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分离头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2831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快速分离头枕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头枕总成,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具有被配置用于竖直和水平调整的头枕包(headrestbun)的快速分离可调整的头枕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工业内有许多头枕设计,该头枕设计以各种方式提供头枕的运动以试图满足多重姿势位置和就座在车辆座椅上的乘客的不同体型。具有多个调整以及快速装配和拆卸的头枕是期望的,以便满足各种车辆乘员的需求。本发明提供多个动力调整以满足各种车辆乘员的需求、以及头枕与车辆座椅的快速分离,同时也提供在其间的必要的电力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包括一种车辆座椅总成,该车辆座椅总成包括具有座椅靠背框架的座椅靠背。一个或多个支撑柱可移除地接收在座椅靠背框架的一部分中。头枕总成被支撑在一个或多个支撑柱上,并且包括具有安装板的联动系统。联动系统包括连接到联动系统用于驱动延伸和缩回位置之间的联动系统的第一调整机构。第二调整机构连接到安装板并且通过设置为穿过安装板的进出孔进一步连接到头枕包。第二调整机构被配置为相对于安装板在升高和降低位置之间驱动头枕包。分离夹包括设置在一个或多个支撑柱上的第一部分和设置在座椅靠背框架上的第二部分。当分离夹的第一部分电力地连接到分离夹的第二部分时,电力被提供给第一和第二调整机构。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包括一种头枕总成,该头枕总成具有联动系统,该联动系统具有被配置为给安装板的前后运动提供动力的第一调整机构。头枕包可滑动地连接到安装板。第二调整机构通过设置为穿过安装板的进出孔可操作地连接在安装板和头枕包之间,用于相对于安装板给头枕包的竖直运动提供动力。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包括一种头枕总成,该头枕总成具有联动系统,该联动系统具有通过第一和第二对隔开的连杆枢转地互相连接的基板和安装板。致动器可操作地连接到联动系统,用于在延伸和缩回位置之间平移联动系统。可伸缩式盖总成在收起和展开位置之间可操作并且被配置为随着联动系统在延伸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而大体上隐藏联动系统。

一经研究下面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附图,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方面、目的、和特征将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且领会。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设置在车辆内部的车辆座椅的前部透视图;

图2a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头枕的侧透视图;

图2b是图2a的头枕的侧立面视图,其中示出了相对于图2a处于向前位置的头枕包;

图2c是图2b的头枕的侧立面视图,其中示出了相对于图2b处于向前位置的头枕包;

图3a是示出了设置在头枕总成中的独立调整机构的剖视图;

图3b是图3a的头枕总成的剖视图,其中头枕包相对于图3a处于向前位置;

图3c是图3a的头枕总成的剖视图,其中头枕包相对于图3b处于向前位置;

图3d是图3a的头枕总成的剖视图,其中头枕包相对于图3c处于向前位置;

图4是图2a的头枕总成的侧立面视图,其中示出了头枕包相对于图2a处于向上位置;

图5是头枕包和安装板的后部立面视图;

图6是具有导轨的安装板的顶部透视图,其中导轨设置在安装板上;

图7是具有安装支架的头枕包的后部透视图,其中安装支架设置在头枕包上;

图8是图7的支架的后部透视图,其中支架被示出设置在图6的导轨中;

图9a是设置在座椅靠背上的头枕总成的前部透视图;

图9b是在图9a的位置9b处截取的前部透视图;

图10a是座椅靠背框架元件的前部透视图;

图10b是远离图10a的座椅靠背框架元件分解的第一和第二导向插入件的前部透视图;

图10c是被接收在图10a的座椅靠背框架元件的上部安装孔中的图10b的第一和第二导向插入件的前部透视图;

图10d是被接收在图10c的第一和第二导向插入件中的第一和第二支撑柱的前部透视图;

图10e是被完全接收在图10d的第一和第二导向插入件中的第一和第二支撑柱的前部透视图;

图11a是具有与座椅靠背框架的电插座对准的电插头的头枕总成的后部透视图;

图11b是在位置11b截取的图11a的电插头和插座的透视图;

图12a是头枕总成的前部透视图,其中后部装饰罩和头枕包被移除以在缩回位置暴露联动系统;

