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判定装置、位置判定方法以及程序和无钥匙进入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73662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位置判定装置、位置判定方法以及程序和无钥匙进入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在无钥匙进入系统等中基于从车辆的天线发送的无线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来判定便携机相对于车辆的位置的位置判定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基于车辆侧装置与便携机之间的无线通信来进行车辆的门的上锁或解锁、发动机的启动等车辆操作的无钥匙进入系统。一般地,车辆侧装置从设置于车辆的多个天线发送lf带域的无线信号。便携机基于从各天线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算出距各天线的距离,并将该信息利用rf带域的无线信号朝车辆侧装置发送。车辆侧装置基于从便携机取得的距离的信息来确定便携机的位置,并根据所确定的位置来控制门的上锁/开锁。例如,车辆侧装置在便携机位于车内的情况下停止门的自动上锁功能,从而防止便携机被锁在车内。

并且,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中,在划分车辆的内部和外部的边界面的附近,预先取得从设置于车辆的多个天线的各个发送的电波的接收信号强度。基于在边界面的内侧附近的各处取得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数据组(内侧数据组),计算用于算出马氏距离的参数,并预先存储于存储器。并且,使用在边界面的外侧附近的各处取得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数据组(外侧数据组),计算用于算出马氏距离的参数,并预先存储于存储器。若来自车辆的各天线的电波在便携机中被接收到,则使用预先存储于存储器的参数,算出来自各天线的电波的接收信号强度与内侧数据组之间的马氏距离,并且算出来自各天线的电波的接收信号强度与外侧数据组之间的马氏距离。在相对于内侧数据组的马氏距离相对短的情况下,判定为便携机位于车内,在相对于外侧数据组的马氏距离相对短的情况下,判定为便携机位于车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03167号公报

然而,在现有的无钥匙进入系统中,以车辆的门全闭这一状态作为前提,并未考虑门打开的状态。即,根据车辆的所有的门均处于关闭状态时利用便携机接收到的电波的接收信号强度,算出便携机与各天线之间的距离,判定便携机的位置。

由于车身大致由金属构成,因此,若门处于打开的状态,则位于车内的天线的电波容易泄漏至车外。在该情况下,从车内的天线发送的电波的接收信号强度相对变大,因此,从表面上看,便携机与车内的天线之间的距离变短。结果,容易将实际处于车外的便携机误判定为处于车内。

近年来,在具有滑动式门的乘用车中,采用使得在门完全关闭前的门锁止操作成为可能的功能(也被称为预约锁止)。在使用该功能的情况下,用户在滑动式门关闭的中途触摸设置于门的把手等的传感器。若在传感器中检测到用户的触摸操作,则从车辆的各天线发送电波,进行便携机的位置判定。当判定为便携机位于车外的情况下,在门到达全闭状态时进行门的自动上锁。但是,在该预约锁止中,由于在滑动式门打开的状态下从天线发送电波,因此,由于上述的理由,容易误判定为便携机的位置处于车内。若产生误判定,则无法进行门的自动上锁,因此便利性显著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理由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根据从车内的天线发送的无线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来判定便携机的位置的情况下,即便用于相对于车内进行出入的门的开闭状态变化也能够进行正确的判定的位置判定装置及其方法以及程序、和具备这样的位置判定装置的无钥匙进入系统。

本发明的第一观点涉及一种判定能够接收从车内的天线发送的无线信号的便携机的位置的位置判定装置。该位置判定装置具有:门状态判定部,判定用于相对于上述车内进行出入的门的开闭状态;评价值算出部,基于上述便携机中的上述无线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算出与上述便携机的位置相关的评价值;以及判定部,当上述评价值满足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判定为上述便携机位于上述车内。上述判定部根据利用上述门状态判定部判定出的上述门的开闭状态来变更上述规定的条件,并且/或者,上述评价值算出部根据利用上述门状态判定部判定出的上述门的开闭状态来变更上述评价值的算出方法。

根据该结构,为了判定为上述便携机位于上述车内而上述评价值应当满足的上述规定的条件和上述评价值的算出方法中的一方或者双方根据上述门的开闭状态而变更。由此,即便当在上述门关闭的情况下和打开的情况下上述便携机中的上述无线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不同,也能够与该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异相对应地,适当地设定上述规定的条件或上述评价值的算出方法。因而,即便上述门的开闭状态变化,也能够正确地判定上述便携机的位置。

优选形成为,上述评价值算出部可以基于从一个以上的上述天线的各个发送的上述无线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将一个以上的上述天线的各个与上述便携机之间的距离作为上述评价值算出。对于上述判定部,可以当在上述门状态判定部中判定为上述门关闭的情况下,若上述距离满足规定的第一条件,则判定为上述便携机位于上述车内;当在上述门状态判定部中判定为上述门打开的情况下,若上述距离满足与上述第一条件不同的规定的第二条件,则判定为上述便携机位于上述车内。

