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后防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39605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车辆后防护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车辆尾部防护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后防护。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的普及,车辆数量的上升,车祸发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在车祸中,有相当一部分车祸来源自追尾小型轿车往往为了被动安全,车辆前部会有溃缩区域,既是通过车辆前部在在追尾过程中,通过车辆前部进行溃缩,降低车辆撞击过程中的能量,但是有一种追尾是轿车追尾货车,由于轿车低矮,货车后防护考虑到离去角的问题,部分车辆后防护较高,轿车溃缩区往往撞不到后防护,与货车后防护错开甚至会直接撞到驾驶室,严重威胁轿车安全。

如图1所示,货车2a的后防护21a如果可以刚刚碰到小轿车1a前部,货车2a的车辆离去角A较小,不能保证货车2a的通过性。

如图2所示,此种情况货车的车辆离去角A较大,满足通过性而在追尾过程中,往往会后部小轿车1a的前部会与后防护21a错开,车辆的溃缩区不能与后防护撞击,导致小轿车容易受到较大的伤害。如果后防护撞击在小轿车上部,后防护会给小轿车一个向下的力,小轿车会翘起,并钻入到货车下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后防护,以期在保证货车通过性的同时,保证后车在追尾过程中的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后防护,其安装在纵梁的尾部,包括:后保险杠;基座,其为U行结构,包括侧板和底板,所述侧板沿纵梁长度方向固定在所述纵梁的内侧,所述侧板的内侧沿所述纵梁长度方向设有一滑槽;所述底板上固定有一组导向杆;滑块,所述滑块设在两所述侧板间,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上正对所述导向杆开设有过孔,所述导向杆的端部沿所述过孔伸出所述滑块;所述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一组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与所述后保险杠相连;斜导向部,其包括第二伸缩杆和弹簧,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后保险杠的顶部转动相连,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底板转动相连,所述弹簧预紧的安装在所述后保险杠与所述底板间的第二伸缩杆上;所述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和导向杆围成一大小可调的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二伸缩杆为所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优选地,还包括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预紧的安装在所述滑块与所述底板间的导向杆上。

优选地,还包括滚轮和安装在滚轮上的滚轮固定座;所述滚轮沿所述后保险杠的长度方向布置在所述后保险杠的背部,所述滚轮的底端作用面向下伸出所述后保险杠;所述滚轮固定座与所述后保险杠的背部相连。

优选地,所述后保险杠的中部开设有一朝向底板的一侧开口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内转动安装一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一端与第一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中间位置底部设有一向下开口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安装有第二固定座,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座转动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第二固定座相对的一侧为各自的限位平面;两所述限位平面相互平行;所述弹簧的端部分别与所述限位平面抵靠。

优选地,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底端与所述滚轮固定座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一伸缩杆和所述第二伸缩杆均包括一固定套和一活动杆;所述固定套的一端设有向内的第一凸缘,所述活动杆的一端凸设有第二凸缘,所述活动杆滑动安装在所述固定套内,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第二凸缘相卡合。

优选地,所述滑槽由侧板的上下两端向内弯折形成,滑块的端部在本方案中为与滑槽相配的T型结构。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将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和滑槽围成一大小可调的直角三角形;第二伸缩杆为所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使用时,第一伸缩杆以及滑槽所在的边方向固定,大小可调,从而实现提升离去角以及追尾时对后车保护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离去角较小时货车后防护的使用状态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离去角较大时货车后防护的使用状态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车辆后防护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爆炸图。

图5位后防护的整体侧视图。

图6后防护中弹簧部分的侧视图

图7与障碍物接触时后防护各直角边对应形变关系图。

图8后车追尾时后防护各直角边对应形变关系图。

图9与障碍物接触时后防护的结构示意图。

图10后车追尾时后防护的结构示意图。

现有技术图中:1a-小轿车2a-货车21a-后防护22a-车轮A-车辆离去角

本发明图中:1-纵梁2-后保险杠3-基座4-导向杆5-滑块6-第一伸缩杆7-第二伸缩杆8-弹簧9-第一固定座10-第二固定座13-回位弹簧14-滚轮15-滚轮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参见图3到图6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后防护,其安装在纵梁1的尾部,用于给车辆尾部提供保护。其包括:

后保险杠2。

基座3,其为U行结构,其包括侧板和底板,侧板沿纵梁1的长度方向固定在纵梁的1的内侧,所述侧板的内侧沿所述纵梁1的长度方向设有一滑槽,滑槽供滑块5滑动,以使得在车辆被追尾时,能沿滑槽方向收缩,从而提供给后车一定的缓冲,在底板上还固定有一组导向杆4,其配合滑块对其滑动进一步的限位,确保其滑动方向。

