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同时看到前轮和后轮的汽车辅助反光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35711阅读:1743来源:国知局
能同时看到前轮和后轮的汽车辅助反光镜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汽车配件领域,涉及一种汽车辅助反光镜,驾驶员通过该辅助反光镜能同时看到汽车前轮和后轮附近的地面区域,便于侧位泊车时不会撞到马路牙子。



背景技术:

汽车侧位泊车是一项要求较高的驾车技术,稍不注意车轮就会压到马路牙子,很容易把轮胎侧边的子午线挤伤,增加高速行驶时爆胎的几率,更容易把轮毂磕伤使车辆外观受损,即便是老司机也容易犯错,因此人们停车时总是小心翼翼,由于实在不清楚右侧轮胎与马路牙子的距离,磕碰在所难免。现代城市车辆数量增加迅速,大量汽车侧位停车在马路边,使得马路可供通行的通道很窄,因此人们在停车时尽可能使车轮靠近马路牙子,最好距离马路牙子3cm~5cm,若非来回倒车反复修正,很难做到,对轮胎和转向装置也是一种额外的磨损。一些车辆能在挂倒挡时自动调整反光镜使得司机能看到后轮,但占数量多数的中低档汽车没有这些配置。在拥挤的城市道路上侧位泊车成为一项考验,反复来回停车造成了新的交通拥堵。

顺向入位的时候最容易使前轮与马路牙子发生磕碰,原因是车辆轮子以锐角接近马路牙子,而驾驶员此时很难判断前轮的位置,即便前方没有障碍,要一次性把车辆顺向停泊在路边也不容易做到。一般人们驶入的时候为确保安全,在离马路牙子较远的地方停车,然后倒车修正,使车辆尽可能靠边。

现在自动泊车功能在轿车中逐渐普及,但是自动泊车在实际停车中使用很少,其中的原因除了人们还不能完全相信自动泊车外,自动泊车尚未完全成熟,周边环境对停车效果的影响较大,主要问题在于车轮离马路牙子的距离较大,还有车轮和马路牙子仍然存在一定概率的相撞可能性,原因是自动泊车系统的雷达探测不到高度低的马路牙子,使得自动泊车在停车场表现良好,但是在拥挤的街道上停车则不如手动泊车效果好。

一个简便的方法是反光镜的镜面上贴一块可调整角度的凸镜,可以看到后轮,对停车很有帮助,但缺点明显:(1)能看到后轮但是看不到前轮;(2)凸镜粘贴在反光镜上,占用了反光镜的宝贵空间,使得反光镜的有效反光面积缩小;(3)容易干扰对后视镜车辆的观察,因为可能后车在两个镜子中显示,在后车密集的时候容易造成视觉疲劳。

因此需要一种辅助反光镜能同时看到前轮和后轮附近的局部地面区域,这样无论是侧位泊车或是顺向入位停车,都会让司机及时看到前轮和后轮和与马路牙子的距离,避免马路牙子挤伤轮胎或者把轮毂磕坏,能提高停车的效率,避免来回倒车的现象。同时要求这种辅助反光镜不占用现有后视镜的反射面积,仅反射前轮和后轮附近的局部地面区域,且高速行驶时不能干扰后视镜正常的车辆影像,这种辅助反光镜对于现代大多数车辆都是有益的,势必获得大多数新手司机甚至老手司机的青睐,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能同时看到前轮和后轮附近局部地面区域的汽车辅助反光镜,作为汽车的一种可预装或者售后加装的配件,具有安装简单、调整方便、成本低、不影响后视镜折叠的特点,也不对高速行驶中车辆的后视镜的影像造成司机视觉上的干扰。

