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风口阻尼器及应用了此阻尼器的出风口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5026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出风口阻尼器及应用了此阻尼器的出风口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出风口阻尼器及应用了此阻尼器的出风口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日益发展成熟,以及人们对乘车舒适性的要求不断增高,现所有的汽车上均安装有空调系统。出风口是空调系统的最末端,用于将空调产生的冷风或热风导流至是定位置,通过设置多个出风口可以使车内的温度趋于均匀,使全车乘客都能享受到空调的功用。

根据安装位置不同,汽车内的出风口,一般包括前排出风口和后排出风口。出风口不仅能通过导流使车内各个位置的温度均匀,而且,还能够任意调整空调的出风方向,其作用至少有两方面:

一方面,由于不同温度的空气密度不同,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因此,开冷气时将出风口向上,开暖气时将出风口向下,能够在制冷和制热模式下分别能达到较佳效果;

另一方面,不同体质的乘客,对温度的敏感程度不同,对冷热要求有区别,因此,可以通过调整出风方向,调整体感温度。

绝大多数的出风口结构,是通过设置在出风口内部的风扇页片的摆动来调整出风方向的,并通过风扇叶轴径与固定装配件孔径之间摩擦实现任意位置定位,以及风扇叶均匀摆动。

例如,在先的实用新型专利,实用新型名称为“汽车页片出风口结构”;申请号为“CN201520275003.6”;该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汽车页片出风口结构包括风口、多扇页片2'、出风口饰板、固定支架3'、连接板4'、第一支撑板8'、开闭手柄7'、与固定支架3'连接的第二支撑板1'、多根旋转转轴5'和多根固定转轴6';每扇页片2'外侧面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转轴6'与第一支撑板8'和第二支撑板1'连接;每扇页片2'内侧一端面还通过旋转转轴5'与连接板4'连接,开闭手柄7'与页片固定连接。

在上述实用新型中,固定转轴6'与第一支撑板8'和第二支撑板1'连接,以及旋转转轴5'与连接板4'连接,均是通过轴与固定孔之间的配合完成,实现可旋转连接,该连接结构对轴和孔的尺寸要求很高,而且,连接处还需要涂润滑油来达到减小配合摩擦声音的效果,在实际运用中,由于长期轴与孔的摩擦,导致摩擦间隙变大,风扇叶摆动存在自由下落问题,这样就达不到出风口匀速摆动的效果,同时产品开发成本较高及周期都较长。

因此,市场上急需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实现风扇页片匀速摆动,且能够固定在任意位置的出风口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风口阻尼器,该出风口阻尼器安装在风扇页片与出风口之间,为风扇页片相对出风口的相对运动提供摩擦力,使风扇页片匀速摆动,且能够固定在任意位置的出风口结构;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应用了上述阻尼器的出风口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出风口阻尼器,包括:

外套件,所述外套件固定在出风口边框上,所述外套件内设有容置腔;

内衬件,所述内衬件的一端与风扇页片的转轴连接,所述内衬件的另一端安装在容置腔内,且内衬件与外套件之间设有填充腔;

弹性填充介质,所述弹性填充介质位于填充腔内,在弹性填充介质的压力下,内衬件抵住风扇页片的转轴。

进一步地,所述填充腔为密封腔,所述密封腔上设有液态介质注入口,所述弹性填充介质为液态介质。

进一步地,所述内衬件与风扇页片的转轴固定连接且不能够发生相对旋转;所述内衬件与容置腔连接且内衬件能够发生相对容置腔的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内衬件上设有多面体插孔,所述风扇页片的转轴为多面体柱,所述多面体柱安装在多面体插孔内;所述容置腔为横截面为圆形的槽,所述内衬件为圆柱状,且内衬件的外径等于容置腔的内径。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填充介质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在外套件的容置腔底部,另一端抵在内衬件靠近外套件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内衬件包括插孔部、限位挡圈部以及插杆部,所述插孔部、限位挡圈部以及插杆部依次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安插在插杆部上,弹簧的一端抵在限位挡圈部上,另一端抵在外套件的容置腔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插孔部上设有多面体插孔,所述风扇页片的转轴为多面体柱,所述多面体柱安装在多面体插孔内;所述容置腔为横截面为圆形的槽,所述限位挡圈部为圆柱状,且限位挡圈部的外径小于容置腔的内径。

进一步地,所述外套件的侧面设有至少一对固定卡勾及至少一根定位轨;所述出风口边框上设有固定卡扣和定位滑道,所述固定卡勾卡装在固定卡扣内,所述定位轨容置在定位滑道内。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应用了此阻尼器的出风口组件,包括:

出风口边框,所述出风口边框的两侧均设有转孔;

风扇页片组件,所述风扇页片组件包括多个风扇页片,所述风扇页片的两侧分别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安插在转孔内;

