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冷暖除霜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8449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冷暖除霜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除霜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各种客车、专用车和工程用车的新型冷暖除霜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汽车的舒适、安全等性能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安全驾驶、节能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当遇到空气湿度大或者寒冷的天气时,车内挡风玻璃和两侧玻璃会出现霜或者雾,构成了安全驾驶的严重隐患。

目前,我国客车用除霜器按进风方式可分为:室内进风、室外进风、室内和室外混合进风三种基本方式。采用室内进风的除霜器,出风温度较高,除霜及采暖效果好,但除水雾效果较差;室外进风的除霜器,在高寒地区出风温度低,除霜及采暖效果不佳,而除水雾效果较好,而室内和室外混合进风的除霜器,综合了二者优点,能达到较好的除霜、采暖和除水雾效果,是当期市场主推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用性强,可组合拼装,实现多样化功能的新型冷暖除霜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冷暖除霜器,包括第一壳箱、第二壳箱、进风机构、制冷模块、制热模块、风机和出风机构;所述第一壳箱呈左侧开口的矩形体,所述第二壳箱呈右侧和顶部开口的矩形体,第一壳箱和第二壳箱组合构成除霜器外壳;所述进风机构包括内进风口和外进风口,所述内进风口设置在第一壳箱侧面,所述外进风口设置在第一壳箱底面,在内进风口和外进风口之间设有能完全封堵内进风口和外进风口的新风风门,所述新风风门由设置于第一壳箱外侧的电机控制可实现内外进风的切换;所述制冷模块包括蒸发器芯体和排水盒,所述蒸发器芯体设置在与内进风口对应侧面上,所述排水盒设置在蒸发器芯体下方的第一壳箱底部,且在排水盒下方设有排水管;所述制热模块设置在第二壳箱右侧开口处;所述风机设置在第二壳箱内部,且风口朝上;所述出风机构设置在第二壳箱顶部,且将风机风口完全封扣,在出风机构的顶面设有常开出风口和除霜风口,在出风机构的侧面设有吹脚风口和吹面风口,在所述除霜风口、吹脚风口和吹面风口上均设有出风风门,所述出风风门由设置于出风机构外侧的各电机独立控制。

作为优选的,在所述内进风口和外进风口上均设有滤网,用来过来外部杂物。

作为优选的,在所述外进风口的内侧设有滤芯,所述滤芯作为滤清器来过滤外部空气中的杂物和异味,可根据需要安装或拆除。

作为优选的,所述新风风门和出风风门均通过各电机独立控制,互不干扰,可以实现多种出风模式。

作为优选的,所述新风风门和出风风门均采用翻板式结构,密封良好,结构可靠。

作为优选的,在所述新风风门和出风风门上均设有密封海绵,用来确保密封性。

作为优选的,在所述蒸发器芯体上连接有膨胀阀,所述膨胀阀设置在第一壳箱外侧面。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制热模块为散热水箱,所述散热水箱采用平行流式结构。

作为优选的,所述除霜风口、吹脚风口和吹面风口均设置2个。

作为优选的,在所述第一壳箱、第二壳箱上设有安装支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新型冷暖除霜器同时设置有制冷模块、制热模块,可以起到冷、暖两种风体处理,且各个结构模块独立设计,可组合拼装,实现除霜器功能的多样化,通用性强;出风模块各出风口独立控制,互不干扰,可以实现多种出风模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去除出风机构及顶部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析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出风机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壳箱;2、第二壳箱;3、制热模块;4、风机;5、出风机构;6、内进风口;7、外进风口;8、新风风门;9、伺服电机;10、蒸发器芯体;11、排水盒;12、排水管;13、常开出风口;14、除霜风口;15、吹脚风口;16、吹面风口;17、出风风门;18、滤网;19、滤芯;20、密封海绵;21、膨胀阀;22、安装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根据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冷暖除霜器,包括第一壳箱1、第二壳箱2、进风机构、制冷模块、制热模块3、风机4和出风机构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箱1呈左侧开口的矩形体,第二壳箱2呈右侧和顶部开口的矩形体,第一壳箱1和第二壳箱2组合构成除霜器的外壳;

其中,进风机构包括内进风口6和外进风口7,内进风口6设置在第一壳箱1的侧面,外进风口7设置在第一壳箱1的底面,并且在内进风口6和外进风口7之间设有能完全封堵内进风口和外进风口的新风风门8,该新风风门8由设置于第一壳箱1外侧的伺服电机9控制可实现内外进风的切换;

制冷模块包括蒸发器芯体10和排水盒11,蒸发器芯体10设置在第一壳箱1上与内进风口6的对应侧面上,即第一壳箱上左侧开口处,第一排水盒11设在蒸发器芯体10的下方,放置在第一壳箱1的底部,用来接收蒸发器芯体上凝结的水滴,而且在排水盒11的下方设有排水管12;该制冷模块可根据除霜器是否需要制冷功能选装;