为简洁起见,所述的“看到前轮和后轮附近的地面局部区域”,在后面的说明中被简化为“看到前轮和后轮”。

在汽车高速行车并且后车密集的情况下,任何辅助反光镜都应当避免对驾驶员观察后视镜造成干扰,本发明的发明人认为,只要反光镜反射地面的局部区域,不要反射车后的其他车辆,那么高速行驶时,反光镜中的地面影像就会存在高速运动,这种极为快速变化影像在司机的视觉无法形成对车辆的识别图像,表现为一片均匀的、单一的浅色调,被驾驶员无意识地在视觉上自动忽略,驾驶员甚至感觉不到本发明的存在,只有在泊车时,驾驶员才会看清并关注前、后轮与地面马路牙子的距离。

为满足以上要求,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能同时看到前轮和后轮的汽车辅助反光镜,包括:基座、前镜、后镜;所述基座的顶部设有与汽车后视镜外边框下沿相连接的固定部;所述前镜和后镜安装在基座上,两者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其中,前镜用于使驾驶员能看到前轮附近的地面局部区域之影像,位于靠近驾驶室的一侧;后镜用于使驾驶员能看到后轮附近的地面局部区域之影像,位于远离驾驶室的一侧;基座具有微调前镜和后镜角度的调整装置,使用户安装时前镜能准确地反射前轮附近的地面局部区域、后镜能准确地反射后轮附近的地面局部区域;汽车后视镜折叠时,连同基座、前镜和后镜一并被折叠,基座安装在后视镜外边框下沿的位置及前镜和后镜的大小被选择,使得折叠后的前镜和后镜不会与车门、车窗发生碰撞。

所述固定部包括:基座顶部的平面或弧面、螺钉配合部、螺纹配合部、插销配合部、卡扣配合部。

所述角度调整装置包括:球关节调整结构i型、球关节调整结构ii型、三支点调整结构、塑性调整结构、偏角与指向混合调整结构。

所述前镜的种类包括凹镜、凸镜、平面镜,当前镜为凹镜时,影像方向为正像,当前镜为凸镜或平面镜时,影像方向为反像;所述后镜的种类包括凸镜和平面镜,影像为正像;所述凹镜和凸镜的反射曲面类型包括球面和双曲面。

所述前镜和后镜的材料为塑料镀金属膜的镜片或玻璃镜片。

所述基座安装在后视镜外边框下沿的中间位置,所述前镜和后镜的高度不超过3cm。

所述基座上还设有照明用的led灯或/和线激光指示灯。

本发明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安装于后视镜外边框的下沿,不会安装在后视镜镜片上,不占用后视镜宝贵的反射面积;本发明使用前镜和后镜能同时观察到前轮和后轮;本发明前镜和后镜只反射地面局部区域,与其他类型的辅助反光镜不同,不反射附近的车辆,在汽车高速行驶时不会影响驾驶员观察后视镜;本发明从反光镜角度、大小、位置以及成像的正反像方面综合考虑,并提出了各种实现角度调整的优化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型号多、成本低的优点,尤其提出了一种可供实现电控的方案,便于推广到汽车配件市场和整车市场。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安装在汽车后视镜的位置示意图;

图2实施例1角度调整装置为球关节i型时的外形图;

图3实施例1角度调整装置为球关节i型时的爆炸图;

图4实施例2角度调整装置为球关节调整结构ii型时的外形图;

图5实施例3角度调整装置为三支点调整结构时的外形图;

图6实施例3角度调整装置为三支点调整结构时的爆炸图;

图7实施例3以前镜的调整为例进一步揭示三支点调整结构内部构造的剖面图;

图8实施例4角度调整装置为可塑性调整结构时的外形图;

图9实施例5角度调整装置为偏角与指向混合调整结构时的外形图;

图10实施例5角度调整装置为偏角与指向混合调整结构时的外形图的爆炸图;

图11实施例5以前镜调整为例进一步揭示三支点调整结构内部构造的剖面图。

图中:

1—本发明实施例、2—后视镜;

10—基座、11—固定部、12—前镜安装面、13—后镜安装面、14—角度调整装置;

20—前镜、30—后镜;

