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卡型货车的可折叠车厢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2883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皮卡型货车的可折叠车厢盖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折叠的车厢盖,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皮卡型货车的可折叠车厢盖。



背景技术:

传统的皮卡型货车具有被用来携带不同的货物的车厢。通常,车厢被一个车厢盖所覆盖,车厢盖可拆卸的夹紧在车厢上并延展覆盖在车厢上方,以便保护所运载的货物不被不利天气影响,同时皮卡型货车也更为美观。车厢盖包括有硬顶型车厢盖和软顶型车厢盖两种,其中,硬顶型车厢盖设有如金属、玻璃纤维等刚性材料制成的刚性的顶部;而软顶型车厢盖则设有如帆布、乙烯基塑料或抗风化面料等柔性材料制成的柔性的顶部。此外,车厢盖还可设计成可折叠的,以帮助使用者更方便的展开或收拢储存所述车厢盖。

图1、2、3为一种传统的硬顶型可折叠车厢盖皮卡型货车的车厢盖系统的示意图,其中,车厢盖系统10用于遮盖皮卡型货车20的车厢21,可拆卸的车厢盖系统10包括多个框架部11、12、13、多个铰接件14、多个刚性盖板组件15和多个夹紧组件16。刚性盖部分15的数量与框架部11-13(如有三个)的数量相一致。刚性盖板组件15由刚性材料制成,并可配合固定在对应的框架部11-13上。每个框架部11-13分别都由多个框架组件构成。框架部12通过一到两个铰接件14连接在相邻地框架部11或13的中间,因而所有的框架部11-13可以处于展开状态或折叠位置。夹紧组件16通常设置在位于最前或最后的框架部11、13上的较低的表面上。

当框架部11处于如图2所示的展开状态时,框架部11-13水平的展开在车厢21的两侧壁22和后挡板23的顶部,并由夹紧组件16固定,以覆盖车厢21的内部空间。当框架部11-13处于如图3所示的折叠位置时,框架部11-13折叠并堆放在两侧壁22的前端,使车厢21的内部空间露出以便取放货物。

车厢盖系统10中,每个夹紧组件16主要包括有一夹具轨道161、一滑块162、一手柄163、一棒状构件164和一锁闭构件165,其中,夹具轨道161离框架部13较近的一端固定到框架部13的侧边沿上,夹具轨道161离框架部13较远的一端由支撑轨道166支持,支撑轨道166具有两相对的末端,分别耦合到框架部13的另外的边沿上;夹具轨道161具有一个通道161a和一个位于通道161a末端的袋装结构161b,袋装结构161b设有一个可通过盖板161d关闭的开口161c,滑块162可滑动的放置在通道161a中,手柄163和棒状构件分别被枢接到滑块162上;锁闭构件165可活动的耦合到棒状构件164上,并可在锁紧位置(即操作锁闭构件165啮合至车厢21的侧壁22上)和松开位置(将锁闭构件165从侧壁22上分离)之间切换。当夹紧组件处于仓储位置时,手柄163和棒状构件164位于通道161a中,手柄163较远的一端延伸并设置在袋装结构161b中。

然而,实际应用中夹紧组件16在结构上仍有一些问题存在,如:(1)由于通道161a的宽度有限,使用者手动将手柄163和棒状构件164从通道161a中拉出以从仓储位置回到松开位置和锁紧位置时困难而不便;(2)通道161a和袋装结构161b缺乏定位结构以保证手柄163和棒状构件164可以被紧紧地定位,当框架部11-13是处于折叠位置并位于车厢21的前端时,由于运动中的皮卡型货车的振动,手柄163和棒状构件164有从最后的框架部11中的通道161a和袋装结构161b中脱离的风险;(3)夹具轨道161必须具有足够的长度形成通道161a和袋装结构161b,以用于容纳手柄163和棒状构件164,但是较长的夹具轨道161则会影响框架部11、13的下表面上的刚性盖板组件15的整体强度。

因上原因,有必要对夹具存储结构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现有的车厢盖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皮卡型货车的可折叠车厢盖,其具有一设置在一框架部的下刚性盖上并位于所述滑轨机构的上方的缓冲件,其中所述缓冲件具有一存储槽以当所述夹紧组件偏置到一仓储位置时至少可以部分容纳所述夹紧组件的手柄。在所述的仓储位置,所述手柄向下刚性盖倾斜,所述手柄设置在所述滑轨机构的轨道之外。因而可以更为方便的手动操作所述手柄,皮卡型货车在移动中的振动可以被吸收,所述的手柄可以紧紧的定位在所述的储存槽中,而同时也保证了下刚性盖的整体强度。但通过缓冲件容纳所述的手柄,同时使得所述框架部悬空,亦即折叠后的框架部之间会有较大的空隙,而由于框架部的面积较大,受框架部本身的重力的影响,缓冲件会使框架部上产生应力集中,甚至可能会导致框架部逐渐形变,而致可折叠车厢盖不能很好的卡合锁紧到所述的皮卡型货车上。而本实用新型在设置缓冲件的同时设置至少一个用于缓冲支撑作用的缓冲支撑件,当所述可折叠车厢盖处于折叠位置时,所述框架部所受的压力可由更多个点支撑,框架部的支撑点更多更均匀,框架部的内部应力分布也就更均匀,有利于减少框架部因本身重力产生的形变,减少了框架部产生的形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皮卡型货车的可折叠车厢盖包括:

一框架部,所述框架部包括多个框架组件、一上刚性盖和一下刚性盖,所述框架组件共同支撑所述上刚性盖和下刚性盖;