根据该结构,为了判定上述便携机位于上述车内而上述距离应当满足的条件根据上述门的开闭状态变更。由此,即便当在上述门关闭的情况下和打开的情况下上述便携机中的上述无线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不同,也能够与该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异相对应地,适当地设定上述距离的条件。因而,即便上述门的开闭状态变化,也能够正确地判定上述便携机的位置。

优选形成为,上述门状态判定部可以分别判定多个上述门的开闭状态。对于上述第二判定部,可以当在上述门状态判定部中判定为至少一部分上述门打开的情况下,若上述距离满足针对各门的开闭状态的不同组合的每一个设定的上述第二条件,则判定为上述便携机位于上述车内。

根据该结构,当用于相对于上述车内进行出入的上述门存在多个的情况下,为了判定为上述便携机位于上述车内而上述距离应当满足的条件针对各门的开闭状态的不同组合的每一个设定。由此,即便在根据各门的开闭状态的组合而上述便携机中的上述无线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与该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异相对应地适当地设定上述条件。因而,即便多个门的开闭状态变化,也能够正确地判定上述便携机的位置。

优选形成为,上述第一条件可以包含距一个上述天线的上述距离为第一阈值以下或者比上述第一阈值小,上述第二条件可以包含距一个上述天线的上述距离为第二阈值以下或者比上述第二阈值小,上述第二阈值可以比上述第一阈值小。

根据该结构,即便当在上述门打开的状态下接收信号强度相对变大,由于上述第二阈值比上述第一阈值小,因此容易判定为上述便携机位于上述车内的倾向被抑制。

优选形成为,上述第一条件可以包含距两个上述天线的上述距离之和为第三阈值以下或者比上述第三阈值小,上述第二条件可以包含距两个上述天线的上述距离之和为第四阈值以下或者比上述第四阈值小,上述第四阈值可以比上述第三阈值小。

根据该结构,即便当在上述门打开的状态下接收信号强度相对变大,由于上述第四阈值比上述第三阈值小,因此容易判定为上述便携机位于上述车内的倾向被抑制。

优选形成为,对于上述评价值算出部,可以当在上述门状态判定部中判定为上述门关闭的情况下,将第一马氏距离以及第二马氏距离作为上述评价值算出;当在上述门状态判定部中判定为上述门打开的情况下,将第三马氏距离以及第四马氏距离作为上述评价值算出。

上述第一马氏距离可以是示出当在上述门关闭的状态下从一个以上的上述天线的各个发送的上述无线信号在车内的多处被接收到的情况下的接收信号强度的第一数据组、与在上述便携机中接收到的上述无线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马氏距离。上述第二马氏距离可以是示出当在上述门关闭的状态下从一个以上的上述天线的各个发送的上述无线信号在车外的多处被接收到的情况下的接收信号强度的第二数据组、与在上述便携机中接收到的上述无线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马氏距离。上述第三马氏距离可以是示出当在上述门打开的状态下从一个以上的上述天线的各个发送的上述无线信号在车内的多处被接收到的情况下的接收信号强度的第三数据组、与在上述便携机中接收到的上述无线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马氏距离。上述第四马氏距离可以是示出当在上述门打开的状态下从一个以上的上述天线的各个发送的上述无线信号在车外的多处被接收到的情况下的接收信号强度的第四数据组、与在上述便携机中接收到的上述无线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马氏距离。

对于上述判定部,可以当在上述门状态判定部中判定为上述门关闭的情况下,若上述第一马氏距离比上述第二马氏距离短,则判定为上述便携机位于上述车内;当在上述门状态判定部中判定为上述门打开的情况下,若上述第三马氏距离比上述第四马氏距离短,则判定为上述便携机位于上述车内。

根据该结构,上述车内的多处的上述无线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数据组与在上述便携机中接收到的上述无线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马氏距离、以及上述车外的多处的上述无线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数据组与在上述便携机中接收到的上述无线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马氏距离通过与上述门的开闭状态相应的算出方法算出。由此,即便在上述门关闭的情况下和打开的情况下上述便携机中的上述无线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不同,也能够通过与该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异相对应的适当的算出方法算出上述马氏距离,因此能够正确地判定上述便携机的位置。

优选形成为,上述门状态判定部可以判定滑动式的上述门的开闭状态。

根据该结构,在上述门滑动而进行开闭的情况下,即便上述门的开闭状态变化,也能够正确地判定上述便携机的位置。

本发明的第二观点涉及一种判定能够接收从车内的天线发送的无线信号的便携机的位置的位置判定方法。该位置判定方法具有:判定用于相对于上述车内进行出入的门的开闭状态;基于上述便携机中的上述无线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算出与上述便携机的位置相关的评价值;以及当上述评价值满足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判定为上述便携机位于上述车内。判定上述便携机的位置包含:根据通过上述开闭状态的判定而判定出的上述门的开闭状态来变更上述规定的条件,并且/或者,算出上述评价值包含:根据通过上述开闭状态的判定而判定出的上述门的开闭状态来变更上述评价值的算出方法。