141—前镜支架、142—球套、143—球窝、144—挤压块、145—螺堵、146—后镜支架、147—曲杆支架、148—锁紧装置、149—拨轮、150—橡胶帽、151—压簧、152—偏角调整螺钉、153—指向调整圆盘、154—支架、155—磁铁、156—螺钉、157—螺帽、201—圆柱体;

1411—球头、1461—球头、1481—锁紧旋钮、1501—裙边、1502—圆形平面、1503—内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阐述具体实施方法之前,必须说明的是,本发明适用于汽车的左、右后视镜,为了阐述方便,这里仅仅以右后视镜为例进行说明,其工作原理、技术特征和结论同样适用于左后视镜,只是前镜、后镜和基座安装面之间的夹角参数有所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带来少许的外观不同。

本发明包括基座,前镜和后镜。基座有两个作用:固定和安装,前者的作用是把本发明固定在汽车后视镜外边框的下沿,后者的作用是把前镜和后镜可调整角度地装配起来。

首先,详述基座的第一个作用即固定作用。

本发明针对两个市场,一个是汽车配件市场,作为一种汽车配件在汽车销售后被用户购买加装;另一个是整车市场,作为汽车的一项辅助功能产品被汽车生产商在销售前集成地安装到后视镜上。应用于汽车配件市场的本发明产品将被双面胶带或者胶粘剂固定,不带有除接触面以外的技术特征,所述接触面为平面或者弧面;应用于整车市场时的本发明产品与现有汽车反光镜捆绑装配,安装方式为配合安装,在本发明产品的基座上设有配合安装部,包括:螺钉配合部、螺纹配合部、插销配合部、卡扣配合部,其中螺钉配合部的技术特征是基座上设有数个螺孔;螺纹配合部的技术特征是基座上设有螺纹柱;插销配合部的技术特征是基座顶部带有向上的凸起部,被插入反光镜边框预留的孔后利用销钉或紧定旋钮锁紧;卡扣配合部的技术特征是基座顶部带有向上的凸起部,被插入反光镜边框卡槽中。

图1为本发明安装部位的位置示意图,本发明1安装后视镜2的边框下沿,图中可见,本发明1不会占用后视镜2的反光面积,且由于体积较小,不会影响车体的总体外观。汽车后视镜是一个重要的总成部件,为了保证反光镜的镜面可调,汽车反光镜基本上都内置微电机来带动反光镜面转动,因此后视镜具有一定的厚度,使后视镜外边框的下沿也有一定的厚度,反光镜边框的下沿基本上为一个水平面或者带有轻微弧度的准水平面,这样的结构非常适合本发明的安装。图1中,仅仅为了示意性的说明的原因,其中的本发明采用了实施例1的结构,实际上也可以采用其他实施例的结构。

其次,详述基座的第二个作用即安装作用。安装作用涉及到前镜、后镜的角度。由于前镜和后镜的面积较小,除非前镜和后镜有正确的角度,驾驶员是不能看到汽车前轮和后轮的。不失一般性,假定基座安装面为水平,这里也假定前镜和后镜使用平面镜(当使用凸镜或者凹镜时,对角度的精确度要求放宽),对前镜和后镜的角度进行说明:前镜的作用是把车辆前轮与地面接触为中心的局部区域反射到驾驶员的眼睛中,后镜的作用是把车辆后轮与地面接触为中心的局部区域反射到驾驶员的眼睛中;前镜和后镜在空间中的角度关系可以通过车轮与地面的接触点、驾驶员双眼连接的中点、后视镜外边框下沿的中点等三个点之间的坐标关系经过简单计算得到,也可用三维cad机械设计软件直接作图得到;以帕萨特领驭轿车为例,其轴距为300.8cm,按驾驶员170cm身高计算,前镜与地面的角度为58.1°,后镜与地面的角度为80.7°,前镜和后镜之间的角度为111.9°,这里的数值角度就是所谓的前镜和后镜的角度,也是后面段落所述的前镜安装面和后镜安装面的角度。从驾驶员视线的角度看,后视镜边框与车窗之间所空余的视觉区间很有限,因此本发明的前镜和后镜的高度被限制在3cm以内,如果高度过高,驾驶员的视线将被车门挡住,本发明太靠下的部位将不会被驾驶员看见,这也是前镜和后镜安装在一个水平面上的原因,从驾驶员的视线看,看起来像一左一右,为了能同时看到前镜和后镜,应当使前镜靠近车门而后镜远离车门,这个结论对左右两个后视镜来说都是正确的;这也形成了图1中采用的实施例1的外观形状,因此实施例1将是本发明的基本型,其他实施例都是在基本型上的变化型。

