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急逃生出口及设有该应急逃生出口的车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9512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安全应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急逃生出口及设有该应急逃生出口的车体。



背景技术:

车祸频有发生,有人为纵火、撞车失火、高温自燃引起的火灾,也有各种原因导致的碰撞、翻车、甚至沉入水域,甚至是恐怖劫持等事故。车内人员如果自身不能及时逃离车厢或得不到外界施救,对生命的危害将更为严重。因此,车辆逃生窗口的通畅性、便捷性就显得极为重要。从目前看,各类公交车、大客车等的逃生窗口却令人堪忧。特别是越来越多的豪华客车采用全密闭的车窗设计,遇到车祸时必然无法迅速疏散车内人员;如果遇到火灾事故或恐怖分子劫持等其它灾难,客车自动门的电路系统极易被破坏或恐怖分子把守,导致车门在短时间内难以打开甚至是无法打开,这会进一步增加逃生的难度。为此,近几年国内外都在研究和设计车辆的各种逃生窗装置。目前的市场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种:

(1)破坏式逃生窗,通过破坏车窗的方式来开启逃生窗口,典型代表为逃生锤和安装于车窗上的爆破装置。使用逃生锤需要不小的力气,并且需要懂得正确的击打位置,通常在短时间内难于开启逃生窗口;而爆破装置存在可靠性与安全性的问题,爆破的玻璃碎片极有可能对周围人员带来身体伤害和心理恐慌。

(2)上翻式逃生窗,使用时需要车内人员使用较大力气向上翻开逃生窗口,由于无支撑臂,还需要车内人员继续撑起逃生窗才能使车内人员进行逃出。这种逃生窗口装置存在耗时耗力,也影响车内人员的逃出机率。

(3)向外推拉式逃生窗,向外推拉式逃生窗能够开启的窗口面积很小,只能满足少部分人在有限的时间内逃出。

(4)下翻式逃生窗,窗体玻璃能够向下翻转打开,但是这类逃生窗由于利用窗体自身重力下翻,占用车身空间,需要保证车身足够高度才能正常使用,否则会因为下翻速度较快且空间不足而造成窗体损伤,不利于重复使用,且当窗体损伤时容易伤及慌忙逃生的乘客、以及车外的救援人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应急逃生出口及设有该应急逃生出口的车体,该应急逃生出口的结构紧凑、占用车体空间少,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将门窗体打开,使乘客不但可以从车门逃生也可以快速从窗户逃生,减少乘客的伤亡率。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急逃生出口,包括框体和能嵌套于所述框体内的门窗体,还包括驱动机构和导向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框体的一侧,且分别与框体和门窗体连接,以带动所述门窗体向外推出并平移至所述框体的侧面、或者自所述框体的侧面平移并收回框体内;所述驱动机构和框体之间通过所述导向机构连接,所述导向机构用于为所述门窗体的平移导向。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稳定轴、气缸和传动组件,所述稳定轴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框体的同一侧的两端,所述气缸通过传动组件与门窗体连接,且通过电磁阀与所述稳定轴连接,所述气缸利用伸缩运动驱动所述传动组件,以带动所述门窗体沿稳定轴的长度方向平移。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滑轮组和传动绳,所述气缸和门窗体上分别设置有所述滑轮组,所述传动绳的一端固定于稳定轴的一端,所述传动绳的另一端顺次穿过各个滑轮组后、固定于所述稳定轴的另一端;所述气缸在伸缩时通过所述传动绳驱动各个滑轮组之间相对移动,以带动所述门窗体沿稳定轴的长度方向平移。