优选形成为,算出上述评价值可以包含:基于从一个以上的上述天线的各个发送的上述无线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将一个以上的上述天线的各个与上述便携机之间的距离作为上述评价值算出。判定上述便携机的位置可以包含:当在上述开闭状态的判定中判定为上述门关闭的情况下,若上述距离满足规定的第一条件,则判定为上述便携机位于上述车内;当在上述开闭状态的判定中判定为上述门打开的情况下,若上述距离满足与上述第一条件不同的规定的第二条件,则判定为上述便携机位于上述车内。

优选形成为,算出上述评价值可以包含:当在上述开闭状态的判定中判定为上述门关闭的情况下,将第一马氏距离以及第二马氏距离作为上述评价值算出;当在上述开闭状态的判定中判定为上述门打开的情况下,将第三马氏距离以及第四马氏距离作为上述评价值算出。判定上述便携机的位置可以包含:当在上述开闭状态的判定中判定为上述门关闭的情况下,若上述第一马氏距离比上述第二马氏距离短,则判定为上述便携机位于上述车内;当在上述开闭状态的判定中判定为上述门打开的情况下,若上述第三马氏距离比上述第四马氏距离短,则判定为上述便携机位于上述车内。

本发明的第三观点涉及一种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观点所涉及的位置判定方法的程序。

本发明的第四的观点所涉及的无钥匙进入系统具有:车辆侧装置,从车内的天线发送无线信号,并接收针对上述无线信号的响应信号;以及便携机,接收上述无线信号,并发送包含根据上述无线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而算出的评价值的上述响应信号。上述便携机包含评价值算出部,基于从一个以上的上述天线的各个发送的上述无线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算出示出一个以上的上述天线的各个与上述便携机之间的距离的上述评价值。上述车辆侧装置包含:门状态判定部,判定用于相对于上述车内进行出入的门的开闭状态;以及判定部,当在上述门状态判定部中判定为上述门关闭的情况下,若上述距离满足规定的第一条件,则判定为上述便携机位于上述车内,当在上述门状态判定部中判定为上述门打开的情况下,若上述距离满足与上述第一条件不同的规定的第二条件,则判定为上述便携机位于上述车内。

本发明的第五观点所涉及的无钥匙进入系统具有:车辆侧装置,从车内的天线发送无线信号,并接收针对上述无线信号的响应信号;以及便携机,接收上述无线信号,并发送包含与上述无线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相关的信息的上述响应信号。上述车辆侧装置包含:门状态判定部,判定用于相对于上述车内进行出入的门的开闭状态;评价值算出部,基于上述响应信号所包含的上述信息所示出的上述无线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算出与上述便携机的位置相关的评价值;以及判定部,当上述评价值满足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判定为上述便携机位于上述车内。对于上述评价值算出部,当在上述门状态判定部中判定为上述门关闭的情况下,将第一马氏距离以及第二马氏距离作为上述评价值算出;当在上述门状态判定部中判定为上述门打开的情况下,将第三马氏距离以及第四马氏距离作为上述评价值算出。对于上述判定部,当在上述门状态判定部中判定为上述门关闭的情况下,若上述第一马氏距离比上述第二马氏距离短,则判定为上述便携机位于上述车内;当在上述门状态判定部中判定为上述门打开的情况下,若上述第三马氏距离比上述第四马氏距离短,则判定为上述便携机位于上述车内。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根据从车内的天线发送的无线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来判定便携机的位置的情况下,即便用于相对于车内进行出入的门的开闭状态变化也能够进行正确的判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钥匙进入系统的结构的一例的图,主要示出便携机的结构。

图2a、图2b是示出在便携机中接收到的lf信号以及从便携机发送的rf信号的例子的图。图2a示出lf信号,图2b示出rf信号。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钥匙进入系统的结构的一例的图,主要示出车辆侧装置的结构。

图4是示出车辆中的天线的配置的例子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便携机的位置的判定条件的第一图。

图6是用于说明便携机的位置的判定条件的第二图。

图7是用于说明便携机的位置的判定条件的第三图。

图8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钥匙进入系统中的便携机的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9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钥匙进入系统中的车辆侧装置的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钥匙进入系统的结构的一例的图,主要示出车辆侧装置的结构。

图11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钥匙进入系统中的车辆侧装置的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标记说明

