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分配座椅的方法、相关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00253发布日期:2018-06-05 18:32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智能分配座椅的方法、相关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分配座椅的方法、相关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公交车上通常是通过驾驶员来提醒乘客给需要座椅的人让座,具体地,驾驶员一般是在乘客上车过程中,通过口头提醒乘客给需要座椅的人让座,而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员一般是通过车上的语音提醒装置来提醒乘客给需要座椅的人让座,但在提醒过程中,特别是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容易使驾驶员分神,不利于安全,并且当需要座椅的人与驾驶员间的距离较远时,驾驶员也看不到需要座椅的人是否已经有座椅。另外,关车门后的语音广播提醒次数较少,持续时间较短,也不能有效提醒有座椅的人给需要帮助的人让座。

针对现有技术公共交通上需要座椅的特需乘客有时不能得到座椅的难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分配座椅的方法、相关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公共交通上需要座椅的特需乘客有时不能得到座椅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分配座椅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识别结果,识别结果包括识别出来的特需乘客;根据公共交通设备中当前座椅的使用情况,选取座椅分配给特需乘客;其中,特需乘客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老人、儿童、残疾人、孕妇和抱小孩的乘客。

进一步地,根据公共交通设备中当前座椅的使用情况,选取座椅分配给特需乘客之后,还包括:触发被分配特需乘客的座椅上的预设语音设备发出用于提示特需乘客进入座椅的第一提示音。

进一步地,根据公共交通设备中当前座椅的使用情况,选取座椅分配给特需乘客,具体包括:根据公共交通设备中当前座椅的使用情况,基于就近原则,选取座椅分配给特需乘客。

进一步地,座椅包括预设爱心座椅和非爱心座椅;

根据公共交通设备中当前座椅的使用情况,基于就近原则,选取座椅分配给特需乘客,具体包括:当检测到公共交通设备中有空余的爱心座椅,从空余的爱心座椅中选取距公共交通设备的车门最近的爱心座椅,并分配给特需乘客;当检测到公共交通设备中没有空余的爱心座椅,则进一步判断爱心座椅上的乘客是否均是特需乘客,如果是,则选取距公共交通设备的车门最近的非爱心座椅,并分配给特需乘客,否则,选取距公共交通设备的车门最近的非特许乘客乘坐的爱心座椅分配给特需乘客。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在被分配的座椅为有乘客乘坐的非爱心座椅和/或有非特许乘客乘坐的爱心座椅时,触发座椅上的语音设备发出用于提醒乘客让位的第二提示音。

进一步地,在触发座椅上的语音设备发出用于提醒乘客让位的第二提示音之后,当第二提示音重复预设次数后或者发出第二提示音预设时间后,如果乘客还没有离开,则触发座椅上的气垫放气。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根据当前座椅上的乘客的图像与当前座椅被分配的特需乘客的图像,判断该座椅上当前乘坐的乘客是否与该座椅被分配的特需乘客相匹配,如果是,则结束,否则,触发座椅上的语音设备发出用于表示当前座椅乘客与特需乘客不匹配的第三提示音。

进一步地,特需乘客为1个或多个;当特需乘客为多个时,根据公共交通设备中当前座椅的使用情况,选取座椅分配给特需乘客,还包括:根据公共交通设备中当前座椅的使用情况和多个特需乘客的上车顺序,选取座椅分配给各个特需乘客。

进一步地,根据公共交通设备中当前座椅的使用情况和上车顺序,选取座椅分配给各个特需乘客,包括:根据公共交通设备中乘客上车顺序,对特需乘客进行编号;并根据公共交通设备中当前座椅的使用情况和编号,将座椅分配给各个特需乘客。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公共交通设备,公共交通设备上设有总控制器和图像识别装置;图像识别装置,用于从乘坐公共交通设备的乘客中识别出特需乘客;总控制器,用于根据当前座椅的使用情况和识别出的特需乘客,选取座椅分配给特需乘客;其中,特需乘客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老人、儿童、残疾人、孕妇和抱小孩的乘客。

