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侧碰的车身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89002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满足侧碰的车身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的满足侧碰法规的车身结构设计形式,以及应对更为严苛的侧碰碰撞试验标准的车身结构优化思路,特别是一种满足侧碰的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安全碰撞方面的法规越来越严苛,对车身的碰撞性能设计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车研发过程中的车身结构设计除要满足当前的碰撞法规还要针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设计保护,而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ENCAP2106即将实施的AEMED和ObliquePole侧碰法规进行的一个技术创新。
[0003]如图1,是传统车身设计中的地板双横梁结构11,通过两条座椅横梁来支撑门槛,藉此来抵抗侧碰中的门槛翻转,并通过适当的刚度&强度设计来吸收传递侧碰能量,这种地板横梁的设计结构简单,工艺成熟,应对传统的侧碰有成本低、结构成熟的优势,但是由于对门槛的支撑面仅限于两侧的接头,接触面积有限,当侧碰法规日益严苛,在碰撞能量增加的情况下,易发生侧碰中局部压溃导致结构失稳,且不具备吸收碰撞能量的弱点;
[0004]如图2,为传统车身门槛设计中的侧碰结构,通常为独立的单片式门槛内撑板12将内外门槛截面一分为二,结构简单工艺成熟,应对传统的侧碰法规具有重量轻、成本低的优点,但应对AEMED及斜柱碰的侧碰能量高、局部应力大的问题无法满足法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清理的满足侧碰的车身结构。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满足侧碰的车身结构,包括柱内板,所述B柱内板与汽车门槛的底部连接,所述B柱内板分别与内门槛及外门槛形成U型内门槛腔体及U型外门槛腔体;H型横梁,两个所述H型横梁分别设置在两侧的所述内门槛及中央通道之间;所述H型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门槛及所述中央通道连接;内门槛内撑板,所述内门槛内撑板设置在所述U型内门槛腔体内;以及外门槛外撑板,所述外门槛内撑板设置在所述U型外门槛腔体内。
[0007]优选的,所述外门槛外撑板的截面为“U”形。
[0008]优选的,所述内门槛内撑板包括纵向内门槛内撑板和横向内门槛内撑板;且所述纵向内门槛内撑板与所述横向内门槛内撑板的截面为“U”形。
[0009]本实用新型满足侧碰的车身结构分解侧碰中局部过于集中的能量,在不侵占乘员空间的可溃缩区域实现能量吸收和传递转移,同时通过连贯的Y向传力路径设计来保持乘员舱的完整性,从而实现碰撞中车身侵入速度和侵入量的有效控制。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传统车身设计中的地板双横梁结构图;
[0011]图2为传统车身门槛设计中的侧碰结构图;
[0012]图3为本实用新型满足侧碰的车身结构示意图一;
[0013]图4为本实用新型满足侧碰的车身结构示意图二 ;
[0014]图5为本实用新型满足侧碰的车身结构示意图三。
[0015]本实用新型满足侧碰的车身结构附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0016]1-B柱内板2-内门槛3-外门槛
[0017]4-U型内门槛腔体 5-U型外门槛腔体6-H型横梁
[0018]7-中央通道8-纵向内门槛内撑板 9-横向内门槛内撑板
[0019]10-外门槛内撑板 11-双横梁结构12-门槛内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满足侧碰的车身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如图3?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满足侧碰的车身结构,包括:在内门槛2与外门槛3之间采用B柱内板I延伸的方式来取代传统的独立门槛内隔板。
[0022]同时,在内门槛2与中央通道7之间设置H型横梁6,通过增大与门槛的搭接面尺寸来实现更大面积的抵抗侧碰门槛翻转,使碰撞能量得以分散的同时,维持整体结构不失稳,并可以通过Y向局部压溃来实现吸收侧碰能量的目的。
[0023]另外,在内门槛2和外门槛3的U型内门槛腔体4和U型外门槛腔体5内增加“U”形的纵向内门槛内撑板8和横向内门槛内撑板9来抵抗侧碰中门槛的变形。具体的,在U型外门槛腔体5内增加长条形的外门槛内撑板1,外门槛内撑板1为一侧开口的中空长方体结构,并且在外门槛外撑板10开口处两侧邻边的端部分别设有延伸板形成“U”形,“U”形的纵向内门槛内撑板8、横向内门槛内撑板9及外门槛内撑板10并分别与内门槛2和外门槛3形成“反U形”结构搭扣,在侧碰过程中通过连贯的结构设计实现传力路径的连续性,从而有效吸收传导侧碰能量,定向分解侧碰能量,将局部过于集中的Y向能量吸收并进行X向转移(主要为斜柱碰避免应力过于集中导致的局部结构失稳)。进而在外门滥3—外门槛内撑板10 — B柱内板I —内门槛撑板一内门槛2 — H型横梁6的整理作用下形成连贯的Y向碰撞能量吸收传递路径,来确保碰撞侵入速度和侵入量满足法规要求。
[0024]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主权项】
1.满足侧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B柱内板,所述B柱内板与汽车门槛的底部连接,所述B柱内板分别与内门槛及外门槛形成U型内门槛腔体及U型外门槛腔体; H型横梁,两个所述H型横梁分别设置在两侧的所述内门槛及中央通道之间;所述H型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门槛及所述中央通道连接; 内门槛内撑板,所述内门槛内撑板设置在所述U型内门槛腔体内;以及 外门槛外撑板,所述外门槛内撑板设置在所述U型外门槛腔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满足侧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门槛外撑板的截面为“U”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满足侧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门槛内撑板包括纵向内门槛内撑板和横向内门槛内撑板;且所述纵向内门槛内撑板与所述横向内门槛内撑板的截面为“U”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满足侧碰的车身结构,包括:B柱内板,所述B柱内板与汽车门槛的底部连接,所述B柱内板分别与内门槛及外门槛形成U型内门槛腔体及U型外门槛腔体;H型横梁,两个所述H型横梁分别设置在两侧的所述内门槛及中央通道之间;所述H型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门槛及所述中央通道连接;内门槛内撑板,所述内门槛内撑板设置在所述U型内门槛腔体内;以及外门槛外撑板,所述外门槛内撑板设置在所述U型外门槛腔体内。本实用新型满足侧碰的车身结构分解侧碰中局部过于集中的能量,在不侵占乘员空间的可溃缩区域实现能量吸收和传递转移,同时通过连贯的Y向传力路径设计来保持乘员舱的完整性,从而实现碰撞中车身侵入速度和侵入量的有效控制。
【IPC分类】B62D25-04, B62D25-02
【公开号】CN204296871
【申请号】CN201420738981
【发明人】车永福, 鲍涛, 叶平, 唐成, 陈智家, 张振富, 邓为, 王武, 薛青青
【申请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