滑块5,滑块5设在两侧板间,其两端分别与滑槽滑动连接;滑块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一组第一伸缩杆6,第一伸缩杆6与所述后保险杠2相连,第一伸缩杆6可上下伸缩,从而实现在车辆前行撞击障碍物时,其能伸缩抬起,从而提高其离去角,提高通过性。滑块5上正对所述导向杆4开设有过孔,导向杆4的端部沿所述过孔伸出所述滑块,以实现对滑块滑动时的导向,确保其滑动方向不发生偏移。当然,在导向杆4上还可安装一回位弹簧13,以实现其运动后的回位,回位弹簧13预紧的安装在所述滑块5与基座底板间的导向杆4上。

斜导向部,其包括第二伸缩杆7和弹簧8,第二伸缩杆7的一端与所述后保险杠2的顶部转动相连,第二伸缩杆7的另一端与底板转动相连,两端转动相连的目的使得在其位置发生改变时,其能自动旋转调整。弹簧8预紧的安装在后保险杠与底板间的第二伸缩杆7上,以使得其能具备自动回位的功能,同时能提供一定的作用力至后车。

如图5所示,第一伸缩杆6、第二伸缩杆7和滑槽围成一大小可调的直角三角形;第二伸缩杆7为所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使用时,第一伸缩杆6以及滑槽所在的边方向固定,两边分别起到导向作用,使得后保险杠2只能上下或前后运动。在遇到障碍物时,滑槽长度不变,第二伸缩杆7与第一伸缩杆6缩短,实现调整,此时弹簧8起到限位作用,避免滑块沿滑槽后移。在被后车追尾时,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均收缩,此时弹簧8配合回位弹簧13起到缓冲回位作用。也即,通过斜向布置的第二伸缩杆7与竖直布置的第一伸缩杆6、配合滑槽围成的可调整直角三角形,实现后保险杠2的前后,上下调整,提高了其通过性,同时在被追尾时,能给予后车一定的保护。需要说明的是,滑槽可由侧板的上下两端向内弯折形成,此时,滑块的端部在本方案中为与滑槽相配的T型结构。

具体地,如图4到6所示,本方案中,后保险杠2的中部开设有一朝向底板方向开口的开口槽,开口槽内转动安装一第一固定座9,第二伸缩杆7的一端与第一固定座9固定连接;基座底板的底部中间位置设有一向下开口的固定槽,固定槽内转动安装有第二固定座10,第二伸缩杆7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座10转动相连。通过第一固定座9和第二固定座10实现了第二伸缩杆7与后保险杠2和基座底板的连接。其中,第一固定座9和第二固定座10相对的一侧为各自的限位平面;两限位平面相互平行;其用于限制弹簧8确保弹簧8被压缩在其间;其中,弹簧8的端部分别与两限位平面抵靠,实现弹簧8的预紧固定。当然,还可在限位平面上加设阻尼垫,以进一步提高限位效果。

此时,参见图4和图7所示,第一伸缩杆6、第二伸缩杆7和滑槽围成一大小可调的直角三角形,第一伸缩杆所在的边定义为a、第二伸缩杆所在的边定义为c、滑槽定义为c,a1,a2,为变形后的第一伸缩杆,c1,c2为变形后的第二伸缩杆。当后保险杠上下移动时,上下运动导杆在上下运动导杆底座伸缩,根据勾股定理,c2=a2+b2,构成的三角形边a缩短,边b不变,则边c相应缩短,如图6所示,C>C1>C2,a>a1>a2:当后保险杠需要上移时,弹簧作用可以回位,通过调整斜向支撑与水平面的角度。

参见图6和图8所示,当后保险杠向后移动时,发生追尾,后保险杠向后移动,如下图:a边不变,边b压缩,从而边c压缩,c2>c1>c,b>b1>b2,c1,c2为变形后的第二伸缩杆,b1,b2为滑块在滑槽滑动的深度,通过以上方案,可以使弹簧力随着保险杠后移量增大而逐渐变大,

另外,为了使得在碰撞障碍物时,其能顺利的沿障碍物向上运动,如图3到图5所示,本方案在后保险杠的背部沿其长度方向还固定有一滚轮14,滚轮14的底端作用面向下伸出后保险杠,以使得其先与障碍物接触,从而确保其通过性。其中,滚轮14通过滚轮固定座15安装在后保险杠的背部。更进一步,为了提高装置的整体性,第一伸缩杆的底端与滚轮固定座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伸缩杆6和第二伸缩杆7均包括一固定套和一活动杆;固定套的一端设有向内的第一凸缘,活动杆的一端凸设有第二凸缘,活动杆滑动安装在所述固定套内,第一凸缘与所述第二凸缘相卡合。从而实现伸缩杆的伸缩。可参见图所示,

使用环境说明:如图9所示,当需要较大的离去角时,如下陡坡或者通过障碍时,滚轮与地面接触,后保险杠受力,向上运动,离去角可以增大,保证车辆通过性。

如遇到碰撞,如图10所示,保险杠向后运动,压缩弹簧,给予后车一定保护。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