1:车辆;2、2a:车辆侧装置;21:发送部;22:接收部;23:处理部;231:门状态判定部;232:评价值算出部;233:判定部;234:车辆控制部;24:存储部;241:程序;3:便携机;31:发送部;32:接收部;33:处理部;331:评价值算出部;34:存储部;341:程序;4:操作输入器;5:门锁止装置;6:门开闭传感器;ant1~ant8:天线;rq:请求信号;s,s1~s5:位置判定用信号;an:响应信号。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钥匙进入系统的结构的一例的图。图1所示的无钥匙进入系统具有:搭载于车辆1的车辆侧装置2;以及能够由利用者携带的便携机3。

图1所示的无钥匙进入系统大致以下述方式动作。首先,若持有便携机3的利用者对车辆1的操作输入器4(门开闭按钮、发动机启动按钮等)进行操作,则从车辆1的车辆侧装置2向便携机3发送lf带域的请求信号rq。若该请求信号rq在便携机3中被接收,则从便携机3向车辆侧装置2发送rf带域的响应信号an。在车辆侧装置2中,基于从便携机3接收到的响应信号an,进行便携机3是否是预先登记的便携机的认证处理。在便携机3是预先登记的便携机的情况下,在车辆1中,进行与操作输入器4的操作对应的规定的车辆控制(门的开锁等)。

并且,在图1所示的无钥匙进入系统中,在从车辆1的车辆侧装置2向便携机3发送lf带域的请求信号rq后,从设置于车辆1的多个天线(ant1~ant5)的各个依次发送用于判定车辆侧装置2的位置的无线信号(以下,有时记为“位置判定用信号s”)。在便携机3中,基于从各天线发送的位置判定用信号s的接收信号强度,算出各天线与便携机3之间的距离。在车辆侧装置2中,基于响应信号an所包含的距离,判定便携机3是否位于车辆1的车内。当判定为便携机3位于车内的情况下,为了防止钥匙被锁在车内,禁止门的上锁。

在图1的例子中,便携机3具有发送部31、与发送部31连接的天线ant7、接收部32、与接收部32连接的天线ant8、处理部33以及存储部34。

发送部31向车辆侧装置2发送rf带域的无线信号。即,发送部31对在处理部33中生成的发送数据实施编码化或调制、放大等规定的信号处理而生成rf带域的信号,并将该信号从天线ant7作为无线信号发送。

接收部32接收从车辆侧装置2发送的lf带域的无线信号。即,接收部32对在天线ant8中接收到的lf带域的信号实施放大、解调、解码等规定的信号处理而生成接收数据,并向处理部33输出。

处理部33是进行便携机3的整体的处理的电路,例如构成为包含基于收纳于存储部34的程序341来执行命令的计算机(微处理器等)或专用的逻辑电路(asic等)。

处理部33当在接收部32接收到上述的请求信号rq的情况下,基于请求信号rq所包含的车辆1的识别信息和存储于存储部34的便携机3的信息(识别信息、滚动码等),生成在车辆侧装置2中的认证处理中使用的认证信息。

并且,处理部33在接收部32接收紧随请求信号rq而从车辆1的各天线(ant1~ant5)按顺序发送的位置判定用信号s,取得各位置判定用信号s的接收信号强度。

图2a、图2b是示出在便携机3中接收到的lf信号以及从便携机3发送的rf信号的例子的图。图2a示出lf信号,图2b示出rf信号。图2a中的“s1”~“s5”分别示出从不同的天线发送的位置判定用信号s,“ta1”~“ta5”分别示出位置判定用信号s1~s5的发送期间。

由车辆侧装置2进行的请求信号rq以及位置判定用信号s1~s5的发送的定时是预先决定的。因此,若在接收部32接收到请求信号rq,则从该接收到的定时起,确定位置判定用信号s1~s5的发送期间ta1~ta5。处理部33在根据请求信号rq的接收定时确定的发送期间ta1~ta5中分别取得接收部32的接收信号强度。

处理部33在接收到请求信号rq以及位置判定用信号s1~s5后,生成包含上述的认证信息和接下来叙述的距离(评价值)的响应信号an,并从发送部31朝车辆侧装置2发送。

在图1的例子中,处理部33包含评价值算出部331。评价值算出部331基于从各天线(ant1~ant5)接收到的位置判定用信号s的接收信号强度,算出与便携机3的位置相关的评价值。在本实施方式中评价值算出部331算出的评价值是车辆1的各天线(ant1~ant5)与便携机3之间的距离。

例如,在存储部34预先储存有将位置判定用信号s的接收信号强度与距离建立了对应的数据表。评价值算出部331基于该数据表取得与位置判定用信号s的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距离(评价值)。或者,评价值算出部331也可以通过使用了近似函数等的数值运算来算出与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距离(评价值)。

