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模块化除霜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8448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式模块化除霜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除霜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各种客车、专用车和工程用车的立式模块化除霜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车辆成为了人们日常出行的主要工具,但是冬季,由于外界气温较低,清晨车辆的挡风玻璃会产生一层霜,若不及时去除,会干扰驾驶员的视线,无法正常行车,而且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车厢内外的温差,挡风玻璃也会产生雾气,同样会影响驾驶员的安全行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轻者使驾驶。

而当前除霜器一般采用以下形式:1、采用室内进风方式的水暖除霜器,出风温度比较高,除霜及采暖效果比较好些,但除水雾效果差;2、采用室外进风方式水暖除霜器,在严寒地区出风温度低些,除霜及采暖效果不大理想;随着我国公路客运档次及行车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升,公路运输对车辆除霜器效果要求极其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用性强、可组合拼装的立式模块化除霜器,该除霜器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可根据需要组合成不同功能的除霜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立式模块化除霜器,包括自下而上依次组装的进风模块,制冷模块,制热模块,风机模块和出风模块,在所述进风模块的侧面设有内进风口,底面设有外进风口,在内进风口和外进风口之间设有能完全封堵内进风口和外进风口的新风风门,该新风风门由设置于进风模块外侧的电机控制实现内外进风的切换;所述制冷模块包括蒸发器芯体安装盒和设置在蒸发器芯体安装盒内的蒸发器芯体,在蒸发器芯体上设有膨胀阀,冷媒通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器芯体,在蒸发器芯体内吸热蒸发,从而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实现制冷效果;所述制热模块包括固定盒和设置在固定盒内的散热水箱,散热水箱上设有和发动机冷却液相连的进出水管,热媒经进出水管进入散热水箱芯体后,通过散热翅片加热周围空气,从而使风机吹出的风变热,来实现除霜器的功能;所述风机模块由风机固定盒和设置在风机固定盒内的风机组成,且所述风机风口朝上;所述出风模块设置在风机模块上方,在出风模块的顶部分别设有除霜出风口、吹面出风口和吹脚出风口,在所述除霜出风口、吹面出风口和吹脚出风口上均设有出风风门,所述出风风门由设置于出风模块外侧的各电机独立控制,可根据需要实现不同出风模式的切换。

作为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进风模块和制冷模块之间的滤网模块,所述滤网模块由滤芯安装盒和设置在滤芯安装盒内的滤芯组成,该滤芯可拆卸清洗或更换;

作为优选的,所述滤芯为无纺布或活性炭颗粒。

作为优选的,所述内进风口和外进风口均采用格栅设计,避免杂物进入。

作为优选的,所述除霜出风口设有1个,设计为长条型,所述吹面出风口和吹脚出风口均设有3个。

作为优选的,在所述新风风门和出风风门上均设有密封海绵,用来确保密封性。

作为优选的,所述新风风门和出风风门均通过各电机独立控制,互不干扰,可以实现多种出风模式。

作为优选的,在所述进风模块的侧壁上还设有安装支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立式模块化除霜器,各个功能模块独立设计,可根据需求组合拼装,能够实现除霜器的多样化功能,通用性强,适用于各类车辆的要求,出风模块的各风门由各自电机独立控制,可以多种出风模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式模块化除霜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式模块化除霜器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析图。

图中:1、进风模块;2、滤网模块;3、制冷模块;4、制热模块;5、风机模块;6、出风模块;7、伺服电机;8、安装支架;11、内进风口;12、外进风口;21、滤芯安装盒;22、滤芯;31、蒸发器芯体安装盒;32、蒸发器芯体;33、膨胀阀;41、固定盒;42、散热水箱;43、进出水管;51、风机固定盒;52、风机;61、除霜出风口;62、吹面出风口;63、吹脚出风口;64、出风风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根据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立式模块化除霜器,包括自下而上依次组装的进风模块1,制冷模块3,制热模块4,风机模块5和出风模块6,出风模块1放置在最底部,在进风模块1的侧面设有内进风口11,底面设有外进风口12,在本实施例中,内进风口11和外进风12口均采用格栅设计,避免杂物进入。在内进风口11和外进风口12之间设有能完全封堵内进风口和外进风口的新风风门(图中未画出),该新风风门一端固定在进风模块侧壁,一端延伸出另一侧壁连接设置于进风模块1外侧的伺服电机7,该新风风门由伺服电机7控制实现内外进风的切换。

