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及其冷却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2546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车辆及其冷却模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冷却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车辆的冷却模块,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冷却模块的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的冷却模块是冷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包括散热器和中冷器。散热器与中冷器多通过螺栓连接,再将二者固定于车体上。

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轻卡车型,其冷却模块的安装多采用散热器支撑的三点固定安装方式。即在散热器的左、右侧板上各设置一个安装点,在散热器的前部通过拉杆与车架联接有另一安装点。此种结构的安装点比较分散,零件较多,生产效率较低。且为安装散热器增加了多个联接件,进而增加了冷却模块的重量,且系统的成本较高。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车辆冷却模块重量大、成本高、安装不便、效率低等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冷却模块,该冷却模块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冷却模块重量大、成本高、安装不便、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冷却模块的车辆。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辆的冷却模块,包括中冷器和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设置于所述中冷器的左右两侧,且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用于与车架连接的固定部。

优选地,上述冷却模块中,所述安装支架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固定部。

优选地,上述冷却模块中,所述固定部上开设有腰形孔。

优选地,上述冷却模块中,所述安装支架设置于所述中冷器的左右气室的通气口下方。

优选地,上述冷却模块中,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主体部和由所述主体部的底部向前后两端伸出的外延部,所述外延部与所述主体部之间通过台阶面过渡。

优选地,上述冷却模块中,所述外延部呈板状,且所述外延部的宽度小于所述主体部的宽度。

优选地,上述冷却模块中,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中冷器的壳体为一体结构。

优选地,上述冷却模块中,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中冷器可拆卸的固定连接。

优选地,上述冷却模块中,所述安装支架包括水平连接件、竖直连接件和设置于所述水平连接件上方的橡胶缓冲件,所述竖直连接件分别与所述橡胶缓冲件和所述中冷器连接,所述水平连接件上设置有所述固定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模块包括中冷器和安装支架。其中,安装支架设置于中冷器的左右两侧,且安装支架上设置有用于与车架连接的固定部。

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模块时,通过设置于中冷器左右两侧的安装支架与车体连接,即通过两点式将其固定于车体上,冷却模块的安装点集中于中冷器的侧面,无需从前方增设安装点,克服了安装点分散的问题,安装效率获得了极大的提升。安装点的减少,也减少了安装联接件的数量,故有效减轻了冷却模块的重量,便于安装的同时有利于车辆轻量化设计。且安装零部件的减少也降低了成产及装配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任一种冷却模块。由于上述的冷却模块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冷却模块的车辆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模块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安装支架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中冷器1,安装支架2,固定部21,主体部22,外延部2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冷却模块,以减小车辆冷却模块的重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安装效率。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模块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安装支架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模块包括中冷器1和安装支架2。

其中,中冷器1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安装支架2设置于中冷器1的左右两侧,且安装支架2上设置有用于与车架连接的固定部21。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及下文提到的左右与中冷器1的左右气室的左右方向相同。也即是,安装支架2包括设置于左气室侧的左安装支架和设置于右气室侧的右安装支架。通过固定部21可以直接将安装支架2与车架连接,具体的可以与车架纵梁连接。当然,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适当调整安装支架2的固定位置,使其与车架的横梁等其他部分连接。

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模块时,通过设置于中冷器1左右两侧的安装支架2与车体连接,即通过两点式将其固定于车体上,冷却模块的安装点集中于中冷器1的侧面,无需从前方增设安装点,克服了安装点分散的问题,安装效率获得了极大的提升。安装点的减少,也减少了安装联接件的数量,故有效减轻了冷却模块的重量,便于安装的同时有利于车辆轻量化设计。且安装零部件的减少也降低了成产及装配成本。

通过中冷器将冷却模块安装于车架上,具体散热器与中冷器可以通过螺栓等常规的连接方式连接。

具体的,安装支架2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部21。安装支架2与车架固定连接,以将冷却模块固定。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前后方向与上述左右方向对应。由于安装支架2设置于中冷器1的左右两侧,因而通过在安装支架2的前后两端设置固定部21,一方面能够从前后及左右方向上将冷却模块固定,提高冷却模块的稳定性,同时充分利用了空间。且在前后两端设置固定部21,安装时,便于操作,避免由于其他部件或结构的阻挡等造成的安装困难。

为了便于安装支架2与车架的连接,固定部21上可以开设腰形孔。通过腰形孔的设置,能够根据需要在腰形孔的长度方向上调整安装支架2的安装位置,便于适应不同车型对冷却模块及安装空间的限定等。具体腰形孔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此处不作具体限定。安装支架2与车架一般可在腰形孔处通过螺栓连接,当然根据需要二者也可以采用其他常规的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方式,如卡接等,相应的固定部21可以为卡扣,或者也可以开设螺纹孔等结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将安装支架2与车架直接焊接。但采用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方式连接,便于拆装,有利于后期维护。