图12b是图12a的头枕总成的前部透视图,联动系统处于延伸位置;

图12c是图12a的头枕总成的后部透视图;以及

图12d是图12b的头枕总成的后部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文中的说明目的,术语“上”、“下”、“右”、“左”、“后”、“前”、“竖直”、“水平”及其衍生词将如图1中所示的取向与本发明相关联。然而,应当理解到的是,本发明可以采用各种供选择的取向,除非有相反的明确说明。还应当理解到的是,附图所示及以下说明书所描述的具体装置和过程仅是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因此,关于本文公开的实施例的具体的尺寸和其他物理特征不应被认为是限制性的,除非权利要求中另有明确声明。

现在参照图1,车辆座椅10被示出设置在车辆12中车辆内部14内。车辆座椅10包括连接到座椅靠背18的座椅部分16。座椅靠背18包括具有头枕总成20的上部18a,头枕总成20可移除地安装在上部18a上。头枕总成20包括后装饰罩24和可以被预期为是被配置为支撑就座在车辆座椅10上的车辆乘员的头部的缓冲元件的头枕包22。图1的车辆座椅10被示为驾驶员侧车辆座椅,然而,可以预期的是,本发明的头枕总成20可以设置在车辆内的任何车辆座椅上,包括乘客座椅、后排座椅、折叠座椅和第三排乘客座椅选项。照此,图1中所示的头枕总成20并不旨在将前排驾驶员侧车辆座椅10上所示的限制为本发明的精神。

头枕总成20被预期为是可调整的头枕总成,其中头枕包22被预期为相对于后装饰罩24在向前方向上——如箭头f所示在延伸和缩回位置之间——和竖直方向上——如通过箭头v所示在升起和降低位置之间——是可调整的。在图1所示的位置中,头枕包22被预期为处于与处于降低竖直位置和缩回水平位置的头枕包22相互关联的初始位置h,以使头枕包22设置为直接邻近后装饰罩24。头枕包22的运动被预期为通过一个或多个调整机构提供动力,以使头枕总成20也电力地连接到车辆的电源,如下面进一步所描述的。

现在参照图2a,头枕总成20被示出,头枕包22相对于后装饰罩24处于初始位置h。头枕包22是具有缓冲前部22a和后部22b的两件式元件。后装饰罩24是具有用来覆盖且包围设置在后装饰罩24内和通过后装饰罩24隐藏的各种调整机构和系统的前部和后部24a、24b的两件式元件。调整机构是用来根据车辆乘员期望而移动头枕包22的动力部件。头枕总成20通过支撑柱26支撑,该支撑柱26被接收在车辆座椅靠背(比如图1中所示的座椅靠背18)的座椅靠背框架28中。支撑柱26被预期为是被配置为通过座椅靠背框架28竖直地接收且接收在其中时竖直可调整的一对支撑柱中的一个。如图2a中进一步所示,可伸缩式盖30以虚线示出处于收起位置,并且可操作地连接在头枕包22和后装饰罩24之间。可伸缩式盖30,如图2b和2c所示随着头枕包22相对于后装饰罩24在如由箭头f所示的方向上向前移动而变得可见。可伸缩式盖30被预期为是被配置为当头枕包22相对于后装饰罩24水平调整时大体上隐藏调整机构和头枕总成20的其它部件的塑料注射成型部件。

现在参照图2b,头枕包22被示出处于向前位置f1,其中头枕包22已相对于后装饰罩24在如由箭头f所示的汽车向前方向上移动。因此,如图2b所示,头枕包22的后部22b被示出远离后装饰罩24的前部24a隔开。利用头枕包22的后部22b和后装饰罩24的前部24a之间的间距s,可伸缩式盖30可以看出具有前部30a和后部30b。可以预期的是,前部30a可以嵌套在后部30b内,反之亦然,以使可伸缩式盖30可以随着头枕包22在如由箭头f所示的方向上远离后装饰罩24驱动而以水平方式可伸缩地延伸。因此,前部30a被预期为当头枕包处于缩回位置(图2a)时被部分地接收在可伸缩式盖30的后部30b中。可伸缩式盖30在前部30a连接到头枕包22,并且在后部30b连接到后装饰罩24。以这种方式,可伸缩式盖30是头枕包22的运动的从动装置(slave)并且充当头枕总成20的两件式间隙隐藏器。

