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员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91447发布日期:2018-10-16 22:22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乘员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在汽车中保护坐在座椅上的乘员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中保护坐在座椅上的乘员的装置,有的会使用座椅安全带和前安全气囊(专利文献1)。

座椅安全带一般为三点式,具有绕在坐在座椅上的乘员的腰部的腰带部、以及斜挂在上身前的肩带部。而且,在碰撞前通过卷收器卷取座椅安全带降低松弛度,在碰撞时限制座椅安全带的送出。由此,能够以将在碰撞时要从座椅向前移动的乘员的身体保持为坐在座椅上的状态的方式工作。

前安全气囊在乘员室中设置在设于座椅前方的方向盘或仪表板上,向后朝向座椅展开。而且,将在碰撞时向前倒去的乘员的上身通过展开的前安全气囊支撑,并吸收冲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35009号公报

但是,即使使用这种乘员保护装置,也不能在所有的碰撞形式中提供适当的保护。

例如,即使在前面碰撞中,坐在座椅上的乘员也可能会因碰撞的冲击而向前移动。而且,当乘员的腰部从座椅的就座位置向前滑行移动时,以腰部为轴并要绕着该轴向前倒去的上身会从靠近前安全气囊的状态变为向前倒去。这种情况下,前安全气囊与上身的接触状态将与在腰部位于座椅的就座位置的情况下设想的接触状态有所不同。

另外,根据车体中的座椅的前后调整位置、坐在座椅上的乘员的体型、乘员的就座姿势等,碰撞时的乘员的举动也会发生变化。



技术实现要素:

如此,就乘员保护装置而言,需要进一步改善乘员保护性能。

本发明涉及的乘员保护装置,具有:上下安全气囊,其从与坐在车辆的座椅上的乘员的至少肩部相比的上方向下方展开,其中,所述上下安全气囊在展开期间在坐在所述座椅上的乘员的上身前侧以其展开顶端部朝向乘员腰部的方式翘曲,所述展开顶端部在所述上下安全气囊翘曲的状态下,与展开期间坐在所述座椅上的乘员的前面接触。

优选地,所述展开顶端部可以在所述上下安全气囊保持在前后方向上弯曲而翘曲的状态下进一步展开,由此顶上坐在所述座椅上的乘员的腰部或其附近的前面。

优选地,作为连结车辆的与坐在座椅上的乘员的肩部相比成为上侧的部分和所述上下安全气囊的所述展开顶端部的系绳,所述乘员保护装置可以具有比所述上下安全气囊的展开长度短的系绳,所述上下安全气囊以通过所述系绳的张力在展开途中在前后方向上弯曲的方式翘曲。

优选地,所述上下安全气囊可以从所述车辆的车顶向下开始展开,比所述上下安全气囊短的所述系绳在所述车辆的车顶上安装在相比所述上下安全气囊成为后侧的所述座椅的上方或后方。

优选地,所述上下安全气囊可以从所述车辆的车顶向后下方开始展开,所述系绳在所述车辆的车顶上相比所述上下安全气囊安装在前侧。

优选地,所述上下安全气囊可以从所述车辆的车顶向前下方开始展开,所述系绳在所述车辆的车顶上相比所述上下安全气囊和所述座椅安装在后侧。

优选地,所述上下安全气囊可以从所述车辆的车顶向下侧开始展开,以通过设置在内部的系绳的张力在展开途中在前后方向上弯曲的方式翘曲。

优选地,所述上下安全气囊可以从所述车辆的车顶向下侧开始展开,以通过前面部分比后面部分更长地展开而在前后方向上弯曲的方式翘曲。

优选地,所述上下安全气囊可以具有:右肩前展开部和左肩前展开部,从所述车辆的车顶向坐在所述座椅上的乘员的两肩部的前面展开;以及胸前展开部,其与所述右肩前展开部的下端和所述左肩前展开部的下端连结,向坐在所述座椅上的乘员胸部的前面展开,所述右肩前展开部和所述左肩前展开部以比所述胸前展开部更易变形的状态展开。

优选地,所述上下安全气囊可以在位于所述胸前展开部的上侧且成为所述右肩前展开部与所述左肩前展开部之间的部分上具有头部承接展开部,所述头部承接展开部以比所述胸前展开部更易变形的状态展开。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乘员保护装置具有上下安全气囊,其从与坐在车辆座椅上的乘员的肩部相比的上方向下方展开。而且,上下安全气囊在展开期间在坐在座椅上的乘员的上身前侧以其展开顶端部朝向乘员腰部的方式翘曲,展开顶端部在上下安全气囊翘曲的状态下,与展开中坐在座椅上的乘员的前面接触。如此以翘曲状态的展开中的上下安全气囊的展开顶端部与坐在座椅上的乘员的前面接触,由此,坐在座椅上的乘员被按住。例如,通过上下安全气囊要进一步展开的高展开压力、和上下安全气囊要从翘曲状态恢复原来形状的复原力,乘员被按住。