进一步的,所述滑轮组包括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所述第一滑轮和第四滑轮分别设置于气缸上,所述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分别设置于所述门窗体同一侧的两端,所述传动绳的一端固定于稳定轴的一端,所述传动绳的另一端顺次穿过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后、固定于所述稳定轴的另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平移导向组件和外推导向组件,所述平移导向组件和外推导向组件分别设置于框体和门窗体之间,所述外推导向组件和平移导向组件分别与驱动机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平移导向组件包括滑轨、导轮和第一导轴,所述滑轨和第一导轴平行的固定在框体的同一侧,且分别设置于所述驱动机构的一侧或两侧,所述导轮通过携门支架总成与所述门窗体连接,所述携门支架总成套装于所述第一导轨外;所述滑轨上设有滑槽和锁紧轨道,所述滑槽用于限制所述导轮移动,所述锁紧轨道用于对设置于所述驱动机构上的锁紧滑轮的滑动限位;

所述驱动机构驱动门窗体平移时,所述导轮和锁紧滑轮分别沿滑槽和锁紧轨道移动,所述导轮的移动带动携门支架总成沿第一导轨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外推导向组件包括:

第二导轴,水平垂直的设置于驱动机构的一侧;

滑块,与驱动机构连接,且套设于所述第二导轴外,所述驱动机构驱动门窗体向外推出或收回时,带动所述滑块沿第二导轴移动;

传动轴,可转动的竖直设置于所述门窗体的一侧,且一端通过所述滑块与驱动机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转臂和第二转臂,所述第一转臂通过滑块与驱动机构连接,且所述第一转臂的一端通过推杆与传动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门窗体连接;所述第二转臂的一端通过转臂轮与传动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门窗体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相互匹配的限位轮和限位凹槽,所述限位轮和限位凹槽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门窗体和框体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体,包括如上所述的应急逃生出口。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应急逃生出口包括框体和能嵌套于框体内的门窗体,还包括驱动机构和导向机构,驱动机构设置于框体的一侧,且分别与框体和门窗体连接,以带动门窗体向外推出并平移至框体的侧面、或者自框体的侧面平移并收回框体内;驱动机构和框体之间通过导向机构连接,导向机构用于为门窗体的平移导向。该应急逃生出口的结构紧凑、占用车体空间小、可气动执行也可手动操作,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将设置的门窗体外推平移打开,有效确保逃生效率,大大减少乘客的伤亡率,同时还能使乘客逃生时,有效避免对车内乘客和车外救援人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也能确保该出口的重复利用率;此外,门窗体关闭后与车身平齐,打开后与车身平行,从而不占用车体空间,既保证实用性,又能确保车体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应急逃生出口的轴侧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应急逃生出口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应急逃生出口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应急逃生出口的侧视图。

其中,1、安装支座;2、气缸;3、电磁阀;4、稳定轴;51、第一滑轮;52、第二滑轮;53、第三滑轮;54、第四滑轮;6、滑块;7、第一导轴;8、携门支架总成;9、第二导轴;10、滑轨;11、锁紧轨道;12、导轮;13、锁紧滑轮;14、限位块;15、限位轮;16、转臂轮;17、传动轴;18、推杆;19、第一转臂;20、第二转臂;21、门窗体;22、密封胶条;23、传动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应急逃生出口包括框体和能嵌套于框体内的门窗体21,还包括驱动机构和导向机构,驱动机构设置于框体的一侧,且分别与框体和门窗体21连接,以带动门窗体21向外推出并平移至框体的侧面、或者自框体的侧面平移并收回框体内;驱动机构和框体之间通过导向机构连接,导向机构用于为门窗体21的平移导向;优选框体上侧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安装支座1,稳定轴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框体上侧两端的安装支座1上。

该应急逃生出口的结构紧凑、占用车体空间小、可气动执行也可手动操作,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将设置的门窗体21外推平移打开,有效确保逃生效率,大大减少乘客的伤亡率,同时还能使乘客逃生时,有效避免对车内乘客和车外救援人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也能确保该出口的重复利用率;此外,门窗体21关闭后与车身平齐,打开后与车身平行,从而不占用车体空间,既保证实用性,又能确保车体美观。

