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天窗玻璃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5705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汽车天窗玻璃总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特别是一种汽车天窗玻璃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天窗的玻璃总成通常包括玻璃面板、玻璃支撑件以及密封条,密封条的作用在于与车顶开口过盈配合,防止漏水。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及环境的变化,对天窗的强度与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一种汽车天窗玻璃总成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天窗玻璃总成,制造工艺简单,产品尺寸稳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前玻璃总成和后玻璃总成,前玻璃总成包括:第一玻璃面板、第一包边、第一支撑件、第一垫片和第一密封胶条,其中:第一玻璃面板、第一支撑件、第一垫片和第一包边连接并成为一体,第一包边和第一密封胶条相连,第一支撑件局部包覆于第一包边内,第一垫片夹在第一玻璃面板与第一支撑架之间;后玻璃总成包括:第二玻璃面板、第二包边、第二支撑件、第二垫片和第二密封胶条,其中:第二玻璃面板、第二支撑件、第二垫片和第二包边连接并成为一体,第二包边和第二密封胶条相连,第二支撑件局部包覆于第一包边内,第二垫片夹在第二玻璃面板与第二支撑架之间。

所述的第一支撑件上设有第一定位孔和支架,第二支撑件设有第二定位孔。

所述的第一包边设有第一空腔,第一密封胶条设有第一锥形导向头,第一空腔和第一锥形导向头匹配连接,第一空腔上方设有第一倒齿,下方设有第二倒齿,第一锥形导向头上方设有第三倒齿,下方设有第四倒齿。

所述的第二包边设有第二空腔,第二密封胶条设有第二锥形导向头,第二空腔和第二锥形导向头匹配连接,第二空腔上方设有第五倒齿,下方设有第六倒齿,第二锥形导向头上方设有第七倒齿,下方设有第八倒齿。

所述的第一包边设有第一唇边,第二包边设有第二唇边。

第二包边设有第一凹槽。

所述的第一玻璃面板、第一密封胶条与第一包边表面平齐,并与车定表面平齐;第二玻璃面板、第二密封胶条与第二包边表面平齐,并与车定表面平齐。

本实用新型制造工艺简单,产品尺寸稳定,各部件连接强度可靠、牢固等特点,大大提高了产品稳定性,也使外观更加优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玻璃总成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玻璃总成结构图;

图3为第二垫片和第二密封胶条的结构图;

图4为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结构图;

图5为第一包边和第一密封胶条的结构图;

图6为第二包边和第二密封胶条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前玻璃总成和后玻璃总成,前玻璃总成包括第一玻璃面板1、第一包边3、第一支撑件4、第一垫片5和第一密封胶条2,第一玻璃面板1、第一支撑件4、第一垫片5和第一包边3连接在一起,并成为一体,第一锥形导向头21与第一空腔31匹配连接,第一支撑件4仅局部被包覆在第一包边3内。

第一支撑件4设有第一定位孔41,用于精确定位;第一支撑件4设有支架42,用于前玻璃总成安装。第一垫片5夹在第一玻璃面板1与第一支撑架4之间,在包边模具起密封作用且避免第一玻璃面板1与第一支撑件4碰撞。

第一包边3设有第一空腔31,第一空腔31上方设有第一倒齿32,第一空腔31下方设有第二倒齿33,第一密封胶条2设有第一锥形导向头21,第一锥形导向头21上方设有第三倒齿22,第一锥形导向头21下方第四倒齿23,第一锥形导向头21与第一空腔31匹配连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倒齿22、23、32、33保证第一密封胶条2与第一包边3紧贴密封。

第一包边3设有第一唇边34,用于引导水流。

第一玻璃面板1、第一密封胶条2与第一包边3表面平齐,并与车定6表面平齐。

后玻璃总成包括第二玻璃面板7、第二包边8、第二支撑件9、第二垫片11和第二密封胶条10,第二玻璃面板7、第二支撑件9、第二垫片11和第二包边8连接在一起,并成为一体,第二锥形导向头101与第二空腔81匹配连接,第二支撑件9仅局部被包覆在第一包边8内。

第二支撑件9设有第二定位孔91,用于精确定位。第二垫片11夹在第 二玻璃面板7与第二支撑架9之间,在包边模具起密封作用且避免第二玻璃面板7与第二支撑件9碰撞。

第二包边8设有第二空腔81,第二空腔81上方设有第五倒齿82,第二空腔81下方设有第六倒齿83,第二密封胶条10设有第二锥形导向头101,第二锥形导向头101上方设有第七倒齿102,第二锥形导向头101下方设有第八倒齿83,第二锥形导向头101与第二空腔81匹配连接,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倒齿82、83、102、103保证第二密封胶条10与第二包边8紧贴密封。

第二包边8设有第二唇边84,用于引导水流。

第二包边8设有第一凹槽85,用于排水。

第二玻璃面板7、第二密封胶条10与第二包边8表面平齐,并与车定6表面平齐。

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的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