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带安装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65186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带安装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车身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安全带安装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安全带安装组件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安全带在碰撞时的对乘员保护作用的强弱。在白车身结构中,安全带安装组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有汽车都存在座椅安全带安装组件,此结构的作用为以下两点:为安全带提供安装点和安装面。通过与白车身的主要部件连接增大安全带安装点的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带安装组件,通过采用z字型结构,在增大加强板和大梁内部的强度的同时整车刚度也得到提升,安全带安装组件位于后纵梁的腔体内部,提高后纵梁的扭转刚度。

本发明的一种安全带安装组件,包括上翻边、下翻边和侧板,所述上翻边、下翻边和侧板的纵向截面构成“z”形,所述上翻边的侧边与所述侧板上部边缘垂直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形,所述上翻边的上表面与大梁底部搭接,所述下翻边边缘与所述侧板下部边缘垂直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形,所述侧板为半包围筒状,所述侧板与大梁内壁固定搭接。

本发明的一种安全带安装组件还可以是:

所述下翻边上表面上设置有加强板。

所述加强板上表面设置有两条与安全带延伸方向平行的第一加强筋。

所述侧板上设置有筋条。

所述筋条平行于所述上翻边或所述下翻边。

所述筋条最大长度设置在侧板上。

所述加强板上中部设有螺栓孔。

所述上翻边与所述侧板之间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设置在所述侧板的外侧表面上,所述第二加强筋上端垂直于所述上翻边。

所述侧板上设有漏液孔。

本发明的提供的一种安全带安装组件,包括上翻边、下翻边和侧板,所述上翻边、下翻边和侧板的纵向截面构成“z”形,所述上翻边的侧边与所述侧板上部边缘垂直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形,所述上翻边的上表面与大梁底部搭接,所述下翻边边缘与所述侧板下部边缘垂直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形,所述侧板为半包围筒状,所述侧板与大梁内壁固定搭接。这样,采用z字型结构,而且两端为上翻边和下翻边,上翻边与大梁底部的焊接面积增大,增大安全带安装组件与大梁的局部焊接强度,由于侧板焊接在后纵梁的腔体内部,且侧板为半包围筒状,增大了侧板与后纵梁的腔体内部的焊接面积,相对于现有技术,不但提高了后纵梁的局部强度,并且提高后纵梁的扭转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安全带安装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安全带安装组件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安全带安装组件的加强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翻边;2:侧板;3:下翻边;4:漏液孔;5:第一加强筋;6:第二加强筋;7:筋条;8: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一种安全带安装组件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发明的提供的一种安全带安装组件,包括上翻边、下 翻边和侧板,所述上翻边、下翻边和侧板的纵向截面构成“z”形,所述上翻边的侧边与所述侧板上部边缘垂直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形,所述上翻边的上表面与大梁底部搭接,所述下翻边边缘与所述侧板下部边缘垂直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形,所述侧板为半包围筒状,所述侧板与大梁内壁固定搭接。这样,采用z字型结构,而且两端为上翻边和下翻边,上翻边与大梁底部的焊接面积增大,增大安全带安装组件与大梁的局部焊接强度,由于侧板焊接在后纵梁的腔体内部,且侧板为半包围筒状,增大了侧板与后纵梁的腔体内部的焊接面积,相对于现有技术,不但提高了后纵梁的局部强度,并且提高后纵梁的扭转刚度。

本发明的提供的一种安全带安装组件,如图1至图3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下翻边3上表面上设置有加强板8。这样,通过增加加强板8,使得下翻边3位置结构更加牢固,提高安全带安装位置的局部强度,安全带固定点安装在下翻边时,结构更加稳固,结构稳定性更加优越,相对于现有技术,结构稳定性得到很大提升。

本发明的提供的一种安全带安装组件,如图1至图3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加强板8上表面设置有两条与安全带延伸方向平行的第一加强筋5。这样,在安全带加强板8顶部增加的两条平行第一加强筋5,通过增设第一加强筋5,使得加强板8的结构更加牢固,强度更高,由于第一加强筋5设置在螺栓孔的周边,螺栓孔用于固定安全带,所以安全带的拉力有加强板8承受,由于设置了第一加强筋5,加强板8能够承受较大的拉力,工作性能更加优越,相对于现有技术,极大地降低了安全带螺母板受到安全带拉伸产生的应力同时还能为螺栓安装起到固定作用。

本发明的提供的一种安全带安装组件,如图1至图3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侧板2上设置有筋条7。这样,能有效降低应力集中,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的优点是:提高安全带螺母板的强度。更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筋条7平行于所述上翻边或所述下翻边3。这样,有效的保证筋条7降低应力集中。最佳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筋条7最大长度设置在侧板2上。这样,通过最大限度长度设置筋条7,增加筋条7铺设面 积,增强结构稳定性,延长结构使用寿命。最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加强板8上中部设有螺栓孔。这样,安全带通过螺栓与加强板8上的螺栓孔可拆卸连接,在整车安装安全带时,只需将安全带通过螺栓固定在螺栓孔内即可,工作简单,节省时间并节约劳动力,当安全带由于长时间工作导致老化时,不需要将整个安全带安装组件全部拆卸并更换新的安全带组件,只需要将安全带从安全带组件上拆卸下来,更换新的安全带即可,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的优点是,安全带更换方便,节约成本。

本发明的提供的一种安全带安装组件,如图1至图3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上翻边1与所述侧板2之间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筋6,所述第二加强筋6设置在所述侧板2的外侧表面上,所述第二加强筋6上端垂直于所述上翻边1。这样,上翻遍与侧板2之间弯曲部分在受到应力时,很容易发生局部变形,破坏结构,第二加强筋6设置在侧板2的外侧表面上,第二加强筋6上端垂直于上翻边1,能够有效提升上翻边1与侧板2弯折处的局部强度,相对于现有技术,有效的保证筋条7降低应力,提高结构稳定性。

本发明的提供的一种安全带安装组件,如图1至图3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侧板2上设有漏液孔4。这样,漏液孔4起到对零件单件定位及过涂装液的作用,涂装时,由于侧板2的大面积覆盖,一般在涂装时,都会涂装不均匀,而本发明的安全带安装组件在侧板2上设置有漏液孔,大大降低了涂装难度并且通过漏液孔也方便零件的定位,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带安装组件,包括上翻边、下翻边和侧板,所述上翻边、下翻边和侧板的纵向截面构成“Z”形,所述上翻边的侧边与所述侧板上部边缘垂直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形,所述上翻边的上表面与大梁底部搭接,所述下翻边边缘与所述侧板下部边缘垂直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形,所述侧板为半包围筒状,所述侧板与大梁内壁固定搭接。这样,采用Z字型结构,在增大前排安全带螺母板和大梁内部的强度的同时整车刚度也得到提升,安全带安装组件位于后纵梁的腔体内部,提高后纵梁的扭转刚度。

技术研发人员:李朋飞;唐春柳;陆毅初;杨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05.24
技术公布日:2017.12.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