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灯朝向的控制方法、信息处理装置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3088749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灯朝向的控制方法、信息处理装置及系统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灯朝向的控制方法、信息处理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汽车的数量也随着收入的提高而突飞猛进,在夜间行车时,不可避免的需要打开车辆的前置大灯用于照明,而在路况越发复杂的今天,各种急转弯、道路旁小路的出口等等,传统固定朝向的车前大灯会导致在以上情况下存在视野盲区,极易造成行车事故。

现有技术中,只针对当检测到车辆处于转向时,才会根据转向的方向调整车前大灯的朝向,但往往在某些特殊的路况或行人和非机动车车辆较多的十字路口,需要驾驶员根据自己的意志做出提前的预判,以观察到路口两侧潜在的或较大范围内的潜在行车风险。

所以,如何提供一种除在车辆转向情境下执行车灯朝向的调整操作外,在车辆处于直线行驶状态,也能根据采集到的某些信息帮助驾驶员在夜间获得更好的视野的车灯朝向控制机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灯朝向的控制方法、信息处理装置及系统,能够在车辆处于直线行驶状态时,根据采集到的某些信息相应调整车灯朝向以帮助驾驶员在夜间获得更好的视野,极大的降低了行车事故的发生,充分保障了行车安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车灯朝向的控制方法,该访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车辆的方向盘的转动角度以及驾驶员的面部图像;

根据所述转动角度判断所述车辆是否处于直线行驶状态;

若是,则对所述面部图像执行姿态计算操作,得到所述驾驶员的头部朝向和眼睛注视方位;

根据所述头部朝向和所述眼睛注视方位生成并下发相应的控制指令,以使车灯朝向控制器根据所述控制指令调整所述车辆上车灯的朝向。

可选的,对所述面部图像执行姿态计算操作,得到所述驾驶员的头部朝向和眼睛注视方位,包括:

对获得的所述面部图像利用头部朝向检测算法得到所述驾驶员的头部朝向;

对获得的所述面部图像利用眼神注视方位检测算法得到所述驾驶员的眼睛注视方位。

可选的,根据所述头部朝向和所述眼睛注视方位生成并下发相应的控制指令,以使车灯朝向控制器根据所述控制指令调整所述车辆车灯的朝向,包括:

判断所述头部朝向是否与所述车辆的行车方向一致;

若不一致,则判断所述眼神注视方位与所述头部朝向是否一致;

若所述眼神注视方位与所述头部朝向一致,则生成并下发第一控制指令,以使所述车灯朝向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车灯以第一预设速度向所述头部朝向进行转动。

可选的,该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根据所述面部图像得到所述驾驶员的头部朝向、且根据所述面部图像无法得到所述驾驶员的眼神注视方位时,生成并下发第二控制指令,以使所述车灯朝向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车灯以第二预设速度向所述头部朝向进行转动;

当根据第一面部图像得到所述驾驶员的头部朝向、且无法得到所述驾驶员的后续面部图像时,生成并下发第三控制指令,以使所述车灯朝向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三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车灯以第三预设速度向所述头部朝向进行转动。

可选的,该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头部朝向与所述行车方向一致时,控制所述车灯的朝向恢复至所述行车方向。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该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角度及图像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车辆的方向盘的转动角度以及驾驶员的面部图像;

直线行驶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转动角度判断所述车辆是否处于直线行驶状态;

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面部图像执行姿态计算操作,得到所述驾驶员的头部朝向和眼睛注视方位;

指令生成下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头部朝向和所述眼睛注视方位生成并下发相应的控制指令,以使车灯朝向控制器根据所述控制指令调整所述车辆上车灯的朝向。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包括:

头部朝向获取子单元,用于对获得的所述面部图像利用头部朝向检测算法得到所述驾驶员的头部朝向;

眼睛注视方位获取子单元,用于对获得的所述面部图像利用眼神注视方位检测算法得到所述驾驶员的眼睛注视方位。

可选的,所述指令生成下发单元包括:

第一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头部朝向是否与所述车辆的行车方向一致;

第二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眼神注视方位与所述头部朝向是否一致;

第一控制指令生成及下发子单元,用于生成并下发第一控制指令,以使所述车灯朝向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车灯以第一预设速度向所述头部朝向进行转动。

可选的,所述指令生成下发单元还包括:

第二控制指令生成及下发子单元,用于生成并下发第二控制指令,以使所述车灯朝向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车灯以第二预设速度向所述头部朝向进行转动;

