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升降车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2030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升降车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升降车窗,旨在克服现有的电动升降车窗容易夹伤手指的不足。它包括车窗框架和车窗玻璃,沿车窗玻璃上缘铺设有一条裸露导线,车窗玻璃上设置有一压电电击器,所述压电电击器包括壳体、冲击块、陶瓷压电元件、转动凸轮、电机、电源、接触开关和高压导线,陶瓷压电元件设置于冲击块的滑动路径上,陶瓷压电元件设置有中间电极,所述高压导线一端连接中间电极,另一端接触裸露导线;接触开关设置在壳体外部且电连接电机,在车窗框架设置有触发所述接触开关的触碰件。本实用新型具有有效防止乘客被车窗玻璃夹伤手部;成本低,易推广;运行稳定可靠等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电动升降车窗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升降车窗,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止夹伤手指功能的电动升降车窗。

【背景技术】
[0002]电动升降车窗现已在各种家用车型中普及应用,只需操作按钮就可以控制车门窗玻璃的升降,操作省力方便。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按住上升按钮后,车门窗玻璃上升迅速,若此时手指等部位放置于车窗玻璃的上缘而未发觉,存在没夹伤的危险,特别是孩童不了解其危险性,发生危险的概率更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的电动升降车窗容易夹伤手指的不足,提供了能够在车窗玻璃上升至危险高度时,迫使乘客将放置于车窗玻璃上缘的手抽离的一种电动升降车窗。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升降车窗,包括车窗框架和车窗玻璃,沿车窗玻璃上缘铺设有一条裸露导线,车窗玻璃上设置有一压电电击器,所述压电电击器包括壳体、冲击块、陶瓷压电元件、转动凸轮、电机、电源、接触开关和高压导线,冲击块滑动连接在壳体内,冲击块和壳体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冲击块一侧设置有可由转动凸轮拨动的拨动凸块,转动凸轮由电机驱动,陶瓷压电元件设置于冲击块的滑动路径上,陶瓷压电元件设置有中间电极,所述高压导线一端连接中间电极,另一端接触裸露导线;接触开关设置在壳体外部且电连接电机,在车窗框架设置有触发所述接触开关的触碰件,车窗框架上缘设置有玻璃接缝,玻璃接缝内滑动连接有一滑条,滑条和玻璃接缝底部之间设置有压簧,压簧完全压缩时,滑条的下缘进入玻璃接缝内。
[0006]在车窗玻璃上升时,压电电击器随车窗玻璃一同上升,接触开关经过触碰件时开启,此时极为预设的车窗玻璃上升的危险高度,若不及时将放在车窗玻璃上缘的手抽回极有可能夹到手指。接触开关开启,使电机驱动转动凸轮转动,转动凸轮拨动冲击块使复位弹簧势能增加,在转动凸轮继续转动后,冲击块收复位弹簧作用弹出,冲击块给陶瓷压电元件一个冲击力,便在压电元件两端产生高压,并从中间电极输出高压,使高压导线末端产生电火花。由于高压导线接触裸露导线,若此时乘客的手放在车窗玻璃的上缘则会因接触裸露导线而产生瞬间的电击感,而下意识将手抽回,由此可以迫使乘客在车窗玻璃上升到设定高度时将手抽离防止被夹保证安全,并且高压导线末端的电火花只存在一瞬间对人体无害。
[0007]作为优选,壳体包括管状主体和驱动腔室,冲击块和陶瓷压电元件沿管状主体的轴向设置,冲击块朝向陶瓷压电元件的一端设置有冲头,复位弹簧设置在冲击块远离陶瓷压电元件的一端,管状主体一侧设置有沿管状主体轴向延伸的导槽,驱动腔室和管状主体通过导槽连通转动凸轮、电机和电源位于驱动腔室内;拨动凸块穿过导槽内,其末端位于转动凸轮的凸起的转动路径上。
[0008]作为优选,壳体设置于车窗玻璃靠近中柱的一侧边缘,沿车窗框架靠近中柱的直线部分设置有至少一个触碰件,所述触碰件为触碰凸条,触碰凸条沿接触开关的升降轨迹设置。
[0009]作为优选,裸露导线一端设置有导电触头,裸露导线通过导电触头接触高压导线,高压导线通过一对导线固定夹片和车窗玻璃固定连接,导线固定夹片和车窗玻璃通过螺栓连接。
[0010]作为优选,壳体通过至少两队壳体固定夹片夹持于车窗玻璃靠近中柱的一侧边缘,壳体固定夹片和车窗玻璃通过螺栓连接。
[0011]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有效防止乘客被车窗玻璃夹伤手部;
(2)成本低,易推广;(3)运行稳定可靠。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局部剖视图。
[0014]图中车窗框架;2车窗玻璃;3裸露导线;31导电触头;4壳体;41管状主体;42驱动腔室;43导槽;5冲击块;51拨动凸块;52冲头;6陶瓷压电元件;61中间电极;7转动凸轮;8电机;9接触开关;10复位弹簧;11高压导线;12触碰凸条;13导线固定夹片;14壳体固定夹片;15玻璃接缝;16滑条;17压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0016]实施例:如图1、图2所不,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升降车窗,包括车窗框架I和车窗玻璃2。沿车窗玻璃2上缘铺设有一条裸露导线3。车窗玻璃2上设置有一压电电击器。所述压电电击器包括壳体4、冲击块5、陶瓷压电兀件6、转动凸轮7、电机8、电源、接触开关9和高压导线11。
