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辆的后排座椅的椅背的双位置锁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15194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一种使后排座椅的椅背锁定在机动车辆的结构上的锁定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尤其在于提供一种使坐在这种后排座椅上的乘客能够使所述后排座椅的椅背按照两个不同的倾斜度锁定的装置。



背景技术:

机动车辆通常于乘客舱的后部区域中装备有两个座椅,所述两个座椅配备有适用于接收多个乘客的公共椅座(或靠椅),所述公共椅座的相邻的椅背围绕横向枢转轴线可彼此独立地折叠,以便能够使整理空间模块化。

每个椅背通常与锁定装置相关联,所述锁定装置负责使所述椅背与所述车辆的结构元件(例如后架横梁)连成一体,以防止所述椅背在车辆发生冲击的情况下和在行李箱与椅背碰撞的作用下向乘客折叠。

这种锁定装置通常由装配在所述椅背上的锁体(verrou)以及装配在所述车辆的后架横梁或任何其它结构元件上的锁横头构成,所述锁体由解锁构件控制。

然而,所述椅背仅可锁定在与预确定倾斜度对应的唯一位置上。

根据乘客形态的椅背倾斜度不适配性引起车辆的后排座位相较于前排座位缺乏舒适性。

文件fr-a-2884771描述了一种机动车辆的后排座椅的椅背的多位置锁定装置,所述多位置锁定装置包括与所述椅背连接的锁体以及与所述车辆的结构连接的锁横头。

所述锁体包括锁闩,所述锁闩由可局部弹性变形的金属丝形成,以在所述椅背处于锁定位置时可接合在钩挂构件中,所述钩挂构件由凹口形成,所述凹口实施在所述锁横头中且朝向该锁横头的端部。

所述锁横头在基本竖直的平面中延伸,并且装配成在固定的锁横头支撑件的容置部中可沿着圆弧形行程滑动,所述锁横头支撑件与所述车辆的结构连成一体,所述圆弧形行程以椅背的枢转轴线为中心,并且与所述锁体的在改变该椅背的倾斜角度时的行程基本对应。

因此,当所述椅背从第一最大化向后倾斜构型转换到较小的第二倾斜构型时,该锁横头能够在保持与所述锁体挂接的同时在该锁横头的支撑件中滑动。

所述装置还配备有锁定部件,所述锁定部件包括由齿构成的锁定构件,所述齿横向地安设在所述锁横头上并且设置用于插入到安设于所述支撑件上的两个切口的一个或另一个上,以便能够使该锁横头锁定在锁横头支撑件上处在所述锁横头的两个行程末端位置中的一个或另一个上,所述两个行程末端位置与所述椅背的这两种构型对应。所述锁横头被引导成在所述支撑件中可滑动并且具有相对于滑动方向横向的足够间隙,以使所述齿可从所述切口中断联。

这些锁定部件还包括凸轮,所述凸轮装配成在锁横头支撑件上可枢转并且与安设于所述锁横头中的凹槽配合。

经由手柄驱动该凸轮枢转的驱动迫使所述凸轮支承抵靠到所述凹槽的上边缘上,这促使所述锁横头相对于所述滑动方向横向地稍微抬起并且使所述齿从所述切口脱离,以便能够使该锁横头在所述支撑件的容置部中自由滑动。装配在所述凸轮的枢转轴线上的弹簧还施加回复力,所述回复力倾向于将所述凸轮带回到确保所述锁横头锁定的位置中。

因此,这种双位置锁定装置需要使所述锁横头相对于该锁横头的支撑件稍微抬起,以能够改变所述椅背的倾斜度,这造成与所述锁体的锁闩断连的风险。

此外,这种双位置锁定装置不可通过锁横头来实施,所述锁横头的钩挂构件由锁横头的金属丝的径向部分形成,所述径向部分设置用于插入到所述锁体的接收凹腔(avaloir)中并且与可旋转锁闩配合。