进一步地,公共交通设备上的每个座椅均设有语音设备;

在选取座椅分配给特需乘客后,总控制器还用于,触发与被分配的座椅对应的语音设备发出用于提示特需乘客进入座椅的第一提示音。

进一步地,总控制器还用于,根据公共交通设备中当前座椅的使用情况,基于就近原则,选取座椅分配给特需乘客。

进一步地,座椅包括预设爱心座椅和非爱心座椅;

总控制器还用于,当检测到公共交通设备中有空余的爱心座椅,从空余的爱心座椅中选取距公共交通设备的车门最近的爱心座椅,并分配给特需乘客;当检测到公共交通设备中没有空余的爱心座椅,则进一步判断爱心座椅上的乘客是否均是特需乘客,如果是,则选取距公共交通设备的车门最近的非爱心座椅,并分配给特需乘客,否则,选取距公共交通设备的车门最近的非特许乘客乘坐的爱心座椅分配给特需乘客。

进一步地,在被分配的座椅为有乘客乘坐的非爱心座椅和/或有非特许乘客乘坐的爱心座椅时,总控制器还用于,触发座椅上的语音设备发出用于提醒乘客让位的第二提示音。

进一步地,总控制器还用于,在触发座椅上的语音设备发出用于提醒乘客让位的第二提示音之后,当第二提示音重复预设次数后或者发出第二提示音预设时间后,如果乘客还没有离开,则触发座椅上的气垫放气。

进一步地,公共交通设备的座椅上还设有图像获取装置;

图像识别装置还用于,将识别出的特需乘客的图像发送给总控制器;

图像获取装置用于,获取当前座椅上的乘客的图像并发送给总控制器;

总控制器还用于,根据图像获取装置获取的当前座椅上的乘客的图像以及图像识别装置发来的特需乘客的图像,判断该座椅上当前乘坐的乘客是否与该座椅被分配的特需乘客相匹配,如果是,则结束,否则,触发座椅上的语音设备发出用于表示当前座椅乘客与特需乘客不匹配的第三提示音。

进一步地,当特需乘客为多个时,总控制器还用于,根据多个特需乘客的上车顺序,选取座椅分配给各个特需乘客。

进一步地,总控制器还用于,根据上车顺序,对特需乘客进行编号,根据公共交通设备中当前座椅的使用情况和编号,将座椅分配给各个特需乘客。

再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总控制器,总控器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通信总线;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指令,以实现上述任一种的智能分配座椅的方法。

又再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本发明提供的任一种智能分配座椅的方法。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通过为识别出来的所有特需乘客均分配相应的座椅,以避免由于不知情而不让座的情况发生,从而有效保证了特需乘客的安全,同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座椅的特需乘客有时不能得到座椅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智能分配座椅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公共交通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公共交通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总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座椅的特需乘客有时不能得到座椅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分配座椅的方法,本发明通过为识别出来的所有特需乘客均分配相应的座椅,以避免由于不知情而不让座的情况发生,也减少了知情但不让座的情况,从而有效保证了特需乘客的安全,同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座椅的特需乘客不能得到座椅的问题。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分配座椅的方法,参见图1,在总控制器侧,该方法包括:

S101、接收识别结果,该识别结果包括识别出来的特需乘客;

S102、根据公共交通设备中当前座椅的使用情况,选取座椅分配给特需乘客。

也就是说,本发明通过为识别出来的所有特需乘客均分配相应的座椅,以避免由于不知情而不让座,从而有效保证了特需乘客的安全,同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座椅的特需乘客不能得到座椅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特需乘客包括:老人、儿童、残疾人、孕妇以及抱小孩的乘客。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其他的特需乘客,如军人,等等。

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应用场景是公交车等公共交通设备上的让座等场景,当然也可应用到火车等其他的公共交通设备上。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的公共交通设备包括:公交车以及地铁等公交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根据公共交通设备中当前座椅的使用情况,选取座椅分配给特需乘客之后的步骤之后,还包括:触发被分配特需乘客的座椅上的预设语音设备发出用于提示特需乘客进入座椅的第一提示音,以提示特需乘客进入座椅。

