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顶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8669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车顶构造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技术区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车顶构造。



背景技术:

作为具有天窗的车辆的车顶构造而公知有如下的构造:天窗的前端部与前车顶梁的下表面重叠,天窗与前车顶梁通过螺栓而固定(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92774号公报

在上述车顶构造中,天窗相对于前车顶梁从下侧固定,由此具有基于天窗的重量所产生的负荷会集中于前车顶梁的螺栓附近的问题。特别是在天窗为大型的情况下,集中于前车顶梁的螺栓附近的负荷会变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车顶构造,该车顶构造能够降低对前车顶梁的负荷,并且能够稳定地支承天窗。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车顶构造,该车辆具有天窗,其中,该车顶构造具有配置在车辆前部且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前车顶梁。所述天窗具有:面板,其配置在车顶的开口部;和安装托架,其设在所述面板的外周缘部,所述安装托架的前端部与所述前车顶梁的后端部的上表面重叠。

在本发明的车顶构造中,天窗相对于前车顶梁从上侧固定,由前车顶梁的上表面支撑天窗。因此,在本发明的车顶构造中,能够使作用到前车顶梁的天窗的重量分散,并且能够稳定地支承天窗。

在本发明的车顶构造中,由于安装托架的前端部与前车顶梁的后端部的上表面重叠,所以与安装托架覆盖前车顶梁的整个面的情况相比,能够谋求安装托架的小型化以及轻量化。

在上述的车顶构造中,优选为,所述安装托架的前端部的下表面与所述前车顶梁的后端部的上表面通过粘结剂(例如膨胀胶(masticsealer)等的粘结剂)而固定。

在该构成中,在将天窗向车身组装时,即使在安装托架相对于前车顶梁的组装位置中产生误差,也能够使安装托架相对于前车顶梁通过粘结剂而固定。即,在上述的构成中,能够吸收在安装托架与前车架横梁之间产生的组装位置的误差。

另外,在上述的构成中,由于不需要在安装托架以及前车顶梁上组装螺栓,所以能够提高向车身组装天窗时的作业效率。

在上述的车顶构造中,优选为,在所述安装托架上,向着上方突出有与车顶外板的下表面抵接的天窗侧凸部。

在该构成中,由于通过天窗侧凸部从下侧支承车顶外板,所以能够在因积雪或洗车等而在车顶外板的上表面上作用有荷载的情况下,防止车顶外板的变形。

在上述的车顶构造中,优选为,在所述前车顶梁上,向着上方突出有与所述车顶外板的下表面抵接的车顶梁侧凸部,所述天窗侧凸部与所述车顶梁侧凸部沿车宽方向错开地配置。

在该构成中,通过天窗侧凸部以及车顶梁侧凸部能够确实地支承车顶外板。

另外,在上述的构成中,通过将天窗侧凸部与车顶梁侧凸部沿车宽方向错开地配置,在车宽方向上能够大范围地支承车顶外板,由此能够在车顶外板的上表面作用有荷载的情况下,有效地防止车顶外板的变形。

在上述的车顶构造中,优选为,所述安装托架的侧部延伸到所述车辆的中柱的上方,在该情况下,在所述安装托架的侧部固定(接合)有从所述中柱延伸的加强部件

这样,通过连结安装托架和中柱,能够通过中柱从下侧确实地支承天窗。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车顶构造中,能够使作用到前车顶梁的天窗的重量分散,并且能够稳定地支承天窗。另外,在本发明的车顶构造中,能够使天窗的安装托架小型化以及轻量化。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顶构造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顶构造的图,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顶构造的前部的立体图。

图4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顶构造中,从下方观察安装托架与中柱的连接部的立体图。

图5是从下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顶构造的后部的图。附图标记说明

1车顶

5前柱

6中柱

7后柱

10车顶构造

11前车顶梁

11a后端部

12侧车顶梁

13后车顶梁

14车顶开口部

15车顶外板

16车顶梁侧凸部

20天窗

30面板

40安装托架

41前框部

41a前端部

42侧框部

43后框部

43a安装部

45天窗侧凸部

46车顶梁侧凸部

60加强部件

90粘结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适当参照附图一边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顶构造10构成了车辆(汽车)的车身的车顶1,该车辆具有天窗20。

