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线束固定支架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66902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汽车线束固定支架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线束固定支架及汽车。



背景技术:

线束是指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其中,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用于连接汽车的电气电子部件并使之发挥功能。线束插接件用于实现汽车线束与线束之间的连接,或者线束与电气电子部件之间的连接。目前,通常是直接将线束插接件固定在车身上,将线束与线束插接件插接。然而,由于汽车行驶过程中会有震动以及晃动,极易导致线束与线束插接件接触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线束固定支架及汽车,能够使得线束的连接端子与线束接插件的连接更可靠,保证线束与线束插接件接触良好。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汽车线束固定支架,包括:连接板,用于与车身钣金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第一侧沿背离车身钣金的方向延伸形成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用于安装线束接插件;所述连接板的第二侧沿背离所述车身钣金的方向延伸形成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扎带,所述扎带用于固定线束。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卡孔,用于卡装所述线束接插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槽,用于容置所述线束接插件上的限位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其中,至少一个所述通孔上设置有所述扎带,以使所述线束穿过所述扎带形成的过孔,并与所述线束接插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扎带包括:束线带,所述束线带用于捆扎线束;所述束线带的一端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用于与所述通孔卡合。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固定孔,以通过与所述固定孔配合的固定件将所述连接板与车身钣金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车身钣金包括表面和侧面,所述连接板用于固定在所述车身钣金的表面上,且所述第连接板的第三侧沿朝向所述车身钣金的方向形成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与所述车身钣金的所述侧面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的第一侧与第二侧相对设置,以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设置在连接板上相对设置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的第一侧与第二侧相邻设置,以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相邻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身钣金,所述车身钣金上固定设置有汽车线束固定支架,其中,所述汽车线束固定支架为前述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线束固定支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线束固定支架及汽车,通过连接板与车身钣金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固定板将线束接插件固定在车身钣金上,通过扎带将线束固定在第二固定板上,也就是将线束固定在车身钣金上,从而,固定在车身钣金上的线束接插件以及线束均与车身钣金具有相同的运动趋势,使得线束的连接端子与线束接插件的连接更可靠,保证线束与线束插接件接触良好。此外,通过上述固定支架实现了在有限空间中布置至少一对线束对接件,实现了对线束的引导及固定,节省了布置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线束固定支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线束固定支架、线束接插件及扎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汽车线束固定支架、线束接插件、扎带及车身钣金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10-第一固定板;110a-卡孔;110b-开口槽;120-第二固定板;120a-通孔;121-扎带;121a-过孔;121b-卡扣;130-连接板;130a-固定孔;131-第一限位部;200-线束接插件;300-车身钣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其中,“上”、“下”等的用语,是用于描述各个结构在附图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线束固定支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线束固定支架、线束接插件及扎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照图1-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线束固定支架,包括:第一固定板110、第二固定板120以及连接板130。其中,连接板130用于与车身固定连接;连接板130的第一侧沿背离车身钣金的方向延伸形成有第一固定板110,第一固定板110用于安装线束接插件200;连接板130的第二侧沿背离车身钣金的方向延伸形成有第二固定板120,第二固定板120上设置有扎带121,扎带121用于固定线束。

具体地,第一固定板110、第二固定板120以及连接板130均为板状结构,第一固定板110可以与线束接插件200卡接或者螺接,例如:第一固定板110上设置有卡扣,线束接插件200上设置有与卡扣配合的卡槽,通过卡槽与卡扣的卡合实现线束接插件200与第一固定板110的连接。第二固定板120上可以设置有通孔,扎带121可以穿过通孔并将线束捆绑,从而将线束固定在第二固定板120上。连接板130可以与车身粘接、焊接或者螺接。其中,第一固定板110、第二固定板120以及连接板130可以一体设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线束固定支架,通过连接板130与车身钣金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固定板110将线束接插件200固定车身钣金在上,通过扎带121将线束固定在第二固定板120上,也就是将线束固定在车身钣金上,从而,固定在车身钣金上的线束接插件200以及线束均与车身钣金具有相同的运动趋势,线束接插件200与线束不会发生相对运动,使得线束的连接端子与线束接插件200的连接更可靠,保证线束与线束插接件200接触良好。此外,通过固定支架实现了在有限空间中布置至少一顿线束对接件,实现了对线束的引导及固定,节省了布置空间。其中,一对线束对接件包括线束以及线束接插件。

请继续参照图1-2,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板1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卡装线束接插件200的卡孔110a。

具体地,第一固定板110可以由钢板制成,以具有较好的刚度特性。可以在第一固定板110背离连接板130的一侧设置卡孔110a,在线束接插件上设置有用于与卡孔110a卡合的卡扣,通过卡孔110a与卡扣的配合实现线束接插件与第一固定板110的固定连接;其中,对于卡孔110a的数量以及设置位置,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此外,在第一固定板110上还可以设置开口槽110b,线束接插件200上可以设置用于容置在开口槽110b中的第二限位部,通过第二限位部容置在开口槽110b中,以提高线束接插件200与第一固定板110的连接可靠性,并且能够避免线束接插件200相对于第一固定板110旋转。

本实施例中,一个线束接插件200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卡扣与第一固定板110连接;第一固定板110上可以用于设置一个或者多个线束接插件200。

请继续参照图1-2,进一步地,第二固定板12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120a,其中,至少一个通孔120a上设置有扎带121,以使线束穿过扎带121形成的过孔121a,并与线束接插件200连接。