一对滑轨机构,所述每个滑轨机构形成有一个轨道,其中一个所述滑轨机构通过其一较近端耦合到上述的一个框架组件上,其一较远端由一互联轨道的一端支撑,所述互联轨道的另一端耦合到所述的一对滑轨机构中的另一个所述滑轨机构的较远端;

一对夹紧组件,所述夹紧组件分别单独的且可滑动的安装在上述的一对滑轨机构中,每个夹紧组件包括:

一滑块,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对应的滑轨机构的轨道内;

一棒状构件,可旋转的耦合到所述的滑块;

一锁闭构件,可滑动的耦合到所述的棒状构件,且可在一锁紧位置和一松开位置之间切换,当所述的锁闭构件处于所述锁紧位置时,所述锁闭构件是可操作性的啮合到所述皮卡型货车的车厢的侧壁;当所述的锁闭构件处于松开位置时,所述锁闭构件是允许可从车厢的侧壁上松开;

一手柄,可旋转的耦合到所述的棒状构件,以控制所述的闭锁构件在所述的锁紧位置和松开位置中切换;

所述的可折叠车厢盖还包括一对缓冲件,所述的缓冲件安装在所述的框架部的下刚性盖上,并分别位于上述的滑轨机构的较远端的上方,且每个缓冲件具有一存储槽,用于在当所述的夹紧组件移至一仓储位置时定位所述手柄;其中,当所述的夹紧组件处于仓储位置时,所述的手柄靠近所述框架部的下刚性盖,所述手柄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滑轨机构外,所述锁闭构件与所述下刚性盖之间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缓冲件与下刚性盖之间的高度;

其中,所述的可折叠车厢盖还包括至少一个缓冲支撑件,所述的缓冲支撑件安装在所述的框架部的所述下刚性盖上;所述的缓冲支撑件的高度是等于或大于所述缓冲件的高度。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皮卡型货车的可折叠车厢盖,所述可折叠车厢盖包括:

一框架部,包括多个框架组件及一下刚性盖,所述框架组件共同支撑所述下刚性盖;

一对滑轨机构,设置在所述的框架部的下刚性盖上;所述每个滑轨机构形成有一个轨道;其中每个所述滑轨机构包括一较近端和一较远端,所述滑轨机构通过所述较近端耦合到上述的一个框架组件上;

一对夹紧组件,所述夹紧组件分别单独的且可滑动的安装在上述的一对滑轨机构中,每个夹紧组件包括:

一滑块,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对应的滑轨机构的轨道内;

一锁闭构件,与所述滑块耦合,且可在一锁紧位置和一松开位置之间切换,当所述的锁闭构件处于所述锁紧位置时,所述锁闭构件是可操作性的啮合到所述皮卡型货车的车厢的侧壁;当所述的锁闭构件处于松开位置时,所述锁闭构件是允许可从车厢的侧壁上松开;

一手柄,与所述滑块和所述闭锁构件耦合,可控制所述的闭锁构件在所述的锁紧位置和松开位置中切换;

所述的可折叠车厢盖包括一对缓冲件,所述的缓冲件安装在所述的框架部的下刚性盖上,并分别位于上述的滑轨机构的所述较远端的上方,且每个缓冲件具有一存储槽,用于在当所述的夹紧组件移至一仓储位置时定位所述手柄;其中,当所述的夹紧组件处于仓储位置时,所述的手柄靠近所述框架部,所述手柄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滑轨机构外,所述锁闭构件与所述下刚性盖之间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缓冲件与下刚性盖之间的高度;