而且,由于翘曲状态的展开中的上下安全气囊的展开顶端部将坐在座椅上的乘员的前面压住,因此无论车体中的座椅的前后调整位置如何,展开前的座椅上的就座位置和姿势如何,乘员的体型如何,都能按住坐在座椅上的乘员。

其结果,乘员的身体,尤其是腰部会保持在上下安全气囊的展开顶端部接触时的位置。在碰撞时不易向前方等移动。例如,在前面碰撞时,乘员的上身将会绕着稳定处于就座位置的腰部向前侧倒下,碰撞时的乘员的上身的举动接近期望的举动。而且,绕着位于就座位置的腰部向前方等倒下的上身由上下安全气囊支撑,能够吸收冲击。

尤其是,展开顶端部在上下安全气囊保持在前后方向上弯曲翘曲的状态下进一步展开,由此顶上坐在座椅上的乘员的腰部或其附近的前面。腰部会从其前方或上方被通过固定方向以高展开压力顶上的上下安全气囊的展开顶端部按压。腰部的举动稳定。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是可应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汽车的说明图;

图2(a)-图2(c)是完全重叠正面碰撞中的乘员的举动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3是乘员腰部一直位于座椅的就座位置的情况下上身倒下的状态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说明图;

图5(a)和图5(b)是说明图4的上下安全气囊展开状态的侧视图和俯视图;

图6是说明图4的上下安全气囊展开状态的正面图;

图7(a)-图7(d)是图4的上下安全气囊的展开经过的说明图;

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说明图;

图9是第三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说明图;

图10是第四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说明图;

图11(a)和图11(b)是第五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汽车(车辆)

2…乘员室

3…车体

4…座椅

5…车门

6…仪表板

7…中控台

10…乘员保护装置

11…乘员位置传感器

12…g传感器

13…计时器

14…乘员保护控制部

15…前安全气囊装置

16…前安全气囊

17…充气器

18…三点式座椅安全带装置

19…座椅安全带

20…上下安全气囊装置

21…充气器

22…主体

23…上下安全气囊

24…右肩前展开部

25…左肩前展开部

26…胸前展开部

27…展开顶端部

28…头部承接展开部

29…系绳

30…折皱部(蛇腹部)

40…自动驾驶控制装置

41…车外摄像传感器

42…自动驾驶控制部

43…转向促动器

44…制动促动器

45…动力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a)和图1(b)是可应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10的汽车1的说明图。

汽车1是车辆的一例。汽车1具有形成有乘员室2的车体3。乘员室2中设置有后座4和2个前座4,该后座4和2个前座4在乘员室2中朝前设置,供乘员就座。乘员室2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供乘员上下车而开关的车门5。前座4的前面设置有与乘员室2的左右宽度相对应的长度的仪表板6。2个前座4之间设置有中控台7。

另外,该汽车1中设置有在与其他汽车等碰撞时保护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的装置。

图1(a)和图1(b)中图示有座椅安全带19、前安全气囊16。

座椅安全带19一般为三点式。三点式座椅安全带19具有绕在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的腰部的腰带部、以及斜挂在上身前的肩带部。而且,在碰撞前通过未图示的卷收器卷取座椅安全带19降低松弛,并在碰撞时限制座椅安全带19的送出。由此,能够以将在碰撞时要从座椅4向前移动的乘员的身体保持为坐在座椅4上的状态的方式工作。

前安全气囊16在乘员室2中设置在设于座椅4前方的方向盘或仪表板6上,朝后向着座椅4展开。而且,能够将在碰撞时向前倒去的乘员的上身通过展开的前安全气囊16支撑,并吸收冲击。

但是,即使使用这种乘员保护装置10,也不能在所有的碰撞形式中适当地保护乘员。即使是正面碰撞,至少也有完全重叠碰撞、偏置碰撞(オフセット衝突)、斜向碰撞的碰撞形式。而且,如果碰撞的形式不同,那么作用在碰撞时的车体3和乘员身体上的冲击力的大小、方向会有所不同,车体3和乘员的举动也会不同。