现在参照图2c,头枕总成20的头枕包22被示出处于位置f2,其被预期为是相对于后装饰罩24在由箭头f所示的方向上的头枕包22的完全延伸。在图2c中,可伸缩式盖30的前部30a被更清楚地示出给予头枕包22的后部22b和后装饰罩24的前部24a之间的增加的间距s。因此,在图2c中,相对于图2a,可伸缩式盖30已从收起位置移动到展开位置。如图2c所示,本发明的头枕总成20提供相对于后装饰罩24在向前方向f上的头枕包22的大范围的延伸,从而为车辆乘员提供增强的舒适性。如图2c中进一步所示,尽管头枕包22处于最向前位置f2,但是头枕总成20的调整机构——提供为此的水平延伸——被可伸缩式盖30和后装饰罩24大体上隐藏。利用隐藏的调整机构,本发明的头枕总成20提供相对于在市场上已知的可调整的头枕总成更令人喜欢的美观。因此,可伸缩式盖30根据头枕包22的延伸位置在延伸和嵌套位置(分别为图2a和图2c)之间可操作。可以预期的是,头枕包22可以相对于后装饰罩24从初始位置h向前移动约50毫米到位置f2。向前运动的其它范围也可以被预期。

现在参照图3a,头枕总成20的横截面被示出具有处于初始位置h的头枕包22,其中后装饰罩24移除以暴露被配置为给头枕包22的运动提供动力的调整机构。头枕包22被示出连接到可调整地连接到设置在后装饰罩24内的安装板42的支撑板40。头枕包22通过设置在支撑板40和安装板42之间的通道和轨道设置44沿着由箭头v所示的路径是竖直可调整的。如图3a所示,通道46在其前侧42a上连接到安装板42,并且被配置为可滑动地接收在其中的轨道48。轨道48连接到支撑板40。随着可滑动地接收在通道46内,轨道48充当用于头枕包22沿着如由箭头v所示的路径竖直运动的导向件。头枕包22和安装板42之间的通道和轨道设置44被预期为是具有多个通道和接收在其中的多个轨道的设置,如下面进一步所描述的。头枕包22的竖直运动被预期为通过调整机构(以第二致动器a2的形式示出)提供动力,如下面进一步所描述的。

安装板42进一步包括具有向外延伸支架50的后侧42b。支架50被预期为是如图5最佳所示的从安装板42的后侧42b向后延伸的成对支架。支架50用作联动系统52的枢转附接位置。考虑到图3a的剖视图,仅示出了联动系统52的一部分,然而,可以预期的是,联动系统52将被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为如图3a以及下面进一步所描述的其它相关视图所示。联动系统52可以是具有各种尺寸的连杆的四杆联动系统。一个或多个连杆可以具有多个枢转位置以提供操作为前后位置之间的增强的四杆联动机构的多个连杆系统。联动系统52被预期为在如图3d所示的延伸位置e和如图3a所示的凹进或初始位置h之间平移头枕包22。联动系统52由多个连杆组成,多个连杆是枢转地彼此连接的刚性元件,如参照图3a-3d在下面进一步所描述的。

联动系统52包括前或第一连杆54,前或第一连杆54可以被描述为输出连杆,具有在枢轴点p1枢转地连接到安装板42的支架50的上部56。第一连杆54被预期为是通过横向元件58相互连接的一对前连杆中的一个。第二或后连杆60——其可以被描述为输入连杆——在图3a中进一步示出具有在枢轴点p2枢转地连接到安装板42的支架50的上部62。与第一连杆54非常像,第二连杆60被预期为是通过横向元件64相互连接的一对后连杆中的一个,该横向元件通常以连接联动系统52的后连杆的板的形式。因此,安装板42和支架50充当用于联动系统52中的输出连杆(第一连杆54)和输入连杆(第二连杆60)的连接器。联动系统52被配置为引导头枕包22从初始位置h移动到沿着由箭头f所示的路径设置的一系列向前位置。头枕包22沿着由箭头f所示的路径在前后位置之间的运动通过以第一致动器a1的形式所示的调整机构提供动力,这在下面进一步描述。第一连杆54和第二连杆60分别在枢轴点p3、p4被进一步枢转地连接到基板70。枢轴点p3在图12a和12b中更好地示出。基板70——其可以被描述为地面连杆——被预期为在成对的第一和第二连杆54、60之间以大体上水平的方式延伸。在图3a中,第二连杆60的下部66被示为在枢轴点p4连接到基板70的第一侧72。如上所述,第一连杆54、第二连杆60和基板70都限定联动系统52的连杆,该联动系统52的连杆是枢转地彼此连接的刚性元件。