事实上,该凹腔防止了所述锁横头的稍微抬起,所述锁横头的金属丝的上端止挡抵靠在该凹腔上。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这些缺点。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动车辆的后排座椅的椅背的双位置锁定装置,所述椅背围绕横向枢转轴线可折叠,所述双位置锁定装置包括与所述椅背连接的锁体以及与所述车辆的结构连接的锁横头,所述锁横头包括钩挂构件,所述钩挂构件用于与所述锁体所包括的锁闩挂接,以使所述椅背与所述车辆的结构连成一体;

所述锁横头能够在保持与所述锁体挂接的同时在固定在所述结构上的锁横头支撑件中沿着圆弧形行程滑动,所述圆弧形行程以所述椅背的枢转轴线为中心;

所述装置还包括锁定部件,所述锁定部件用于使所述锁横头锁定在所述支撑件上处在所述锁横头的两个行程末端位置中的一个或另一个上,所述两个行程末端位置与所述椅背的两个不同的倾斜度对应;

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部件包括锁定构件,所述锁定构件装配成在所述支撑件上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可动,在所述锁定位置上,所述锁定构件挂接在所述锁横头上,以便使所述锁横头锁定在所述支撑件上,在所述解锁位置上,该构件与所述锁横头分离。

现有技术的装置需要锁横头具有非常大的横向间隙,以使所述锁横头的锁定齿从所述支撑件的切口脱离并因此能够使所述锁横头滑动,与现有技术的装置不同,根据本发明的装置(除了质量良好的滑动所需的间隙之外)不需要相对于所述锁横头横向的任何间隙,这是因为所述锁定构件此处装配成在所述支撑件上可动并因此独立于该锁横头。

因此,该装置能够在该锁横头的整个滑动阶段期间保证所述锁横头的钩挂构件与所述锁体的锁闩维持挂接。所述装置的优点还在于与全部类型的已知锁闩和已知钩挂构件兼容。

根据所述锁定装置的优选特征:

-所述锁横头包括板件,所述板件具有圆弧形的至少一个引导凹槽,所述至少一个引导凹槽以所述椅背的枢转轴线为中心并且由固定在所述支撑件上的引导销轴穿过;

-所述板件具有同心的两个引导凹槽,所述两个引导凹槽按照相同的角扇区延伸,每个凹槽由相应的圆柱形杆件穿过;

-所述锁横头的钩挂构件由金属线(brin)构成,所述金属线相对于所述椅背的枢转轴线基本径向地延伸;

-所述锁定构件由挂钩构成,所述挂钩装配成在所述支撑件上围绕横向轴线可枢转并且包括一组至少一个齿,所述一组至少一个齿设置用于插入到两组至少一个凹口中的一组或另一组中,所述两组至少一个凹口安设在所述锁横头上并且以与所述锁横头的滑动行程对应的角扇区隔开;

-所述挂钩包括一组两个齿,所述一组两个齿设置用于与两组两个凹口中的一组或另一组配合,所述两组两个凹口安设在所述锁横头上并且以与所述滑动行程对应的角扇区隔开;

-所述锁定部件包括凸轮,所述凸轮装配成在所述支撑件上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可枢转,在所述第一位置上,所述凸轮迫使所述挂钩通过所述挂钩的齿抵靠着所述锁横头,所述挂钩的齿容置在两组凹口中的一组中,在所述第二位置上,所述凸轮不在所述挂钩上施加任何应力;

-所述锁定部件包括:解锁拉杆,对于所述解锁拉杆的致动能够促使所述凸轮向所述第二位置枢转;以及弹性回复构件,所述弹性回复构件能够在致动所述拉杆时驱动所述挂钩与所述锁横头分离;

-所述弹性回复构件还持续地向所述第一位置激励所述凸轮;并且/或者

-所述锁定部件包括装配在所述支撑件上的带回复弹簧的插销(targette),所述插销的端部能够插入到两个凹口或孔中的一个或另一个中,所述两个凹口或孔安设在所述锁横头中并且以与所述锁横头的滑动行程对应的角扇区隔开。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仅以非限制性方式给出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根据本发明的表述将更加清楚,在所述附图上:

-图1示出了装备有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双位置锁定装置的机动车辆的后排座椅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锁定装置的锁体的后四分之三透视图;以及

-图3是图1的锁定装置的锁横头的透视图,所述锁横头装配成在支撑件上可滑动,所述支撑件用于固定在所述车辆的结构上,并且锁定部件铰接在所述支撑件上。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按照惯例,术语“前”、“后”和“横向”相对于装配在机动车辆中的座椅的通常定位来限定。

图1上示出的后排座椅1通常包括椅座2和椅背3,所述椅背装配成相对于该椅座2或相对于所述车辆的总体结构围绕横向轴线a可枢转,以便能够向前折叠,尤其是以便在位于该椅背后方的行李箱中提供额外的装载空间。

椅背3可借助于锁定装置10按照第一最大化向后倾斜构型或者按照较小的第二倾斜构型来与所述车辆的结构刚性地连接。

该锁定装置10通常包括与所述椅背的框架连接的锁体20以及与所述车辆的结构连接的锁横头30。

本身众所周知且如图2上所示,锁体20包括可旋转锁闩21,所述可旋转锁闩具有在壳体22内部基本水平地延伸的叉形形状,所述壳体限界出用于接收锁横头30的接收凹腔23。

如图3上所示,该锁横头30沿着基本竖直的平面延伸。

所述锁横头包括板件31,所述板件的前部由锁横头的呈u形的金属丝32延长,所述金属丝的底部32a相对于椅背3的枢转轴线a基本径向地延伸并且形成了钩挂线,所述钩挂线用于与锁闩21配合并且所述钩挂线的两个分支32b、32c焊接在所述板件31上。

当锁横头的金属丝32插入到锁体20的壳体22的接收凹腔23中时,驱动锁闩21向闭合位置旋转,在所述闭合位置上,所述锁闩扣住锁横头的该金属丝32的径向底部32a并因此使椅背3锁定在所述车辆的结构上。

椅背3的解锁经由未示出的机构来实施,所述机构与锁体20联接并且可由位于椅背3的上部处的控制器致动,该机构的致动效果在于使锁体20的锁闩21与锁横头30的金属丝32断联。

根据本发明,锁横头30装配成在固定的锁横头支撑件40上可沿着圆弧形行程滑动,所述锁横头支撑件与所述车辆的车身结构(例如位于座椅1背后的行李盖)连成一体,所述圆弧形行程以椅背3的枢转轴线a为中心,并且与锁体20的在改变该座椅3的倾斜角度时经过的行程基本对应,以便在座椅3移动期间保持与该锁体挂接。

为此,板件31具有细长且圆弧形的两个引导凹槽33、34,所述两个引导凹槽同心于椅背3的枢转轴线a并且按照相同的角扇区延伸。

这两个凹槽33、34由两个引导销轴穿过,所述两个引导销轴此处由两个螺钉41、42的圆柱形杆件形成,所述两个螺钉固定在锁横头支撑件40上,并且所述两个螺钉的头部确保板件31抵靠着锁横头的该支撑件40的侧向阻力。

注意到,螺钉41、42的杆件具有的直径与凹槽33、34的宽度基本对应,以便限制间隙。

除了防止锁横头30自身的任何旋转之外,两个引导凹槽41、42的存在还能够显著地加强锁定装置10的机械强度。

锁横头30的板件31的上边缘还具有两组35、36两个凹口35a、35b、36a、36b,所述两组两个凹口以与锁横头30的滑动行程对应的角扇区隔开。

所述装置10还包括用于锁定所述锁横头30的锁定部件。

所述锁定部件包括锁定构件,所述锁定构件由挂钩50构成,所述挂钩装配成在锁横头的支撑件40上围绕横向轴线(所述横向轴线此处由固定到该支撑件40上的第三螺钉43的杆件构成,所述第三螺钉的头部确保该挂钩50抵靠着所述支撑件40的侧向阻力)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可枢转,在所述锁定位置上,所述挂钩挂接在锁横头30上,以便使所述挂钩锁定在锁横头支撑件40上处在所述锁横头的两个行程末端位置中的一个或另一个上,所述两个行程末端位置与所述椅背的两个倾斜构型对应,在所述解锁位置上,所述挂钩与所述锁横头30分离。