具体来说,本发明实施例是通过触发被分配的座椅所对应的语音设备发出提示音,以便于特需乘客能够快速进入该座椅,从而大大提升用户体验。

当然,为了更便于特需乘客对应入座,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设置座椅同时发出提示音和提示灯。

具体实施时,本发明实施例是通过触发被分配的座椅发出一段音乐,或者,发出一段语音提示,例如,“请刚上车的老人做到本座椅”,等等。同时,座椅发出提示灯闪烁提示,以引领特需乘客对应入座。

本发明通过在分配完座椅后,向特需乘客发出提示音和提示灯,以更方便特需乘客对应入座。

并且,本发明实施例在所述被分配的座椅为有乘客乘坐的非爱心座椅和/或有非特许乘客乘坐的爱心座椅时,触发座椅上的语音设备发出用于提醒乘客让位的第二提示音。以起到提醒当前座椅上的乘客能够让座的目的。从而避免由于不知情而不让座,以及知情但不让座的情况发生,并在乘客不让座时,司乘人员也可以很快的进行介入,从而有效保证了特需乘客的乘车安全。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总控制器是从公共交通设备上的图像识别装置处获取特需乘客,具体实施时,图像识别装置从乘坐公共交通设备的乘客中识别出特需乘客;

具体地,该图像识别装置可设置在公共交通设备的车门处,乘客在上车时,图像识别装置基于预设的识别规则识别特需乘客,具体可以是基于预设的人体特征识别规则识别特需乘客。如通过对人脸的识别,以及对人体各个部位的识别,确定乘客是否是老人、儿童、残疾人、孕妇或者抱小孩的乘客。

也就是说,具体实施时,本发明实施例可在车门处设置图像识别装置,通过该图像识别装置识别乘客的脸部以及身体的其他部位,以确定乘客是否是特需乘客。

例如,针对老人面部皱纹很多,会弯腰驼背,儿童的身高不高,所以本发明可根据乘客的脸部特征以及乘客的整体身体特征判断乘客是否是老人,根据乘客的身高判断乘客是否是儿童,根据乘客的身体部分特征判断乘客是否是残疾人或孕妇,等等。

具体实施时,本发明实施例根据公共交通设备中当前座椅的使用情况,选取座椅分配给特需乘客,具体包括:根据公共交通设备中当前座椅的使用情况,基于就近原则,选取座椅分配给特需乘客。

也就是说,从安全角度考虑,本发明是基于就近原则,将座椅分配给特需乘客。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公共交通设备上的座椅区分为预设爱心座椅和非爱心座椅,当检测到公共交通设备中有空余的爱心座椅,从空余的爱心座椅中选取距公共交通设备的车门最近的爱心座椅,并分配给特需乘客,当检测到公共交通设备中没有爱心座椅,则进一步检测所有爱心座椅上的乘客是否都是特需乘客,如果不是,则将该爱心座椅进行分配,否则,则选取距公共交通设备的车门最近的非爱心座椅,并分配给特需乘客。

具体实施时,本发明实施例的总控制器是在检测到公共交通设备中有空余的爱心座椅,从空余的爱心座椅中选取距公共交通设备的车门最近的爱心座椅,并分配给特需乘客;当检测到公共交通设备中没有空余的爱心座椅,则进一步判断爱心座椅上的乘客是否均是特需乘客,如果是,则选取距公共交通设备的车门最近的非爱心座椅,并分配给特需乘客,否则,选取距公共交通设备的车门最近的非特许乘客乘坐的爱心座椅分配给特需乘客。

由于现有公共交通设备上的爱心座椅一般在车体的前面,离上车的位置比较近,所以在具体实施时,先分配前面的爱心座椅,并在爱心座椅分配完毕后,还有特需乘客,则启动分配车内的其他的座椅,当然,给特需乘客分配其他座椅也是基于就近原则,以更好的保证特需乘客的安全。