具体地,第二固定板120可以由钢板制成,以具有较好的刚度特性。通孔120a可以设置在第二板体背离连接板130的一侧;扎带121可以直接从通孔120a中穿过,并将线束捆绑。此外,第二固定板120上的通孔120a的数量以及设置位置,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其中,各通孔120a处均设置有一个扎带121,每个扎带121均形成有过孔121a;一个线束接插件200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插孔。以线束接插件200具有多个插孔为例:与各插孔连接的线束可以分别从不同的过孔121a中穿过;或者用于与同一个线束接插件200上的插孔连接的线束,从同一个过孔121a中穿过;又或者,线束接插件200设置有至少两排插孔,与同一排的插孔连接的线束从同一个过孔121a中穿过。当然,线束在过孔121a中的设置方式并不限于此,本实施例只是举例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请继续参照图1-2,进一步地,扎带121包括:束线带,束线带用于捆扎线束;束线带的一端设置有卡扣121b,卡扣121b用于与通孔120a卡合。

此时,束线带用于形成固定线束的过孔121a,过孔121a的具体尺寸可以根据线束的尺寸进行调整;较佳地,将束线带调整至将线束捆紧的状态,以免线束在束线带形成的过孔121a中晃动。卡扣121b具体可以为卡爪,卡爪穿过通孔120a,并抵持在第二固定板120上;束线带可以与卡爪一体设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卡扣121a与通孔120a卡合,以将扎线带固定在第二固定板120上,此时,束线带形成的过孔121a的形状可以与线束的形状相适配,从而,避免线束在扎带121形成的过孔121a中的晃动,进而进一步保证了线束与线束接插件200的连接可靠。

请继续参照图1-2,进一步地,连接板130上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固定孔130a,以通过与固定孔130a配合的固定件将连接板130与车身钣金300连接。其中,固定件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种:螺栓、螺钉、铆钉。

车身钣金上还设置有用于安装连接板130的安装区域,连接板130的形状可以与安装区域的形状相适配,以使连接板130与车身钣金贴合设置。当连接板130上设置有至少三个固定孔130a时,其中三个固定孔130a分别设置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以使连接板120与车身钣金的连接更可靠。

进一步地,车身钣金包括表面和侧面,连接板130固定在车身钣金的表面,且连接板130的第三侧往钣金方向延伸形成有与钣金侧面贴合的第一限位部131,以限制连接板130相对于车身钣金的转动。

其中,第一限位部131可以为杆状结构或者板状结构,本实施例对于第一限位部131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只要能够实现其限位功能,也即实现其限制连接板130相对于车身钣金转动的功能即可。并且,第一限位部131的数量也不限于一个。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板130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31时,可以仅在连接板130上开设一个固定孔130a,以减少在车身钣金上的开孔数量,有效提升车身钣金的强度以及NVH(英文全称为Noise、Vibration、Harshness,中文全称为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连接板130的第一侧与第二侧相对设置,以使第一固定板110以及第二固定板120设置在连接板上相对设置的两侧。或者,连接板130的第一侧与第二侧相邻设置,以使第一固定板110以及第二固定板120设置在连接板上相相邻的两侧。

具体地,关于第一固定板110与第二固定板120的相对位置关系,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于第二固定板120的数量,本实施例也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汽车线束固定支架可以包括两个第二固定板120,其中一个第二固定板120与第一固定板110相对设置,另一个第二固定板120与第一固定板110相邻设置。

此外,以第一固定板110与第二固定板120相对设置为例:在第一固定板110不与连接板130连接的边缘可以设置翻边,同样地,在第二固定板120不与连接板130连接的边缘可也以设置翻边,以提高第一固定板110与第二固定板120的强度。在第一固定板110上还可以设置有避让槽,从而为线束接插件200上的部分结构提供避让空间。

并且,第一固定板110、第二固定板120以及连接板130上还可以设置有加强筋,例如:在第一固定板110与连接板130的连接处,在第二固定板120以及连接板130的连接处,都设置有加强筋,以提高汽车线束固定支架的强度。

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汽车线束固定支架尤其适用于车辆前舱内前舱线束和发动机线束的固定,通过第二固定板120上的扎带121对线束的引导,避免线束与高温部件接触,从而保护线束不被高温破坏。

图3为本实用新型汽车线束固定支架、线束接插件、扎带及车身钣金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照图3,并继续参照图1-2,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线束固定支架,连接线束与线束接插件200的具体过程可以为:将线束接插件200安装在第一固定板110上;将扎带121安装在第二固定板120上,将线束(图中未示出)穿过扎带121的过孔121a,并将线束插入线束接插件200的插孔中。

本实施中,在将汽车线束固定支架与车身钣金300固定连接时:将连接板130与车身钣金300的表面贴合设置,将连接板130上的固定孔130a与车身钣金300上的相应开孔对准,将第一限位部131与车身钣金300贴合设置,将固定件穿过连接板130的上的固定孔130a与车身钣金300上的相应开孔并紧固,实现汽车线束固定支架与车身钣金300的固定连接。其中,可以在连接线束与线束接插件200之前或者之后,将汽车线束固定支架固定安装在车身钣金300上,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操作。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身钣金,车身钣金上固定设置有汽车线束固定支架,汽车线束固定支架为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汽车线束固定支架。

其中,汽车线束固定支架的结构、功能与前述实施例相同或者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以及连接板,将线束接插件固定在第一固定板上,将线束固定在第二固定板上,将连接板与车身固定连接,通过固定支架实现了在有限空间中布置至少一顿线束对接件,同时实现了对线束的引导及固定,节省了布置空间,并且保证了线束与线束接插件的可靠连接,保证线束与线束插接件接触良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