为了最大程度的利用空间,并发挥安装支架2对中冷器1的支撑作用,安装支架2可以设置于中冷器1的左右气室的通气口下方。由于左右气室的通气口一般突出于侧壁,因而在通气口下方形成空间,将安装支架2设置于通气口下方有效利用该空间,同时中冷器1气室受增压空气作用易产生振动,从气室附件将中冷器1固定安装,使得中冷器1更为稳固。且将安装支架2设置于通气口下方,便于冷却模块在车体中的安装及空间利用。

安装支架2设置于中冷器1的两侧,对其具体结构可以不做限定,只需使其能够实现将冷却模块与车架的固定即可。优选地,安装支架2可以包括主体部22和由主体部22的底部向前后两端伸出的外延部23。也就是通过主体部22与中冷器1连接,为主要承力部位,主体部22的底部向前后两端延伸,形成外延部23,即外延部23的厚度小于主体部22的厚度,因而减小了空间占用,空余出较大空间便于将安装支架2与车架连接。

进一步地,外延部23与主体部22之间通过台阶面过渡。进而避免外延部23与主体部22连接处的应力集中,提高安装支架2的强度。需要说明的,此处的台阶面指由主体部22到外缘部的厚度是逐级递减的,台阶面并不局限于平面,优选地可以为弧面,以减少空间占用并避免应力集中。对于台阶面的级数此处不作具体限定,可根据安装空间条件等进行设置。当然,为便于加工及保证强度,主体部22与外缘部一般为一体式结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为经常规的固定连接方式连接的分体式结构。

外延部23一般呈板状,且外延部23的宽度可以小于主体部22的宽度。外延部23主要用于与车架连接,将其设置为板状结构且其宽度小于主体部22的宽度,进一步节省了安装支架2的占用空间。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宽度方向即为上文所述的左右方向。外延部23的宽度小于主体部22的宽度,优选的将外延部23的外侧边缘与主体部22的外侧边缘设置为平齐,进而便于安装支架2与车架的连接。如二者采用螺栓连接时,能够提供充足的空间以便于操作人员的操作。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安装支架2与中冷器1壳体为一体结构。也就是安装支架2与中冷器1壳体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具体二者可以为经铸造成型的一体结构或压铸成型的一体结构等。由于安装支架2设置于中冷器1的左右两侧,因而其一般与中冷器1的气室壳体为一体结构,具体壳体可以为铸铝件,根据需要也可以采用铸镁件。通过将安装支架2与中冷器1壳体设置为一体结构,无需将中冷器1与安装支架2连接,直接将中冷器1与车架连接即可,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且减少中冷器1与安装支架2连接处的应力集中。

安装支架2与中冷器1壳体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通过常规的固定连接方式连接的分体式结构。如通过焊接将二者连接,或者通过常规的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将安装支架2与中冷器1可拆卸的固定连接等。通过将二者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便于在安装支架2变形等情况下方便的对安装支架2或中冷器1进行更换,节约维护成本。具体,二者可以为螺栓连接,或卡接等。

安装支架2与中冷器1为分体式结构时,安装支架2可以包括水平连接件、竖直连接件和设置于水平连接件上方的橡胶缓冲件,竖直连接件分别与橡胶缓冲件和中冷器1连接,水平连接件上设置有固定部21。也就是通过橡胶连接件使得水平连接件与竖直连接件连接呈L形。具体的,竖直连接件可以与中冷器1螺栓连接,即竖直连接件上开设螺栓孔,具体可以在竖直连接件的两端对称的开设圆孔,中冷器1气室上可以相应的开设用于放置螺母的T形槽,螺栓与螺母将竖直连接件与中冷器1的气室固定连接。当然根据需要,竖直连接件与中冷器1也可以通过其他常规的固定连接方式连接。

水平连接件与竖直连接件具体可以为钢制支架,根据需要也可以采用其他具有足够强度的硬质支架。水平连接件和竖直连接件与橡胶缓冲件固定连接,一般通过橡胶硫化工艺固定连接,连接强度高。也可以通过粘结等其他方式连接。安装状态下,橡胶缓冲件的底端通过水平连接件与车架连接,并通过竖直连接件与冷却模块连接,实现了冷却模块与车架的柔性连接,使得车辆运行时冷却模块振动较小,延长了冷却模块的使用寿命。且由于安装支架2固定于中冷器1的左右两侧,即左右气室的附近,因而使得增压空气导致的振动有效被吸收,冷却模块的稳定性大幅提升。

为了便于左右两侧安装支架2的安装,避免其装反,可以进一步在安装支架2上设置定位凹槽,相应的中冷器1壳体上设置与定位凹槽配合的定位柱,以避免左右误装。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冷却模块,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种冷却模块。由于该车辆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冷却模块,所以该车辆的有益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且对于固定部21的设置位置、安装支架2的设置位置、安装支架2的结构及安装支架2与中冷器1壳体的连接关系等限定,既可以单独限定其中的一项,也可以同时限定其中的两项或多项,由此组成的技术方案也应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