第三控制指令生成及下发子单元,用于生成并下发第三控制指令,以使所述车灯朝向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三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车灯以第三预设速度向所述头部朝向进行转动。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灯朝向的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包括信息处理装置、角度传感器、摄像头模组以及车灯朝向控制器,其中:

所述角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汽车方向盘的转动角度;

所述摄像头模组,用于获取驾驶员的面部图像;

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用于获取车辆的方向盘的转动角度以及驾驶员的面部图像;根据所述转动角度判断所述车辆是否处于直线行驶状态;若是,则对所述面部图像执行姿态计算操作,得到所述驾驶员的头部朝向和眼睛注视方位;根据所述头部朝向和所述眼睛注视方位生成并下发相应的控制指令;

所述车灯转向控制器,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控制指令调整所述车灯的朝向。

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车灯朝向的控制方法,通过获取车辆的方向盘的转动角度以及驾驶员的面部图像;根据所述转动角度判断所述车辆是否处于直线行驶状态;若是,则对所述面部图像执行姿态计算操作,得到所述驾驶员的头部朝向和眼睛注视方位;根据所述头部朝向和所述眼睛注视方位生成并下发相应的控制指令,以使车灯朝向控制器根据所述控制指令调整所述车辆上车灯的朝向。

显然,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对获取到的驾驶员的面部图像进行分析,进而判断出该驾驶员的头部朝向和眼神注视方向,并结合这两个参数在车辆大体直线行驶的情况下,实现控制车灯的朝向。该控制方法能够在车辆处于直线行驶状态时,根据采集到的某些信息相应调整车灯朝向以帮助驾驶员在夜间获得更好的视野,极大的降低了行车事故的发生,充分保障了行车安全。本申请同时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及车灯朝向的控制系统,具有上述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车灯朝向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车灯朝向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车灯朝向的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车灯朝向的控制系统的设置功能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车灯朝向的控制系统的实际场景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车灯朝向的控制方法、信息处理装置及系统,能够在车辆处于直线行驶状态,根据采集到的某些信息相应调整车灯朝向以帮助驾驶员在夜间获得更好的视野,极大的降低了行车事故的发生,充分保障了行车安全。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车灯朝向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车辆的方向盘的转动角度以及驾驶员的面部图像;

本步骤旨在获取行驶中的车辆的方向盘的转动角度以及驾驶员的面部图像。其中,获取方向盘的转动角度可以采用角度传感器模块,角度传感器模块,顾名思义是用来检测角度的变化量,并依据得到的数据来进行计算和触发后续条件,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例如,在实际汽车的使用中,通常采用基于霍尔传感器原理设计的传感器。其本质为霍尔效应: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作用引起的偏转。当带电粒子(电子或空穴)被约束在固体材料中,这种偏转就导致在垂直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产生正负电荷的聚积,从而形成附加的横向电场,进而形成所谓的霍尔电压。霍尔电压值很小,通常只有几个毫伏,但经集成电路中的放大器放大,就能使该电压放大到足以输出较强的信号。

在汽车中使用来获取方向盘的转动角度的角度传感器模块,通常使用机械的方法来改变磁感应强度,即,可以安装于方向盘的管柱上,当方向盘转动时,管柱会带动该模块内部的磁性元器件转动,使得感应元件的磁场发生变化,并依据此检测和计算出方向盘的转动方向和角度。之所以使用基于霍尔传感器原理的角度传感器模块是因为其能够检测到微弱的磁场变化,进而通过放大器精确的计算出相应的参数,有助于行车过程中驾驶员操作的实时反馈。

其中,获取驾驶员的面部图像可以采用摄像头模组,通过设置在合适的位置以及合理的镜头朝向,来获取驾驶员的面部图像,以供后续步骤的要求来具体使用。进一步的,考虑到使用的环境为空间极为有限的汽车内部,且要求最大程度的获得成像良好的驾驶员面部图像,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可以该摄像头模组设置在管柱上,并透过方向盘上半镂空的部分来得到驾驶员地面部图像,考虑到夜晚行车过程中便于捕捉到清晰的面部图像,可在左右侧均匀的设置补光灯。

更进一步的,由于本申请的使用环境为夜晚行车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对近红外光敏感的灰度图像传感器和红外补光灯,因为摄像头获取到的面部图像只需反应后续步骤判断所需的特征即可。