例如,图2(a)-图2(c)是完全重叠正面碰撞中的乘员的举动的一例的说明图。

当在乘员坐在座椅4上的状态下发生正面碰撞时,如图2(a)所示,由于碰撞的冲击,会有要相对向前移动的力作用在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身上。

此时,假设乘员未被座椅安全带19按压,则如图2(b)所示,乘员的腰部会从座椅4的就座位置向前滑行移动。

而且,例如在膝头碰到仪表板6的状态下,乘员的腰部会停止移动,乘员的上身如图2(c)所示,会以该位置的腰部为轴,绕着腰部向前倒去。

与此相对,图3是乘员腰部一直位于座椅4的就座位置的情况下乘员的上身倒下的状态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2(c)中的上身对于前安全气囊16的接触状态与图3相比,显然与在腰部位于就座位置的情况下设想的接触状态有所不同。乘员的上身会在靠近前安全气囊16的位置上向前倒去。展开的前安全气囊16与上身的接触状态会与设想为腰部位于座椅4的就座位置的情况下的接触状态有所不同。这种情况下,通过展开的前安全气囊16,有可能无法适当地支撑倒下的上身并吸收冲击。

另外,上身在腰部停止移动后会在短时间内急速向前倾倒。

另外,根据车体3中的座椅4的前后调整位置、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的体型、乘员的就座姿势等,碰撞时的乘员的举动也会发生变化。

如此,就乘员保护装置10而言,需要进一步改善乘员保护性能。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10的说明图。

图4中,除了乘员保护装置10以外,还同时图示有自动驾驶控制装置40。自动驾驶控制装置40具有:车外摄像传感器41、自动驾驶控制部42、转向促动器43、制动促动器44、动力源45。

车外摄像传感器41例如拍摄车体3的前方。由此,例如可以将从前面接近行驶中的车体3的其他车体拍摄成图像。

转向促动器43代替方向盘,驱动汽车1的转向装置。

制动促动器44代替制动器踏板,驱动汽车1的制动装置。

动力源45例如为汽油发动机、电动机。

自动驾驶控制部42自动控制汽车1的行驶。自动驾驶控制部42例如按照通往目的地的行驶路径信息,控制转向促动器43、制动促动器44、以及动力源45。另外,自动驾驶控制部42根据车外摄像传感器41的图像,确定接近物,预测与接近物的碰撞。而且,当预测到与接近物的碰撞时,自动驾驶控制部42会控制转向促动器43、制动促动器44、以及动力源45,以躲避该碰撞。

图4的乘员保护装置10具有:乘员位置传感器11、g传感器12、计时器13、乘员保护控制部14、前安全气囊装置15、三点式座椅安全带装置18、上下安全气囊装置20。

乘员位置传感器11检测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的头部位置或上身位置。例如,乘员位置传感器11以背靠在座椅4上的就座位置为基准,检测向前方的移动量或向左右方向的移动量。

g传感器12检测作用在汽车1上的加速度。检测的加速度的方向可以为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

计时器13测量时刻或时间。

前安全气囊装置15设置在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的前面。前安全气囊装置15例如设置在仪表板6、方向盘上。前安全气囊装置15具有前安全气囊16、充气器17。通过输入点火信号,充气器17向前安全气囊16内放出气体。由此,前安全气囊16朝后向着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展开。前安全气囊16在乘员上身的前面展开。

三点式座椅安全带装置18具有座椅安全带19。通过未图示的卡舌与带扣的卡合,座椅安全带19形成有:针对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的腰部周围设置的腰带部、以及从上身的一方的肩部跨到腰部内侧部分斜挂着的肩带部。而且,通过输入预紧信号和支撑信号,未图示的卷收器将座椅安全带19卷取。例如,在碰撞前卷取座椅安全带19降低松弛度,在碰撞时限制座椅安全带19的送出。由此,能够将在碰撞时要从座椅4向前移动的乘员的身体保持为坐在座椅4上的状态。

在乘员保护控制部14连接有:车外摄像传感器41、自动驾驶控制部42、乘员位置传感器11、g传感器12、计时器13、前安全气囊装置15、三点式座椅安全带装置18、上下安全气囊装置20。

乘员保护控制部14根据传感器的信息判断碰撞的可能性。而且,当有可能发生碰撞时,乘员保护控制部14会执行预碰撞控制。在预碰撞控制中,乘员保护控制部14例如会执行卷取座椅安全带19的预紧控制。