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包括稳定轴4、气缸2和传动组件,稳定轴4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框体同一侧的两端,气缸2通过传动组件与门窗体21连接,且通过电磁阀3与稳定轴4连接,气压通过电磁阀3进入气缸2,以使气缸2沿稳定轴4做伸缩运动,气缸2利用伸缩运动驱动传动组件,以带动门窗体21沿稳定轴4的长度方向平移。

本实施例的传动组件包括滑轮组和传动绳23,气缸2和门窗体21上分别设置有滑轮组,传动绳23的一端固定于稳定轴4的一端,传动绳23的另一端顺次穿过各个滑轮组后、固定于稳定轴4的另一端;气缸2在伸缩时通过传动绳23驱动各个滑轮组之间相对移动,以带动门窗体21沿稳定轴4的长度方向平移。

具体的,为了保证将气缸2的伸缩行程扩大为门窗体21平移的行程,以确保门窗体21的可靠平移,优选滑轮组包括第一滑轮51、第二滑轮52、第三滑轮53和第四滑轮54,第一滑轮51和第四滑轮54分别设置于气缸2的两端,第二滑轮52和第三滑轮53分别设置于门窗体21的两端,且优选设置于气缸2的同一侧,传动绳23的一端固定于稳定轴4的一端,传动绳23的另一端顺次穿过第一滑轮51、第二滑轮52、第三滑轮53和第四滑轮54后、固定于稳定轴4的另一端。当气缸2轴伸出并滑动时,气缸2座保持不动,门窗体21向一侧平移,此时,第一滑轮51相对第二滑轮52移动,第三滑轮53相对第四滑轮54移动,从而使较小的气缸2行程转变为较大的门窗体21平移的行程。

为了确保门窗体21在推开并平移时,移动导向性准确可靠,优选导向机构包括平移导向组件和外推导向组件,平移导向组件和外推导向组件分别设置于框体和门窗体21之间,外推导向组件和平移导向组件分别与驱动机构连接。

为了对门窗体21的平移进行可靠导向,本实施例的平移导向组件包括滑轨10、导轮12和第一导轴7,滑轨10和第一导轴7平行的固定在框体的同一侧,且分别设置于驱动机构的一侧或两侧,导轮12通过携门支架总成8与门窗体21连接,携门支架总成8套装于第一导轨外,且与第二滑轮52连接,当第二滑轮52与第一滑轮51相对移动时,第二滑轮52的移动驱动携门支架总成8带动门窗体21平移,并通过导轮12限位;滑轨10上设有滑槽和锁紧轨道11,滑槽用于限制导轮12移动,锁紧轨道11用于对设置于驱动机构上的锁紧滑轮13的滑动限位;驱动机构驱动门窗体21平移时,导轮12和锁紧滑轮13分别沿滑槽和锁紧轨道11移动,导轮12的移动带动携门支架总成8沿第一导轨移动。

为了对门窗体21的外推或收回进行可靠导向,本实施例的外推导向组件包括第二导轴9、滑块6和传动轴17,第二导轴9水平垂直的设置于驱动机构的一侧,滑块6与驱动机构连接,且套设于第二导轴9外,驱动机构驱动门窗体21向外推出或收回时,带动滑块6沿第二导轴9移动,传动轴17可转动的竖直设置于门窗体21的一侧,且一端通过滑块6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能带动滑块6沿第二导轴9移动,由于第二滑轮52的移动推动门窗体21移动,且由于滑槽对导轮12的移动进行导向,使得门窗体21因受力先推动滑块6沿第二导轴9移动,从而带动传动轴17转动,当驱动机构的气缸2伸缩时,滑块6移动使得传动轴17转动带动门窗体21自门框内向外推出、或从外部收回门框内。

为了保证传动轴17的可靠固定,传动轴17的两端通过轴座可转动的竖直设置在门窗体21的一侧。本实施例的传动轴17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转臂19和第二转臂20,第一转臂19通过滑块6与驱动机构连接,且第一转臂19的一端通过推杆18与传动轴17连接,另一端与门窗体21连接;第二转臂20的一端通过转臂轮16与传动轴17连接,另一端与门窗体21连接;当滑块6移动带动传动轴17转动时,传动轴17的一端通过推杆18带动第一转臂19移动,从而使门窗体21向外推出或收回,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臂20利用转臂轮16使门窗体21向外推出或收回。