当然,为获得方向盘转动角度和驾驶员面部图像并不仅限于以上描述的角度传感器模块和摄像头模组,还有可能会存在其它方式,此处并不做具体限定,以上阐述的例子只是结合具体的使用环境的一种优选方式,应视实际环境中汽车的型号、生产厂家、品牌特性以及个人的驾驶习惯进行相应调整。

s102:根据转动角度判断车辆是否处于直线行驶状态;

在s101的基础上,本步骤旨在根据获得的方向盘转动角度来判断该车辆是否处于直线行驶状态。之所以要判断车辆是否处于直线行驶状态,是因为现有技术中只会在判断车辆的进行转向时,向同一方向调整车前大灯的朝向,而无法在汽车处于直线行驶状态、根据驾驶员的经验判断其它方位可能会存在危险时,对车前大灯的朝向进行调整。故在本实施例的本步骤通过方向盘的转动角度来判断该车辆是否处于直线行驶状态,并使所有后续步骤均建立在判断为处于直线行驶状态的条件下。

具体的,通常在s101的角度传感器模块得到的转向角度≤2°时,可近似判断该车辆处于直线行驶状态,当然,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车拥有不同的大小、构造,是否存在其它磁性元器件来造成一些干扰,进而导致角度传感器模块获得的转向角度存在差异也是有可能的,此处并不做具体参数的限定,应视以上各种因素来综合考虑。

s103:对面部图像执行姿态计算操作,得到驾驶员的头部朝向和眼睛注视方位;

本步骤建立在s102的判断结果为该车辆处于直线行驶状态的基础上,本步骤旨在对获取得到的驾驶员面部图像执行姿态计算操作,得到该驾驶员的头部朝向和眼睛注视方位。

具体的,对该面部执行了怎样的计算操作来得到该头部朝向和眼睛注视方位,方式多种多样,可以结合具体的摄像头型号、灰度图像传感器型号以及负责计算的信息处理装置来进行合理的选择,此处并不做具体限定。

s104:根据头部朝向和眼睛注视方位生成并下发相应的控制指令,以使车灯朝向控制器根据控制指令调整车辆上车灯的朝向。

在s103的基础上,本步骤旨在根据得到的头部朝向和眼睛注视方位做相应的分析,并结合设定的触发条件来判断分析结果能够触发哪种条件,且发送相应的控制指令,以使该车辆的车灯朝向控制器能够根据该控制指令来调整该车辆车前大灯的朝向,从而实现依据驾驶员的意志来帮助驾驶员在夜晚直线行驶时对周围环境进行观察,减小视野盲区。

具体的,会存在何种的预设触发条件来等待分析结果的进行命中,结合实际情况考虑会存在多种情况,例如,头部朝向行驶方向的一侧、眼神注视方向进而会存在与头部朝向相同或不同两种情况,甚至在头部转动幅度过大的情况下,无法采集到连续的头部图像等等,应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此处并不做具体限定,只需能够根据得到的该驾驶员的头部朝向、眼神注视方位来合理的调整车前大灯朝向即可。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灯朝向的控制方法,通过对获取到的驾驶员的面部图像进行分析,进而判断出该驾驶员的头部朝向和眼神注视方向,并结合这两个参数在车辆大体直线行驶的情况下,实现控制车灯的朝向。该控制方法能够在车辆处于直线行驶状态,根据采集到的某些信息相应调整车灯朝向以帮助驾驶员在夜间获得更好的视野,极大的降低了行车事故的发生,充分保障了行车安全。

以下结合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车灯朝向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本实施例是针对上一实施例中s103和s104中如何执行姿态计算操作以及生成并下发控制指令所做出的一个具体限定,其它步骤与上一实施例大体相同,相同部分可参见上一实施例相关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01:对获得的面部图像利用头部朝向检测算法得到驾驶员的头部朝向;

本步骤旨在从对获得的该驾驶员面部图像利用头部朝向检测算法得到该驾驶员的头部朝向。

在计算机视觉中,头部姿态是某一时刻头部的特写,也是人的头部相对某个坐标轴偏转程度的某一状态.因而,头部姿态估计是从数字图像或视频图像中推断出人的头部偏转角度的过程.一般地,从姿态估计精度上看,可以把头部姿态估计方式分为两大类:粗估计方式和细估计方式。