另外,当根据传感器的信息检测到碰撞时,乘员保护控制部14会执行乘员保护控制。在乘员保护控制中,乘员保护控制部14会限制座椅安全带19的送出,让前安全气囊16展开。

图5(a)和图5(b)是说明图4的上下安全气囊23展开状态的侧视图和俯视图。

图6是说明图4的上下安全气囊23展开状态的正面图。

上下安全气囊装置20具有:配置有充气器21的主体22、通过充气器21的发生气体从主体22展开的上下安全气囊23、与上下安全气囊23连结的系绳29。

主体22在汽车1的车顶上配置在比座椅4靠前侧的位置上。主体22可以以与座椅4的左右宽度相对应的宽度设置。

上下安全气囊23从设置在汽车1的车顶上的主体22向下展开。如图6所示,上下安全气囊23具有右肩前展开部24、左肩前展开部25、胸前展开部26、以及头部承接展开部28。

右肩前展开部24是在座椅4的右端部分的上方,从设置在汽车1的车顶上的主体22向下展开至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的右肩部的高度的部分。右肩前展开部24在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的右肩部的前面展开。

左肩前展开部25是在座椅4的左端部分的上方,从设置在汽车1的车顶上的主体22向下展开至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的左肩部的高度的部分。左肩前展开部25在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的左肩部的前面展开。

胸前展开部26是与右肩前展开部24的下端和左肩前展开部25的下端连结,以与座椅4的左右宽度相对应的宽度,在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胸部的前面展开的部分。胸前展开部26的成为展开方向下端侧的展开顶端部27,具有到达座椅4的椅面下侧的高度。上下安全气囊23的上下方向的展开长度形成为比从汽车1的车顶到座椅4的椅面的高度长。

头部承接展开部28是在位于胸前展开部26的上侧、且成为右肩前展开部24与左肩前展开部25之间的部分展开的部分。头部承接展开部28具有与乘员的颚部相对应的凹曲形状。

而且,右肩前展开部24和所述左肩前展开部25以比胸前展开部26更易变形的状态展开。例如,通过降低展开压力或展开袋体采用伸缩性高的材料,使展开部容易变形。需要说明的是,右肩前展开部24、左肩前展开部25、胸前展开部26、以及头部承接展开部28也可以作为彼此连通的一个气室而构成。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在展开部之间设置压力开闭阀等来让各部以不同的压力展开。

系绳29将汽车1的与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的肩部相比成为上侧的车顶、和上下安全气囊23的展开顶端部27连结。

系绳29在汽车1的车顶上,安装在相比上下安全气囊23成为后侧的座椅4的上方。需要说明的是,系绳29也可以安装在比座椅4的上方更靠后方。

系绳29形成为比从汽车1的车顶到座椅4的椅面的距离短。即,系绳29比上下安全气囊23的展开长度短。

图7(a)-图7(d)是图4的上下安全气囊23的展开经过的说明图。

在图7(a)的碰撞前,乘员保护控制部14判断碰撞的可能性。而且,当有可能发生碰撞时,乘员保护控制部14会让上下安全气囊装置20展开。

如图7(b)所示,上下安全气囊23从与坐在汽车1的座椅4上的乘员的肩部相比位于上面的汽车1的车顶,向下开始展开。而且,在上下安全气囊23展开期间,短的系绳29充分延伸。

通过系绳29的张力,之后进一步展开的上下安全气囊23,在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的上身前侧,以其展开顶端部27朝向乘员腰部的方式翘曲。而且,在该前后方向上弯曲翘曲的状态下,如图7(c)所示,展开顶端部27以顶上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的腰部或其附近的前面的方式接触。由此,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的腰部在碰撞前被按在座椅4的就座位置上。

之后,当实际发生碰撞时,如图7(d)所示,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的上身在腰部被按在座椅4的就座位置的状态下向前倒下。上身向上下安全气囊23倒去。

需要说明的是,上下安全气囊23的展开时间也可以是检测到实际碰撞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上下安全气囊23在碰撞时,也可以按住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的腰部,避免其向前等滑动,并且支撑因碰撞的冲击而倒下的上身。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乘员保护装置10具有上下安全气囊23,其从与坐在汽车1的座椅4上的乘员的至少肩部相比的上方朝向下方展开。而且,上下安全气囊23在展开期间,在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的上身前侧,以其展开顶端部27朝向乘员腰部的方式翘曲,展开顶端部27在上下安全气囊23翘曲的状态下,与展开期间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的前面接触。如此翘曲状态的展开中的上下安全气囊23的展开顶端部27与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的前面接触,由此,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被按住。例如,通过上下安全气囊23要进一步展开的高展开压力、和上下安全气囊23要从翘曲状态恢复原来形状的复原力,乘员被按住。