如图3a中进一步所示,第一致动器a1连接到支架80,该支架80进一步连接到基板70的下壁74。支架80被预期为是连接支架,该连接支架在枢轴点p5枢转地连接第一致动器a1,第一致动器a1通过联动系统52驱动,但不依赖于联动系统52。第一致动器a1包括可操作地连接到主轴或螺纹元件84的马达82。螺纹元件84被配置为在如由箭头86所示的方向上通过马达82来驱动,以使第一致动器a1是线性致动器。连接片88设置在螺纹元件84的上部上且枢转地连接到在枢轴点p6从第二连杆60的横向元件64向外延伸的连接托架68。在头枕包22处于初始位置h的情况下,第一致动器a1被配置为使用与螺纹元件84螺纹接合的马达82在如由箭头86所示的方向上向下驱动螺纹元件84。以这种方式,第一致动器a1被配置为通过向前牵引联动系统52在如由箭头f所示的向前方向上驱动头枕包22。随着螺纹元件84在如由箭头86所示的方向上向下驱动,连接片88到第二连杆60的支架68的连接牵引第二连杆60向下以在如图3b-3d中进一步所示的向前方向上驱动四杆联动系统52。联动系统52的基板70被预期为是在枢轴点p3和p4枢转地连接到第一和第二连杆54、60的固定基板。在向上延伸连接支架80为第一致动器a1提供独立枢转位置p5的情况下,第一致动器a1具有相对于联动系统52的独立枢轴位置。以这种方式,随着联动系统52在头枕包22的位置通过用户调整时向前和向后平移,第一致动器a1可以相对于联动系统52以独立的方式按需枢转。

现在参照图3b,头枕包22被示出处于与图2b中所示的位置f1相似的向前位置f1。因此,间距s被示出在头枕包22与第一连杆54的横向元件58之间。在图3b中,螺纹元件84已在如由箭头86所示的向下方向上通过第一致动器a1的马达82驱动到位置x。以这种方式,联动系统52已通过第一致动器a1从图3a中所示的初始位置h驱动到向前位置x。因此,在头枕包22移动到向前位置f1时,螺纹元件84从初始位置(图3a)移动到图3b中所示的位置x。同样地,联动系统52从图3a中所示的初始位置h移动到图3b中所示的平移位置x。可以预期的是,头枕包22的向前位置f1是本构思的头枕包22的运动的向前范围的大约三分之一。

现在参照图3c,头枕包22被示出处于图3b中所示的位置f1的向前且相对于图3d中所示的位置f2凹进的中间位置。在图3c中,螺纹元件84已通过致动器a1的马达82驱动到位置y,该位置y与被平移到位置y的联动系统52相互关联,从而提供相对于图3b在图3c中所示的增加的间距s。在中间位置,头枕包22被预期为是相对于如通过联动系统52驱动的头枕包22的运动的全范围向前大约三分之二。

现在参照图3d,头枕包22被示出处于与图2c中所示的位置f2相似的向前位置f2。如上所述,向前位置f2被预期为是头枕包22的最向前位置,以使间距s被预期为在图3d的表示中最大化。因此,如图3d所示,螺纹元件84已通过致动器a1的马达82驱动到位置z,该位置z与联动系统52的完全向前位置z相互关联。如上所述,可以预期的是,相比于图3a中所示的初始位置h,头枕包22的向前位置f2可以是延伸大约50毫米。本构思的联动系统52提供最向前位置或延伸位置f2和初始位置h之间的头枕包22的受控运动。螺纹元件84提供在头枕包22的延伸和凹进位置之间的位置的范围内的头枕包22的无限增量运动。