其中,所述的可折叠车厢盖还包括至少一个缓冲支撑件,所述的缓冲支撑件安装在所述的框架部的所述下刚性盖上;所述的缓冲支撑件的高度是等于或大于所述缓冲件的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缓冲支撑件的高度大于所述缓冲件的高度;所述缓冲支撑件与所述缓冲件之间的高度差小于所述缓冲支撑件的弹性变形幅度。由于所述的缓冲支撑件的结构相对简单,而缓冲件的结构相对复杂,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所述的可折叠车厢盖处于折叠位置时,有更多的应力集中在所述的缓冲支撑件上,而缓冲件上可以承受相对较少的压力,使得缓冲件的损耗可以更小,以延长缓冲件的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缓冲支撑件设置在所述两缓冲件的连线上,且位于所述框架部的下刚性盖的长度方向中央的位置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缓冲支撑件为多个,设置在所述两缓冲件之间,均布在由两缓冲件形成的直线上。这样的设计可以较好的分散一长度较长的框架部因两缓冲件悬空而产生的应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缓冲支撑件为多个,设置在所述两缓冲件之间,均布在两缓冲件的中垂线上。这样的设计可以较好的分散一宽度较宽的框架部因两缓冲件悬空而产生的应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框架部包括第一框架部、第二框架部和第三框架部,所述的第二框架部设置在第一框架部与第三框架部的中间;所述的第一框架部和第二框架部之间通过第一铰接件连接,所述的第二框架部和第三框架部之间通过第二铰接件连接,所述的缓冲支撑件设置在所述的第一框架部上靠近所述第一铰接件的一侧的侧边。当所述可折叠车厢盖处于折叠位置时,安装在所述第一框架部的缓冲支撑件和缓冲件一起弹性的抵住所述第三框架部的上刚性盖,可以有效的支撑所述的第三框架部,增加了对叠放的某物的压力的分担,同时也增强了对所述皮卡型货车在运动中产生的振动的吸收。由于第一框架部上设置了缓冲支撑件,所述可折叠车厢盖处于折叠位置时所述框架部所受的压力可由更多个点支撑,框架部的支撑点更多更均匀,框架部的内部应力分布也就更均匀,有利于减少框架部因本身重力产生的形变,减少了框架部产生的形变。而在所述可折叠车厢盖处于折叠位置时,由于第一铰接件和第二铰接件的原因,靠近所述第一铰接件的一侧的侧边的应力会更大,因此将所述缓冲支撑件设置在所述的第一框架部上的靠近所述第一铰接件的一侧的侧边可以更好的分担所述缓冲件上的压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缓冲支撑件设置在所述框架部的下刚性盖的中心位置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缓冲支撑件设置在所述两缓冲件之间的中央位置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框架部包括第一框架部、第二框架部和第三框架部,所述的第二框架部设置在第一框架部与第三框架部的中间;所述的第一框架部和第二框架部之间通过第一铰接件连接,所述的第二框架部和第三框架部之间通过第二铰接件连接,所述的缓冲件设置在所述的第三框架部上远离第二铰接件的位置处,对应的,所述的缓冲支撑件设置在所述的第三框架部上靠近第二铰接件的位置处。所述的第三框架部的滑轨机构和缓冲件可以设置在所述下刚性盖上一偏前(更远离第二铰接件)的位置,所述的缓冲支撑件相应的可设置在所述下刚性盖上一偏后(更靠近第二铰接件)的位置,以在将所述的可折叠车厢盖拆下并处于折叠位置,且完全与所述皮卡型货车的车厢分离放置于地面或车厢内的底部时,安装在所述第三框架部的缓冲支撑件和缓冲件朝上,安装在所述第三框架部的缓冲支撑件和缓冲件一起弹性的抵住叠放在所述的可折叠车厢盖上的某物,增加了对叠放的某物的压力的分担,同时也增强了对振动的吸收。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一种现有的皮卡型货车的硬顶型可折叠车厢盖系统的透视图;

图2是如图1所示的现有的硬顶型可折叠车厢盖系统的水平展开状态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如图1所示的现有的硬顶型可折叠车厢盖系统的折叠位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皮卡型货车的可折叠车厢盖的仰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皮卡型货车的可折叠车厢盖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滑轨机构、后夹紧组件、缓冲件的局部放大爆炸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滑轨机构、后夹紧组件、缓冲件在所述后夹紧组件处于仓储位置时局部放大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所述滑轨机构、后夹紧组件、缓冲件俯视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滑轨机构、前夹紧组件和缓冲件的局部放大爆炸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滑轨机构、前夹紧组件、缓冲件在所述前夹紧组件处于仓储位置时局部放大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1图10中的所述滑轨机构、前夹紧组件、缓冲件俯视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可折叠车厢盖的展开位置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可折叠车厢盖的折叠位置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缓冲件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述的缓冲件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所述的缓冲件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所述的缓冲件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的缓冲支撑件的位置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的缓冲支撑件的位置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的缓冲支撑件的位置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的缓冲支撑件的位置示意图;

图22为图21中的可折叠车厢盖的折叠位置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的缓冲支撑件的位置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的缓冲支撑件的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结构和技术,请参考以下优选的实施例和附图。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纵向/竖直”、“横向/水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于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和说明被认为在本质上是示出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另外,为了理解和便于描述,附图中示出的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在附图中,为了清晰起见,夸大了层、膜、面板、区域等的厚度。在附图中,为了理解和便于描述,夸大了一些层和区域的厚度。将理解的是,当例如层、膜、区域或基底的组件被称作“在”另一组件“上”时,所述组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组件。

另外,在说明书中,除非明确地描述为相反的,否则词语“包括”将被理解为意指包括所述组件,但是不排除任何其它组件。此外,在说明书中,“在......上”意指位于目标组件上方或者下方,而不意指必须位于基于重力方向的顶部上。

图4、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皮卡型货车的可折叠车厢盖的仰视图和俯视图。图中,皮卡型货车80(如图12-13中所示)的可折叠车厢盖30包括至少两个框架部31-33,一垫片轨道34,多个隐蔽型隐藏铰接件35,多个防水弹性条36,至少两个上刚性盖37,至少两个下刚性盖38,至少两对滑轨机构41,至少两个互联轨道42,至少两对环状盖板43,一对后夹紧组件50,两对缓冲件60,一对前夹紧组件70。上述各组件将在下文进一步描述。

如图4图5所示,框架部31-3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甚至更多。在本实施例中,可折叠车厢盖30包括第一框架部31(如最后端的那个框架部),第二框架部32(如中间的框架部),第三框架部33(如最前端的那个框架部),但是并不限于还可包括附加的框架部。进一步的,垫片轨道34设置在第二框架部32和第三框架部33之间,以方便的折起这三个框架部31-33。所述第一框架部31具有多个第一框架组件311,一个上刚性盖37,一个下刚性盖38,一个泡棉芯部(未显示)。第一框架组件311的数量可以是四个,所述第一框架组件可以由金属(如铝、铁、不锈钢、铜,或其合金)或工程塑料制成。每一组第一框架组件311可以用于组成一个大致是矩形的框并在矩形的框内形成一个矩形空间。上刚性盖37和下刚性盖38由刚性材料制成,如可用工程塑料(例如聚酰胺6(PA6),聚酰胺66(PA66),聚丙烯(PP)、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共聚物、聚碳酸酯(PC)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或金属(例如铝,铁,不锈钢,铜,或其合金)。所述的上刚性盖37和下刚性盖38分别从上方和下方适配覆盖固定到第一框架组件311上,比如,第一框架组件311支撑上刚性盖37和下刚性盖38。泡棉芯部(如由聚胺酯发泡材料制成)填入在矩形的框架内形成的矩形空间中。