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的可分配的座椅并不限于现有公交车上的爱心座椅,也可在车上的爱心座椅都分配后,根据具体情况,分配公交车上的其他座椅,以更好的保证特需乘客的安全。

由于公共交通设备上的特需乘客一般比较多,当特需乘客为多个时,总控制器则根据公共交通设备中当前座椅的使用情况和上车顺序,选取座椅分配给各个特需乘客。

具体实施时,本发明实施例是根据公共交通设备中乘客上车顺序,对特需乘客进行编号,并根据公共交通设备中当前座椅的使用情况和编号,将座椅分配给各个特需乘客。

也就是说,当车内有多名特需乘客时,本发明实施例对特需乘客进行编号,具体可按照特需乘客上车的次序进行编号,并基于就近原则依次为各个特需乘客分配相应的座椅,从而有效保证所有特需乘客的乘车安全。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根据当前座椅上的乘客的图像与当前座椅被分配的特需乘客的图像,判断该座椅上当前乘坐的乘客是否与该座椅被分配的特需乘客相匹配,如果是,则结束,否则,触发座椅上的语音设备发出用于表示当前座椅乘客与特需乘客不匹配的第三提示音。

也就是说,本发明通过判断被分配的座椅上的乘客是否是对应的特需乘客,如果是,则结束,否则,向被分配的座椅上的乘客发出提示。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是通过总控制器根据图像识别技术,判断被分配的座椅上的乘客是否是对应的特需乘客,如果不是,则触发座椅上的语音设备发出提示,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设置,当在触发座椅上的语音设备发出用于提醒乘客让位的第三提示音之后,当第三提示音重复预设次数后或者发出第三提示音预设时间后,如果乘客还没有离开,则触发座椅上的气垫放气,使座椅乘坐不舒服,迫使乘客离座。

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并不是给特需乘客分配完座椅就结束了,而是要进一步检测被分配的座椅上的乘客是否是对应的特需乘客,具体实施时,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为特需乘客分配完座椅后,建立特需乘客与对应的座椅的一个对应关系的档案,例如,将抓拍的特需乘客的头像照片与该特需乘客对应的座椅建立一个文件夹等等方式,并在分配完座椅后的间隔预定时间间段,根据上述的档案,判断被分配的座椅上的乘客是否是对应的特需乘客,如果是,则结束,否则,向被分配的座椅上的乘客发出提示,具体可以是座椅提示灯闪烁,或者同时进行语音提示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也可以通过图像识别装置将识别出的特需乘客的图像发送给总控制器,由总控制器向分配特需乘客的座椅对应的身份验证装置发送该特需乘客的图像,再由身份验证装置根据当前座椅上的乘客的图像以及总控制器发来的特需乘客的图像,判断该座椅上当前乘坐的乘客是否与该座椅被分配的特需乘客相匹配,如果是,则结束,否则,触发该座椅上的语音设备发出提示。

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可通过总控制器来对乘客身份进行验证,也可以在座椅上单独设置一个身份验证装置,通过身份验证装置完成对乘客身份进行验证。

具体实施时,本发明实施例可同时将该特需乘客与座椅不对应的情况通过司机处显示器以及乘务员处显示反馈给司乘人员,供司乘人员进行处理,以更好的保证特需乘客安全,同时使车辆能够安全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需要来设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提示音、第二提示音以及第三提示音的语音内容以及具体的音效。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司机可通过司机处显示器以及乘务员处显示器实时显示当前座椅情况以及乘坐人人份,以使司机和乘务员能够完全掌握整车的座椅情况。

