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通过平移解锁的扶手的车辆内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91142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具有通过平移解锁的扶手的车辆内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大体涉及车辆内部装置,其包括形成容器的盖的扶手。

更确切地,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以下各项的类型的车辆的内部装置:

-包括容器的结构,该容器具有开口;

-扶手;

-将扶手连接至该结构的连接件,其构造成使得扶手能相对于该结构在封闭位置与脱离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在封闭位置中,该扶手封闭开口,以及在脱离位置中,该扶手不封闭开口;

-锁定装置,其具有横头该横头能在锁定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移位,其中,在该锁定位置中,将处于封闭位置中的扶手锁定至该结构,以及在该释放位置中,扶手能相对于该结构从封闭位置朝脱离位置自由地移位。



背景技术:

当将此类内部装置集成在车辆的中央控制台中时,锁定装置必须将扶手保持在封闭位置,即使在发生撞击的情况下也是如此。锁定装置必须是障碍类型的,其具有横头类型的构件,该横头类型的构件必须被移位才允许打开容器。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内部装置包括按钮或盘,以确保横头的位移。

增加此类解锁按钮或此类解锁盘,意味着式样方面的限制,因为按钮或盘必须和谐地集成在其环境中。这还意味着经济方面的限制,因为按钮或盘必须是对于使用者而言容易接近的。最后,增加此类按钮或盘,会引起包装方面的限制,因为按钮或盘会占据一定的体积。

在此背景下,本发明的目标是提出一种不具有上述这些限制的内部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目的,本发明涉及一种上述类型的内部装置,其特征在于,扶手包括:盖;内衬;将盖连接至内衬的连接件,该连接件构造成使得盖能沿着纵向方向相对于内衬在中立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平移地移位;以及传动装置,该传动装置构造成使得盖从中立位置至解锁位置的位移驱动横头从其锁定位置至其释放位置。

因此,通过使扶手的盖纵向地移位,可以实现解锁。这样就不再需要在内部装置中设置按钮或盘。此类打开运动学对于使用者而言是直观且自然的。当扶手是位置可调类型的扶手时,此方案是尤其经济的。

内部装置还具有一个或多个下述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单个地考虑,或者根据技术上可能的所有组合进行考虑:

-将扶手连接至结构的连接件是枢转连接件;

-扶手包括插置在盖与内衬之间的主弹性构件,当盖从它的中立位置移位至其解锁位置时,该主弹性构件使盖返回其中立位置;

-扶手包括插置在横头与内衬之间的副弹性构件,该副弹性构件使横头返回其锁定位置,主弹性构件具有第一刚度,副弹性构件具有小于第一刚度的第二刚度;

-锁定装置包括接纳横头的凹槽,其设置在该结构上,凹槽的顶部通过上壁界定,横头具有凸轮表面,在扶手从脱离位置被带回封闭位置时,该凸轮表面与上壁协作,以便抵抗副弹性构件的回复力,使横头朝向其释放位置移位;

-传动装置包括与横头联结的支脚和与盖联结的支撑件,在盖从其中立位置移位至其解锁位置时,所述支撑件达到纵向地压靠支脚;以及

-将盖连接至内衬的连接件构造成使得盖能在与解锁位置相反的方向上,从中立位置沿着纵向方向相对于内衬平移地移位,从而准许调节盖的位置。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中央控制台,其包括具有上述特征的内部装置。

根据第三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其包括具有上述特征的内部装置,所述内部装置取向成使得盖从中立位置到解锁位置的位移是沿着车辆的纵向方向朝向后方。

根据第四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上述特征的内部装置的使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使盖相对于内衬从其中立位置纵向地移位至其解锁位置,使横头置于释放位置;

-使扶手从其封闭位置朝向其脱离位置移位。

附图说明

通过下文参照附图以举例且非限制性方式提供的详细说明,将明白其它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

图1是其中中央控制台包括本发明的内部装置的机动车辆的透视图。

图2是内部装置的一部分的纵向剖视图,扶手处在其封闭位置,盖处在中立位置。

图3是与图2相似的视图,其中示出了盖位于其解锁位置。

图4是与图2相似的视图,其示出了扶手处在封闭位置与脱离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

图5是与图2相似的视图,其示出了在扶手朝其封闭位置合上时其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示意性示出的内部装置1旨在安装成车载的,通常是例如汽车或卡车的机动车辆。

内部装置1通常安装在车辆的驾驶舱内。

在所示出的示例中,内部装置1是中央控制台,其安置在车辆的两个前排座椅5之间。

可替代地,此内部装置安装在驾驶舱的另外的地方,例如在车辆的第2排或第3排的两个座椅之间,或者甚至在门板中。

如图2中可见的,内部装置1包括结构7,其具有容器9,该容器9设有开口11。开口11通常取向成朝向上方。

结构7是一个固定结构,例如固定在驾驶舱的地板上。容器9是任何合适类型的容器。例如,它是空袋子,或者旨在收纳杯子固持件或瓶罐固持件的容器,或者甚至旨在收纳例如计算机、手机、gps等电子装置的容器。

