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出风口总成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7501阅读:1783来源:国知局
汽车出风口总成及汽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出风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出风口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中的汽车空调出风口总成设置在汽车空调出风口处,汽车空调出风口总成包括外框体设置在外框体内的导风组件,导风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梁、第二安装梁、多片导风叶片和联动杆。第一安装梁与第二安装梁相对设置,各导风叶片两端铰接于第一安装梁与第二安装梁之间,联动杆沿着第一安装梁与第二安装梁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与各导风叶片铰接,外框体内侧的两框壁上设有卡槽,导风组件的第一安装梁和第二安装梁的一侧卡接在外框体的卡槽内。当沿着外框体的长度方向拉动导风叶片时,可使出风口处的风向沿两个方向发生改变。

但是,外框体是固定在汽车的出风口处,无法沿着外框体的宽度方向改变出风口处的风向,因此,现有的汽车空调出风口总成只能沿两个方向发生改变出风口处的风向,使得出风口处的吹风区域较窄,无法满足乘客的需求,造成汽车的舒适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汽车出风口总成,能四个方向的调节出风口的风向,提高了汽车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汽车,能四个方向的调节出风口的风向,提高了汽车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汽车出风口总成,包括导风组件、内框体和外框体,导风组件设置在内框体内,导风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梁、第二安装梁、多片导风叶片和联动杆,第一安装梁与第二安装梁相对设置,各导风叶片的两端铰接于第一安装梁与第二安装梁之间,联动杆与各导风叶片铰接,第一安装梁与第二安装梁卡接在内框体上,内框体的两端设有凸轴,且外框体上设有配合凸轴的安装孔,内框体设置在外框体内,内框体与外框体之间通过凸轴和安装孔配合实现内框体可绕着凸轴的轴线方向转动地连接在外框体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外框体端部的框壁上设有凹槽,凹槽底部设有多个凸齿,各凸齿绕着安装孔的轴线方向相互间隔设置,内框体的端部还设有限位块,限位块向外凸出并设置于外框体的凹槽中,限位块上设有垫圈,垫圈过盈配合的抵压在相邻的两凸齿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垫圈由橡胶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多片导风叶片中的至少一片上设有手柄,沿着第一安装梁或第二安装梁的长度方向拉动手柄可驱使各导风叶片发生偏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内框体包括内框上本体,内框上本体内侧的两框壁上设有卡槽,第一安装梁和第二安装梁卡接在内框上本体的卡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内框上本体两侧的框壁上设有多个凸板,每个该凸板上设有卡孔,内框体还包括内框下本体,内框下本体的外侧设有多个卡块,内框下本体设置在第一安装梁和第二安装梁上,且内框下本体的卡块与内框上本体的卡孔配合实现内框下本体卡接在内框上本体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内框上本体上设有实现内框体绕着凸轴的轴线方向转动的操作部,操作部上设有多个凸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操作部呈弧形结构。

一种汽车,上述的汽车出风口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出风口总成的第一安装梁与第二安装梁相对设置,各导风叶片的两端铰接于第一安装梁与第二安装梁之间,联动杆与各导风叶片铰接,第一安装梁与第二安装梁卡接在内框体上,内框体设置在外框体内,且内框体与外框体之间通过凸轴和安装孔配合实现内框体可绕着凸轴的轴线方向转动地连接在外框体上。当导风组件的各导风叶片发生偏转时,可使出风口处的风向沿两个方向发生改变;当内框体绕着凸轴的轴线方向发生转动时,可使出风口处的风向沿两个方向发生改变,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出风口总成能四个方向的调节出风口的风向,提高了汽车的舒适性。而且,内框体的限位块与凸齿之间设有橡胶垫圈,避免了因内框体发生转动产生的噪音。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出风口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出风口总成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出风口总成的外框体与内框体连接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Ⅳ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汽车出风口总成及汽车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如下: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出风口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出风口总成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出风口总成的外框体与内框体连接的局部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Ⅳ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出风口总成100安装在汽车的出风口处,用于改变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如图1至图4所示,汽车出风口总成100包括导风组件110、内框体120和外框体130。