而且,由于翘曲状态的展开中的上下安全气囊23的展开顶端部27将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的前面压住,因此无论车体3中的座椅4的前后调整位置如何,展开前的座椅4上的就座位置和姿势如何,乘员的体型如何,都能按住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

其结果,乘员的身体,尤其是腰部会保持在上下安全气囊23的展开顶端部27接触时的位置。在碰撞时不易向前方等移动。例如,在前面碰撞时,乘员的上身将会绕着稳定处于就座位置的腰部向前侧倒下,碰撞时的乘员的上身的举动接近期望的举动。而且,绕着位于就座位置的腰部向前方等倒下的上身由上下安全气囊23支撑,能够吸收冲击。

尤其是,展开顶端部27在上下安全气囊23在前后方向上弯曲翘曲的状态下进一步展开,由此顶上坐在所述座椅4上的乘员的腰部或其附近的前面。腰部会从其前方或上方被通过固定方向以高展开压力顶上的上下安全气囊23的展开顶端部27按压。腰部的举动稳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汽车1的与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的肩部相比成为上侧的部分、和所述上下安全气囊23的所述展开顶端部27,由系绳29连结。另外,系绳29形成为比上下安全气囊23的展开长度短。其结果,从坐在汽车1的座椅4上的乘员的更上侧开始向下展开的上下安全气囊23,能够通过所述系绳29的张力以在展开途中在前后方向上弯曲的方式翘曲。翘曲状态下的上下安全气囊23的展开顶端部27,能够以顶上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的腰部或其周围的方式展开。另外,通过该系绳29的张力,可以支撑倒下的乘员的上身并吸收冲击。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汽车1的车顶向下开始展开的上下安全气囊23,以通过在汽车1的车顶上安装在相比所述上下安全气囊23成为后侧的所述座椅4的上方的系绳29而朝向前后方向的后方弯曲的方式翘曲,可以在该翘曲状态下向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的腰部或其附近从前面顶上。因此,可以强力地抑制乘员腰部向前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右肩前展开部24和所述左肩前展开部25以比所述胸前展开部26更易变形的状态展开。因此,在所述胸前展开部26上吸收上身冲击的状况下,右肩前展开部24和所述左肩前展开部25可以变形。其结果,可以抑制正在吸收冲击的胸前展开部26的变形,从而难以由于胸前展开部26发生变形而对上身作用弯曲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胸前展开部26的上侧,设置有在比胸前展开部26更易变形的状态下展开的头部承接展开部28。因此,可以通过头部承接展开部28来吸收乘员头部的冲击。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针对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10进行说明。

在下面的说明中,针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主要针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10的说明图。

图8中,上下安全气囊装置20在汽车1的车顶上安装在座椅4的前缘的上方。

系绳29在汽车1的车顶上,相比上下安全气囊23安装在前侧。

而且,上下安全气囊23从汽车1的车顶向后下方开始展开。

之后,在上下安全气囊23的展开期间,短的系绳29充分延伸。

通过系绳29的张力,之后进一步展开的上下安全气囊23,在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的腰部前侧,以其展开顶端部27朝向乘员的前面的方式翘曲。而且,在该前后方向上弯曲而翘曲的状态下,如图8所示,展开顶端部27顶上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的大腿部的上面。另外,上下安全气囊23的弯曲部分顶上腰部附近的前面。由此,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的腰部被按在座椅4的就座位置上。

之后,当实际发生碰撞时,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的上身在腰部被按在座椅4的就座位置的状态下向前倒下。上身向上下安全气囊23倒去。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汽车1的车顶向后下方开始展开的上下安全气囊23,可以以通过在汽车1的车顶上相比上下安全气囊23安装在前侧的系绳29而朝向前后方向的前方弯曲的方式翘曲,在该翘曲状态下以从上面按住的方式顶上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的大腿部。而且,弯曲的上下安全气囊23成为立在乘员上身和腰部前面的姿态,因此也可以有效抑制上身向前倒下。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采用在展开顶端部27在前后方向上弯曲而翘曲的状态下朝向腰部,顶到腰部附近的前面并结束展开的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针对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10进行说明。

在下面的说明中,针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主要针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图9是第三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10的说明图。