内部装置1还包括扶手13和将该扶手13连接至该结构7的连接件,其构造成使得扶手13能相对于该结构7在封闭位置与脱离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在该封闭位置中,扶手13封闭开口11,以及在该脱离位置中,扶手13不封闭开口11。

通常,将扶手13连接至结构7的连接件15是枢转连接件,例如围绕一横向轴线。

在下面的说明中,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是相对于车辆的正常行驶方向而言的。上方和下方是沿着垂直于车辆行驶平面的方向而言的。

内部装置1还包括锁定装置17,该锁定装置17设有横头19,该横头19能在锁定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移位,在该锁定位置中,将处于封闭位置中的扶手13锁定至结构7,以及在该释放位置中,扶手13能相对于结构7从封闭位置朝脱离位置自由地移位。

图2和图4中示出了横头的锁定位置。图3中示出了释放位置。

锁定装置17还包括用于接纳横头19的凹槽21,其设置在结构7上。凹槽21的顶部通过上壁23界定。该凹槽朝后部敞开。

当横头19接合在凹槽21中时,上壁23防止横头19向上移位。因此,扶手13无法从其封闭位置移位至其脱离位置。

如图2中可见的,在所示出的示例中,连接件15将扶手13的纵向后端部连接至结构7。连接件15朝容器9的后部纵向地偏移。

例如,凹槽21在容器9的壁中凹陷形成,其与开口11齐平,或者稍微在开口11上方。例如,凹槽21由容器9的限定此容器9向前的边界的壁所支撑。

横头19容纳在扶手13中,位于该扶手13的纵向前端部处,并且在锁定位置上相对于扶手13朝前方纵向地突出。

如图中可见的,扶手包括盖25、内衬27和用于将盖25连接至内衬27的连接件29,该连接件29构造成使得盖25能在扶手的中立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沿着纵向方向相对于内衬27平移地移位。图2中示出中立位置,以及图3中示出解锁位置。

盖25取向成朝向上方。盖25限定扶手的上表面,其旨在用于接纳车辆乘客的肘部。盖25通常包括例如由塑料材料制成的刚性插件31和覆盖该插件31的由柔性材料制成的至少一个层(未示出)。

内衬27取向成朝向下方,并且限定扶手13的下表面。例如,内衬27由刚性的塑料材料制成。连接件15将内衬27连接至结构7。

盖25与内衬27限定在其之间的中空体积33,不同的构件容纳在该中空体积33中,其中包括横头19。

在所示出的示例中,将盖连接至内衬的连接件29包括纵向的引导管35,其联结至内衬27,并且设置在体积33中。管35通过在内衬27上所形成的支脚(patte)37刚性地固定至内衬27。盖25也设有支脚39,该支脚39具有孔,管35被接纳在孔中且能够自由地纵向滑动。支脚39形成在插件31上,并且纵向地设置在支脚37之间。

扶手13还包括传动装置41,该传动装置41构造成使盖25从中立位置至解锁位置的位移驱动横头19从其锁定位置至其释放位置。

在所示出的示例中,盖25从其中立位置至解锁位置的位移是朝向后方(即,朝向枢转连接件15)的纵向平移。支脚39沿着管35滑动。

如图中可见的,例如,传动装置41包括与横头联结的支脚43和与盖联结的支撑件45。支撑件45通常形成在插件31上。

支撑件45纵向地位于支脚43的前方。当盖25从其中立位置移位至其解锁位置(见图2、图3)时,支撑件45达到纵向地压靠在支脚43上。

支撑件45与盖25一起朝向后方纵向地移位,并且通过支脚43引起横头19朝后方纵向地平移。此后退使得横头19从凹槽21中脱离。当横头19离开凹槽21时,锁定装置17处在其脱离位置。

在所示出的示例中,横头19通过沿着纵向方向滑动的连接件安装在内衬27上。因此,横头19通过相对于内衬27的纵向平移运动在其锁定位置与其释放位置之间移位。

如图中可见的,在所示出的示例中,内衬27在靠近前部处设有隔板47,该隔板47具有孔口49,其中横头19接合在该孔口49中。在锁定位置中,横头19穿过孔口49突出至体积33之外。相反,在释放位置中,横头19完全缩回至体积33的内部。

扶手13还包括插置在盖25与内衬27之间的主弹性构件51。当盖25从其中立位置移位至其解锁位置时,主弹性构件51使此盖25返回至其中立位置。

在所示出的示例中,主弹性构件51是螺旋压缩弹簧。主弹性构件51围绕在管35的后端部周围。主弹性构件51通过其一个端部支撑在支脚39之一上,以及其相对的另一个端部支撑在支脚37之一上。主弹性构件51的压缩轴线是纵向的。