具体实施时,本发明可通过对爱心座椅、非爱心座椅、已分配的爱心座椅、已分配的非爱心座椅、以及空爱心座椅以及空非爱心座椅分别设置不同的颜色,并在显示器上,按照车内座椅的位置关系,对座椅进行显示,以使司机和乘务员能够对座椅情况一目了然。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发明是针对所有上车的乘客进行检测,如有检测到特需乘客就分配座椅,并建立特需乘客与对应的分配的座椅的档案,在该特需乘客下车后,可重新对该座椅进行分配,在该特需乘客没有下车情况下,总控制器并不会对该座椅进行再分配,但是当座椅上的乘客并不是特需乘客时,则直接提醒该乘客进行让座。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当前座椅的使用情况将座椅分配给特需乘客之后,还包括:将分配结果反馈给司乘人员。

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在给特需乘客分配完座椅后,将特需乘客与其对应的座椅反馈给司乘人员,从而使得司乘人员能够实时掌握车内特需乘客的情况,特别是还有没有座椅的特需乘客的情况发生时,能够及时进行处理,以更好的保证所有特需乘客的乘车安全。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也可以车内的其他情况实时反馈给司乘人员,如,特需乘客与座椅不对应的情况、当前被分配座椅是否已有乘客,等等,以使司乘人员能够对本车情况完全掌控,可以在出现特殊情况时,及时进行处理。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方法还包括:接收乘客输入的到站站点,并在抵达该到站站点后发出提示。

也就是说,除了为特需乘客分配座椅,本发明的方法还能接收乘客输入的到站站点,并在抵达该到站站点后发出提示,从而为乘客特别是特需乘客提供更大的方便。

具体来说,本发明实施例可在快要抵达预设的到站站点后发出语音提示,如:“已经接近某某车站,请您准备下车”,等等。具体实施时,可在语音提示时,提示灯闪烁提醒,与此同时,司乘人员也可以进行人工提醒,从而确保乘客,特别是特需乘客能够及时下车。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方法还包括:获取乘客的身体指标;根据身体指标确定乘客的身体状况;在乘客的身体状况发生异常的情况下,控制报警装置进行报警。

本发明实施例的身体指标包括心率以及血压等,发生异常可以是指标超过预设值。例如,人正常血压大压在120左右,当检测到乘客的大压超过180,则进行报警。

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中,监测乘客的身体状况,并在监测到乘客的身体指标超过预设的指标阈值后报警。

具体实施例时,本发明实施例中,可将对乘客的监测结果反馈给司乘人员,特别是将监测到乘客的身体指标超过预设的指标阈值的结果反馈给司乘人员,以更好的保证乘客的安全,并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进行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本发明实施例可仅在公共交通设备的车门处设置拍照装置,通过拍照装置对乘客进行拍照,并将图像发送给总控制器,由总控制器判断该乘客是否是特许乘客,以减少公共交通设备的成本。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该思路,设置由总控制器完成对乘客的身份验证等工作,从而减少座椅的装置成本。

图2是本发明的智能分配座椅的系统结构示意图,下面将结合图2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对本发明的方法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1)在公共交通设备为公交车,且特需乘客为老人的情况下,本发明通过在车体车门处设置图像识别装置,通过图像识别装置利用图像识别技术识别上车人群中的老年人,得到识别结果,若识别装置识别出多个老年人,则按顺序编号;

2)通过车内自带的WIFI,图像识别装置将识别结果反馈给总控制器,总控制器检查各爱心座椅状态,以就近原则,将爱心座椅和上车老年人进行配对,并将配对结果反馈给乘务员端显示器;

如空余座椅数量小于老年人数量,乘务员显示端语音提示爱心座椅数量,需协调其他座椅;

3)匹配成功的爱心座椅发出语音提示,明确座椅方向和位置,乘务员根据显示以及语音提示指导老年人就坐;

4)若配对成功的爱心座椅上有他人乘坐,则座椅语音重复提示请让座,座椅显示器显示应坐之人头像;

5)如若占座之人在语音重复3次后尚未离开,通过司机处显示器以及乘务员处显示器向司乘人员反馈;

6)根据图像识别技术,验证座椅和乘坐人匹配是否成功,即老年人是否坐上该有座椅;