图9中,上下安全气囊装置20在汽车1的车顶上安装在座椅4的上方。需要说明的是,上下安全气囊装置20也可以相比座椅4安装在后侧。

系绳29在汽车1的车顶上,相比上下安全气囊23安装在后侧。系绳29相比座椅4安装在后侧。

而且,上下安全气囊23从汽车1的车顶向前下方开始展开。

之后,在上下安全气囊23展开期间,短的系绳29充分延伸。

通过系绳29的张力,之后进一步展开的上下安全气囊23,在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的上身前侧,以其展开顶端部27朝向乘员腰部的方式翘曲。而且,在该前后方向上弯曲翘曲的状态下,如图9所示,展开顶端部27顶到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的大腿部的上面。另外,上下安全气囊23的展开顶端部27顶到腰部附近的前面。由此,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的腰部被按在座椅4的就座位置上。

之后,当实际发生碰撞时,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的上身在腰部被按在座椅4的就座位置的状态下向前倒下。上身向上下安全气囊23倒去。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汽车1的车顶向前下方开始展开的上下安全气囊23,可以以通过在汽车1的车顶上相比上下安全气囊23和座椅4安装在后侧的系绳29而向前后方向的后方弯曲的方式翘曲,在该翘曲状态下从前上方顶上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的腰部或其附近的大腿。因此,可以强力地抑制乘员腰部向前移动。而且,弯曲的上下安全气囊23成为类似立在乘员上身和腰部前面的姿态,因此也可以有效抑制上身向前倒下。

[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针对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10进行说明。

在下面的说明中,针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主要针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图10是第四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10的说明图。

图10中,上下安全气囊装置20在汽车1的车顶上相比座椅4的前缘的上方安装在前侧。

另外,上下安全气囊23内设置有系绳29。系绳29连结上下安全气囊23的上缘前侧和展开顶端部27的前面之间。上下安全气囊23中的该连结区段的长度比系绳29长。

而且,上下安全气囊23从汽车1的车顶向下开始展开。

之后,在上下安全气囊23的展开期间,短的系绳29充分延伸。

通过设置在上下安全气囊23内部的系绳29的张力,之后进一步展开的上下安全气囊23,在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的上身前侧,以其展开顶端部27朝向乘员腰部的方式翘曲。而且,在该前后方向上弯曲而翘曲的状态下,如图10所示,展开顶端部27顶上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的大腿部的上面。另外,上下安全气囊23的展开顶端部27顶到腰部的前面。由此,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的腰部被按在座椅4的就座位置上。

之后,当实际发生碰撞时,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的上身在腰部被按在座椅4的就座位置的状态下向前倒下。上身向上下安全气囊23倒去。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汽车1的车顶向下侧开始展开的上下安全气囊23,以通过设置在其内部的系绳29的张力在展开途中在前后方向上弯曲的方式翘曲。其结果,翘曲状态下的上下安全气囊23的展开顶端部27,能够以顶上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的腰部或其周围的方式展开。

[第五实施方式]

下面针对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10进行说明。

在下面的说明中,针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主要针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图11(a)和图11(b)是第五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10的说明图。图11(a)表示展开途中的状态,图11(b)表示展开后的状态。

图11(a)和图11(b)中,上下安全气囊装置20在汽车1的车顶上相比座椅4的前缘的上方安装在前侧。

另外,上下安全气囊23的前面设置有折皱部30。

而且,如图11(a)所示,上下安全气囊23从汽车1的车顶向下开始展开。

之后,图11(b)的上下安全气囊23中,折皱部30伸展。由此,上下安全气囊23的前面部分比后面部分更长地展开。上下安全气囊23以展开顶端部27朝后展开的方式,在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的上身前侧翘曲。而且,在该前后方向上弯曲而翘曲的状态下,展开顶端部27顶到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的腰部的前面。由此,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的腰部被按在座椅4的就座位置上。

之后,当实际发生碰撞时,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的上身在腰部被按在座椅4的就座位置的状态下向前倒下。上身向上下安全气囊23倒去。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汽车1的车顶向下侧开始展开的上下安全气囊23,以通过其前面部分比后面部分更长地展开而在前后方向上弯曲的方式翘曲。其结果,翘曲状态下的上下安全气囊23的展开顶端部27,能够以顶上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的腰部或其周围的方式展开。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示例,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或变更。

上述实施方式中,从上向下展开的上下安全气囊23,在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腰部的前侧翘曲,下端与乘员大腿部的上面接触。

此外,例如,上下安全气囊23也可以在下端与乘员大腿部的上面隔开的状态下,以在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腰部的前侧翘曲的方式展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