现在参照图4,头枕包22被示出处于竖直位置v1,该竖直位置v1表示从图2a中所示的初始位置h沿着如由箭头v所示的路径的向上运动。如上所述,头枕包22被预期为使用被配置为当沿着通道和轨道设置44(图3a)被引导时驱动头枕包22的第二致动器a2(图3a)来相对于后装饰罩24竖直地移动。在由箭头v所示的方向上的头枕包22的运动被预期为从初始位置h到最竖直位置大约是50毫米。头枕包22的竖直运动的其它范围也被本构思预期。

现在参照图5,安装板42的后视图被示为连接到头枕包22。可伸缩式盖30在图5中被示出具有前部30a和后部30b,其中前部30a被可伸缩地接收在后部30b内。后部30b进一步包括具有多个安装孔34的上部安装表面32。安装孔34用来将可伸缩式盖30的后部30b安装到后装饰罩24。安装板42被示出具有后侧42b,该后侧42具有从其向外延伸的支架50。第二致动器a2被示出安装在安装板42的第二表面42b上,并且包括被配置为以如由箭头r1所示的旋转方式驱动驱动轴102的马达100。驱动轴102被预期为是螺纹元件,该螺纹元件包括沿其设置的连续螺旋纹,比如本领域中已知的蜗杆结构。第二致动器a2被配置为通过图5中所示的供电线路104供电,该供电线路104被预期为连接到车辆的电力系统,其中头枕总成20设置在电力系统中。驱动轴102在安装支架110的套圈部(ferruleportion)112传动地连接到安装支架110。套圈部112被预期为是内部螺纹元件,该内部螺纹元件对应于驱动轴102的螺纹且与驱动轴102的螺纹匹配地接合以在如由箭头v所示的方向上竖直地平移安装支架110。安装支架110包括安装部分114,该安装部分114从套圈部112向外延伸以与在其中央部设置为穿过安装板42的进出孔42c对准。安装支架110的安装部分114进一步包括安装螺钉,该安装螺钉被配置为将安装支架110连接到头枕包22的支撑板40,支撑板40被示出通过安装板42的进出孔42c。

因此,安装支架110被配置为沿着如通过第二致动器a2的马达100驱动的驱动轴102的长度平移以当连接到头枕包22的支撑板40时在如由箭头v所示的竖直方向上在升起和降低位置(分别为图2a和4)之间移动头枕包22。

现在参照图6,双通道46被示出通过紧固件118连接到安装板42的前侧42a。通道46设置在位于安装板42中心上的进出孔42c的相对侧上。安装支架110被示出与进出孔42c对准,其中安装支架110的安装部分114包括安装孔117,该安装孔117被配置为接收图5中所示的安装螺钉116以将支撑板40连接到其上。

现在参照图7,头枕包22以后视图被示出,其中后部22b大体上覆盖支撑板40。支撑板40的后表面40b被示出通过设置在头枕包22的后部22b中的孔22c。轨道48通过紧固件120安装在其相对侧上的支撑板40的后表面40b上。轨道48包括被配置为与如图6所示安装到安装板42的通道46的横截面匹配的横截面。轨道48包括设置为邻近槽124的止动部件122,止动部件122被配置为提供与通道46的摩擦接合,以使头枕包22的竖直运动在轨道和通道系统44(图3a)中以可滑动设置更加受控。止动部件122被预期为是柔性有弹力的以提供通道46上恒定的摩擦压力,其中轨道48可滑动地接收在通道46中。如图7中进一步所示,支撑板40的后表面40b包括被配置为与安装支架110的安装孔126对准的安装孔126,用于如图5所示将支撑板40安装到安装支架110。以这种方式,第二致动器a2(图5)能够在如由箭头v所示的竖直运动上沿着驱动轴102平移安装支架110,其由通过安装板42的进出孔42c将安装支架110安装到支撑板40的后表面40b转化为头枕包22在升起和降低位置之间的方式。具体参照图6和7,双通道系统提供必要的稳定性来以用于一致且直的竖直运动的引导线性方式给头枕包22的竖直运动提供动力。