本实施方式的车顶构造10具有前车顶梁11、左右的侧车顶梁12、12、后车顶梁13、天窗20、和车顶外板15。

侧车顶梁12是在从前柱5的上端部到后柱7的上端部的范围内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框架,构成车顶1的左右的侧缘部。中柱6的上端部与侧车顶梁12接合。

前车顶梁11是在车身上部的前部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框架,构成车顶1的前缘部。前车顶梁11与左右的侧车顶梁12、12的前端部接合。

在前车顶梁11的后部形成有与前部相比向上方位移的层差部11b。层差部11b在前车顶梁11的左右两端缘部的范围内延伸。由此,前车顶梁11的后部的强度变大。

如图2所示,前车顶梁11的后端部11a与前车顶梁11的顶部11c相比配置在下方。在前车顶梁11上形成有随着从顶部11c朝向车辆后方而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部11d,后端部11a从倾斜部11d向着车辆后方延伸。

如图1所示,后车顶梁13是在车身上部的后部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框架。后车顶梁13与左右的侧车顶梁12、12的后端部接合。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顶构造10中形成有被前后左右的车顶梁11~13所包围的车顶开口部14。车顶开口部14在从车身上部的前部到后部的范围内形成为长方形。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车顶构造10中,在从车顶1的前部到后部的范围内开口开设得很大。在车顶开口部14内嵌入有天窗20。

天窗20具有:面板30,其为玻璃窗;和安装托架40,其用于将面板30安装在各个车顶梁11~13上。

本实施方式的天窗20是配置在从车顶1的前部到后部的范围内的大型天窗。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天窗20中,面板30固定在安装托架40上,并具有未图示的遮阳板。

安装托架40是设在面板30的外周缘部的框体。在安装托架40中形成有:前框部41,其沿着面板30的前缘部形成;左右的侧框部42、42,其沿着面板30的左右的侧缘部形成;和后框部43,其沿着面板30的后缘部形成。

在安装托架40的前框部41上形成有与其他部位相比向上方位移的层差部40a。层差部40a在前框部41的左右端部的范围内形成。由此,安装托架40的前框部41的强度变大。

如图5所示,在安装托架40的后框部43的后端部,形成有与后车顶梁13的下表面重叠的多个安装部43a。后框部43的安装部43a和后车顶梁13通过螺栓43b而固定。

如图2所示,在安装托架40的前框部41中,与层差部40a相比靠前侧的前端部41a与前车顶梁11的后端部11a的上表面重叠。

由于前车顶梁11的后端部11a与前车顶梁11的顶部11c相比配置在下方,所以能够在覆盖于前车顶梁11的车顶外板15的下方,使安装托架40的前端部41a与前车顶梁11的后端部11a的上表面重叠。

前框部41的前端部41a的下表面与前车顶梁11的后端部11a的上表面通过粘结剂90而固定。本实施方式的粘结剂90是以合成橡胶为主要成分的膨胀胶,具有弹性。

在将天窗20安装到车顶开口部14内时,最先如图5所示,使安装托架40的后框部43的各个安装部43a通过螺栓43b固定在后车顶梁13上。由此,天窗20以后框部43为基准而定位于车顶开口部14内。

然后,如图2所示,使前框部41的前端部41a与前车顶梁11的后端部11a通过粘结剂90而固定。

这时,即使在前框部41相对于前车顶梁11的组装位置中产生了误差,只要前框部41的前端部41a与前车顶梁11的后端部11a的上表面重叠,就能够使前框部41相对于前车顶梁11通过粘结剂90而固定。

如图1所示,车顶外板15是配置在车顶1的最外侧(上侧)的外装部件。在车顶外板15上形成有与面板30为相同形状的开口部15a,面板30配置在开口部15a内。前车顶梁11、后车顶梁13以及安装托架40被车顶外板15所覆盖。

如图2所示,在安装托架40以及前车顶梁11与车顶外板15之间形成有间隙。

在安装托架40的前框部41的层差部40a上形成有与车顶外板15的下表面抵接的天窗侧凸部45。天窗侧凸部45相较于与前车顶梁11之间的接合部(前端部41a)而配置在后侧。