为此,挂钩50的远端包括一对齿51a、51b,所述一对齿51a、51b设置用于在该挂钩处于锁定位置时与安设于板件31上的两组35、36凹口35a、35b、36a、36b中的一组或另一组配合。

所述锁定部件还包括:凸轮52,所述凸轮布置在挂钩50上方并且装配成在锁横头的支撑件40上围绕横向轴线可枢转;解锁拉杆53,所述解锁拉杆与所述凸轮52连接;以及螺旋牵引弹簧54,所述螺旋牵引弹簧的端部分别固定在所述挂钩50上和所述凸轮52上。

图3示出了锁定在支撑件40上处在第一行程末端位置上的锁横头30,该第一行程末端位置与椅背3的最大化向后倾斜构型对应。凸轮52由此施加抵靠挂钩50的上边缘的承载力,以迫使所述挂钩通过所述挂钩的齿51a、51b抵靠着锁横头30的板件31,所述齿51a、51b容置在第一对凹口35a、35b中。

为了使椅背3从该最大化倾斜构型转换到较小的第二倾斜构型,坐在座椅1上的乘客需首先通过拉动拉杆53解锁所述锁横头30。

该动作造成凸轮52的枢转以及该凸轮的处于与挂钩50相对的部分的半径的减小,以使该凸轮不再迫使该挂钩50抵靠着板件31。另一方面,由弹簧54施加的回复力造成抵靠着凸轮52的该挂钩50与所述板件31分离,这使齿51a、51b从凹口35a、35b解放,以使锁横头30今后可在固定的锁横头支撑件40上自由滑动。

所述乘客由此可手动地使椅背3向前枢转,这造成锁横头30在固定的锁横头支撑件40中滑动,同时该锁横头保持与锁体20挂接。

两个引导螺钉41、42的杆件由此经过两个引导凹槽33、34直到同时地止挡抵靠着所述两个引导凹槽的后端部。

椅背3由此到达较小的第二倾斜构型,并且挂钩50的所述一对齿51a、51b今后处于与板件31的第二对凹口36a、36b相对。

乘客由此可松开拉杆53,以便促使凸轮52在弹簧54的作用下返回到初始位置并且促使挂钩50的齿51a、51b插入到板件31的第二对凹口36a、36b中。

椅背3由此通过锁横头30与所述车辆的结构刚性地连接并且处于较小的该第二倾斜构型,所述锁横头30占据第二行程末端位置。

根据未示出的实施变型,所述锁定部件是不同的。例如,作为挂钩50、凸轮51、拉杆53和弹簧54的替换,这些锁定部件包括装配在锁横头的支撑件40上的带弹簧的插销,所述插销铅垂于板件31并且所述插销的下端部能够插入到两个凹口中的一个或另一个上,所述两个凹口安设成沿着该板件31的上边缘并且以与所述锁横头的滑动行程对应的角扇区隔开。

这种插销还可装配成垂直于板件31:该插销的与该板件31相对的端部由此能够插入到两个孔的一个或另一个上,所述两个孔安设在该板件中并且以与锁横头30的滑动行程对应的角扇区隔开。

根据未示出的其它实施变型,所述锁横头的板件具有圆弧形的唯一引导凹槽,所述引导凹槽以所述椅背的枢转轴线为中心。该凹槽由固定在锁横头支撑件上的引导销轴穿过,所述引导销轴具有弓形轮廓,以便防止所述锁横头自身的旋转。

当然,本发明并不限于所描述和所示出的实施方式,而是涵盖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