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杯托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4038阅读:957来源:国知局
汽车杯托及汽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杯托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乘员对乘坐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内饰的功能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很多汽车的驾驶舱都配置了杯托,杯托用来放置水杯、矿泉水瓶、咖啡杯、易拉罐、可乐纸杯和脉动杯等杯体,各杯体的直径大小不尽相同。一般的敞口杯托,难免出现大直径杯体放不下,或者小直径杯体放进去晃动等问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杯托不能满足不同直径的杯体的放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杯托,包括:具有开口的筒体,用于容纳杯体;多个伸缩部,设于所述筒体的底部,所述底部与所述开口相对;所述伸缩部包括:壳体,能够被压缩;弹性件,所述壳体盖设于所述弹性件,沿筒体的深度方向,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部连接;多个所述伸缩部中,至少一部分伸缩部排列围成杯体容纳空间,至少一部分所述伸缩部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可选的,所述壳体与所述底部连接。

可选的,多个所述伸缩部的覆盖面积占所述筒体的底部的面积一半以上。

可选的,还包括:凹槽,凹设于所述底部,所述弹性件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凹槽连接;所述壳体可活动地插设于所述凹槽,沿所述深度方向,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等于所述壳体的高度。

可选的,所述壳体能够被所述杯体压缩至所述凹槽内。

可选的,所述凹槽的开口处设有限位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位于所述凹槽内,且与所述限位部在所述筒体的深度方向相对,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壳体背向所述凹槽运动的终点位置。

可选的,所述壳体至少包括:沿所述深度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可活动地插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能够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沿深度方向向底部运动。

可选的,所述壳体包括:沿所述深度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所述凸起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一壳体可活动地插设于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凸起的一端;

所述弹性件的所述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壳体能够被压缩至所述第二壳体内。

可选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或弹片。

可选的,所述壳体呈中空锥形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汽车杯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杯托具有筒体,在筒体的底部设有多个伸缩部,多个伸缩部排列围成容纳空间。在筒体内的伸缩部形成的容纳空间内放置杯体后,伸缩部中盖设在弹性件上的壳体被压缩,从而弹性件也被压缩,使得杯体能够放置在筒体的底部。位于容纳空间内的部分伸缩部被压缩,位于容纳空间外的伸缩部未被杯体压缩,这部分伸缩部夹持杯体,防止杯体放置在筒体内左右晃动。

不同数量的伸缩部排列围成的容纳空间也不同,容纳空间的大小代表了可容纳的杯体的直径大小。因此,当在杯托内放置不同直径的杯体后,杯体所需的容纳空间由相应数量的伸缩部排列形成,可以满足不同直径的杯体放置在杯托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杯托的立体图一,图中未示出放置在杯托内的杯体;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伸缩部放置在筒体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杯托的立体图二,图中示出放置在杯托内的杯体;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沿朝向筒体的底部方向,放置杯体后的杯托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中,杯托的内径固定,不能满足不同直径的杯体的放置。本实用新型在杯托的底部设置多个伸缩部,不同数量的伸缩部排列围成不同的容纳空间,以满足不同直径的杯体的放置。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杯托10,汽车杯托10设于汽车的驾驶舱,汽车杯托10包括:具有开口的筒体11,筒体11用于容纳杯体30(参考图4),可在筒体11内放置杯体30,例如水杯、矿泉水瓶、咖啡杯、易拉罐、可乐纸杯和脉动杯等杯体。本实用新型的筒体11的形状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筒体11呈长方体状,在其它实施例中,筒体11可以呈圆柱状、正方体状或其它形状。

为了容纳不同直径的杯体,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在筒体11的底部12设有多个伸缩部20,其中,筒体11底部12与开口相对。参考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伸缩部20包括:壳体20,当杯体30放置到筒体11后,壳体20能够被压缩。伸缩部20还包括弹性件21,弹性件21为弹簧或弹片,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1为弹簧。壳体20盖设于弹性件21,沿筒体11的深度方向,弹性件21一端与壳体20连接,另一端与筒体11的底部12连接。

其中,至少一部分伸缩部20排列围成杯体容纳空间,参考图4,在筒体11内的伸缩部20形成的容纳空间内放置杯体30后,参考图5,伸缩部20中盖设在弹性件21上的壳体20被压缩,从而弹性件21也被压缩,使得杯体30能够放置在筒体11的底部12。位于容纳空间内的部分伸缩部20被压缩,位于容纳空间外的伸缩部20未被杯体30压缩,这部分伸缩部20夹持杯体30,防止杯体30放置在筒体11内左右晃动。

参考图5,图中示出在筒体11的底部12设有21个伸缩部20,但伸缩部20的数量不做限制。其中12个伸缩部20排列围成了杯体容纳空间B,在杯体容纳空间B内放置杯体30后,8个伸缩部20位于杯体容纳空间B内的伸缩部20被压缩,杯体30四周的四个伸缩部20夹持杯体30,防止杯体30左右晃动。其中,图5中杯体容纳空间B内空白的圆圈代表被压缩的伸缩部20,杯体容纳空间B内具有多个同心圆的圆圈代表未被压缩的伸缩部20,这部分伸缩部20用于夹持杯体30。

需说明的是,不同数量的伸缩部20排列围成的容纳空间也不同,容纳空间的大小代表了可容纳的杯体30的直径大小。因此,当在杯托10内放置不同直径的杯体30后,杯体30所需的容纳空间由相应数量的伸缩部20排列形成,可以满足不同直径的杯体30放置在杯托10内。