类似的,所述第二框架部32同样包括有多个第二框架组件321、一个上刚性盖37,一个下刚性盖38,一个泡棉芯部(未显示),所述第三框架部33可同样包括有多个第三架组件331、一个上刚性盖37,一个下刚性盖38,一个泡棉芯部(未显示)。

进一步的,如图4、5、6所示,其中一对滑轨机构41安装在所述第一框架部31(如为最后侧的框架部)中,其中,上述一对滑轨机构41中,其中一个滑轨机构41通过其最较近端耦合到一个第一框架组件311上,而其较远端由互联轨道42的一端所支撑,所述互联轨道42的另一端耦合到所述另一个滑轨机构41的较远端。每个滑轨机构41包括一轨道411、一开口412,一对凸缘413,多个定位部414,一嵌入凸块415,和一T型插入块416。所述轨道411设置在滑轨机构41内并沿滑轨机构41延伸。所述开口412形成在轨道411的末端,且开口412的宽度宽于所述轨道411的宽度,以便在安装时将所述后夹紧组件50的滑块51放置到轨道411中。所述轨道411的两侧边伸出形成所述两个凸缘,以使所述的轨道411的横截面呈T形。因此,所述滑块51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轨道411中,但不能从所述轨道411中分离。所述定位部414在所述滑轨机构41的两侧边形成并从滑轨机构41的两侧边突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414的数量可以有六个,而所述定位部414被螺纹孔穿过,所述环状盖板43(如可为一环形铁盘)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定位部414上的螺纹孔相配合的通孔,通过多个螺钉(图中未示出)螺接,穿过所述的通孔和所述的螺纹孔以将所述的环状盖板43和所述的滑轨机构41分别固定到下刚性盖38的外表面和内表面。所述的嵌入凸块415从所述滑轨机构41的一较远端突出,以用于连接所述的互联轨道42的一端。所述的T型插入块416从所述滑轨机构41的一较近端突出,以用于连接所述的一个第一框架组件311。

进一步的,所述的两个后夹紧组件50分别可滑动的沿所述固定到第一框架部31的滑轨机构41安装,每个后夹紧组件50包括:一滑块51、一枢轴52、一棒状构件53、一锁闭构件54、一手柄55和一可移动枢轴56。所述滑块51可滑动的收纳在所述对应的滑轨机构41的轨道411中。所述枢轴52安装在所述的滑块51中。所述棒状构件53的一端设置有一枢接部531可旋转的耦合到所述的枢轴52中,因而所述的棒状构件53可以旋转的枢接到所述的滑块51。同时,所述棒状构件53的另一端具有一螺纹部532,其中,所述的锁闭构件54具有:一与棒状构件53上的螺纹部可移动的螺纹连接的螺纹孔541,一用与所述皮卡型货车80(如图12-13中所示)的车厢82的一个侧壁83啮合的钩部542,和一对朝向所述手柄55的导向槽543。所述的手柄55可为一平杆,所述手柄55包括:一对凸肋551和一对螺纹孔552,所述凸肋551放置在所述的导向槽542中并且可在所述导向槽542中滑动;所述螺纹孔552用于插入可移动枢轴56。所述可移动枢轴56可沿所述棒状构件53的螺纹部532移动,以使得所述手柄55可相对于所述可移动枢轴56和所述的棒状构件53为中心转动,以偏置所述的闭锁构件54。因而,所述的手柄55可控制所述锁闭构件54的钩部542在可操作性的啮合到所述车厢82的侧壁83的锁紧位置和允许可从所述侧壁83上松开的松开位置之间切换。所述的后夹紧组件50和其锁紧位置及松开位置的具体设计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5,6,7和8中所示,所述的第一框架部31的下刚性盖38上为每个后夹紧组件50均设置有一夹具存储结构,其中所述的夹具存储结构包括一缓冲件60,所述缓冲件60安装在所述的第一框架部31的下刚性盖38上,且位于上述第一框架部31的滑轨机构41的较远端的上方。所述缓冲件60可采用软性或弹性的缓冲材料制成,此缓冲材料例如为橡塑发泡材料,如可采用EVA(ethylene vinyl acetate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材料制成。所述的缓冲件60设置有一存储槽61,所述存储槽61上设有一开口,所述开口上设有两个向内相对设置的凸缘62,以使所述存储槽61在沿一纵向垂直于所述下刚性盖38方向的横截面呈一倒T型或一燕尾型。所述由其两凸缘62形成的倒T型或燕尾型横截面的存储槽61中,凸缘62处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后夹紧组件50的手柄55(如上述的平杆手柄)的末端的宽度,因而所述的倒T型或燕尾型横截面的存储槽61可以用于紧紧的定位所述后夹紧组件50的手柄55的末端,当所述的后夹紧组件50沿所述轨道411滑动并偏转到一仓储位置时,若所述的可折叠车厢盖在所述车厢81的前端处于折叠位置(如图13中所示),而可以避免所述手柄55的末端因皮卡型货车80在行进中产生的振动而从存储槽61中脱离的可能。