制冷模块3包括蒸发器芯体安装盒31和设置在蒸发器芯体安装盒31内部的蒸发器芯体32,在蒸发器芯体32上设有膨胀阀33,运行时,冷媒通过膨胀阀33进入蒸发器芯体32,在蒸发器芯体32内吸热蒸发,从而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实现制冷效果;该制冷模块可根据除霜器是否需要制冷功能选装。

制热模块4包括固定盒41和设置在固定盒41内的散热水箱42,散热水箱42上设有和发动机冷却液相连的进出水管43,热媒经进出水管43进入散热水箱芯体后,通过散热翅片加热周围空气,从而使风机吹出的风变热,来实现除霜器的功能。

风机模块5由风机固定盒51和设置在风机固定盒51内部的风机52组成,风机经固定板安装在风机固定盒53内,且风机52的风口朝上;出风模块6设置在风机模块5的上方,在出风模块6的顶部分别设有除霜出风口61、吹面出风口62和吹脚出风口63,在本实施例中,除霜出风口61有1个,设计为长条型,吹面出风口62和吹脚出风口63均有3个,为圆形。在所述除霜出风口61、吹面出风口62和吹脚出风口63上均设有出风风门64,且各出风风门由设置于出风模块外侧的各伺服电机7独立控制,可根据需要实现不同出风模式的切换。

在最佳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进风模块1和制冷模块3之间的滤网模块2,滤网模块2由滤芯安装盒21和填充在滤芯安装盒21内腔的滤芯22组成,该滤芯可拆卸清洗或更换;所采用的滤芯为无纺布或活性炭颗粒。

在本实施例中,在新风风门和出风风门64上,均设有密封海绵(图中未画出),用来确保密封性。其中,新风风门和出风风门14均通过各电机独立控制,互不干扰,可以实现多种出风模式。

为了固定安装方便,在进风模块5的侧壁上还设有安装支架8。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主要体现以下功能方案:

一、进风方式的选择:

1、内进风的进风方式:在进风方式的选择上通过调节伺服电机,进而控制新风风门封堵外进风口,风机启动,由于外进风口被封堵,风从内进风口进入,实现内进风的进风方式。其中内进风口采用格栅设计,能有效避免杂物进入,使吹出的风比较清洁;

2、外进风的进风方式:在进风方式的选择上通过调节伺服电机,进而控制新风风门封堵内进风口,风机启动,由于内进风口被封堵,风从外进风口进入,实现外进风的进风方式。其中外进风口采用格栅设计,能有效避免杂物进入,使吹出的风比较清洁。

二、出风方式的选择:

1、热风(冷风)完全除霜风:在出风的控制上,首先通过控制冷热模块(或制冷模块)选择热风(或冷风)处理,然后分别控制对应伺服电机关闭吹面出风口和吹脚出风口上的出风风门,因吹面出风口和吹脚出风口均被封堵,风只能从除霜出风口吹出,从而实现热风(或冷风)完全除霜功能;

2、热风(冷风)完全吹面风:在出风的控制上,首先通过控制冷热模块(或制冷模块)选择热风(冷风)处理,然后分别控制对应伺服电机关闭除霜出风口和吹脚出风口上的出风风门,因除霜出风口和吹脚出风口均被封堵,风只能从吹面出风口吹出,从而实现热风(或冷风)完全吹面功能;

3、热风(冷风)完全吹脚风:在出风的控制上,首先通过控制冷热模块(或制冷模块)选择热风(或冷风)处理,然后分别控制对应伺服电机关闭除霜出风口和吹面出风口上的出风风门,因除霜出风口和吹面出风口均被封堵,风只能从吹脚出风口吹出,从而实现热风(或冷风)完全吹脚功能;

4、热风(冷风)除霜吹面风:在出风的控制上,首先通过冷热模块(或制冷模块)选择热风(冷风)处理,然后控制对应伺服电机关闭吹脚出风口上的出风风门,因只有吹脚出风口被封堵,风从除霜出风口和吹面出风口吹出,从而实现热风(或冷风)除霜吹面功能;

5、热风(冷风)除霜吹脚风:在出风的控制上,首先通过控制冷热模块(或制冷模块)选择热风(冷风)处理,然后控制对应伺服电机关闭吹面出风口上的出风风门,因只有吹面出风口被封堵,风从除霜出风口和吹脚出风口吹出,从而实现热风(或冷风)除霜吹脚功能;

6、热风(冷风)吹面吹脚风:在出风的控制上,首先通过控制冷热模块(或制冷模块)选择热风(冷风)处理,然后控制对应伺服电机关闭除霜出风口上的出风风门,因只有除霜出风口被封堵,风从吹面出风口和吹脚出风口吹出,从而实现热风(冷风)吹面吹脚功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