本发明的一个优点是,车辆在高速运动时,由于前镜和后镜照射地面,镜子里的影像移动很快,由于人眼存在的视觉暂留现象,看到的将是一片浅灰色,人眼会无意识地选择忽略,因此加装本发明以后,不会对驾驶员行车中正常观察后视镜造成任何干扰。

基座是本发明非常重要的组成,基座设有角度调整装置,用于在安装本发明时精确调整前镜和后镜的角度,这里将以多个实施例为例分别说明,虽然实施例以角度调整装置为分类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其他主要技术特征也在各实施例中进行阐述,这并不意味着某个实施例中某非角度调整装置的技术特征一定是实现该实施例所必须的且不能用于其他实施例的,比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前镜为圆形,另一个实施例中前镜为平行四边形,不意味着前一个实施例的前镜不能为平行四边形,也不意味后一个实施例中前镜不能为圆形,诸如此类,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明白且不应产生歧义。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基座的角度调整装置为球关节i型,图2为本实施例的外形图,展示了本实施例的外观形状,图3为本实施例的爆炸图,展示了本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和装配关系。

参考图3,基座10呈六面体块状,其固定部11为顶部的平面,通过双面胶带或者胶粘剂把该平面粘贴到后视镜外边框的下沿使基座10得以固定;另外还有两个面比较重要,分别是前镜安装面12和后镜安装面13,前镜安装面12使得前镜20和前镜安装面12平行时前镜20反射的区域大致为前轮附近的区域,这样安装时只需要对前镜20做微小的调整即可;同样,后镜安装面13使得后镜30和后镜安装面30平行时后镜反射的区域大致为后轮附近的区域,这样安装时只需要对后镜30做微小的调整即可;前镜安装面12的角度和后镜安装面13的角度需要针对汽车尺寸和驾驶人员的身高的平均值确定,通常前镜安装面12的角度和后镜安装面13的角度与地面的角度为锐角,而两者之间的角度为钝角,请参见前述的基座的第二个作用部分的说明。

以前镜20的调整为例,说明角度调整装置14的工作原理,不考虑后镜30的话,角度调整装置14包括:前镜支架141、球套142、球窝143、挤压块144、螺堵145;这里,角度调整装置14为球关节结构,回到图3,前镜20被粘贴在带有球头1411的前镜支架141上,球头1411被塞入到橡胶材料制成的球套142内部,连同球套142一起被塞入到基座10内部带喇叭敞口的球窝143中,球套142使支架141转动平滑顺畅,用户在调整前镜支架141时能获得良好的手感;在基座10的底部开有螺纹孔,在螺纹孔里塞入硅胶制成的挤压块144,然后用螺堵145封住,使用内六角扳手调节螺堵145在螺纹孔里的深度,逆时针转动螺堵145,使挤压块144不对球套142起压紧作用,安装人员可用手调整前镜20的角度,调整完毕后,顺时针转动螺堵145,使得螺堵145的前端挤紧挤压块144,挤压块144进一步挤压球套142,球套142变形发胀,把球头1411挤紧在球窝143内,从而使前镜20固定不动。

在本实施例中,前镜20和后镜30都采用平面镜,驾驶员看到的前镜中图像为反像,即左右方向与现实相反:前镜反射的图像中,马路牙子在左边,前轮在右边;看到后轮的图像为正像,即左右方向与现实相同:后镜反射的图像中,马路牙子在右边,后轮在左边。