另外,在仓储位置时,所述手柄55和所述棒状构件53大致呈线形对齐,所述手柄55和所述棒状构件53都向所述第一框架部31的下刚性盖38倾斜(当然也向所述滑轨机构41的轨道411倾斜),其中,所述手柄55(或所述棒状构件53)与下刚性盖38之间的倾斜角可在5°到30°之间,例如10°、15°、20°或25°。另外,整个所述的手柄55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轨道411之外,所述锁闭构件54的(或整个所述的后夹紧组件50)与所述下刚性盖38之间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缓冲件60与所述第一框架部31的下刚性盖38之间的高度。因此,当所述可折叠车厢盖30处于折叠位置时(如图13所示),所述存储槽61的开口所在的表面可以弹性的抵住所述第三框架部33的上刚性盖37,以增加对振动的吸收或减少空间的占用且能避免被突出的手柄55或锁闭构件54干扰。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轨机构41的轨道411的长度可短于所述手柄55的末端到所述棒状构件53(所述棒状构件53与所述滑块51枢接)的枢轴端531的长度,所述缓冲件60安装在所述滑轨机构41的轨道411的一较远端。因而,将可非常方便的将所述后夹紧组件50的手柄55的末端放置在所述的缓冲件60的存储槽61中,而且所述手柄55的末端不必整个放入所述滑轨机构41的轨道411中,将手柄55从轨道411中拉出也非常方便。同时,由于减少了所述下刚性盖38的切割长度,也减轻了对所述下刚性盖38的整体强度的影响。

同样的,如图4、5和9所示,所述的一对滑轨机构41安装在所述第三框架部33(如可为最前方的框架部),其中一个所述的滑轨机构41通过其一较近端耦合到所述的一个框架组件331上,所述滑轨机构41的一较远端由一互联轨道41的一端支撑,所述互联轨道42的另一端耦合到所述的一对滑轨机构41中的另一个所述滑轨机构41的较远端。每个滑轨机构41分别具有一轨道411,一开口412,一对凸缘413,多个定位部414,一嵌入凸块415,和一T型插入块416。所述的轨道411设置在滑轨机构41内并沿滑轨机构41延伸。所述开口412形成在轨道411的末端,且开口412的宽度宽于所述轨道411的宽度,以便在安装时将所述前夹紧组件70的滑块71放置到轨道411中。所述轨道411的两侧边伸出形成所述两个凸缘,以使所述的轨道411的横截面呈T形。因此,所述滑块71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轨道411中,但不能从所述轨道411中分离。所述定位部414在所述滑轨机构41的两侧边形成并从滑轨机构41的两侧边突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414的数量可以有六个,而所述定位部414被螺纹孔穿过,所述环状盖板43(如可为一环形铁盘)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定位部414上的螺纹孔相配合的通孔,通过多个螺钉(图中未示出)螺接,穿过所述的通孔和所述的螺纹孔以将所述的环状盖板43和所述的滑轨机构41分别固定到下刚性盖38的外表面和内表面。所述的嵌入凸块415从所述滑轨机构41的一较远端突出,以用于连接所述的互联轨道42的一端。所述的T型插入块416从所述滑轨机构41的一较近端突出,以用于连接所述的一个第三框架组件331。

进一步的,所述的两个前夹紧组件70分别可滑动的沿所述固定到第三框架部33的滑轨机构41安装,每个前夹紧组件70包括:一滑块71、一枢轴72、一棒状构件73、一锁闭构件74、至少一个塑料套筒75、76和一手柄77。所述滑块71可滑动的收纳在所述对应的滑轨机构41的轨道411中。所述枢轴72安装在所述的滑块71中。所述棒状构件73设有一枢接部733,枢接部733是设置于棒状构件73的一端,并可旋转的耦合到所述的枢轴72中,因而所述的棒状构件73可以旋转的枢接到所述的滑块71。同时,所述棒状构件73的另一端具有一螺纹部732,其中,所述的锁闭构件74由刚性的金属或合金(如铝或铝合金)制成,而所述的锁闭构件74包括:一供所述的塑料套筒75穿过的通孔741,一在所述的锁闭构件74内部形成的中空部742,所述中空部742可为所述的锁闭构件74提供一轻微的形变,以及一用与所述皮卡型货车80(如图12-13中所示)的车厢82的一个侧壁83啮合的钩部743,所述的两个塑料套筒75、76依次套在所述的棒状构件73的螺纹部732上,所述的塑料套筒75通过所述闭锁构件74的通孔741,并紧固在与所述通孔741中。因而所述的两个塑料套筒75、76可防止所述金属制成的锁闭构件74与所述手柄77和所述滑块71直接接触而引起噪音或表面的磨损。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手柄77可为一旋钮,其包括:一螺纹孔571,所述螺纹孔与所述棒状构件73的螺纹部732螺纹连接,因而所述手柄77可水平的以所述棒状构件73为中心旋转,以偏置所述的闭锁构件74或从所述锁闭构件74中脱离。因而,所述的手柄77可控制所述锁闭构件74的钩部743在可操作性的啮合到所述车厢82的侧壁83的锁紧位置和允许可从所述侧壁83上松开的松开位置之间切换。其中,所述的前夹紧组件70和其锁紧位置及松开位置的具体设计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5、9、10、11所示,所述的第三框架部33的下刚性盖38上为每个前夹紧组件70均设置有一夹具存储结构,其中所述的夹具存储结构包括:一缓冲件60,安装在所述的第三框架部33的下刚性盖38上,且位于上述第三框架部33的滑轨机构41的较远端的上方。所述缓冲件60可采用橡塑发泡材料制成,如可采用EVA(ethylene vinyl acetate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材料制成。所述的缓冲件60设置有一存储槽61,所述存储槽61上设有一开口,所述开口上设有两个向内相对设置的凸缘62,以使所述存储槽61在沿一纵向垂直于所述下刚性盖38方向的横截面呈一倒T型或一燕尾型。所述由其两凸缘62形成的倒T型或燕尾型横截面的存储槽61中,存储槽61的凸缘62处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前夹紧组件70的手柄77(如前所述的旋钮)的最宽处的宽度,因而所述的倒T型或燕尾型横截面的存储槽可以用于紧紧的定位所述前夹紧组件70的手柄77,当所述的前夹紧组件70沿所述轨道411滑动并偏转到一仓储位置时,若所述的可折叠车厢盖在完全从所述车厢81中脱离并处于一折叠位置时(未示出),可以避免所述手柄77从存储槽61中脱离的可能。