另外,与便携机3的朝向或姿势无关,接收信号强度和距离还保持恒定的关系,因此,天线ant8使用3轴天线等不定向天线。

存储部34是存储例如处理部33中的计算机的程序341、预先准备的用于进行处理的数据、在处理过程中临时保存的数据的装置,构成为包含ram或非易失性存储器、硬盘等。存储于存储部34的程序341或数据可以经由未图示的接口装置从上位装置下载,也可以从光盘或usb存储器等非暂存性存储介质读取。

图3是示出车辆侧装置2的结构的一例的图。图3所示的车辆侧装置2具有发送部21、与发送部21连接的天线ant1~ant5、接收部22、与接收部22连接的天线ant6、处理部23以及存储部24。

发送部21向便携机3发送lf带域的无线信号。即,发送部21对在处理部23中生成的发送数据实施编码化或调制、放大等规定的信号处理而生成lf带域的信号,并将该信号从天线ant1~ant5作为无线信号发送。在该情况下,发送部21遵照处理部23的控制而选择天线ant1~ant5的任一个,从所选择的天线发送无线信号。

图4是示出车辆1中的天线ant1~ant5的设置场所的例子的图。在图4的例子中,天线ant1设置在左侧的门附近,天线ant2设置在右侧的门附近,天线ant3设置在车内的前部,天线ant4设置在车内的中央部,天线ant5设置在车内的后部。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并不对天线ant1~ant5进行区分而记为“天线ant”。

接收部22接收从便携机3发送的rf带域的无线信号。即,接收部22对在天线ant6中接收到的rf带域的信号实施放大、解调、解码等规定的信号处理而生成接收数据,并向处理部23输出。

处理部23是进行车辆侧装置2的整体的处理的电路,例如构成为包括基于储存于存储部24的程序241执行命令的计算机(微处理器等)或专用的逻辑电路(asic等)。

对于处理部23,若在设置于车辆1的操作输入器4中被输入指示进行门的开锁或上锁等的利用者的操作,则使用发送部21以及接收部22与便携机3进行无线通信。

在该无线通信中,首先,处理部23进行从发送部21发送请求便携机3的响应的lf带域的请求信号rq的发送处理。在该情况下,处理部23在请求信号的发送中使用从天线ant1~ant5中选择的一个天线。

并且,处理部23紧随请求信号rq的发送处理还进行从发送部21发送频率以及振幅恒定的位置判定用信号s的处理。处理部23按照规定的顺序选择天线ant1~ant5,并从所选择的天线发送位置判定用信号s。位置判定用信号s是为了在便携机3中算出距天线ant1~ant5的距离(评价值)而使用的。

处理部23在发送请求信号rq以及位置判定用信号s后,等待接收针对该请求信号rq的来自便携机3的响应信号an。响应信号an中包含表示发送源是正规的便携机3这一情况的认证信息、或在便携机3中算出的距各天线(at1~at5)的距离(评价值)。若在接收部22中接收到来自便携机3的响应信号an,则处理部23基于所接收到的响应信号an所包含的认证信息,进行判定发送源是否是正规的便携机3的认证处理。并且,处理部23基于所接收到的响应信号an所包含的距离(评价值),进行判定便携机3相对于车辆1的位置的处理。

在图3的例子中,处理部23包含门状态判定部231、判定部233以及车辆控制部234。

门状态判定部231判定用于相对于车内进行出入的门11l、11r的开闭状态。例如,门状态判定部231如图3所示基于来自检测门11l、11r的开闭状态的门开闭传感器6的信号判定门11l、11r是否开锁。在本实施方式中,门11l、11r是滑动式门。

判定部233基于来自便携机3的响应信号an所包含的距各天线(at1~at5)的距离(评价值)来判定便携机3相对于车辆1的位置。具体地说,判定部233当距车内的天线(at3~at5)的距离(评价值)满足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判定为便携机3位于车内。并且,判定部233当距车外的天线(at1、at2)的距离(评价值)满足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判定为便携机3位于车辆1的规定的附近范围。

但是,判定部233根据门状态判定部231中的门的开闭状态的判定结果来变更用于判定便携机3位于车内的条件。即,对于判定部233,当在门状态判定部231中判定为门11l、11r均关闭的情况下,若距车内的天线(at3~at5)的距离(评价值)满足规定的第一条件,则判定为便携机3位于车内。另一方面,对于判定部233,当在门状态判定部231中判定为门11l、11r中的至少一方打开的情况下,若距车内的天线(at3~at5)的距离(评价值)满足不同于第一条件的规定的第二条件,则判定为便携机3位于车内。

图5~图7是用于说明判定部233中的便携机3的位置的判定条件的图。在这些图中,“r3”示出距天线ant3的距离l3为一定值以内的范围,“r4”示出距天线ant4的距离l4为一定值以内的范围,“r5”示出距天线ant5的距离l5为一定值以内的范围。范围r3、r4、r5是球体状的范围。另一方面,图6中的“r34”示出距天线ant3的距离l3和距天线ant4的距离l4之和(l3+l4)为一定值以内的范围。范围r34是旋转椭圆体状的范围。