扶手13还包括插置在横头19与内衬27之间的副弹性构件53。副弹性构件53使横头19返回至锁定位置。

在所示出的示例中,副弹性构件53容纳在体积33中。其插置在横头19与内衬的支脚37之一之间。

例如,副弹性构件53是螺旋压缩弹簧,且具有纵向的压缩轴线。

可替代地,弹性构件51、53是任何另外类型的构件,并且例如是由诸如橡胶的弹性材料制成的块。

主弹性构件51具有第一刚度。副弹性构件53具有小于第一刚度的第二刚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方面,横头19具有凸轮表面55,当扶手13从其脱离位置被带回其封闭位置时,该凸轮表面55与上壁23协作,以便抵抗副弹性构件53的回复力,使横头19移位至其释放位置。图5中示出了此情形。

在扶手的封闭位置中,凸轮表面55朝向前方并且朝向下方。因此,凸轮表面55将从下向上施加于凸轮表面上的支撑力转换成从前向后的纵向力。

现在说明内部装置的运行。

假设初始情形对应于图2的情形。

扶手13处在其封闭位置中,横头19处在锁定位置中,即,接合在凹槽21中。

在此位置中,盖25的位置可以纵向地调节。可以通过使用者使盖25从图2中示出的中立位置纵向地朝前方移位。支脚39沿着管35纵向地朝前方移位。在盖的中立位置中,支撑件45纵向地紧接在支脚43的前方并且接触支脚43。当盖25朝前方纵向地移位时,支撑件45从支脚43上脱离,并且在其运动中不会受到此支脚43的阻碍。

当使用者期望获取容器9的容纳物时,则其使盖25相对于内衬27朝后方纵向地移位。如果盖25相对于中立位置朝前方纵向地偏移,则它首先被返回到其中立位置。然后,当使用者继续盖25的纵向地朝向后方的运动时,盖25相对于内衬27从中立位置移位至解锁位置。此运动抵抗主弹性构件51的回复力,该主弹性构件51被压缩在盖25与内衬27之间,且在所示出的示例中是在支脚37与支脚39之间。

由于主弹性构件51的刚度较大,所以盖的此后退运动需要使用者施加很大的力。因此,仅通过调节盖25的纵向位置,使用者并不能将盖25移位至其解锁位置。

由于盖25的直至其解锁位置的位移,横头19通过传动装置41被驱动至其释放位置。具体地,支撑件45与盖25一起朝后方移位,并且通过支脚43驱动横头19平移。于是达到图3中示出的情形,其中,横头19处在释放位置。横头19完全缩回到体积33的内部。横头19的直至其释放位置的位移是抵抗副弹性构件53的回复力所进行的。

因此,在将盖保持在其解锁位置的同时,使用者可以使扶手从封闭位置朝脱离位置移位。

在所示出的示例中,这对应于扶手13朝上方的旋转。

由此达到图4的情形。使用者可以释放施加于盖25的力,该盖25在主弹性构件51的回复力的作用下返回其中立位置。横头19在副弹性构件53的回复力的作用下返回其锁定位置。

为了使扶手13返回至其封闭位置中,使用者不需要使盖25相对于内衬27移位直至其解锁位置。

具体地,在扶手13从其脱离位置移位至其封闭位置的过程中,凸轮表面55达到支撑抵靠凹槽21的上壁23。如果使用者按压扶手13并且迫使扶手13向下,则由上壁23在横头的凸轮表面55上施加大致竖直取向的力。由于凸轮表面55的取向,此竖直的力转换成向后的纵向的力,从而使得横头19抵抗副弹性构件53的回复力从其锁定位置移位至其释放位置。

由于副弹性构件53的刚度比主弹性构件51的刚度小得多,所以此向后运动不需要来自使用者的很大的向下力。

一旦横头19处于其释放位置中,则扶手13结束其直至封闭位置的位移。当达到此封闭位置时,横头19直接面朝凹槽21。横头19通过副弹性构件53被带回至凹槽21的内部,位于其锁定位置中。

因此,内部装置1包括锁定装置,该锁定装置确保扶手完全锁定在该结构上。扶手的解锁不需要操作按钮或盘。通过使盖相对于内衬纵向地平移,则可以实现解锁。此运动对于使用者而言使简单、自然的并且容易操作。它可以容易地安装,尤其是通过使用为了调节盖位置所设置的构件。

内部装置可以具有多种变型。

将扶手连接至结构的连接件不一定是枢转连接件,而是可以包括与一次或更多次平移相结合的一次或更多次旋转。

盖相对于内衬的位移方向不一定对应于车辆的纵向方向。可以提供沿着任何方向的位移,横向的,或者相对于横向方向和相对于纵向方向同时倾斜。

横头可以是任何合适类型的横头。特别地,横头可以通过环形运动或通过任何其它合适类型的运动从其锁定位置进入其释放位置。

传动装置允许将盖的平移运动转换成横头的运动,它可以是任何合适类型的传动装置。盖可以直接支撑在与横头联结的构件上,或者此运动可以通过中间构件传输。凸轮表面可以用于改变所传输的力的取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