另外,在仓储位置时,所述手柄77(如前所述旋钮)和所述棒状构件73大致呈线形对齐,所述手柄77和所述棒状构件73都向所述第三框架部31的下刚性盖38倾斜(当然也向所述滑轨机构41的轨道411倾斜),其中,所述手柄77(或所述棒状构件73)与下刚性盖38之间的倾斜角可在5°到30°之间,如10°、15°、20°或25°。另外,整个所述的手柄77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轨道411之外,所述锁闭构件74的(或整个所述的前夹紧组件70)与所述下刚性盖38之间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缓冲件60与所述第三框架部33的下刚性盖38之间的高度。因此,当所述可折叠车厢盖30由所属夹紧组件70夹紧处于折叠位置,且完全与所述车厢81分离放置于地面或车厢81内的底部时,所述的缓冲件60朝上(图中未示出),所述存储槽61的开口所在的表面可以弹性的抵住叠放在所述的可折叠车厢盖30上的某物,以增加对振动的吸收或减少空间的占用且能避免被突出的手柄55或锁闭构件54干扰。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轨机构41的轨道411的长度可短于所述手柄77的末端到所述棒状构件73(所述棒状构件73与所述滑块71枢接)的枢轴端733的长度,所述缓冲件60安装在所述滑轨机构41的轨道411的一较远端。因而,将可非常方便的将所述前夹紧组件70的手柄77的末端放置在所述的缓冲件60的存储槽61中,而且所述手柄77的末端不必整个放入所述滑轨机构41的轨道411中,将手柄77从轨道411中拉出也非常方便。同时,由于减少了所述下刚性盖38的切割长度,也减轻了对所述下刚性盖38的整体强度的影响。

附图12、1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可折叠车厢盖30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的示意图。所述第一框架部31(如为最后方的框架部)、第二框架部32(如为中间的框架部)、和第三框架部33(如为最前方的框架部)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调节为展开位置或折叠位置。当所述的框架部31-33处于如附图12所示的展开位置时,所述的框架部31-33在所述皮卡型货车80的车厢81的侧壁上方水平展开,并通过一对后夹紧组件50和一对前夹紧组件70固定到所述的两侧壁82上,从而盖住所述车厢81的内部空间。当所述的框架部31-33呈如附图13所示的折叠位置时,所述的框架部31-33折叠并堆放在两侧壁82的前端,使车厢81的内部空间露出以便取放货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倒T型或燕尾型横截面的存储槽61可以用于紧紧的定位所述后夹紧组件50的手柄55的末端,当所述的后夹紧组件50沿所述轨道411滑动并偏转到一仓储位置时,若所述的可折叠车厢盖在所述车厢81的前端处于折叠位置,而可以避免所述手柄55的末端因皮卡型货车80在行进中产生的振动而从存储槽61中脱离的可能。另外,所述缓冲件60与所述下刚性盖38之间的高度大致等于当所述的可折叠车厢盖30处于折叠位置时所述可折叠车厢盖30的第一框架部31(如为最后方的框架部)和第三框架部33(如为最前方的框架部)之间的高度差。因此,安装在所述第一框架部31的缓冲件60可以弹性的抵住所述第三框架部33的上刚性盖37,可以有效吸收所述皮卡型货车在运动中产生的振动。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缓冲件60的示意图,其中,实施例二中所述的缓冲件60可以用于存储实施例一中所述的后夹紧组件50的手柄55或所述的前夹紧组件70的手柄77。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二中所述的缓冲件60同样设有一存储槽61,但并不具有实施例一中所述的两凸缘62以形成倒T型或燕尾型横截面。实施例二中所述的缓冲件60包括:一紧固带63,所述紧固带63的第一端固定到所述缓冲件60的一侧(如缓冲件的左侧或右侧),所述紧固带63的第二端64跨过所述的存储槽61以紧固到设置在所述缓冲件60的另一侧(如缓冲件的右侧或左侧)的一紧固件65上,以使所述手柄55/77同样可以存储在所述存储槽61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紧固带63的第二端64上可设有魔术贴的刺毛(hook fastener)面或圆毛(loop fastener)面,而对应的所述紧固件65则设置魔术贴的对应的另一面即圆毛(loop fastener)面或刺毛(hook fastener)面。或者,所述的紧固带63的第二端64也可选择设置一对按扣中的公扣或母扣,而对应的所述紧固件65则设置对应的母扣或公扣。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的缓冲件60的示意图,其中,实施例三中所述的缓冲件60可以用于存储实施例一中所述的前夹紧组件70的手柄77和所述的锁闭构件74。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三中所述的缓冲件60还设置有从所述缓冲件60的主体延伸出的一延伸部66,所述的延伸部66用于所述滑轨机构41的轨道411的较远端。所述的延伸部66具有一倾斜面67,所述的倾斜面67上形成有一凹槽68,所述的倾斜面67向所述轨道411的底部倾斜,所述倾斜面67的倾斜角与所述手柄77(或所述棒状构件73)与下刚性盖38之间的倾斜角一致,如所述的倾斜面67的倾斜角可以为5°-30°,如可为10°、15°、20°或25°。所述凹槽68为一盲孔,以收容所述锁闭构件74的钩部743,而所述的凹槽68可也设置有两凸缘(未示出)以便定位固定所述钩部743。因而,当所述的前夹紧组件70偏置到仓储位置时,所述的锁闭构件74的钩部743可部分或全部收纳并固定在所述的凹槽68中,以防止在所述的前夹紧组件70处于仓储位置时所述的钩部743会振动并引起噪音或使其表面受损。