本实施例的基座10、前镜支架141、后镜支架146采用塑料制造,球套142采用橡胶或者硅胶制造,挤压块144采用硅胶制造为球形或者鼓形;前镜20和后镜30采用玻璃镜片,如果前镜20使用塑料镀金属膜的反光镜,那么允许前镜20和支架141做成一个零件。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基座的角度调整装置为球关节ii型,图4为本实施例的外形图,展示了本实施例的外观形状。

参考图4,基座10与后视镜连接的固定部11为顶部的平面;基座10的外形和实施例1不同,不再为一个块状的外形,而是一块在下方吊有两个独立的调整装置的平板;角度调整装置14仍然为球关节结构,以前镜20的调整为例,不考虑后镜30的话,角度调整装置14由曲杆支架147和球头锁紧装置148组成,曲杆支架147的前端与前镜20的背部粘接,其后端带有球头插入到球头锁紧装置148的球窝中,调整好曲杆支架147的角度后,拧紧锁紧旋钮1481即可通过内部锥销或凸块把球头挤紧不动,这是一个常见的机械结构,在照相机支架上非常普遍,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可以理解其工作原理和内部构造。曲杆支架147用于与前镜20粘接的曲杆具有一定的弯曲角度,使得前镜20反射前轮附近的区域时,曲杆的根部处球窝开口的中央,由此获得最大的调整范围,可见,这个弯曲角度相当于实施例1的前镜安装面12。

从图4可以看出,在本实例中前镜20采用凹镜,驾驶员看到前轮附近的图像为正像;后镜30都采用凸镜,驾驶员看到后轮附近的图像也为正像。

本实施例的基座10或球头锁紧装置118可采用塑料或金属制造,曲杆支架117可采用塑料制造,前镜20和后镜30使用的镜片可使用塑料镀膜工艺制造或使用玻璃镜片。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基座的角度调整装置为三支点调整结构,图5为本实施例的外形图,展示了本实施例的外观形状,图6为本实施例的爆炸图,展示了本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和装配关系,图7用剖面图以前镜20的调整为例进一步揭示三支点调整结构的内部构造。

参考图5,基座10的外形和实施例1及实施例2均不相同,为一根短粗的扭曲圆棒,扭曲使得基座10的前镜安装面12(参考图6)和后镜安装面13(参考图6)处于适宜的角度,这里适宜是指即便直接把前镜和后镜分别贴在这两个安装面上,也能大致地反射前轮或后轮附近的区域,这样前镜20和后镜30的精确调整将局限在一个小角度内;基座10的固定部11为顶部的平面,用双面胶带或者胶粘剂可把基座10固定在后视镜外边框的下沿。

本实施例的角度调整装置使用了三个支点进行调整,其基本原理三点决定一个平面,用手或起子工具拨动三个带螺丝的拨盘来调整支点的高度,达到调整前镜或者后镜角度的目的。

参考图6,以前镜20为例,基座10在安装前镜20的一侧为前镜安装面12,该面上有三个螺丝孔用于弹性地装配橡胶帽150,橡胶帽150的主体为圆形平面1502,中心设有供前镜20后部圆柱体201插入的内孔1503,边沿带有一个弹性可褶皱的裙边1501;橡胶帽150的圆形平面1502上设有三个和前镜安装面12上螺孔对应的通孔,三个通孔可认为是一个平面的三个支点,决定了圆形平面1502法线的角度;橡胶帽150通过带螺纹的拨轮149被弹性地固定在基座10的前镜安装面12上,橡胶帽150的内侧和前镜安装面12之间为压簧151;前镜20通过后部的圆柱体201被插入到橡胶帽150中央的内孔1503后随即被固定。调整时,人工用手或者起子工具依次拨动带螺纹的拨轮149使得橡胶帽150的圆形平面1502改变法线角度,进一步使前镜20改变角度,如此依次调整三个带螺纹的拨轮149可把前镜20的角度调整好。同样地,把后镜30弹性地安装到后镜安装面13上并使用类似的方法调整后镜30的角度。