用于判定便携机3位于车内的条件(第一条件或者第二条件)例如包含四个子条件(1)~(4)。判定部233在满足子条件(1)~(4)中的至少一个的情况下判定为便携机3位于车内。

图5中的范围r3示出满足子条件(1)的范围的例子。子条件(1)是距天线ant3的距离l3包含在阈值tha以内的范围这一条件,用下式表示。

l3≦tha

图5中的范围r4示出满足子条件(2)的范围的例子。子条件(2)是距天线ant4的距离l4包含在阈值thb以内的范围这一条件,用下式表示。

l4≦thb

图6中的范围r3、r4以及r34的重复部分示出满足子条件(3)的范围的例子。子条件(3)是距离l3包含在阈值thc以内的范围、并且距离l4包含在阈值thd以内的范围、并且距离l3和距离l4之和包含在阈值the以内的范围这一条件,是以下的三个式子全部满足的条件。

l3≦thc

l4≦thd

(l3+l4)≦the

图7中的范围r4以及r5的重复部分示出满足子条件(4)的范围的例子。子条件(4)是距离l4包含在阈值thf以内的范围、并且距离l5包含在阈值thg以内的范围这一条件,是以下的两个式子双方均满足的条件。

l4≦thf

l5≦thg

判定部233根据门状态判定部231中的门11l、11r的开闭状态的判定结果变更上述的子条件的阈值tha~thg中的至少一部分。即,判定部233使判定为门11l、11r中的至少一方打开的情况下的阈值比判定为门11l、11r均关闭的情况下的阈值小。在图5~图7的例子中,门11l、11r的开闭部分比较接近范围r4、r34,因此,例如判定部233当判定为门11l、11r中的至少一方打开的情况下,使阈值thb、the、thf相对变小。

返回图3。

对于车辆控制部234,当判定为响应信号an的发送源是正规的便携机3的情况下,若便携机3的位置满足规定的条件,则进行与操作输入器4的操作对应的车辆控制。例如,对于车辆控制部234,当在操作输入器4中进行了门的开锁操作的情况下,若判定为便携机3位于车辆1的规定的附近范围内,则向车辆1的门锁止装置5输出指示门的解锁的控制信号(解锁控制信号)。并且,对于车辆控制部234,当在操作输入器4中进行了门的上锁操作的情况下,若判定为便携机3位于车辆1的外部,则向门锁止装置5输出指示门的上锁的控制信号(上锁控制信号)。

此外,对于车辆控制部234,当在滑动式的门11l、11r关闭的中途门11l、11r的操作输入器4(门开闭按钮等)被操作的情况下,在门11l、11r达到关闭状态时输出上锁控制信号。但是,对于车辆控制部234,当在判定部233中判定为便携机3位于车内的情况下,即便门11l、11r达到关闭状态也不输出上锁控制信号。

存储部24是存储处理部23中的计算机的程序、预先准备的处理用的数据、在处理过程中临时保存的数据等的装置,构成为包含ram、非易失性存储器、硬盘等。存储于存储部24的程序或数据可以经由未图示的接口装置从上位装置下载,也可以从光盘或usb存储器等非暂存性存储介质读取。

此处,参照图8、图9的流程图对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钥匙进入系统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8是用于说明便携机3的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主要示出与便携机3的位置的判定相关的处理。

若在接收部32接收到来自车辆侧装置2的请求信号rq(st100),则处理部33以请求信号rq的接收定时作为基准,判定是否为位置判定用信号s的发送期间(st105)。当是发送位置判定用信号s的期间的情况下,处理部33取得接收部32的接收信号强度,并保存于存储部34(st110)。在针对一个位置判定用信号s取得接收信号强度后,处理部33进一步判定是否从其他天线发送了位置判定用信号s(st115)。当存在来自其他天线的发送的情况下,处理部33返回步骤st105,反复进行上述的处理。

若针对所有的天线ant1~ant5均已取得位置判定用信号s的接收信号强度,则评价值算出部331基于从天线ant1~ant5的各个发送的位置判定用信号s的接收信号强度,分别算出距天线ant1~ant5的距离(评价值)(st120)。例如评价值算出部331参照将接收信号强度与距离建立了对应的存储部34的数据表来取得与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距离。

处理部33将包含在评价值算出部331中算出的距各天线ant的距离的信息、在车辆侧装置2中的认证处理中使用的认证信息等的响应信号an从发送部31向车辆侧装置2发送(st125)。

图9是用于说明车辆侧装置2的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主要示出与便携机3的位置的判定相关的处理。

在操作输入器4被用户操作的情况下等,处理部23发送针对便携机3的请求信号rq(st200)。在发送请求信号rq后,车辆侧装置2按顺序选择天线ant1~ant5的各个,并从所选择的天线发送位置判定用信号s(st205)。