现在参照图8,轨道48被示出接收在安装到安装板42的通道46内。如上所述,通道46安装到安装板42的前侧42a。轨道48,如上所述,可滑动地接收在通道46中,其中柔性有弹力的止动部件122提供用于控制在如由头枕包22的箭头v所示的竖直方向上的运动的通道46的侧壁上的恒定压力。

现在参照图9a,头枕总成20被示出设置在车辆座椅10的座椅靠背18的上部18a上且连接到车辆座椅10的座椅靠背18的上部18a。在图9a所示的实施例中,护罩130通常包围头枕总成20到座椅靠背18的连接。在图9a中,头枕总成20进一步包括是通常隐藏头枕总成20的框架和支撑结构的盖的基部132。如图9a中虚线所示,支撑柱26是被接收在座椅靠背18的座椅靠背框架元件134中的成对支撑柱。可以预期的是,支撑柱26可以可滑动地接收在座椅靠背框架元件134中并且在接收在其中时是竖直可调整的。头枕总成20被配置为锁定到座位靠背18上的适当位置并且被进一步配置用于从座椅靠背18快速分离或拆卸头枕总成20。第一和第二释放片140、142可操作地连接到座椅靠背框架元件134并且与用于从座椅靠背18快速释放头枕总成20的各个支撑柱26相关联。参照图9b,释放片140被示出当接收在座椅靠背18的座椅靠背框架元件134中时与支撑柱26相关联。释放片140被配置为在如由箭头144所示的向下方向上移动以释放与支撑柱26和座椅靠背框架元件134相关联的锁定机构146。锁定机构146被配置为将支撑柱26保持在座椅靠背框架28上。因此,当释放片140、142(图9a)被同时按压时,相关联的锁定机构(比如锁定机构146)将相对于支撑柱26从锁定状态释放,以使头枕总成20可以从座椅靠背18提升且移除。锁定机构146和释放片140被预期为是在座椅靠背框架28的一部分可操作地连接到座椅靠背18的结构元件,比如座椅靠背框架元件134。值得注意的是,图9a和9b中所示的座椅靠背框架元件134仅是示例性的并且可以包括任何数量的结构部件和配置以充分地支撑支撑柱26,并且进一步支撑用户对头枕总成20的使用。

现在参照图10a,座椅靠背框架134的上部被示出,其中座椅靠背框架134包括通过横向元件134c互相连接的第一和第二侧元件134a、134b。横向元件134c包括被配置为与下部安装孔152a、152b对准的上部安装孔150a、150b。上部和下部安装孔150a、150b和152a、152b被配置为接收支撑柱26以从座椅靠背框架134支撑头枕总成20。支撑柱26被配置为接收在设置在上部和下部安装孔150a、150b和152a、152b之间的通道154a、154b中,并且如下所述通过导向插入件进一步限定。

现在参照图10b,导向插入件156、158被配置为接收在上部安装孔150a、150b中并且各自包括导向套160,导向套160具有被配置为抵靠下部安装孔152a、152b锁定的柔性有弹力的下部锁定部件161。导向插入件156、158被预期为是具有凹口162的聚合物插入件,其中夹163被接收在凹口162中。夹163包括释放片140、142,如上所述,以使夹163限定锁定机构146,也如上所述。夹163用来将支撑柱26锁定在被牢固地安装到框架元件134的导向插入件(156或158)中的适当位置。导向插入件156、158进一步包括邻接部分164,该邻接部分164具有从其向上延伸的半圆形导向元件165。邻接部分164被配置为从座椅靠背框架134的上表面134d邻接地支撑。如图10b所示,导向插入件158进一步包括被配置为接收用于电连接头枕总成20的部件的插座的支撑部件182,如下面进一步所描述的。

现在参照图10c,导向插入件156、158被示出在上部安装孔150a、150b插入到座椅靠背框架134的横向元件134c中。邻接部分164被示出与座椅靠背框架134的上表面134d,以及座椅靠背框架134的上唇部分134e对准。在导向插入件156、158在座椅靠背框架134上完全插入的情况下,头枕总成20现在可以被接收。