本实用新型多个伸缩部20的覆盖面积占筒体11的底部12的面积一半以上,伸缩部20的覆盖面积占筒体11的底部12的面积比例代表了可容纳杯体30的数量及杯体30的直径大小。图5中的上下方向有三排伸缩部20,每排有7个伸缩部20,所有伸缩部20的覆盖面积大约占了筒体11的底部12的面积的3/5。

为了容纳更多数量的杯体30和更大直径的杯体30,可以增大伸缩部20的覆盖面积。例如,在图5中筒体11的底部12的上下方向设有更多排的伸缩部20,例如四排、五排或者更多,这样筒体11的底部12可以有更多数量的伸缩部20形成杯体容纳空间,伸缩部20所能够形成的杯体容纳空间也更大。杯体30周边的伸缩部20夹持杯体30,防止杯体30左右晃动。便于用户在杯托10内放置不同直径的杯体30,用户体验感佳。

参考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伸缩部20的壳体20与筒体11的底部12连接,由于伸缩部20的壳体20可以起到夹持杯体30的作用,壳体20一端与底部12连接后,可以增加壳体20夹持杯体30的稳定性。在其它实施例中,壳体20可以不与筒体11的底部12连接,可通过增强弹性件21的刚度,同样也能达到增加壳体20夹持杯体30稳定性的目的。

继续参考图2和图3,杯托10还包括:凹槽13,凹设于筒体11的底部12,沿筒体11的深度方向(图3中H方向所示),弹性件21的一端与壳体20连接,另一端与凹槽13连接;壳体20可活动地插设于凹槽13,沿深度方向,凹槽13的深度大于等于壳体20的高度。当杯体30放置在筒体11内后,壳体20受到重力作用,壳体20内部的弹性件21被压缩,从而壳体20能够被杯体30压缩至凹槽13内。参考图2,由于凹槽13的深度L3大于壳体20的高度,待杯体30的底部接触筒体11的底部12后,壳体20能够完全压缩至凹槽13内,使得杯体30的底部与筒体11的底部12齐平,杯体30稳稳地放置在筒体11的底部12。

当用户使用杯体30,将杯体30从筒体11内取出后,弹性件21失去重力作用会回位,从而壳体20也会回位。为防止壳体20从凹槽13内滑出,参考图3,本实用新型在凹槽13的开口处设有限位部14,壳体20的外表面设有凸起24,凸起24位于凹槽13内,且与限位部14在筒体11的深度方向(图3中H方向所示)相对,限位部14用于限制壳体20背向凹槽13运动的终点位置。当弹性件21回位驱动壳体20背向凹槽13运动至凹槽13的开口处时,壳体20上的凸起24在深度方向与凹槽13的限位部14相抵,从而限位部14在深度方向阻止壳体20继续背向凹槽13运动。

参考图4,由于壳体20能够起到夹持杯体30的作用,为进一步增加壳体20夹持杯体30的稳定性,延长壳体20的高度,壳体20的高度在筒体11的深度的一半以上,例如,壳体20的高度是筒体11的深度的3/4;或者,壳体20的高度和筒体11的深度一致。由于在筒体11内放置杯体30后,壳体20被压缩至凹槽13内,延长了壳体20的高度后,理论上凹槽13的深度需和壳体20的高度一致。

可以通过延长凹槽13的深度来容纳壳体20,本实用新型为了减小生产成本,避免凹槽13的深度延长后对杯托10周边的空间布局的影响,本实施例可以不延长凹槽13的深度。参考图3,本实施例中,壳体20至少包括:沿深度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壳体23和第二壳体22,第一壳体23的高度L1和第二壳体22的高度L2之和在筒体11的深度的一半以上。第一壳体23可活动地插设于第二壳体22内,第一壳体23能够在第二壳体22内沿深度方向向筒体11的底部12运动。

其中,参考图2,第一壳体23的高度L1和第二壳体22的高度L2均小于等于凹槽13的深度L3。可以理解为:第一壳体23和第二壳体22均能够被压缩至凹槽13内,这样,既延长了壳体20的高度,便于稳固夹持杯体30,又使得凹槽13能够容纳壳体20。

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仅示出了第一壳体23和第二壳体22,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设置更多的子壳体,例如第三壳体、第四壳体、第五壳体等,只要每一壳体的高度小于等于凹槽的深度即可,且各壳体是相互活动地连接在一起。

继续参考图3,凸起24设于第二壳体22上,第一壳体23可活动地插设于第二壳体22远离凸起24的一端;弹性件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23连接,另一端与凹槽13的底部连接。当杯体30放置在筒体11内后,第一壳体23最先受到重力作用,并使得第一壳体23内的弹性件21被压缩,从而第一壳体23被压缩至第二壳体22内;第二壳体22受到杯体30的重力作用,弹性件21继续被压缩,直至第二壳体22和第一壳体23被压缩至凹槽13内。

待用户从筒体11内取出杯体30后,弹性件21回位,在弹性力的作用下,第一壳体23背向凹槽13运动,并伸出第二壳体22,第二壳体22也背向凹槽13运动,直至第二壳体22上的凸起24与限位部14相抵,第二壳体22停止运动。

需说明是,本实施例中,凸起24和限位部14的形状不做限制,例如,凸起24呈板状,限位部14也呈板状。此外,壳体20的形状也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壳体20呈中空锥形状,在其它实施例中,壳体20可以呈中空柱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汽车杯托。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