图7通过剖面图进一步说明可调整装置11的内部结构;参考图7,可清楚看出橡胶帽150可褶皱的裙边1501,这使得前镜20的角度调整时,裙边1501虽然变形,但仍然套在基座10上,如此设计使本实施例的外观较为美观;另外带螺纹的拨轮149露出了裙边1501以外,因此用手或者起子工具可以接触带螺纹的拨轮149,即带螺纹的拨轮149具有可达性,用手或者起子工具拨动带螺纹的拨轮149使其插入基座10的螺孔深度发生变化,从而使橡胶帽150平面的角度发生变化,进而使前镜20的角度发生变化;弹簧151提供反向弹力,保证带螺纹的拨轮149在调整好后不会松脱。

本实施例的基座10可采用塑料制造,橡胶帽151可采用橡胶或者硅胶制造,带螺纹的拨轮149采用金属制造加防锈处理,压簧151需做防锈处理,前镜20可用塑料镀膜工艺制造或者使用玻璃镜片贴在塑料支架上组合而成。

本实例中前镜20和后镜均使用凸镜,驾驶员看到前轮附近的图像为反像,后轮附近的图像为正像。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基座的角度调整装置为可塑性调整结构,图8为本实施例的外形图;参考图8,基座10连接前镜20和后镜30的材料为可随意弯曲却不回弹的材料,调整时只需要把前镜20和后镜30掰动到位即可。这种可塑性的材料包括实心或者中空金属芯件全包覆橡胶一次性压注模具硫化成形的材料,包括蛇形管或鹅颈管。对于这种材料,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只要材料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并且弯曲后基本不回弹的材料都可以。由于机体10可随意弯曲,因此另外使用一个圆平面作为基座10的固定部11。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基座的角度调整装置为偏角与指向混合调整结构,图9为本实施例的外形图,展示了本实施例的外观形状,图10为本实施例的爆炸图,展示了本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和装配关系,图11用剖面图以前镜20的调整为例进一步揭示了本实施例的内部结构。

值得一提的是,前述实施例都是手动调整型,而本实施例既可做成手动调整型,也可作为研发电动控制的反光镜的基础,因为本实施例采用的调整手段为绕轴转动,非常适合以电机为动力实现电控,这是本结构的一个明显的优点。所述绕轴转动有两个:一个转动是在360°范围内围绕中轴调整反光镜的指向,另一个转动是调整反光镜与中轴的偏角,通过这两个转动,可以达到在一定范围内(约20°)调整前镜20到任意角度之目的。

下面以调整前镜20为例说明本结构的工作原理,从前述可知,前镜20的角度调整分解为指向调整和偏角调整,下面依次说明这两个调整。

首先阐述偏角的调整:前镜20被粘贴在支架154上(本实施例中前镜20为凹镜,前镜20背面的曲率与支架154前表面的曲率一致,使得两者粘贴时非常匹配,当然也可采用平面镜或者凸镜,道理一样);支架154的一端(定义为a端)位于指向调整圆盘153的中轴,该端设有一底部开孔的圆坑,坑内固定一块磁铁155,支架154的另一端(定义为b端)通过螺钉156和螺帽157被固定在指向调整圆盘153的盘面上;偏角调整螺钉152的前端为圆顶形状,穿过支架154的a端圆坑中心的开孔与磁铁155相接触,磁吸的力量使得支架154与偏角调整螺钉152达到相连的目的,无论螺钉152如何转动,支架154的a端都会通过磁吸的力量与螺钉152接触,使得转动螺钉152时支架154的a端在螺钉152轴线上前进或后退,由于支架的b端以螺钉156为转轴,因此支架154带动前镜20做偏离调整圆盘153中轴的偏轴运动,从而实现调整前镜20的偏轴角的目的。显然,支架154和偏角调整螺钉152构成一个拉杆结构,若支架154和偏角调整螺钉152不使用磁吸连接,那么它们将是一种柔性拉杆的结构,由于这里使用了磁吸,不必使支架154或者偏轴调整螺钉152为柔性,这是这个结构的另一个优点,实现了简单化。