现在参照图10d,支撑柱26被示出具有连接在其间的互相连接的支承元件168。支撑柱26的下部26a被示出接收在导向插入件156、158的半圆形导向元件165中。支撑柱26进一步包括槽166,该槽166被配置为接收夹163的一部分,用于将支撑柱26锁定在座椅靠背框架134上的适当位置。

现在参照图10e,支撑柱26被示出完全接收在导向插入件156、158中。支撑柱26的下部26a被示出在导向插入件156、158的下部锁定部件161接收通过下部安装孔152a、152b。支撑柱26进一步包括互相连接支撑柱26且限定支撑结构170的上部横向元件27,如下面进一步所描述的。在图10e中,支撑结构170被完全地安装在座椅靠背框架134上并且被配置为支撑本构思的头枕总成20。

现在参照图11a,头枕总成20的一部分被示出,其中安装板42连接到可伸缩式盖30。支撑柱26被示出具有上部横向元件27,该上部横向元件27互相连接支撑柱26以限定单一支撑结构170,该单一支撑结构170通常包括在成对支撑柱26中达到顶点的倒u形结构。在图11a中,右支撑柱26包括通过紧固方法(比如焊接)可操作地连接到其上的安装片172。供电线路174被示出具有安装到安装片172的安装部件176。在相对于安装部件176的安装片172的相对侧上,电力插头178被设置且被配置用于接收在电力插座180中。电力插座180被安装在支撑部件182上,该支撑部件182被预期为是在装配中刚性地连接到座椅靠背框架的聚合物部件。照此,支撑部件182和插座180在车辆座椅10的座椅靠背18内保持固定,用于接收头枕总成20的电力插头178。如图11b中最佳所示,支撑柱26接收在半圆形导向元件165中,该导向元件165是与支撑部件182的整体结构。以这种方式,当成对支撑柱26被接收在座椅靠背框架28中时,电力插头178将与插座180对准,用于当头枕总成20完全就位(图1)在座椅靠背18时在头枕总成20在如由箭头190所述的向下方向上移动时做出电力连接。当电力连接通过电力插头178被接收在插座180中做出时,来自供电线路174的电力必要时在头枕总成20内引导,用于给头枕总成20的动力部件(比如第一和第二致动器a1、a2)供电。在支撑部件182牢固地安装在座椅靠背18的框架元件上的情况下,支撑柱26的引导接收确保电力插头178与插座180的适当对准,用于当头枕总成20完全接收在座椅靠背18上时快速且一致的电力连接,比如图1中所示。因此,头枕总成20包括电力夹总成184,该电力夹总成184具有连接到支撑柱26并且包括电力插头17的第一部分186和连接到座椅靠背框架28并且包括插座180的第二部分188。在图11b中,电力夹总成180被示出处于分离状态,并且在12c和12d中进一步示出处于连接状态。利用如上所述的快速分离部件,头枕总成20可以在锁定机构146(图9b)从支撑柱26释放时在直向上运动中从座椅靠背18移除,以使头枕总成20的向上运动将在支撑柱26机械地分离头枕总成20且在电力插头178和插座180电力地分离头枕总成20。因此,本构思提供以机械和电力方式容易安装且从座椅靠背移除的多结构头枕总成20。进一步预期的是,电力插头178或插座180可以设置在电力夹总成184的第一部分186上,其中相对和相互连接部件设置在第二部分188上。

现在参照图12a,头枕总成20的联动系统52被示出,其中后装饰罩24和头枕包22从头枕总成20移除。在图12a中,联动系统52处于表示凹进或缩回位置的初始位置h,其中头枕包22将设置为邻近后装饰罩24,比如图2a所示。在头枕包22移除的情况下,支撑板40被示出具有用于如图7所示使用紧固件120将轨道48安装到其上的安装孔121。设置在中心上的安装孔126在图12a中进一步示出并且用来如图5所示将支撑板40连接到安装支架110。支撑板40的第一侧或前侧40a被配置为连接到头枕包22且在如由箭头v所示的竖直方向上通过第二致动器a2驱动,用于头枕包22的竖直调整。如图12a中进一步所示,安装板42连接到支撑板40且包括向后延伸的双支架50,该向后延伸的双支架50具有用于枢转地连接第一连杆54和第二连杆60的枢轴点p1、p2。第二连杆60被示出在枢轴点p4枢转地连接到基板72且第一连杆54被示出在设置在从基板72向上延伸的安装支架73上的枢轴点p3可操作地连接到基板72。支撑结构170被示出具有支撑棒26,支撑杆26从支撑结构170延伸,用于将在快速分离和支撑位置的头枕总成20连接到座椅靠背框架元件134。