在粗估计方式上,头部姿态估计是粗糙地估计出人的头部偏转方向的过程,比如头部向左偏转或向上偏转等;在细估计方式上,头部姿态估计是在三维空间上对头部偏转的精确度量,也就是头部相对于某一坐标平面的偏转角度的推断过程。

具体的,相同原理的类似算法有很多,此处并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基于外观模板方法、基于非线性回归方法、基于几何方法等,其中,几何方法是通过头部形状以及局部特征点的精确定位来估计头部姿势,其依赖于鼻角偏差角度及对称头部偏差等信息来判断头部偏转角度。一般基于几何方法都与人脸位置及头部轮廓相关,即通过人脸几何特征点估计出人的头部姿态。

人脸特征点主要有5个特征点:左眼角点、右眼角点、左嘴角点,右嘴角点、鼻尖点。其中,人脸对称轴是眼睛和嘴的中点连线.假定人脸特征点和鼻子长度比例固定,那么从鼻子的三维角度看,可以在弱的几何视角上确定人脸方向。近些年,还提出了一种基于面部特征三角形的机车驾驶员头部姿态参数估计方法,对驾驶员姿态进行估计,能够有效地实现驾驶员视觉分散监控。

s202:对获得的面部图像利用眼神注视方位检测算法得到驾驶员的眼睛注视方位;

本步骤旨在对获得的面部图像利用眼神注视方位检测算法得到驾驶员的眼睛注视方位。具体的,可以采用与s201头部姿态计算的算法一致的通用算法,也可以采用opencv。当然opencv也可以用于头部姿态的识别。

opencv(opensourcecomputervisionlibrary,开源计算机视觉库)致力于真实世界的实时应用,通过优化的c代码的编写对其执行速度带来了可观的提升,并且可以利用的ipp(integratedperformanceprimitives)高性能多媒体函数库得到更快的处理速度。其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人机互动、物体识别、图像分割、人脸识别、动作识别、运动跟踪、机器人、运动分析、机器视觉、结构分析、以及汽车安全驾驶。

s203:判断头部朝向是否与车辆的行车方向一致;

在s201和s202的基础上,本步骤旨在根据得到的头部朝向与车辆的当前行车方向是否一致,因为在实施例一中对s103和s104的步骤是建立在已经判断车辆处于直线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故本步骤实际主要只是判断检测得到的该驾驶员的头部朝向是否朝向车辆行车方向的一侧,即朝向车辆行车方向的左侧或者右侧。

s204:判断眼神注视方位与头部朝向是否一致;

本步骤建立在s203的判断的结果为该驾驶员的头部朝向与车辆的行车方向不一致,即朝向行车方向的左侧或右侧的基础上,旨在判断该驾驶员的眼神注视方位与头部朝向是否一致,即存在眼神注视方位与头部朝向相同或不同,并在不同时,还可以存在与行车方向的一个比较,换句话说,眼神注视方位偏离面部朝向的程度也需要纳入考虑范围之内。

s205:生成并下发第一控制指令,以使车灯朝向控制器根据第一控制指令控制车灯以第一预设速度向头部朝向进行转动。

本步骤建立在s204的判断结果为该驾驶员的眼神注视方位与头部朝向一致,即在确定该驾驶员的头部朝向与行车方向不一致的情况下,该驾驶员的眼神注视方向与头部朝向保持一致,即面对这个方向上需要驾驶员时刻关注可能发生情况,导致驾驶员无法分心去瞥向其它方向,故在此时,会生成并下发第一控制指令,以使车灯朝向控制器根据该第一控制指令控制该车辆的车前大灯以第一预设速度向头部朝向进行转动。

进一步,在除该眼神注视方位与头部朝向不一致时,还可能存在:

其一,与行车方向一致或与头部朝向正相反时,即还需要驾驶员分心注意下行车方向,说明在行车方向上周围也需要进行观察,此时可以控制车前大灯不改变朝向,即依旧保持与行车方向一致;

其二,能够获得该驾驶员的头部朝向,但因驾驶员头部转向幅度过大等因素导致无法获得眼神注视方位时,考虑到各种影响因素,生成并下发第二控制指令,可以已一个较低的转向速度(第二预设速度)来调整车前大灯向头部朝向方向转动,以尽可能长时间的注意下行车方向周围的情况;

