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式车用温控负离子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82130阅读:8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具体涉及一种内置式车用温控负离子座椅。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汽车座椅不具备任何调节表面温度的功能,近些年出现了一些“汽车座椅空调装置”其功能是在座椅海绵与座套之间放置一个由数个柔性导管并接而成且导管上有透气孔的透气层,通过风机向其导气,但这些柔性通气管任何一段受到人体重压阻断时,气流则无法顺畅,影响透气的均匀性且所导的风为自然风,升、降温效果差。还有某汽车通风座椅是在座椅内部固定几个轴流风机,通过其上层的透气网层向带孔座椅均匀吹起或吸气,该方案透气性较好,但所出的风为自然风或车内空调降温后的风层,这种方案的缺点是:离不开汽车空调的作用,属于被动降温。同时,在高速长时间行车的中,由于车内密闭,驾驶员容易疲劳,对身体健康和安全都造成严重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不依靠于汽车内部空调系统也能够调整汽车表面温度,同事对车内人员提供负氧离子,振奋精神,提高行车安全,保持人体身体健康的内置式车用温控负离子座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内置式车用温控负离子座椅,包括座垫和靠背垫,所述座垫和靠背垫表面均设有带孔真皮套,所述带孔真皮套下设有带孔海绵,所述带孔海绵的下方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有进气风扇,所述进气风扇的另一端连接有可伸缩式通风软管道,所述通风软管道连接有风分离器,所述风分离器上内部设有带散热器的半导体冷/热模块,所述风分离器另一端与出风管连接,所述出风管出口与所述带孔海绵连接,所述靠背垫顶部内置有负离子发生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靠背垫上的风分离器中的半导体冷/热模块与负离子发生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负离子发生器的出气口连接有出气管道,所述出气管道依次穿过带孔海绵和带孔真皮套至表面;所述负离子发生器连接与所述靠背垫上的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连接有开关,所述开关设置在汽车驾驶区控制面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通过电源线与进气风扇、风分离器和风分离器内部的带散热器的半导体冷/热模块、负离子发生器连接,所述控制器内置于座垫和靠背垫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进气风扇、风分离器和负离子发生器连接在汽车电源上。

进一步的,所述出气管道为莲蓬喷头。

进一步的,所述负离子发生器上设有流量调节阀,所述流量调节阀与控制器无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流量调节阀为电动阀门。

本实用新型内置式车用温控负离子座椅,其有益效果在于:座椅可通过隐藏的风分离器处理空气后以控制座椅表面的温度。同时可通过靠背垫上方负离子发生器的设置,能够使人能够呼吸道负氧离子,提升醒脑,具有保健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座垫,2-靠背垫,3、23-带孔海绵,4、24-控制器,5、25-进气风扇,6、26-通风软管道,7、27-风分离器,8、28-带散热器的半导体冷/热模块,9-负离子发生器,10-出气管道,11-开关,12-流量调节阀,13、33-出风管,14、41-带孔真皮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内置式车用温控负离子座椅,如图1所示,包括座垫1和靠背垫2,座垫1和靠背垫2表面均设有带孔真皮套14、24,带孔真皮套14、24下设有带孔海绵3、23,带孔海绵3、23的下方设有控制器4、41,控制器4、41连接有进气风扇5、25,进气风扇5、25的另一端连接有可伸缩式通风软管道6、26,通风软管道6、26连接有风分离器7、27,风分离器7、27内部设有带散热器的半导体冷/热模块8、28,风分离器7、27另一端与出风管13、33连接,出风管13、33出口与带孔海绵3、23连接,靠背垫2顶部内置有负离子发生器9,负离子发生器9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靠背垫2上的风分离器27中的半导体冷/热模块28与负离子发生器9的进气口连接,负离子发生器9的出气口连接有出气管道10,出气管道10末端为莲蓬喷头,且出气管道10上设有流量调节阀12,流量调节阀12与控制器24连接,出气管道10依次穿过带孔海绵23和带孔真皮套41至表面;负离子发生器9连接与靠背垫2上的控制器24连接,控制器24连接有开关11,开关11设置在汽车驾驶区控制面板上,开关11上设有温度调节按钮和负氧离子流量调节按钮,控制器24通过电源线与进气风扇25和风分离器27内部的带散热器的半导体冷/热模块28连接,控制器4、24内置于座垫1和靠背垫2内部,且由汽车电源为控制器4、24,进气风扇5、25,风分离,7、27和负离子发生器9提供电能。

该进气风扇5、25和风分离器7、27及带散热器的半导体冷/热模块8、28经控制器4、24的开关开启运转及制冷/热时,则由进气风扇5、25吸取外部气体经可伸缩式通风软管道6、26将气体送入带散热器的半导体冷/热模块的风分离器7、27,并经风分离器7、27出风孔将冷/热气体送入座垫1及靠背垫2的出风管13、33,进而带入带孔海绵层3、23,经过该层的均匀分布则使气体由座垫套及靠背套的通气孔释出,使乘坐者感到舒适清凉的快感,从而解决了人体臀部及背部长时间靠触座椅的闷热感得以清除,进而降低驾车者的疲倦及烦感,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而控制器24控制负离子发生器9开启,并将靠背垫2上部内置的通过风分离器27中风分离处理后的空气输入负离子发生器9中,使其产生负氧离子,并通过出气管道10均匀散出,由于负氧离子在人体吸收范围30-50厘米最有效,因此这个具体适合人体对负氧离子的吸收,改善大脑疲劳,保证行车安全。本实用新型中的负离子发生器和电动流量调节阀为常用设备,其结构和原理在此不以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