现在参照图12b,联动系统52被示出处于完全延伸位置z,其中支撑板40远离支撑结构170完全延伸。在完全延伸位置z,联动系统52暴露横向元件58,该横向元件58如上所述互相连接成对的一对第一连杆54。安装板42、第一和第二连杆54、60,和基板72被预期为是单一部件,该单一部件是在枢轴点(p1-p4)枢转地彼此连接以提供缩回和延伸位置之间的支撑板40的延伸的刚性元件。在图12b所示的位置中,支撑板40与如图3d所示的处于完全延伸位置f2的头枕包22相互关联。

现在参照图12c,头枕总成20被示出,其中如图12a所示联动系统52处于初始位置h。第二连杆60被示为单一板,其中双第二连杆60通过横向元件64互相连接。在图12c中,安装板42被示出具有双支架50,双支架50从安装板42向后延伸,用于在枢轴点p1、p2枢转地连接第一和第二连杆54、60。

参照图12d,联动系统52处于完全延伸位置z,其中支撑板40处于降低位置。图12d是如图12b所示的头枕总成20的后视图。在图12c和12d中,驱动轴102(如图5所示通过致动器a2提供动力)被示出连接到安装板42并且进一步连接到安装支架110,用于在如由箭头v所示的方向上的竖直运动。如上所述,并且如图5所示,安装支架110连接到支撑板40,用于通过穿过设置为穿过安装板42的进出孔42c做出的机械连接来移动支撑板40。因此,进出孔42c被预期为有足够的竖直长度以容纳头枕包22的完全竖直运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所描述的本发明的构造和其他部件不限制于任何具体材料。本文所公开的本发明的其他示例性实施例可以由多种材料制成,除非本文另有说明。

为了本发明的目的,术语“连接”(以其所有形式,现在时,进行时,过去时等)总体上是指两个部件(电的或机械的)彼此直接或间接接合。这样的接合本质上可以是固定的或本质上是可移动的。这样的接合可以用两个部件(电的或机械的)和任何额外的彼此或者与两个部件整合形成为单一主体的中间元件来实现。除非另有说明,这样的接合本质上可以是永久的或本质上可以是可拆卸的或可释放的。

同样重要的是要注意,如示例性实施例中所示的本发明元件的构造和设置仅仅是说明性的。尽管本发明中仅详细地描述了本创新的几个实施例,但是,阅读本公开内容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很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脱离所叙述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情况下,许多修改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大小、尺寸、结构、形状和比例、参数值、安装设置、材料的使用、颜色、方向等的变化)。例如,所示为整体形成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零件构成,或者所示为多个零件的元件可以整体地形成,界面的操作可以翻转或以其它方式改变,结构和/或元件或连接器或系统的其它元件的长度或宽度可以改变,元件之间提供的调整位置的性质或数目可以改变。应当注意的是,系统的元件和/或总成可以由任意的各种不同的材料构成,其提供足够的强度或耐久性,具有任意的各种不同的颜色、质地、以及它们的组合。因此,所有这样的修改意图被包括在本创新的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创新的精神的情况下,其它的替换、修改、改变和省略可以在所期望的和其他示例性实施例的设计、操作条件和设置中做出。

应当理解的是,所描述的过程内的任何所描述的过程或步骤可以与其它所公开的过程或步骤结合以形成本发明的范围内的结构。本文所公开的示例性结构和过程是为了说明性的目的并且不被解释为限制。

还应当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结构和方法做出改变和修改,并且进一步应当理解的是,这些构思旨在通过下面的权利要求来覆盖,除非这些权利要求通过它们的语言另有明确说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