如上所述,与现有的收纳在所述的夹具轨道的通道末端的袋装结构中的夹紧组件相比,如图4-13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折叠车厢盖30提供了至少一种夹具存储结构分别都具有一安装到框架部31,33的下刚性盖38上的缓冲件60,且位于所述滑轨机构41的较远端的上方,其中所述缓冲件60具有一存储槽61,以在所述的后夹紧组件50/前夹紧组件70移至仓储位置时至少部分容纳所述后夹紧组件50/前夹紧组件70的手柄55/77。在仓储位置时,所述的手柄55/77向下刚性盖38倾斜,但却设置在所述滑轨机构41之外。因而,可以更方便的手动操作所述手柄55/77,皮卡型货车80在移动中的振动可以被吸收,所述的手柄55/77可以紧紧的定位在所述的储存槽中,而同时也保证了下刚性盖38的整体强度。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的缓冲件60的示意图,其中,实施例四中所述的缓冲件60可以用于存储实施例一中所述的后夹紧组件50的手柄55或所述的前夹紧组件70的手柄77。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的缓冲件60同样的设置有一存储槽61,所述存储槽61有两侧壁611,所述两侧壁611形成一开口,所述存储槽61的开口的深度大于所述后夹紧组件50的手柄55(如上述的平杆手柄)或前夹紧组件70的手柄77(如上述的旋钮手柄)的末端嵌入所述存储槽61中的部分的厚度,使得所述的手柄55可以完全嵌入所述存储槽61中。所述手柄55的末端与所述存储槽61的两侧壁611之间为过盈配合,即所述存储槽61的两侧壁的间距略小于所述后夹紧组件50的手柄55(如上述的平杆手柄)的末端的宽度,因而所述手柄55的末端可以直接塞入到所述缓冲块60的存储槽61中卡紧固定,所述的存储槽61产生弹性形变并紧紧的定位所述后夹紧组件50的手柄55的末端。为了更美观,也更方便使用者从存储槽中取放手柄55,所述的存储槽61在其开口处倒圆角。当所述的后夹紧组件50沿所述轨道411滑动并偏转到一仓储位置时,若所述的可折叠车厢盖在所述车厢81的前端处于折叠位置(如图13中所示),可以避免所述手柄55的末端因皮卡型货车80在行进中产生的振动而从存储槽61中脱离的可能。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中的缓冲件60的示意图,其中,实施例五中所述的缓冲件60可以用于存储实施例四中所述的前夹紧组件70的手柄77和所述的锁闭构件74。实施例五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所述的存储槽61的底面612为一倾斜面。所述倾斜面向所述轨道411的底部倾斜,所述倾斜面的倾斜角与所述手柄77(或所述棒状构件73)与下刚性盖38之间的倾斜角一致,如所述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可以为5°~30°,如可为10°、15°、20°或25°。这样的设计可以使所述手柄可以沿其本身的倾斜角度完全贴合到所述存储槽底面的倾斜面上。

上述实施例通过缓冲件容纳所述的手柄,同时使得所述框架部悬空,亦即折叠后的框架部之间会有较大的空隙,而由于框架部的面积较大,受框架部本身的重力的影响,缓冲件会使框架部上产生应力集中,甚至可能会导致框架部逐渐形变,而致可折叠车厢盖不能很好的卡合锁紧到所述的皮卡型货车上。而本实用新型在设置缓冲件的同时设置至少一个用于缓冲支撑作用的缓冲支撑件,当所述可折叠车厢盖处于折叠位置时,所述框架部所受的压力可由更多个点支撑,框架部的支撑点更多更均匀,框架部的内部应力分布也就更均匀,有利于减少框架部因本身重力产生的形变,减少了框架部产生的形变。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8~24所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的一种皮卡型货车的可折叠车厢盖还包括至少一个缓冲支撑件,所述的缓冲支撑件安装在所述的框架部的所述下刚性盖上;所述的缓冲支撑件的高度等于所述缓冲件的高度;所述的缓冲支撑件的高度也可以大于所述缓冲件的高度。所述支撑缓冲件65与所述下刚性盖38之间的高度大致等于当所述的可折叠车厢盖30处于折叠位置时所述可折叠车厢盖30的第一框架部31(如为最后方的框架部)和第三框架部33(如为最前方的框架部)之间的高度差。当所述的缓冲支撑件的高度大于所述缓冲件的高度时,所述缓冲支撑件与所述缓冲件之间的高度差小于所述缓冲支撑件的弹性变形幅度。由于所述的缓冲支撑件的结构相对简单,而缓冲件的结构相对复杂,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所述的可折叠车厢盖处于折叠位置时,有更多的应力集中在所述的缓冲支撑件上,而缓冲件上可以承受相对较少的压力,使得缓冲件的损耗可以更小,以延长缓冲件的寿命。