其三,在最初能够获得该驾驶员的面部图像,但随着紧急情况的发生,可能在后续过程中,无法获得该驾驶员的面部图像或成像效果不达标,此时,可以根据最初判断得到的头部朝向,生成并下发第三控制指令,使车灯朝向控制器根据该第三控制指令以一个合适的速度向头部朝向控制车前大灯进行转向。

当然,考虑到实际驾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会存在很多的情形,不仅仅包括上述考虑的几种方案,以及上述的第一、第二、第三预设速度也仅是一个优选的参考范围,此处并不做具体限定,应视实际情况中的情景、车辆型号等等各种因素来综合考虑。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灯朝向的控制方法,通过对获取到的驾驶员的面部图像进行分析,进而判断出该驾驶员的头部朝向和眼神注视方向,并结合这两个参数在车辆大体直线行驶的情况下,实现控制车灯的朝向。该控制方法能够在车辆处于直线行驶状态,根据采集到的某些信息相应调整车灯朝向以帮助驾驶员在夜间获得更好的视野,极大的降低了行车事故的发生,充分保障了行车安全。

因为情况复杂,无法一一列举进行阐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意识到更具本申请提供的基本方法原理结合实际情况可以存在很多的例子,在不付出足够的创造性劳动下,应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下面请参见图3和图4,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车灯朝向的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该信息处理装置100可以包括:

角度及图像获取单元110,用于获取车辆的方向盘的转动角度以及驾驶员的面部图像;

直线行驶判断单元120,用于根据转动角度判断车辆是否处于直线行驶状态;

处理单元130,用于对面部图像执行姿态计算操作,得到驾驶员的头部朝向和眼睛注视方位;

指令生成下发单元140,用于根据头部朝向和眼睛注视方位生成并下发相应的控制指令,以使车灯朝向控制器根据控制指令调整车辆车灯的朝向。

其中,处理单元130包括:

头部朝向获取子单元,用于对获得的面部图像利用头部朝向检测算法得到驾驶员的头部朝向;

眼睛注视方位获取子单元,用于对获得的面部图像利用眼神注视方位检测算法得到驾驶员的眼睛注视方位。

其中,指令生成下发单元140包括:

第一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头部朝向是否与车辆的行车方向一致;

第二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眼神注视方位与头部朝向是否一致;

第一控制指令生成及下发子单元,用于生成并下发第一控制指令,以使车灯朝向控制器根据第一控制指令控制车灯以第一预设速度向头部朝向进行转动。

进一步的,指令生成下发单元140还可以包括:

第二控制指令生成及下发子单元,用于生成并下发第二控制指令,以使车灯朝向控制器根据第二控制指令控制车灯以第二预设速度向头部朝向进行转动;

第三控制指令生成及下发子单元,用于生成并下发第三控制指令,以使车灯朝向控制器根据第三控制指令控制车灯以第三预设速度向头部朝向进行转动。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灯朝向的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包括信息处理装置、角度传感器、摄像头模组以及车灯朝向控制器,其中:

角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汽车方向盘的转动角度;

摄像头模组,用于获取驾驶员的面部图像;

信息处理装置,用于获取车辆的方向盘的转动角度以及驾驶员的面部图像;根据转动角度判断车辆是否处于直线行驶状态;若是,则对面部图像执行姿态计算操作,得到驾驶员的头部朝向和眼睛注视方位;根据头部朝向和眼睛注视方位生成并下发相应的控制指令;

车灯转向控制器,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控制指令调整车灯的朝向。

请参见图5和图6,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车灯朝向的控制系统的设置功能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车灯朝向的控制系统的实际场景应用示意图。以上系统中的各个装置可以应用于以下的一个具体的实际例子中:

其中,图5中的标号1为驾驶员、2转向角度传感器模块、3为摄像头模块,4为驾驶员注视的方位、5为汽车大灯、6为地面、7为灯光照射在地面的区域;图6中的标号10是直线行驶中的车辆、11为汽车直线行驶时左侧大灯的照射范围、12为汽车直线行驶时右侧大灯的照射范围,13为汽车直线行驶、驾驶员注视右侧区域时左侧大灯跟随转向后的照射范围,14为汽车直线行驶、驾驶员注视右侧区域时右侧大灯跟随转向后的照射范围,15为右侧非机动车道上的照射盲区(存在行人和非机动车横穿马路的危险),20是左转弯行驶中的车辆,21为汽车直线行驶、驾驶员注视右侧区域时左侧大灯的照射范围,22为汽车直线行驶、驾驶员注视右侧区域时右侧大灯的照射范围,23为汽车左转弯行驶时左侧大灯随动转向后的照射范围,24为汽车左转弯行驶时右侧大灯随动转向后的照射范围,25为当前车辆左侧车道内的盲区(盲区内存在行人、非机动车、汽车或路坑、障碍物的危险)。