8)身份验证成功,乘坐人可以在显示器上手动选择所到站,也可语音输入,总控制器发送给乘务员显示端,乘务员为老年乘客选择所到站;

9)根据所坐之人身体情况调整座垫充气位置,使乘坐人舒适,并使用椅背靠近心脏位置的专用麦克风手机乘坐人心跳声音,初步判定老年人乘车状态,一旦有特殊情况,反馈给总控制器,进而在司机以及乘务员显示端显示,及时做有效处理;以及椅背耳边处对各类汽车进行降噪处理;

10)若老年人到站,座椅显示端、乘务员显示端语音提醒该老年人到站,以及座椅震动提示到站信息,共同关注老年人下车细节,避免磕碰。

本发明通过识别特需乘客,并自动为识别出来的特需乘客分配相应的座椅,无需乘客进行手机或者其他机械操作,在方便的同时,也有效保证了特需乘客的安全。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公共交通设备,参见图3,公共交通设备上设有总控制器和图像识别装置;

其中,图像识别装置,用于从乘坐公共交通设备的乘客中识别出特需乘客;总控制器,用于根据当前座椅的使用情况和识别出的特需乘客,选取座椅分配给特需乘客;其中,特需乘客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老人、儿童、残疾人、孕妇和抱小孩的乘客。

也就是说,本发明通过为识别出来的所有特需乘客均分配相应的座椅,以避免由于不知情而不让座,从而有效保证了特需乘客的安全,同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座椅的特需乘客不能得到座椅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特需乘客包括:老人、儿童、残疾人、孕妇以及抱小孩的乘客。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其他的特需乘客,如军人,等等。

本发明实施例的公共交通设备包括:公交车以及地铁等。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的公共交通设备上的每个座椅均设有语音设备;

在选取座椅分配给特需乘客后,总控制器还用于,触发与被分配的座椅对应的语音设备发出用于提示特需乘客进入座椅的第一提示音,以提示特需乘客进入座椅。

并且在被分配的座椅为有乘客乘坐的非爱心座椅和/或有非特许乘客乘坐的爱心座椅时,总控制器还用于,触发座椅上的语音设备发出用于提醒乘客让位的第二提示音。

具体来说,本发明实施例是通过触发被分配的座椅所对应的语音设备发出提示音,以便于特需乘客能够快速进入该座椅,从而大大提升用户体验。

当然,为了更便于特需乘客对应入座,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设置座椅同时发出提示音和提示灯,也可以通过其他提示音来提醒被分配的座椅上的乘客让座,从而避免了不知情而不让座的情况,以及知情但不让座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可在公共交通设备的每个座椅均设置有对应的语音设备,以供乘客进行语音输入到站站点,或引导乘客入座。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的座椅包括预设爱心座椅和非爱心座椅;本发明实施例总控制器还用于,当检测到公共交通设备中有空余的爱心座椅,从空余的爱心座椅中选取距公共交通设备的车门最近的爱心座椅,并分配给特需乘客;当检测到公共交通设备中没有空余的爱心座椅,则进一步判断爱心座椅上的乘客是否均是特需乘客,如果是,则选取距公共交通设备的车门最近的非爱心座椅,并分配给特需乘客,否则,选取距公共交通设备的车门最近的非特许乘客乘坐的爱心座椅分配给特需乘客。

由于现有公共交通设备上的爱心座椅一般在车体的前面,离上车的位置比较近,所以在具体实施时,先分配前面的爱心座椅,并在爱心座椅分配完毕后,还有特需乘客,则启动分配车内的其他的座椅,当然,给特需乘客分配其他座椅也是基于就近原则,以更好的保证特需乘客的安全。

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的可分配的座椅并不限于现有公交车上的爱心座椅,也可在车上的爱心座椅都分配后,根据具体情况,分配公交车上的其他座椅,以更好的保证特需乘客的安全。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的总控制器是根据公共交通设备中当前座椅的使用情况,基于就近原则,选取座椅分配给特需乘客。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座椅包括预设爱心座椅和非爱心座椅;