如图1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框架部31上安装有一个缓冲支撑件65,所述的缓冲支撑件设置在所述两缓冲件的连线上,且位于所述框架部的下刚性盖的长度方向中央的位置处。所述的缓冲支撑件65也可以设置在所述两缓冲件之间的中央位置处。

如图1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框架部31上安装有多个缓冲支撑件65(如两个),设置在所述两缓冲件60之间,均布在由两缓冲件60形成的直线上。这样的设计可以较好的分散一长度较长的框架部因两缓冲件悬空而产生的应力。

如图2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框架部31上安装有多个缓冲支撑件65(如两个),设置在所述两缓冲件60之间,均布在两缓冲件的中垂线上。这样的设计可以较好的分散一宽度较宽的框架部因两缓冲件悬空而产生的应力。

如图21、2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框架部包括第一框架部、第二框架部和第三框架部,所述的第二框架部设置在第一框架部与第三框架部的中间;所述的第一框架部和第二框架部之间通过第一铰接件连接,所述的第二框架部和第三框架部之间通过第二铰接件连接,所述的缓冲支撑件设置在所述的第一框架部上靠近所述第一铰接件的一侧的侧边。当所述可折叠车厢盖处于折叠位置时,安装在所述第一框架部的缓冲支撑件和缓冲件一起弹性的抵住所述第三框架部的上刚性盖,可以有效的支撑所述的第三框架部,增加了对叠放的某物的压力的分担,同时也增强了对所述皮卡型货车在运动中产生的振动的吸收。由于第一框架部上设置了缓冲支撑件,所述可折叠车厢盖处于折叠位置时所述框架部所受的压力可由更多个点支撑,框架部的支撑点更多更均匀,框架部的内部应力分布也就更均匀,有利于减少框架部因本身重力产生的形变,减少了框架部产生的形变。而在所述可折叠车厢盖处于折叠位置时,由于第一铰接件和第二铰接件的原因,靠近所述第一铰接件的一侧的侧边的应力会更大,因此将所述缓冲支撑件设置在所述的第一框架部上的靠近所述第一铰接件的一侧的侧边可以更好的分担所述缓冲件上的压力。

如图2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框架部31上安装有一个缓冲支撑件65,所述的缓冲支撑件设置在所述框架部的下刚性盖的中心位置处。

当所述可折叠车厢盖30处于折叠位置时(如图13所示),安装在所述第一框架部31的缓冲支撑件65和缓冲件60一起弹性的抵住所述第三框架部33的上刚性盖37,可以有效的支撑所述的第三框架部33,增加了对叠放的某物的压力的分担,同时也增强了对所述皮卡型货车在运动中产生的振动的吸收。由于第一框架部31上设置了缓冲支撑件65,所述可折叠车厢盖30处于折叠位置时所述框架部所受的压力可由更多个点支撑,框架部的支撑点更多更均匀,框架部的内部应力分布也就更均匀,有利于减少框架部因本身重力产生的形变,减少了框架部产生的形变。

同样的,所述的第三框架部33上安装有一个缓冲支撑件65,所述的缓冲支撑件65设置在所述两缓冲件之间的中央位置处。

所述的第三框架部33上安装有一个缓冲支撑件65,所述的缓冲支撑件65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部31的下刚性盖的中心位置处。

所述的第三框架部33上安装有多个缓冲支撑件65,所述缓冲支撑件65设置在所述两缓冲件60之间,均布在由两缓冲件60形成的直线上(未示出)。这样的设计可以较好的分散一长度较长的框架部因两缓冲件悬空而产生的应力。

所述的第三框架部33上安装有多个缓冲支撑件65,所述缓冲支撑件65设置在所述两缓冲件60之间,均布在两缓冲件60的中垂线上(未示出)。这样的设计可以较好的分散一宽度较宽的框架部因两缓冲件悬空而产生的应力。

如图2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缓冲支撑件65设置在所述的第三框架部上靠近第二铰接件的位置处。所述的第三框架部的滑轨机构和缓冲件可以设置在所述下刚性盖上一偏前(更远离第二铰接件)的位置,所述的缓冲支撑件相应的可设置在所述下刚性盖上一偏后(更靠近第二铰接件)的位置。

当所述可折叠车厢盖30由所述夹紧组件70夹紧处于折叠位置,且完全与所述车厢81分离放置于地面或车厢81内的底部时,安装在所述第三框架部33的缓冲支撑件65和缓冲件60朝上(图中未示出),安装在所述第三框架部31的缓冲支撑件65和缓冲件60一起弹性的抵住叠放在所述的可折叠车厢盖30上的某物,增加了对叠放的某物的压力的分担,同时也增强了对振动的吸收。由于第三框架部33上设置了缓冲支撑件65,所述可折叠车厢盖30处于折叠位置时所述框架部所受的压力可由更多个点支撑,框架部的支撑点更多更均匀,框架部的内部应力分布也就更均匀,有利于减少框架部因本身重力产生的形变,减少了框架部产生的形变。

虽然各种方法、设备、及系统的例子已被描述于本文中,但本揭示内容涵盖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相反地,本揭示内容涵盖所有合理地落在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内的方法、设备、系统及制造之物,权利要求的范围应依据已被建立的申请专利范围解释原理来加以解读。

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其他形式或改变,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