如图2所示,导风组件110包括第一安装梁112、第二安装梁113、多片导风叶片114和联动杆116。第一安装梁112与第二安装梁113相对设置,各导风叶片114相互间隔设置,且各导风叶片114的两端铰接于第一安装梁112与第二安装梁113之间,联动杆116沿着第一安装梁112与第二安装梁113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与各导风叶片114铰接。值得一提的是,多片导风叶片114中的至少一片上设有手柄115,沿着第一安装梁112或第二安装梁113的长度方向拉动手柄115时,可驱使各导风叶片114同步发生偏转。

如图2所示,内框体120包括内框上本体122和内框下本体128。内框上本体122内侧的两框壁上设有卡槽101,导风组件110的第一安装梁112和第二安装梁113的一侧卡接在内框上本体122的卡槽101内。内框上本体122两侧的框壁上设有多个凸板123,每个凸板123上设有卡孔102,且内框下本体128的外侧设有多个卡块129,内框下本体128设置在导风组件110的第一安装梁112和第二安装梁113上,且内框下本体128的卡块129与内框上本体122的卡孔102配合实现内框下本体128卡接在内框上本体122上。内框下本体128的两端设有凸轴124,且其中一个凸轴124的上方设有限位块125,限位块125上套置有垫圈126。在本实施例中,垫圈126由橡胶制成,但并不以此为限。值得一提的是,内框上本体122上设有实现内框体120绕着凸轴124的轴线方向转动的操作部127,操作部127大致呈弧形结构,且操作部127上设有多个方便施力的凸块。

外框体130设置在汽车的出风口处,外框体130的两端设有安装孔103,内框体120设置在外框体130内,且内框体120与外框体130之间通过凸轴124和安装孔103配合实现内框体120可绕着凸轴124的轴线方向转动地连接在外框体130上。外框体130端部的框壁上设有凹槽104,凹槽104底部设有多个凸齿131,各凸齿131绕着安装孔103的轴线方向相互间隔设置。内框体120的限位块125设置于凹槽104中,且限位块125上的垫圈126过盈配合的抵压在相邻的两凸齿131之间,用于限定内框体120的位置。当施加作用力于内框体120的操作部127时,可驱使内框体120绕着凸轴124的轴线方向转动,同时限位块125在各凸齿131之间移动;当停止施加作用力时,限位块125上的垫圈126过盈配合的抵压在相邻的两凸齿131之间,并限定内框体120处在当前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出风口总成100用于调节出风口处的风向,具体地,当沿着内框体120的长度方向作用于导风叶片114上的手柄115时(即沿着第一安装梁112和第二安装梁113的长度方向作用于导风叶片114上的手柄115),各导风叶片114同步发生偏转,可使出风口处的风向发生改变;当沿着内框体120的宽度方向作用于内框体120的操作部127时,内框体120绕着凸轴124的轴线方向转动,可使出风口处的风向发生改变。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出风口总成100的第一安装梁112与第二安装梁113相对设置,各导风叶片114的两端铰接于第一安装梁112与第二安装梁113之间,联动杆116与各导风叶片114铰接,第一安装梁112与第二安装梁113卡接在内框体120上,内框体120设置在外框体130内,且内框体120与外框体130之间通过凸轴124和安装孔103配合实现内框体120可绕着凸轴124的轴线方向转动地连接在外框体130上。当导风组件110的各导风叶片114发生偏转时,可使出风口处的风向沿两个方向发生改变;当内框体120绕着凸轴124的轴线方向发生转动时,可使出风口处的风向沿两个方向发生改变,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出风口总成100能四个方向的调节出风口的风向,提高了汽车的舒适性。而且,内框体120的限位块125与凸齿131之间设有橡胶垫圈126,避免了因内框体120发生转动产生的噪音。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