阻尼器,所述阻尼器包括:

外套件,所述外套件固定在出风口边框上,所述外套件内设有容置腔;

内衬件,所述内衬件的一端与风扇页片的转轴连接,所述内衬件的另一端安装在容置腔内,且内衬件与外套件之间设有填充腔;

弹性填充介质,所述弹性填充介质位于填充腔内,在弹性填充介质的压力下,内衬件抵住风扇页片的转轴。

进一步地,所述风扇页片与出风口边框接触的一侧设有磨盘。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风口阻尼器,利用外套件与出风口边框固定连接,利用内衬件与风扇页片的转轴连接,再利用弹性填充介质填充内衬件与外套件之间的填充腔,使内衬件相对外套件向外突出,在内衬件的作用下,风扇页片压紧出风口边框,产生较大的摩擦力;风扇页片可以随时停在摆动范围内任意位置上,使用便捷,也减少了噪音。

该摩擦力存在与风扇页片的侧面与出风口边框的侧面相接触的位置,接触面积比较大,比较耐磨;而且,即使发生一定的磨损,在弹性填充介质的弹性作用下,风扇页片的侧面与出风口边框的侧面仍保持接触,仍能够继续提供稳定的摩擦力。

此外,由于弹性填充介质自身具有弹性,因此,即使风扇页片和出风口边框的尺寸在制造上存在偏差,也能够通过弹性填充介质的形变来弥补,降低了风扇页片的加工精度,同时,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出风口阻尼器,结构简单,因此,能够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汽车页片出风口结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风口阻尼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风口阻尼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风口阻尼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了阻尼器的出风口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附图标记:

1'-第二支撑板; 2'-页片; 3'-固定支架;

4'-连接板; 5'-旋转转轴; 6'-固定转轴;

7'-开闭手柄; 8'-第一支撑板;

1-外套件; 2-液态介质; 3-弹簧;

4-内衬件; 5-出风口边框; 6-风扇页片组件;

11-固定卡勾; 12-定位轨; 41-插孔部;

42-限位挡圈部; 43-插杆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风口阻尼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风口阻尼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出风口阻尼器,包括:

外套件1,所述外套件1固定在出风口边框上,所述外套件1内设有容置腔;

内衬件4,所述内衬件4的一端与风扇页片的转轴连接,所述内衬件4的另一端安装在容置腔内,且内衬件4与外套件1之间设有填充腔;所述填充腔为密封腔,所述密封腔上设有液态介质2注入口;

弹性填充介质,所述弹性填充介质为液态介质2,液态介质2充满填充腔,在液态介质2的压力下,内衬件4抵住风扇页片的转轴。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的出风口阻尼器,具有以下优点:

1,利用外套件1与出风口边框固定连接,利用内衬件4与风扇页片的转轴连接,再利用液态介质2(例如,硅油)填充内衬件4与外套件1之间的密封腔,在密封腔内形成正压力,使内衬件4相对外套件1向外突出,在内衬件4的作用下,风扇页片压紧出风口边框,产生较大的摩擦力;风扇页片可以随时停在摆动范围内任意位置上,使用便捷,也减少了噪音。

2,摩擦力存在与风扇页片的侧面与出风口边框的侧面相接触的位置,接触面积比较大,比较耐磨;而且,即使发生一定的磨损,在液态介质2的弹性作用下,风扇页片的侧面与出风口边框的侧面仍保持接触,仍能够继续提供稳定的摩擦力。

3,由于液态介质2自身具有弹性,因此,即使风扇页片和出风口边框的尺寸在制造上存在偏差,也能够通过弹性填充介质的形变来弥补,降低了风扇页片的加工精度,同时,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出风口阻尼器,结构简单,因此,能够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4,可通过注入口注入或者排出液态介质2,进而调整密封腔内的压力,调整风扇页片与出风口边框之间的摩擦力,调整风扇页片摆动的流畅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衬件4与风扇页片的转轴固定连接且不能够发生相对旋转;所述内衬件4与容置腔连接且内衬件4能够发生相对容置腔的旋转。

具体来说,所述内衬件4上设有多面体插孔,所述风扇页片的转轴为多面体柱,所述多面体柱安装在多面体插孔内;所述容置腔为横截面为圆形的槽,所述内衬件4为圆柱状,且内衬件4的外径等于容置腔的内径。

内衬件4与风扇页片不发生相对运动,能够降低风扇页片转轴的磨损,提高使用寿命;内衬件4与容置腔发生相对运动,来配合风扇页片的摆动,在液态介质2的作用下,其磨损较小。

