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轮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提高抓地性能的雪地轮胎。
背景技术:
轮胎在雪地上滚动时,会将雪压入轮胎的花纹沟槽内,沟槽内的积雪压实后形成雪柱,轮胎滚动时与路面如同齿轮般互相啮合,从而使轮胎可以向前滚动。由于积雪质地疏松,花纹沟槽会切断雪柱使轮胎产生打滑,“雪柱断力”会影响到轮胎的抓地性能。
通常轮胎花纹横沟的沟壁为平面直壁,这样的结构很容易切断雪柱,而且切断后的雪柱夹在花纹沟内不易排出,使轮胎花纹沟失效,无法持续发挥抓地性能,如图1所示。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提升抓地性能的雪地轮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雪地轮胎,在胎面上具有花纹沟,在花纹沟的两侧壁上设有支撑凹槽,支撑凹槽位于花纹沟的外缘。
进一步地,花纹沟整体形成开放式广口结构。
进一步地,花纹沟的切面形状为“凸”字形或近似“凸”字形。所述近似“凸”字形是指非严格的“凸”字形,由于“凸”字形中的拐角为直角、线为横平竖直的直线,而近似“凸”字形中的拐角可以不是直角、线可以是斜线或曲线。
进一步地,支撑凹槽在花纹沟侧壁上的深度为从花纹沟外到内依次变浅。这样压雪形成的雪柱从底部往上宽度逐渐变小,雪柱的支撑强度大。
进一步地,支撑凹槽在花纹沟侧壁上跨越的距离占花纹沟侧壁总深度的比例是1/2-3/4。
进一步地,支撑凹槽在花纹沟侧壁上的深度≥1.5mm,以发挥有效的支撑作用。
进一步地,支撑凹槽沿着花纹沟方向做成连续的支撑凹槽,从而在整个花纹沟侧壁上形成加强筋作用。
进一步地,支撑凹槽沿着花纹沟方向做成间断不连续的支撑凹槽,在花纹沟内的雪柱薄弱位置形成加强筋作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轮胎花纹沟两侧壁增加支撑凹槽的设计,从而在轮胎压入积雪时,在雪柱侧面形成支撑结构,雪柱不易被折断,加强嵌入轮胎花纹沟内的夹雪与雪地路面的连结强度,间接提升雪地胎的抓地性能。花纹沟形成开放式广口结构,使得花纹沟内的夹雪或者其他异物更容易排出。通过加强夹在花纹沟内的雪柱的强度来反作用于轮胎,提升轮胎抓地力。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技术雪地轮胎压雪过程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雪地轮胎压雪过程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雪地轮胎压雪过程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雪地轮胎压雪过程图;
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雪地轮胎胎面结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雪地轮胎胎面结构示意图。
图1-6中:1-积雪;2-轮胎;3-花纹沟;4-雪柱;5-支撑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的雪地轮胎2,在胎面上具有花纹沟3,在花纹沟3的两侧壁上设有支撑凹槽5,支撑凹槽5位于花纹沟3的外缘,支撑凹槽5各处的深度≥1.5mm,支撑凹槽5在花纹沟3侧壁上跨越的距离占花纹沟3侧壁总深度的比例是1/2,花纹沟3整体形成开放式广口结构,花纹沟3的切面形状为“凸”字形。
如图5所示的雪地轮胎胎面示意图,支撑凹槽5沿着花纹沟3的方向做成连续的支撑凹槽5,从而在整个花纹沟3侧壁上形成加强筋作用。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的雪地轮胎2,在胎面上具有花纹沟3,在花纹沟3的两侧壁上设有支撑凹槽5,支撑凹槽5位于花纹沟3的外缘,支撑凹槽5在花纹沟3侧壁上的深度为从花纹沟3外到内依次变浅,支撑凹槽5各处的深度≥1.5mm,支撑凹槽5在花纹沟3侧壁上跨越的距离占花纹沟3侧壁总深度的比例是1/2,花纹沟3整体形成开放式广口结构,花纹沟3的切面形状为近似“凸”字形。
如图5所示的雪地轮胎胎面示意图,支撑凹槽5沿着花纹沟3的方向做成连续的支撑凹槽5,从而在整个花纹沟3侧壁上形成加强筋作用。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的雪地轮胎2,在胎面上具有花纹沟3,在花纹沟3的两侧壁上设有支撑凹槽5,支撑凹槽5位于花纹沟3的外缘,支撑凹槽5在花纹沟3侧壁上的深度为从花纹沟3外到内依次变浅,支撑凹槽5在花纹沟3侧壁上跨越的距离占花纹沟3侧壁总深度的比例是3/4,花纹沟3整体形成开放式广口结构,花纹沟3的切面形状为近似“凸”字形。
如图6所示的雪地轮胎胎面示意图,支撑凹槽5沿着花纹沟3的方向做成间断不连续的支撑凹槽5,在花纹沟3内的雪柱薄弱位置形成加强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