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C柱下护板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2668阅读:20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C柱下护板总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内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C柱下护板总成。



背景技术:

C柱下护板属于汽车侧围护板总成的一个部件,布置在后行李箱两侧,通常起到遮挡钣金及其它附属部件的装饰功能。随着社会家庭结构的发展变化,七座车型渐渐成为汽车市场上的畅销车型,而七座车型通常布置有三排座椅,由于受汽车内部空间的限制,如果座椅布局为2+3+2(即,前排2个座椅,中间3个座椅,后排2个座椅),那么通常第三排乘客的上下车不很方便,因此,如何提升第三排座椅的乘客上下车的便捷性成为汽车内饰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常见的汽车C柱下护板,仅仅是作为遮挡钣金及其它附属部件的装饰部件,并没有对其设计其他辅助结构以帮助后排乘客顺利上下车,未能充分利用C柱下护板的辅助功能。基于上述情况,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C柱下护板总成,使其具备辅助乘客顺利上下车的功能,以提高乘客乘车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汽车C柱下护板总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C柱下护板,使其具备辅助乘客顺利上下车的功能,从而提高乘客乘车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C柱下护板总成,包括:C柱下护板本体和登车扶手;

所述登车扶手包括下盖板和上盖板,所述下盖板分为第一区和第二区,所述第一区位于所述第二区的前侧,所述上盖板包括前盖板和后盖板,所述后盖板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区上,所述前盖板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区上,

所述C柱下护板本体上形成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的底面形状与所述第二区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登车扶手通过所述第二区固定安装在所述台阶面的底面上。

如上所述的汽车C柱下护板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区和所述前盖板上均设有开孔,并且二者的所述开孔相对齐。

如上所述的汽车C柱下护板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后盖板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区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后盖板的下表面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一卡扣,所述第二区上对应地分布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每个所述第一卡扣插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安装孔中,以将所述后盖板固定安装在所述下盖板上。

如上所述的汽车C柱下护板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区的下表面均匀分布有四个螺钉柱和两个第二卡扣,所述台阶面的底面上对应地分布有四个螺钉孔和两个第二安装孔,所述螺钉柱与对应的所述螺钉孔螺钉连接,并且所述第二卡扣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孔相配合,以将所述登车扶手通过所述第二区固定安装在所述C柱下护板本体上。

如上所述的汽车C柱下护板总成,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分别固定于车身钣金上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区上开有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所述下盖板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一支架经第一螺栓固定连接,并且所述下盖板通过所述第二固定孔与所述第二支架经第二螺栓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螺栓的轴线平行于车身坐标系的Y向,所述第二螺栓的轴线平行于车身坐标系的Z向。

如上所述的汽车C柱下护板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前盖板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区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前盖板的下表面分布有多个第三卡扣,所述第一区上对应地分布有多个第三安装孔,每个所述第三卡扣插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三安装孔中,以将所述前盖板固定安装在所述下盖板上。

如上所述的汽车C柱下护板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区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前盖板上设置有槽口,所述凸起与所述槽口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C柱下护板总成,包括:C柱下护板本体和登车扶手,登车扶手包括下盖板和上盖板,上盖板分为前盖板和后盖板,分别安装在下盖板上,组成的登车扶手通过其下盖板固定在C柱下护板的台阶面上。上述结构充分利用了C柱下护板的位置和空间优势,通过在其上增加登车扶手结构,使C柱下护板起到辅助乘客上下车的功能,提高了乘车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C柱下护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C柱下护板总成在汽车内部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C柱下护板总成的爆炸图;

图4为后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下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后盖板与下盖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为C柱下护板本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下盖板中第一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前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前盖板与下盖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A-A向剖视图;

图12为图11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C柱下护板本体 2-登车扶手 3-后排座椅 21-下盖板 22-上盖板 211-第一区 212-第二区 221-前盖板 222-后盖板 4-第一开孔 5-第二开孔 45-空腔 6a-第一卡扣 6b-第一安装孔 7a-螺钉柱 7b-螺钉孔 8a-第二卡扣 8b-第二安装孔 9-第一螺栓 10-第二螺栓 11-底面 12a-第三卡扣 12b-第三安装孔 13-限位结构 131-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注意的是,下述车身坐标系的Y向为汽车车身的宽度方向(或,左右方向),Z向为汽车车身的高度方向(或,上下方向)。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C柱下护板总成,其包括C柱下护板本体1和登车扶手2,登车扶手2固定安装在C柱下护板本体1上。图2为汽车C柱下护板总成在汽车内部的安装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位于后排座椅3上的乘客通过握持登车扶手2,能够方便地上下车,从而确保乘客在乘车时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具体地,如图3所示,登车扶手2包括下盖板21和上盖板22,下盖板21分为第一区211和第二区212,第一区211位于第二区212的前侧,上盖板22包括前盖板221和后盖板222,后盖板222固定安装在第二区212上,前盖板221固定安装在第一区211上,并且,C柱下护板本体1上形成有台阶面,该台阶面的底面11的形状与第二区212的形状相匹配,登车扶手2通过下盖板21的第二区212固定安装在台阶面的底面11上。