当然,这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外套件1、内衬件4以及风扇页片的连接关系并不局限于此,也可设计为:风扇页片能够与内衬件4发生相对转动,而内衬件4不能够与外套件1发生相对转动;或者,风扇页片能够与内衬件4发生相对转动,而内衬件4也能够与外套件1发生相对转动;只要能够配合风扇页片的摆动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外套件1的侧面设有至少一对固定卡勾11及至少一根定位轨12;所述出风口边框上设有固定卡扣和定位滑道,所述固定卡勾11卡装在固定卡扣内,所述定位轨12容置在定位滑道内。

所述固定卡勾11为易于插入难于拔出的结构,安装时,先将内衬件4安装在容置腔内,然后,将定位轨12对准定位滑道,沿着定位滑道向内滑动,使固定卡勾11插入固定卡扣,即完成了安装。

当然,这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外套件1的具体安装形式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为其他安装形式,只要能实现与出风口边框的固定连接即可。

第二实施例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风口阻尼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爆炸图。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出风口阻尼器,包括:

外套件1,所述外套件1固定在出风口边框上,所述外套件1内设有容置腔;

内衬件4,所述内衬件4的一端与风扇页片的转轴连接,所述内衬件4的另一端安装在容置腔内,且内衬件4与外套件1之间设有填充腔;

弹性填充介质,所述弹性填充介质为弹簧3,所述弹簧3的一端抵在外套件1的容置腔底部,另一端抵在内衬件4靠近外套件1的一端,在弹簧3的弹力作用下,内衬件4抵住风扇页片的转轴。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的出风口阻尼器,具有以下优点:

1,利用外套件1与出风口边框固定连接,利用内衬件4与风扇页片的转轴连接,再利用固定在内衬件4和外套件1之间的弹簧3,使内衬件4相对外套件1向外突出,在内衬件4的作用下,风扇页片压紧出风口边框,产生较大的摩擦力;风扇页片可以随时停在摆动范围内任意位置上,使用便捷,也减少了噪音。

2,摩擦力存在与风扇页片的侧面与出风口边框的侧面相接触的位置,接触面积比较大,比较耐磨;而且,即使发生一定的磨损,在弹簧3的弹性作用下,风扇页片的侧面与出风口边框的侧面仍保持接触,仍能够继续提供稳定的摩擦力。

3,即使风扇页片和出风口边框的尺寸在制造上存在偏差,也能够通过弹簧3的弹性形变来弥补,降低了风扇页片的加工精度,同时,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出风口阻尼器,结构简单,因此,能够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内衬件4包括插孔部41、限位挡圈部42以及插杆部43,插孔部41、限位挡圈部42以及插杆部43依次固定连接;弹簧3安插在插杆部43上,弹簧3的一端抵在限位挡圈部42上,另一端抵在外套件1的容置腔底部。

内衬件4的上述结构,能够稳定、方便的固定弹簧3,而且易于安装,具体来说,先将弹簧3安插在插杆部43,再将内衬件4安装在外套部的容置腔内部,将外套部的固定卡勾11插入固定卡扣,即完成了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插孔部41上设有多面体插孔,风扇页片的转轴为多面体柱,多面体柱安装在多面体插孔内;容置腔为横截面为圆形的槽,限位挡圈部42为圆柱状,且限位挡圈部42的外径小于容置腔的内径。

内衬件4与风扇页片不发生相对运动,能够降低风扇页片转轴的磨损,提高使用寿命。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应用了上述尼器的出风口组件。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了阻尼器的出风口组件立体结构图,如图5所示,该出风口组件包括:

出风口边框5,出风口边框5的两侧均设有转孔;

风扇页片组件66,风扇页片组件66包括多个风扇页片,风扇页片的两侧分别设有转轴,转轴安插在转孔内。

还包括阻尼器,阻尼器包括:

外套件1,外套件1固定在出风口边框5上,外套件1内设有容置腔;

内衬件4,内衬件4的一端与风扇页片的转轴连接,内衬件4的另一端安装在容置腔内,且内衬件4与外套件1之间设有填充腔;

弹性填充介质,弹性填充介质位于填充腔内,在弹性填充介质的压力下,内衬件4抵住风扇页片的转轴。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的阻尼器的出风口组件,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设置一阻尼器,使风扇页片压紧出风口边框5,产生较大的摩擦力;风扇页片可以随时停在摆动范围内任意位置上,使用便捷,也减少了噪音。

2,阻尼器使风扇页片的侧面与出风口边框5的侧面仍保持接触,即使发生一定的磨损,仍能够继续提供稳定的摩擦力。

3,即使风扇页片和出风口边框5的尺寸在制造上存在偏差,也能够通过阻尼器的弹性形变来弥补,降低了风扇页片的加工精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风扇页片与出风口边框5之间的摩擦力,在风扇页片与出风口边框5接触的一侧设置了磨盘,磨盘不仅提高了摩擦系数,而且使风扇页片更加耐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