若从天线ant1~ant5的各个发送位置判定用信号s,则处理部23监视在接收部22中是否接收到便携机3的响应信号an(st210)。当监视时间超过规定的超时时间的情况下,处理部23结束处理(st215)。

若在接收部22中接收到响应信号an,则处理部23取得响应信号an所包含的距各天线的距离(评价值)(st220)。

并且,门状态判定部231判定门11l、11r的开闭状态(st225)。当判定为门11l、11r均关闭的情况下,判定部233判定距车内的天线(at3~at5)的距离(评价值)是否满足规定的第一条件(st230)。判定部233当距车内的天线(at3~at5)的距离(评价值)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判定为便携机3位于车内(st235),当距车内的天线(at3~at5)的距离(评价值)不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判定为便携机3位于车外(st240)。

另一方面,当判定为门11l、11r中的至少一方打开的情况下,判定部233判定距车内的天线(at3~at5)的距离(评价值)是否满足规定的第二条件(st245)。第二条件中的子条件的阈值(tha~thg)的至少一部分被设定为比第一条件中的子条件的阈值(tha~thg)小的值。判定部233当距车内的天线(at3~at5)的距离(评价值)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判定为便携机3位于车内(st250),当距车内的天线(at3~at5)的距离(评价值)不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判定为便携机3位于车外(st255)。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为了判定为便携机3位于车内而与天线(at3~at5)之间的距离(评价值)应当满足的规定的条件根据门11l、11r的开闭状态而变更。由此,即便当在门11l、11r关闭的情况下和打开的情况下便携机3中的位置判定用信号s的接收信号强度不同,也能够根据该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异而适当地设定基于距离(评价值)的位置判定的条件。因而,即便门的开闭状态变化,也能够正确地判定便携机3相对于车辆1的位置。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为了判定为便携机3位于车内而与天线(at3~at5)之间的距离(评价值)应当满足的条件中包含距一个天线的距离为阈值以下这一条件和距两个天线的距离之和为阈值以下这一条件。当门11l、11r中的至少一方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上述阈值的至少一部分被设定为比门11l、11r均关闭的情况下小的值。由此,用于判定为便携机3位于车内的距离(评价值)的条件变严格。因此,即便因门11l、11r中的至少一方成为打开状态而接收信号强度相对变大,也难以产生便携机3位于车内这一误判定。

<第二实施方式>

其次,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与便携机的位置相关的评价值,算出车辆的天线与便携机之间的距离。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评价值,分别算出车内的多处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数据组和由便携机取得的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马氏距离、以及车外的多处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数据组和由便携机取得的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马氏距离。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钥匙进入系统的结构的一例的图,主要示出车辆侧装置2a的结构。本实施方式中的车辆侧装置2a针对已经说明了的车辆侧装置2(图3)的处理部23追加评价值算出部232,将车辆侧装置2的判定部233变更为判定部233a,其他结构大致与车辆侧装置2相同。以下,以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钥匙进入系统之间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无钥匙进入系统中的便携机3具有与图1所示的便携机3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在处理部33从发送部31发送的响应信号an中包含与来自各天线(ant1~ant5)的位置判定用信号s的接收信号强度相关的信息。

评价值算出部232将由接收部32接收到的响应信号an中所包含的来自各天线(ant1~ant5)的位置判定用信号s的接收信号强度、与通过实际测定或仿真而事先获得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数据组之间的马氏距离作为与便携机3的位置相关的评价值算出。

评价值算出部232根据门状态判定部231中的门11l、11r的开闭状态的判定结果,变更马氏距离(评价值)的算出方法。即,对于评价值算出部232,当在门状态判定部231中判定为门11l、11r均关闭的情况下,将第一马氏距离m1以及第二马氏距离m2作为评价值算出,当在门状态判定部231中判定为门11l、11r中的至少一方打开的情况下,将第三马氏距离m3以及第四马氏距离m4作为评价值算出。

第一马氏距离m1是示出当门11l、11r均关闭的状态下从天线ant1~ant5的各个发送的位置判定用信号s在车内的多处被接收到的情况下的接收信号强度的第一数据组、与响应信号an所包含的来自各天线(ant1~ant5)的位置判定用信号s的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马氏距离。

第二马氏距离m2是示出当门11l、11r均关闭的状态下从天线ant1~ant5的各个发送的位置判定用信号s在车外的多处被接收到的情况下的接收信号强度的第二数据组、与响应信号an所包含的来自各天线(ant1~ant5)的位置判定用信号s的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马氏距离。

第三马氏距离m3是示出当门11l、11r中的至少一方打开的状态下从天线ant1~ant5的各个发送的位置判定用信号s在车内的多处被接收到的情况下的接收信号强度的第三数据组、与响应信号an所包含的来自各天线(ant1~ant5)的位置判定用信号s的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马氏距离。