[0017]壳体4包括管状主体41和驱动腔室42,冲击块5和陶瓷压电元件6沿管状主体41的轴向设置,冲击块5滑动连接在管状主体41内,陶瓷压电元件6设置于冲击块5的滑动路径上。冲击块5朝向陶瓷压电元件6的一端设置有冲头52,复位弹簧10设置在冲击块5远离陶瓷压电元件6的一端,冲击块5 —侧设置有可由转动凸轮7拨动的拨动凸块51,管状主体41 一侧设置有沿管状主体41轴向延伸的导槽43,驱动腔室42和管状主体41通过导槽43连通转动凸轮7、电机8和电源位于驱动腔室42内,转动凸轮7由电机8驱动;拨动凸块51穿过导槽43内,其末端位于转动凸轮7的凸起的转动路径上。
[0018]陶瓷压电元件6设置有中间电极61,所述高压导线11 一端连接中间电极61,另一端接触裸露导线3。高压导线11通过一对导线固定夹片13和车窗玻璃2固定连接,导线固定夹片13和车窗玻璃2通过螺栓连接。裸露导线3末端设置有导电触头31,裸露导线3通过导电触头31接触高压导线11,
[0019]壳体4通过至少两队壳体固定夹片14夹持于车窗玻璃2靠近中柱的一侧边缘,壳体固定夹片14和车窗玻璃2通过螺栓连接。接触开关9设置在壳体4外部且电连接电机8,沿车窗框架I靠近中柱的直线部分设置有至少一个触碰件,所述触碰件为触碰凸条12,触碰凸条12沿接触开关9的升降轨迹设置。接触开关9随车窗玻璃2升降,经过触碰凸条12时,触碰凸条12开启接触开关9。
[0020]车窗框架I上缘设置有玻璃接缝15,玻璃接缝15内滑动连接有一滑条16,滑条16和玻璃接缝15底部之间设置有压簧17,压簧17完全压缩时,滑条16的下缘进入玻璃接缝内15。
[0021]乘客的手放在车窗玻璃2上缘并上升车窗玻璃2至接触滑条16时,也会有轻微的接触感提醒乘客抽回手,并且此时滑条16可向上滑动,而不会把手夹伤。
[0022]在车窗玻璃2上升时,压电电击器随车窗玻璃2 —同上升,接触开关9经过触碰件时开启,此时极为预设的车窗玻璃2上升的危险高度,若不及时将放在车窗玻璃2上缘的手抽回极有可能夹到手指。接触开关9开启,使电机8驱动转动凸轮7转动,转动凸轮7拨动冲击块5使复位弹簧10势能增加,在转动凸轮7继续转动后,冲击块5收复位弹簧10作用弹出,冲击块5给陶瓷压电元件6 —个冲击力,便在压电元件两端产生高压,并从中间电极61输出高压,使高压导线11末端产生电火花。由于高压导线11接触裸露导线3,若此时乘客的手放在车窗玻璃2的上缘则会因接触裸露导线3而产生瞬间的电击感,而下意识将手抽回,由此可以迫使乘客在车窗玻璃2上升到设定高度使将手抽离防止被夹保证安全,并且高压导线末端的电火花只存在一瞬间对人体无害。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升降车窗,包括车窗框架和车窗玻璃,其特征是,沿车窗玻璃上缘铺设有一条裸露导线,车窗玻璃上设置有一压电电击器,所述压电电击器包括壳体、冲击块、陶瓷压电元件、转动凸轮、电机、电源、接触开关和高压导线,冲击块滑动连接在壳体内,冲击块和壳体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冲击块一侧设置有可由转动凸轮拨动的拨动凸块,转动凸轮由电机驱动,陶瓷压电元件设置于冲击块的滑动路径上,陶瓷压电元件设置有中间电极,所述高压导线一端连接中间电极,另一端接触裸露导线;接触开关设置在壳体外部且电连接电机,在车窗框架设置有触发所述接触开关的触碰件,车窗框架上缘设置有玻璃接缝,玻璃接缝内滑动连接有一滑条,滑条和玻璃接缝底部之间设置有压簧,压簧完全压缩时,滑条的下缘进入玻璃接缝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升降车窗,其特征是,壳体包括管状主体和驱动腔室,冲击块和陶瓷压电元件沿管状主体的轴向设置,冲击块朝向陶瓷压电元件的一端设置有冲头,复位弹簧设置在冲击块远离陶瓷压电元件的一端,管状主体一侧设置有沿管状主体轴向延伸的导槽,驱动腔室和管状主体通过导槽连通转动凸轮、电机和电源位于驱动腔室内;拨动凸块穿过导槽内,其末端位于转动凸轮的凸起的转动路径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电动升降车窗,其特征是,壳体设置于车窗玻璃靠近中柱的一侧边缘,沿车窗框架靠近中柱的直线部分设置有至少一个触碰件,所述触碰件为触碰凸条,触碰凸条沿接触开关的升降轨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电动升降车窗,其特征是,裸露导线一端设置有导电触头,裸露导线通过导电触头接触高压导线,高压导线通过一对导线固定夹片和车窗玻璃固定连接,导线固定夹片和车窗玻璃通过螺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电动升降车窗,其特征是,壳体通过至少两队壳体固定夹片夹持于车窗玻璃靠近中柱的一侧边缘,壳体固定夹片和车窗玻璃通过螺栓连接。
【文档编号】B60R16/02GK204196810SQ201420599824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6日
【发明者】孙立军 申请人:慈溪市腾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