转向角度传感器模块2,通常是一种基于霍尔传感器原理设计的传感器,当方向盘转动时,管柱会带动传感器模块2内部的磁性元件转动,使得感应元件的磁场发生变化,据此检测、计算出方向盘的转动方向和角度;摄像头模块3是包含一颗近红外光敏感的灰度图像传感器和2颗3w的940nm波长的红外led;驾驶员注视的方位4包含汽车行驶方向的左侧、正前方、右侧;汽车大灯5可以是卤素灯、led灯或激光大灯等;灯光照射在地面的区域7,指的是大灯按目前驾驶员1注视的方位投射的灯光。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通过将摄像头安装于管柱上,透过方向盘上半部分镂空区域照射到驾驶员的面部,来实时获取驾驶员的面部图像并通过后续头部姿态检测算法和眼睛注视方位的算法来检测当前驾驶员的头部姿态的方位和眼睛注视区域的方位。

当且仅当从转向角度传感器模块2获取的管柱的转动幅度≤2°时,近似认为车辆是处于直线行驶状态,此时依据管柱上的摄像头模块3检测到的头部姿态方位和眼睛注视区域的方位来综合判断当前驾驶员1期望汽车大灯的转动方位及幅度。

综合判断当前驾驶员1期望汽车大灯的转动方位的方法(此处以车辆直线行驶时,驾驶员观看行车方向右侧区域为例进行说明):

情况一:当摄像头模块3检测到驾驶员1头部姿态朝向行车方向右侧转动,同时摄像头模块3检测到驾驶员1的眼睛朝向右侧观看,则汽车大灯5快速转向右侧照射,当检测到驾驶员面部朝向正前方时,汽车大灯5快速回位,朝向正前方照射;

情况二:当摄像头模块3检测到驾驶员1头部姿态朝向行车方向右侧,同时摄像头模块3检测到驾驶员1的眼睛朝向左侧或前方观看时,则汽车大灯5不转动,保持正前方照射;

情况三:当摄像头模块3检测到驾驶员1头部姿态朝向行车方向右侧,同时摄像头模块3难以检测到驾驶员1的眼睛观看的具体方位,则汽车大灯5朝向右侧慢速转动、照射路面;

情况四:当摄像头模块3检测到驾驶员1头部姿态朝向行车方向右侧转动,当驾驶员头部转动方位较大时,此后,摄像头模块3通常捕获不到驾驶员的面部,但可据此判断出驾驶员1是大幅度扭头观看右侧区域,此时汽车大灯5快速转向右侧照射,当摄像头模块3再次检测到驾驶员面部朝向正前方时,汽车大灯5快速回位,朝向正前方路面照射。

当车辆直线行驶时,驾驶员观看行车方向左侧区域时,综合判断当前驾驶员1期望汽车大灯的转动方位的方法类似,在此不再描述。

此处结合图6,以车辆直线行驶时驾驶员观看右侧区域为例说明,以左转弯行驶为例介绍转向时大灯随动原理:

直线行驶中的车辆10,通过安装在转向管柱上的摄像头模块3实时检测驾驶员头部姿态方位和眼睛注视区域的方位,并依据上述原理判断出当前驾驶员期望汽车大灯右侧转动时,从而可以在夜晚较暗的行车环境中,提前预判出右侧非机动车道上盲区15内是否有潜在危险。

当车辆左转弯行驶时,如左转弯行驶中的车辆20,通过安装在转向管柱上的转向角度传感器模块2实时转向管柱旋转的角度和方位,当旋转的角度>2°时,本装置开始控制汽车大灯5向左侧转动,当旋转角度越大,大灯跟随转动的角度也越大直至极限位置;当方向盘开始回位,对应的转向管柱也开始回位时,旋转的角度也会逐渐变小,此时向左转动照射的大灯也等比例的逐渐回正;左转弯行驶中的车辆20,可以在车辆左转弯行驶的过程中,有效地将灯光照射到左侧车道内的盲区25,从而可以在夜晚较暗的行车环境中,让驾驶员提前预判出左转弯行驶过程中的潜在危险。

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