲胎主要由内胎、外胎和钢托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胎的一侧设有用于安装汽车保险杠的钢托,外胎内设有内胎,内胎上的气嘴是穿过钢托中部的圆孔来实施外露的。所述的外胎体设为胶囊型,一侧设有用于组装钢托的钢托结合面,所述的钢托结合面的边缘设有一圈用于组合装钢托的凸边,中部设有用于装入内胎的长条形口,所述的内胎体设为胶囊型,中部设有用于充气的气嘴。
【专利说明】汽车保险杠缓冲胎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保险杠,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保险杠缓冲胎。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汽车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同样交通事故也在不断的上升,在这汽车的安全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但是制造商和工程技术人员为了提高汽车的安全也在不断发明设计新的安全设备用于汽车,如安全带、安全气囊等。但事故一旦发生现有的安全保护措施还是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现使用的汽车保险杠设计是在事故撞击时是一种硬撞击,在车速较快时是起不到什么保护作用的。


【发明内容】

[0003]鉴于上述现有的汽车保险杠撞击时安全效果不佳,本实用新型在这提供一种汽车保险杠缓冲胎,该结构简单,造价低,汽车装上本实用新型保险杠缓冲胎后在事故撞击时是一种软撞击,有一个缓冲过程,这样会更有效的保护汽车和乘驾人员的安全。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设于钢托上的连接耳用螺栓装于汽车内保杠和外保杠之间。该市场潜力大,适合于批量生产。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保险杠缓冲胎主要由内胎、外胎和钢托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胎的一侧设有用于安装汽车保险杠的钢托,外胎内设有内胎,内胎上的气嘴是穿过钢托中部的圆孔来实施外露的。所述的外胎体设为胶囊型,一侧设有用于组装钢托的钢托结合面,所述的钢托结合面的边缘设有一圈用于组合装钢托的凸边,中部设有用于装入内胎的长条形口,所述的内胎体设为胶囊型,中部设有用于充气的气嘴。所述的钢托体设为长碟形,边缘一圈设有用于扣装外胎的钢托口,中部设有用于气嘴穿过的圆孔,两端设有用于连接保险杠的连接耳。
[0006]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新颖,结构合理可靠,提高了车辆安全等级,是目前汽车安全的一项重要新型组件。
[0007]【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剖视图。
[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钢托与外胎结构示意图。
[0010]图3为本实用新型横断面剖试图。
[0011]图4为本实用新型应用示意图。
[0012]图中:1、内胎,2、气嘴,3、外胎,4、钢托,5、连接耳,6、气体,7、凸边,8、长条形口,9、钢托结合面,10、钢托口,11、外保钢,12、内保钢,13、圆孔。
[0013]【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5]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保险杠缓冲胎主要由内胎、夕卜胎和钢托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胎3的一侧设有用于安装汽车保险杠的钢托4,外胎3内设有内胎1,内胎I上的气嘴2是穿过钢托4中部的圆孔13来实施外露的。所述的外胎3体设为胶囊型,一侧设有用于组装钢托4的钢托结合面9,所述的钢托结合面9的边缘设有一圈用于组合装钢托4的凸边7,中部设有用于装入内胎I的长条形口 8,所述的内胎I体设为胶囊型,中部设有用于充气的气嘴2。所述的钢托4体设为长碟形,边缘一圈设有用于扣装外胎的钢托口 10,中部设有用于气嘴2穿过的圆孔13,两端设有用于连接保险杠的连接耳5。
[001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凡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保险杠缓冲胎,主要由内胎、外胎和钢托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胎(3 )的一侧设有用于安装汽车保险杠的钢托(4),外胎(3 )内设有内胎(I ),内胎(I)上的气嘴(2)是穿过钢托(4)中部的圆孔(13)来实施外露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保险杠缓冲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胎(3)体设为胶囊型,一侧设有用于组装钢托(4)的钢托结合面(9),所述的钢托结合面(9)的边缘设有一圈用于组合装钢托(4)的凸边(7),中部设有用于装入内胎(I)的长条形口(8),所述的内胎(I)体设为胶囊型,中部设有用于充气的气嘴(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保险杠缓冲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托(4)体设为长碟形,边缘一圈设有用于扣装外胎的钢托口(10),中部设有用于气嘴(2)穿过的圆孔(13),两端设有用于连接保险杠的连接耳(5)。
【文档编号】B60R19/20GK203937610SQ201420398807
【公开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8日
【发明者】沈金钟 申请人:沈金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