其次阐述指向的调整:用扳手转动指向调整圆盘153后部的六角柱,即可转动指向调整圆盘153,进一步带动指向调整圆盘153上的支架154转动,由于安装在支架154上的前镜20具有一定的偏轴角,因此前镜20的角度围绕调整圆盘153的中轴转动,从而在360°范围内调整前镜20的指向。

图11用剖面图以前镜20的调整为例进一步展示了偏角与指向混合调整结构的内部结构。图11画出了指向调整圆盘153和偏角调整螺钉152共同的转动中轴即图中的中心线;在手动调整的场合,用扳手转动指向调整圆盘153后面的六角柱即可转动指向调整圆盘153来调整前镜20的指向,用内六角小扳手插入偏角调整螺钉152尾部的内六角孔转动,即可通过转动偏角调整螺钉152来调整前镜20的偏角:由于偏角调整螺钉152通过螺纹安装在可转动指向调整圆盘153内部,因此偏角调整螺钉152会在中轴方向前进或后退,由于支架154和偏角调整螺钉152的前端圆顶通过磁吸的力量牢牢吸住,支架154围绕螺钉156构成的轴转动一个小角度,这个小角度即为前镜20的偏角的增减量。

只要反复调整指向和偏角,就能使前镜20和后镜30实现在一定范围内的任意角度。

本实施例的结构巧妙地把前镜或者后镜的角度调整转变为两个围绕同一个轴心的转动,是一种非常有利于实现电控的优选结构,由于利用了磁吸的原理形成了一种柔性拉杆的效果,结构也变得十分简单,在实现电控时仅仅需要实现防水即可,另外可以把指向调整圆盘的外螺纹改成单圈卡槽。

图中,磁铁155可采用强磁性的圆片形铷铁鹏磁体,指向调整圆盘153采用塑料或者铝合金制造;支架154采用塑料制造;偏角调整螺钉152为采用铁材料制成并做防锈处理的特种螺钉;前镜20和后镜30宜采用玻璃镜片。

以上实例中前镜和后镜采用的形状并不是该实例独有,可以灵活根据产品需要选择使用凹镜、平面镜或凸镜,只是不建议后镜使用凹镜得到反像;镜子的外观可以为圆形,切割圆形或其他形状等。如果使用凸镜或凹镜,可以使用圆曲面镜或者使用双曲面镜,推荐前镜使用双曲面镜,以修正前轮过大的变形量。

以上实例中固定部11总是以平面来展示,实际上其他形式也是常见的,这是为了突出角度调整装置的说明,对于其他形式的固定部类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是完全可以清楚理解的。

另外,基座安装在后视镜外边框下沿的位置及前镜和后镜的大小被选择,使得折叠后的前镜和后镜不会与汽车车门发生碰撞。优选地,基座安装在后视镜外边框下沿的中间位置,前镜和后镜的高度不超过3cm的情况下,折叠后视镜时,不会发生本发明的任何部位和车门、车窗发生碰撞的可能。

进一步地,允许在基座上增加一个照明用的led灯或/和线激光指示灯,用于辅助照亮或/和指示轮胎附近的地面;当采用线激光指示时,线激光的发出的直线光与轮胎法线平行,从镜中看到的马路牙子带有明显折线,由此判断马路牙子与轮胎的距离;针对加装市场的本发明产品,需要把电池安装在基座内部为led灯或线激光指示灯供电,基座内部还安装有控制电源的开关遥控接收装置,需为本发明另配一个遥控设备;针对预装市场的本发明产品,可直接使用后视镜电源并与中控集成。

为避免歧义,再次申明本说明书所述后视镜为汽车自带的后视镜,包括汽车左后视镜和汽车右后视镜;也再次申明,所有实施例都以右后视镜为例,但工作原理、技术特征、结论同样适合左后视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