制热模块3设置在第二壳箱2的右侧开口处,与制冷模块并列设置在第一壳箱1和第二壳箱2之间;风机4设置在第二壳箱2的内部,且风口朝上;制热模块的进出水管和发动机冷却液相连,热水进入制热模块芯体后,通过芯体上的翅片加热周围空气,从而使风机吹出的风变热,来实现除霜器的功能;

出风机构5设置在第二壳箱2的顶部,且将风机风口完全封扣,在出风机构5的顶面设有常开出风口13和除霜风口14,在出风机构的侧面设有吹脚风口15和吹面风口16,在所述除霜风口14、吹脚风口15和吹面风口16上均设有出风风门17,该出风风门17由设置于出风机构外侧的各伺服电机9独立控制,可根据需要实现不同出风模式的切换。

为了防止第一壳箱堵塞,在所述内进风口6和外进风口7上均设有滤网18,用来过滤外部杂物。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外进风口的内侧设有滤芯19,所述滤芯19作为滤清器来过滤外部空气中的杂物和异味,可根据需要安装或拆除。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风门和出风风门均通过各电机独立控制,互不干扰,可以实现多种出风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风门和出风风门均采用翻板式结构,通过伺服电机经通轴带动风门运转,使得密封良好,结构可靠。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新风风门和出风风门上均设有密封海绵20,用来确保密封性。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蒸发器芯体上连接有膨胀阀21,所述膨胀阀21设置在第一壳箱1的外侧面,使用时,冷媒通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器芯体,在蒸发器芯体内吸热蒸发,从而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实现制冷目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制热模块为散热水箱,所述散热水箱采用平行流式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除霜风口、吹脚风口和吹面风口均设置2个,在所述第一壳箱、第二壳箱上设有安装支架22。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主要体现以下功能方案 :

一、进风方式的选择 :

1、内进风的进风方式:在进风方式的选择上通过调节伺服电机,进而控制新风风门封堵外进风口,风机进行风体抽动,由于外进风口被封堵,风体从内进风口进入,实现内进风的进风方式。壳箱侧面上设计的滤网起到过滤杂物的作用,使进入壳箱的空气比较纯净,吹出的风体也更加清洁,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2、外进风的进风方式:在进风方式的选择上通过调节伺服电机,进而控制新风风门封堵内进风口,风机进行风体抽动,由于内进风口被封堵,风体从外进风口进入,实现外进风的进风方式。在壳箱底面上设计的滤网、滤芯均起到空气过滤作用,使外界进入壳箱的空气得到过滤,吹出的风体也更加清洁,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二、出风方式的选择:

1、热风(冷风)完全除霜风:在出风的控制上,首先通过控制冷热模块(或制冷模块)选择热风(或冷风)处理,然后分别控制对应伺服电机关闭吹面风口和吹脚风口上的出风风门,因吹面风口和吹脚风口均被封堵,风体只能从除霜风口吹出,从而实现热风(或冷风)完全除霜功能;

2、热风(冷风)完全吹脚风:在出风的控制上,首先通过控制冷热模块(或制冷模块)选择热风(或冷风)处理,然后分别控制对应伺服电机关闭除霜风口和吹面风口上的出风风门,因除霜风口和吹面风口均被封堵,风体只能从吹脚风口吹出,从而实现热风(或冷风)完全吹脚功能;

3、热风(冷风)完全吹面风:在出风的控制上,首先通过控制冷热模块(或制冷模块)选择热风(冷风)处理,然后分别控制对应伺服电机关闭除霜风口和吹脚风口上的出风风门,因除霜风口和吹脚风口均被封堵,风体只能从吹面风口吹出,从而实现热风(或冷风)完全吹面功能;

4、热风(冷风)除霜吹脚风:在出风的控制上,首先通过控制冷热模块(或制冷模块)选择热风(冷风)处理,然后控制对应伺服电机关闭吹面风口上的出风风门,因只有吹面风口被封堵,风体从除霜风口和吹脚风口吹出,从而实现热风(或冷风)除霜吹脚功能;

5、热风(冷风)除霜吹面风:在出风的控制上,首先通过冷热模块(或制冷模块)选择热风(冷风)处理,然后控制对应伺服电机关闭吹脚风口上的出风风门,因只有吹脚风口被封堵,风体从除霜风口和吹面风口吹出,从而实现热风(或冷风)除霜吹面功能;

6、热风(冷风)吹面吹脚风:在出风的控制上,首先通过控制冷热模块(或制冷模块)选择热风(冷风)处理,然后控制对应伺服电机关闭除霜风口上的出风风门,因只有除霜风口被封堵,风体从吹面风口和吹脚风口吹出,从而实现热风(冷风)吹面吹脚功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