天窗侧凸部45构成前框部41的顶部40b,前框部41的其他部位与顶部40b相比配置在下方,由此能够使天窗侧凸部45与车顶外板15的下表面抵接。

如图3所示,天窗侧凸部45沿车宽方向延伸。在天窗侧凸部45的上表面形成有凹部。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顶构造10中,四个天窗侧凸部45沿车宽方向隔开间隔地并列设置。

如图2所示,在前车顶梁11的层差部11b上形成有与车顶外板15的下表面抵接的车顶梁侧凸部16。车顶梁侧凸部16相较于与前框部41之间的接合部(后端部11a)而配置在前侧。

车顶梁侧凸部16构成前车顶梁11的顶部11c,前车顶梁11的后端部11a与顶部11c相比配置在下方,由此能够使车顶梁侧凸部16与车顶外板15的下表面抵接。

如图3所示,车顶梁侧凸部16沿车宽方向延伸。在车顶梁侧凸部16的上表面形成有凹部。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顶构造10中,六个车顶梁侧凸部16沿车宽方向隔开间隔地并列设置。

沿前后配置的天窗侧凸部45和车顶梁侧凸部16沿车宽方向(左右方向)错开地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沿前后配置的天窗侧凸部45和车顶梁侧凸部46的左右端部的至少一个位置以沿前后方向不一致的方式配置。

如图1所示,安装托架40的左右的侧框部42延伸至中柱6的上方。如图4所示,中柱6的上端部经由加强部件60与侧框部42的下表面连结。

加强部件60是从中柱6的上端部向着上方延伸的板状部件。形成在加强部件60的下缘部的两个接合片62、62焊接在中柱6的内表面上,加强部件60的上缘部通过两个螺栓61、61固定在侧框部42的下表面上。

在以上的车顶构造10中,如图1所示,天窗20相对于前车顶梁11从上侧固定,并且由前车顶梁11的上表面支撑天窗20,由此能够使作用到前车顶梁11的天窗20的重量分散。

另外,在车顶构造10中,如图5所示,通过中柱6从下侧支承天窗20。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车顶构造10,如图1所示,能够降低对前车顶梁11的负荷,并且能够稳定地支承大型的天窗20。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顶构造10中,如图2所示,在将天窗20向车身组装时,即使在前框部41相对于前车顶梁11的组装位置中产生了误差,只要前框部41的前端部41a与前车顶梁11的上表面重叠,就能够使前框部41相对于前车顶梁11通过粘结剂90而固定。

这样,在车顶构造10中,能够吸收在安装托架40与前车顶梁11之间产生的组装位置的误差。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顶构造10中,由于不需要在安装托架40以及前车顶梁11上组装螺栓,所以能够提高将天窗20向车身组装时的作业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顶构造10中,通过天窗侧凸部45以及车顶梁侧凸部16从下侧支承车顶外板15。

并且,天窗侧凸部45与车顶梁侧凸部16沿车宽方向错开地配置。

这样,在车顶构造10中,能够在因积雪或洗车等而在车顶外板15的上表面作用有荷载的情况下,有效地防止车顶外板15的变形。

另外,安装托架40的前部以及前车顶梁11的后部通过形成有层差部40a、11b而强度变大,在该层差部40a、11b上形成有天窗侧凸部45以及车顶梁侧凸部16。因此,能够通过安装托架40以及前车顶梁11确实地支承车顶外板15。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顶构造10中,由于安装托架40的前端部41a与前车顶梁11的后端部11a的上表面重叠,所以与安装托架40覆盖前车顶梁11的整个面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安装托架10小型化以及轻量化。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而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变更。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顶构造10中,如图2所示,安装托架40的前端部41a与前车顶梁11通过粘结剂90而固定,但也可以使用螺栓等的连结部件来固定安装托架40的前端部41a与前车顶梁11。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顶构造10的天窗20中,如图1所示,面板30相对于安装托架40而固定,但也可以使用面板30相对于安装托架40滑动的可动式天窗。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车身上部的前部到后部的范围内设置天窗20,但也可以只在车身上部的前部或者后部设置天窗。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顶构造10中,如图3所示,设有天窗侧凸部45以及车顶梁侧凸部15,其数量或形状并不是限定的。并且,也可以不设置天窗侧凸部45以及车顶梁侧凸部15。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顶构造10中,如图4所示,中柱6的上端部经由加强部件60与安装托架40的侧框部42连接,在天窗为小型的情况下等,也可以使中柱6不与安装托架40连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