上述汽车C柱下护板总成在装配时,首先将后盖板222预装在下盖板21的第一区211上,然后再将预装在一起的后盖板222和下盖板21一起安装在C柱下护板本体1上,最后再将前盖板221安装在下盖板21的第二区212上,从而得到C柱下护板总成。使用时,登车扶手2伸出台阶面的部分,也即由第一区211和前盖板221共同组成的部分,构成为可供乘客握持的部位,位于后排座椅(例如七座车型的第三排座椅)上的乘客在上下车时,可以握持该部位以借力进行登车,从而很好地起到辅助乘客上下车的作用。

优选地,为了进一步便于乘客握持该登车扶手2,如图1、图3及图5所示,在第一区211上设有第一开孔4,前盖板221上设有第二开孔5,该第一开孔4和第二开孔5相对齐,二者形成的空腔45能够方便乘客握持,使得乘客在上下车时更为轻松。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美观性并且便于装配,将后盖板222的形状设计为与下盖板21第二区212的形状相匹配,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使得乘客在握持该登车扶手时更加舒适,可以将下盖板21和上盖板22均设计为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轮廓形状。后盖板222与下盖板21的具体装配方式为,请同时参照图4至图6,后盖板222的下表面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一卡扣6a,下盖板21的第二区212上对应地分布有多个第一安装孔6b,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扣6a的个数为六个,对应的第一安装孔6b的个数也为六个,每个第一卡扣6a插接于对应的第一安装孔6b中,从而将后盖板222固定安装在下盖板21上。

进一步地,预装在一起的后盖板222和下盖板21与C柱下护板本体1的具体装配方式为,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区212的下表面均匀分布有四个螺钉柱7a和两个第二卡扣8a,C柱下护板本体1的台阶面的底面11上对应地分布有四个螺钉孔7b和两个第二安装孔8b,每个螺钉柱7a与对应的螺钉孔7b螺钉连接,同时第二卡扣8a与对应的第二安装孔8b相配合,从而将预装有后盖板222的下盖板21通过其第二区212固定安装在C柱下护板本体1上。通过设置螺钉柱,能够提高螺钉连接时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登车扶手的整体强度。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8,该汽车C柱下护板总成还包括分别固定于车身钣金上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图中未示出),下盖板的第一区211上开有第一固定孔和两个第二固定孔(图中未示出),下盖板21通过第一固定孔与第一支架经第一螺栓9固定连接,同时下盖板21还通过第二固定孔与第二支架经第二螺栓10固定连接,其中,第一螺栓9的轴线平行于车身坐标系的Y向,第二螺栓10的轴线平行于车身坐标系的Z向,也即,第一螺栓9为Y向固定螺栓,第二螺栓10为Z向固定螺栓。由此,由于车身钣金更加稳固、强度也更高,通过将下盖板经由两个固定在车身钣金上的支架与车身钣金相连接,从而保证了登车扶手2的整体强度和可靠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支架可以采用“几”字型结构,以方便同时连接车身钣金与登车扶手。

进一步地,请同时参照图8至图12,与后盖板类似,为了提高美观性并且便于装配,前盖板221的形状与下盖板21第一区211的形状也相匹配。前盖板221与下盖板21的具体装配方式为,前盖板221的下表面分布有多个第三卡扣12a,下盖板21的第一区211上对应地分布有多个第三安装孔12b,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卡扣12a的个数为四个,对应的第三安装孔12b的个数也为四个,每个第三卡扣12a插接于对应的第三安装孔12b中,从而将前盖板221固定安装在下盖板21上。

并且,为了进一步限定前盖板与下盖板之间的Z向相对位置,在前盖板和下盖板上设置有限位结构13,如图10至图12所示,在下盖板21上设置有凸起131,前盖板221上设置有槽口(图中未示出),上述凸起131和槽口相配合,从而实现前盖板与下盖板之间的Z向限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