为了确保收回到框体内的门窗体21能自动与框体锁紧封闭,本实施例的应急逃生出口还包括相互匹配的限位轮15和限位凹槽14,限位轮15和限位凹槽14分别对应设置于门窗体21和框体上,优选在门窗体21和框体的各条侧边上均相对的设有限位轮15和限位凹槽14,当门窗体21收回时,限位轮15卡在限位凹槽14内;进一步的,优选在门窗体21和框体的边缘处均装有密封胶条22,以确保该应急逃生出口日常关闭时的密封效果。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以门窗体21向外推出后、向右侧平移打开为例,对该应急逃生出口的结构和工作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图中,垂直图示向内的方向为车体的外侧,图示向右方向为门窗体21打开的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当该应急逃生出口打开时,门窗体21先向外推出,然后向右平移。具体的,驱动机构的气缸2轴向左伸出,带动第一滑轮51相对第二滑轮52移动,从而通过第二滑轮52带动携门支架总成8运动,由于导轮12在滑轨10的滑槽内的限位运动,使得携门支架总成8对门窗体21先施加向外推出的力,从而推动滑块6沿第二导轴9移动,即向外运动,此时,滑块6的移动带动第一转臂19向外拉动推杆18,从而使传动轴17向外转动,带动第二转臂20在转臂轮16作用下向外推动门窗体21,从而完成门窗体21的向外推出动作;然后,驱动机构的气缸2轴继续向左伸出,带动导轮12继续沿滑槽移动,从而导引第二滑轮52带动携门支架总成8沿第一导轴7向右移动,进而推动门窗体21向右平移,直至完全打开。当该应急逃生出口关闭时,门窗体21先向左平移,然后向内收回,其工作过程与打开时相反。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驱动机构安装于框体上侧,且传动轴17竖直安装于门窗体21右侧为例,详细说明了应急逃生出口的门窗体21向外推出并向右平移打开时的工作状态。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将传动轴17竖直安装于左侧时,对应的将携门支架总成8安装于门窗体21的右侧,并将上述各部件做相应调整,即可实现门窗体21向外推出并向左平移打开;同样的,将驱动机构安装于框体的上侧和下侧均可以实现上述的工作过程,本实施例为了美观且便于使用,优选将驱动机构安装在框体的上侧;此外,将本实施例的各部件向右或向左旋转90°安装,即可实现将门窗体21向外推出后向下平移或向上平移打开。因此,上述的各类安装结构均应当纳入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体,该车体包括如上所述的应急逃生出口。具有该应急逃生出口的车体更加安全可靠,应急逃生出口在打开和关闭时不会占用过多的车体空间,且通过气动和手动均可实现其打开和关闭,确保逃生效率,大大减少乘客的伤亡率,且安装有上述的应急逃生出口的车体在发生事故后,经维修后的重复使用率远高于其他类型的逃生窗。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应急逃生出口包括框体和能嵌套于框体内的门窗体21,还包括驱动机构和导向机构,驱动机构设置于框体的一侧,且分别与框体和门窗体21连接,以带动门窗体21向外推出并平移至框体的侧面、或者自框体的侧面平移并收回框体内;驱动机构和框体之间通过导向机构连接,导向机构用于为门窗体21的平移导向。该应急逃生出口的结构紧凑、占用车体空间小、可气动执行也可手动操作,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将设置的门窗体21外推平移打开,有效确保逃生效率,大大减少乘客的伤亡率,同时还能使乘客逃生时,有效避免对车内乘客和车外救援人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也能确保该出口的重复利用率;此外,门窗体21关闭后与车身平齐,打开后与车身平行,从而不占用车体空间,既保证实用性,又能确保车体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