第四马氏距离m4是示出当门11l、11r中的至少一方打开的状态下从天线ant1~ant5的各个发送的位置判定用信号s在车外的多处被接收到的情况下的接收信号强度的第四数据组、与响应信号an所包含的来自各天线(ant1~ant5)的位置判定用信号s的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马氏距离。

第一马氏距离m1和第三马氏距离m3示出与车内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数据组(第一数据组、第三数据组)之间的相关性,该距离越短,则响应信号an所包含的位置判定用信号s的接收信号强度是在车内取得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可能性越高。并且,第二马氏距离m2和第四马氏距离m4示出与车外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数据组(第二数据组、第四数据组)之间的相关性,该距离越短,则响应信号an所包含的位置判定用信号s的接收信号强度是在车外取得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可能性越高。

存储部24分别存储有用于算出第一马氏距离m1~第四马氏距离m4的参数。评价值算出部232使用上述参数进行各马氏距离的计算。

对于判定部233a,当在门状态判定部231中判定为门11l、11r均关闭的情况下,若第一马氏距离m1比第二马氏距离m2短(m1<m2),则判定为便携机3位于车内。并且,对于判定部233a,当在门状态判定部231中判定为门11l、11r中的至少一方打开的情况下,若第三马氏距离m3比第四马氏距离m4短(m3<m4),则判定为便携机3位于车内。判定部233a的其他动作与已经说明过的判定部233同样。

图11是用于说明车辆侧装置2a的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主要示出与便携机3的位置的判定相关的处理。步骤st300~st315的处理与图9中的步骤st200~st215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若在接收部22中接收到响应信号an,则处理部23取得响应信号an所包含的来自各天线(ant1~ant5)的位置判定用信号s的接收信号强度(st320)。

并且,门状态判定部231判定门11l、11r的开闭状态(st325)。当判定为门11l、11r均关闭的情况下,评价值算出部232算出第一马氏距离m1以及第二马氏距离m2(st330)。判定部233a对第一马氏距离m1与第二马氏距离m2进行比较(st335)。判定部233a当第一马氏距离m1比第二马氏距离m2小的情况下判定为便携机3位于车内(st340),当第一马氏距离m1为第二马氏距离m2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便携机3位于车外(st345)。

另一方面,当判定为门11l、11r中的至少一方打开的情况下,判定部233a算出第三马氏距离m3以及第四马氏距离m4(st350)。判定部233a对第三马氏距离m3与第四马氏距离m4进行比较(st355)。判定部233a当第三马氏距离m3比第四马氏距离m4小的情况下判定为便携机3位于车内(st360),当第三马氏距离m3为第四马氏距离m4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便携机3位于车外(st365)。

如以上说明了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利用与门11l、11r的开闭状态对应的算出方法(使用不同的参数)算出车内的多处的位置判定用信号s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数据组与在便携机3中接收到的位置判定用信号s的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马氏距离、以及车外的多处的位置判定用信号s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数据组与在便携机3中接收到的位置判定用信号s的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马氏距离。由此,即便在门11l、11r关闭的情况下和打开的情况下便携机3中的位置判定用信号s的接收信号强度不同,也能够通过与该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异相匹配的适当的算出方法算出马氏距离,因此能够正确地判定便携机3的位置。

以上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包含其他的各种变形。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门状态判定部231中判定两个门(11l、11r)的开闭状态,但作为判定对象的门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两个门(11l、11r)中的至少一方打开的状态,用于判定便携机3位于车内的判定条件(第二条件)仅设定了一个,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子。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形成为:当在门状态判定部231中判定为多个门中的至少一部分打开的情况下,根据各门的开闭状态的不同组合的每一个而设定判定条件(第二条件)。由此,即便在根据各门的开闭状态的组合而便携机3中的位置判定用信号s的接收信号强度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与该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异相对应地适当地设定判定条件(第二条件)。因而,即便多个门的开闭状态变化,也能够正确地判定便携机3的位置。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便携机3的评价值算出部331中算出距各天线的距离(评价值),但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评价值算出部331的功能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车辆侧装置2。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根据门状态判定部231的判定结果,判定部233的评价值的判定条件变更,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子。在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形成为:除了根据门状态的判定结果而变更判定部233的判定条件之外,还根据门状态判定部231的判定结果来变更评价值算出部232中的评价值的算出方法。例如,也可以形成为:针对门打开的状态和关闭的状态的各个状态,预先在存储部34中存储将位置判定用信号s的接收信号强度与距离建立了对应的数据表,根据门状态判定部231的判定结果,变更评价值算出部331在评价值(距离)的算出中使用的数据表。或者,也可以形成为:针对门打开的状态和关闭的状态的各个状态,变更评价值算出部331在评价值(距离)的算出中使用的近似函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