具体实施时,本发明实施例的总控制器是在检测到公共交通设备中有空余的爱心座椅,从空余的爱心座椅中选取距公共交通设备的车门最近的爱心座椅,并分配给特需乘客;当检测到公共交通设备中没有爱心座椅,选取距公共交通设备的车门最近的非爱心座椅,并分配给特需乘客。

由于现有公共交通设备上的爱心座椅一般在车体的前面,离上车的位置比较近,所以在具体实施时,先分配前面的爱心座椅,并在爱心座椅分配完毕后,还有特需乘客,则启动分配车内的其他的座椅,当然,给特需乘客分配其他座椅也是基于就近原则,以更好的保证特需乘客的安全。

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的可分配的座椅并不限于现有公交车上的爱心座椅,也可在车上的爱心座椅都分配后,根据具体情况,分配公交车上的其他座椅,以更好的保证特需乘客的安全。

具体实施时,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总控制器是基于图像识别技术,判断被分配的座椅上的乘客是否是特需乘客,如果是,则结束,否则触发座椅上的语音设备发出提示。

具体来说,本发明实施例公共交通设备的座椅上还设有图像获取装置;图像识别装置还用于,将识别出的特需乘客的图像发送给总控制器;图像获取装置用于,获取当前座椅上的乘客的图像并发送给总控制器;总控制器还用于,根据图像获取装置获取的当前座椅上的乘客的图像以及图像识别装置发来的特需乘客的图像,判断该座椅上当前乘坐的乘客是否与该座椅被分配的特需乘客相匹配,如果是,则结束,否则,触发座椅上的语音设备发出用于表示当前座椅乘客与特需乘客不匹配的第三提示音。

或者,本发明实施例也可公共交通设备的座椅上还设有身份验证装置完成对乘客身份进行验证。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图像识别装置将识别出的特需乘客的图像发送给总控制器,由总控制器向分配特需乘客的座椅对应的身份验证装置发送该特需乘客的图像,再由身份验证装置根据当前座椅上的乘客的图像以及总控制器发来的特需乘客的图像,判断该座椅上当前乘坐的乘客是否与该座椅被分配的特需乘客相匹配,如果是,则结束,否则,触发该座椅上的语音设备发出提示。

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并不是给特需乘客分配完座椅就结束了,而是要进一步检测被分配的座椅上的乘客是否是对应的特需乘客,具体实施时,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为特需乘客分配完座椅后,建立特需乘客与对应的座椅的一个对应关系的档案,例如,将抓拍的特需乘客的头像照片与该特需乘客对应的座椅建立一个文件夹等等方式,并在分配完座椅后的间隔预定时间间段,根据上述的档案,判断被分配的座椅上的乘客是否是对应的特需乘客,如果是,则结束,否则,向被分配的座椅上的乘客发出提示,具体可以是座椅提示灯闪烁,或者同时进行语音提示等等,如果提示还没有效果,则可触发向司机或乘务员发出警告等等。

进一步地,当车内有特需乘客为多个时,总控制器根据多个特需乘客的上车顺序,选取座椅分配给各个特需乘客。

具体地,总控制器是根据上车顺序,对特需乘客进行编号,根据公共交通设备中当前座椅的使用情况和编号,将座椅分配给各个特需乘客。

由于公共交通设备上的特需乘客一般比较多,当特需乘客为多个时,总控制器则根据公共交通设备中当前座椅的使用情况和上车顺序,选取座椅分配给各个特需乘客。

本发明实施例的相关内容可参照方法实施例进行理解,在此不再进行详细赘述。

相应的,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总控制器,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通信总线;

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处理器用于运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指令,以实现方法实施例中的任一种智能分配座椅的方法的步骤,并达到相应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以及公共交通设备实施例进行理解,在此不再进行详细赘述。

相应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前述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智能分配座椅的方法,因此也能实现相应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以及公共交通设备实施例进行理解,在此不再进行详细赘述。

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各种改进、增加和取代也是可能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当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