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后置式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双层巴士的空调主要采用日本进口产品,国内的该种产品尚不完善,且多数产品为板金拼装式结构。从总体来说,现有双层巴士空调的制冷量偏低,蒸发风量偏小,前后送风不均匀;对双层巴士的上下层蒸发风量分配不能控制,使上下层温差大,不能满足中国目前乘车条件下的车辆制冷负荷。此外,采用板金拼装式结构,装配和维修性差。储液干燥器是空调器中的核心部件,在空调总成中起到贮液和吸水的作用,同时还有过滤和连接空调管路的辅助作用。在储液干燥器使用时为了保证输入至膨胀阀内的制冷剂的纯度,当制冷剂从冷凝器出来之后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净化,但是空调机中会产生水分,水分会沿着储液干燥器的口部进入到储液干燥器内,将其他杂质带入到制冷剂中,不利于制冷剂的净化。
为了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双层巴士专用空调[申请号:CN200920257709.4],由背置机组、辅蒸发器机组、压缩机总成、管路系统及电气控制系统组成;背置机组和辅蒸发器机组分别位于双层巴士的顶层和底层,且它们均与位于发动机舱内的压缩机总成相连接;背置机组由主蒸发器机组和冷凝器机组构成;电气控制系统由位于双层巴士仪表台上的控制面板和位于背置机组内的控制单元组成,控制面板与控制单元之间采用CAN总线进行通信。
上述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但是空调机中产生的水分会流入到储液干燥器内,将其他杂质带入到制冷剂中,不利于制冷剂的净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的后置式空调机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后置式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内设有分隔支板,所述的分隔支板将壳体内腔分成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的上腔体的后端设有若干蒸发器,上腔体的前端设有若干蒸发风机,所述的下腔体的中部设有若干冷凝器,下腔体的前端设有若干冷凝风机,所述的壳体的侧壁上开有供冷凝风机安装的安装口,所述的下腔体的后端设有位于蒸发器下方的储液干燥器,所述的储液干燥器通过连通管路与冷凝器相连接,所述的储液干燥器包括储液瓶,所述的储液瓶的口部设有塞子,所述的塞子的中部连接引出管,所述的引出管的下端伸入到储液瓶的底部,所述的塞子上设有位于引出管一侧的制冷剂入口和位于引出管另一侧的制冷剂出口,所述的储液瓶中设有过滤机构,所述的储液瓶外套有干燥网层且干燥网层覆盖储液瓶的外表面,所述的干燥网层和储液瓶形成的空间内填充有干燥剂。冷凝风机并排安装在壳体的前端,风量较大,制冷效果更好,冷凝器中的制冷剂通过连通管路进入到储液瓶中,经过滤机构过滤后通过引出管重新回到冷凝器,从而实现对制冷剂的净化,储液瓶外套有干燥网层,干燥剂能够对空调机产生的水分进行吸收,避免水分沿着储液瓶的口部进入到储液干燥器内,制冷剂的净化效果好,且干燥剂对空调机中的水分进行吸收后使得空调机内部保持干燥。
在上述的后置式空调机组中,所述的储液瓶的下部呈球形,所述的干燥网层为与储液瓶相配合且一端缩口的袋体,所述的袋体的缩口部设有环形弹性件。
在上述的后置式空调机组中,所述的过滤机构将储液瓶分为储液上腔和储液下腔,所述的引出管穿过过滤机构插入到储液下腔内。
在上述的后置式空调机组中,所述的过滤机构包括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所述的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之间设有由过滤颗粒组成的过滤层。
在上述的后置式空调机组中,所述的制冷剂入口与储液瓶的内腔相连通,制冷剂出口与引出管的上端相连通,
在上述的后置式空调机组中,所述的蒸发器和蒸发风机固定在壳体的顶壁上,所述的蒸发风机的数量为七个。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后置式空调机组的优点在于:冷凝风机并排安装在壳体的前端,风量较大,制冷效果更好,冷凝器中的制冷剂通过连通管路进入到储液瓶中,经过滤机构过滤后通过引出管重新回到冷凝器,从而实现对制冷剂的净化,储液瓶外套有干燥网层,干燥剂能够对空调机产生的水分进行吸收,避免水分沿着储液瓶的口部进入到储液干燥器内,制冷剂的净化效果好,且干燥剂对空调机中的水分进行吸收后使得空调机内部保持干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储液干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壳体1、分隔支板2、蒸发器3、蒸发风机4、冷凝器5、冷凝风机6、储液干燥器7、储液瓶8、引出管9、干燥网层10、第一过滤网11、第二过滤网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后置式空调机组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分隔支板2,分隔支板2将壳体1内腔分成上腔体和下腔体,上腔体的后端设有若干蒸发器3,上腔体的前端设有若干蒸发风机4,下腔体的中部设有若干冷凝器5,下腔体的前端设有若干冷凝风机6,壳体1的侧壁上开有供冷凝风机6安装的安装口,下腔体的后端设有位于蒸发器3下方的储液干燥器7,储液干燥器7通过连通管路与冷凝器5相连接,储液干燥器7包括储液瓶8,储液瓶8的口部设有塞子,塞子的中部连接引出管9,引出管9的下端伸入到储液瓶8的底部,塞子上设有位于引出管9一侧的制冷剂入口和位于引出管9另一侧的制冷剂出口,储液瓶8中设有过滤机构,储液瓶8外套有干燥网层10且干燥网层10覆盖储液瓶8的外表面,干燥网层10和储液瓶8形成的空间内填充有干燥剂。冷凝风机6并排安装在壳体1的前端,风量较大,制冷效果更好,冷凝器5中的制冷剂通过连通管路进入到储液瓶8中,经过滤机构过滤后通过引出管9重新回到冷凝器5,从而实现对制冷剂的净化,储液瓶8外套有干燥网层10,干燥剂能够对空调机产生的水分进行吸收,避免水分沿着储液瓶8的口部进入到储液干燥器内,制冷剂的净化效果好,且干燥剂对空调机中的水分进行吸收后使得空调机内部保持干燥。
其中,制冷剂入口与储液瓶8的内腔相连通,制冷剂出口与引出管9的上端相连通,储液瓶8的下部呈球形,干燥网层10为与储液瓶8相配合且一端缩口的袋体,袋体的缩口部设有环形弹性件。过滤机构将储液瓶8分为储液上腔和储液下腔,引出管9穿过过滤机构插入到储液下腔内。过滤机构包括第一过滤网11和第二过滤网12,第一过滤网11和第二过滤网12之间设有由过滤颗粒组成的过滤层。蒸发器3和蒸发风机4固定在壳体1的顶壁上,蒸发风机4的数量为七个。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