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汽车保险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89900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汽车保险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保险杠,特别是一种新型汽车保险杠。



背景技术:

汽车保险杠是吸收和减缓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前后部的安全装置。许多年以前汽车前后保险杠是用钢板冲压成槽钢,与车架纵梁铆接或焊接在一起的,与车身有一段较大的间隙,看上去十分不美观。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工程塑料在汽车工业的大量应用,汽车保险杠作为一种重要的安全装置也走向了革新的道路。今天的轿车前后保险杠除了保持原有的保护功能外,还要追求与车体造型的和谐与统一,追求本身的轻量化。轿车的前后保险杠都是塑料制成的,人们称为塑料保险杠。一般汽车的塑料保险杠是由外板、缓冲材料和横梁三部分组成。其中外板和缓冲材料用塑料制成,横梁用冷轧薄板冲压而成U形槽;外板和缓冲材料附着在横梁。现有的汽车保险杠为钢性体,在出现碰撞时,由于刚性体缺乏缓冲性能,往往会造成碰撞双方的车损坏出现大量的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汽车保险杠,以解决现有的汽车保险杠为钢性体,在出现碰撞时,由于刚性体缺乏缓冲性能,往往会造成碰撞双方的车损坏出现大量的交通事故的问题。一种新型汽车保险杠,其特征是,包括抗压外壳、固定杆、红外感应器、缓冲装置、喷气装置、套设装置、支撑杆、通气管、固定连接架、控制器、导流管、预警器、处理器、后吸能块、第一缓冲垫和气缸,所述抗压外壳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红外感应器,所述抗压外壳的内腔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右端固定设置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的下方通过设置有的支撑杆与套设装置相连接,所述套设装置上套设有喷气装置,所述套设装置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通气管,所述抗压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固定连接架,所述固定连接架左侧上端固定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左侧一端与导流管右侧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流管上部一端固定连接有预警器,所述预警器右侧一端固定设置有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右侧一端固定设置有后吸能块,所述后吸能块右侧一端与第一缓冲垫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缓冲垫右侧一端固定设置有气缸,所述抗压外壳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缓冲垫。

优选的,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缓冲套壳、活动杆、挡板、第二缓冲垫和第一弹簧,所述缓冲套壳的内腔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右侧与活动杆相连接,且活动杆与缓冲套壳内腔相适配,所述活动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设置有第二缓冲垫。

优选的,所述套设装置,包括套设外壳、气管连接口、第二弹簧、卡板、承接管和缓冲套环,所述套设外壳的左侧开设有气管连接口,所述套设外壳的内腔对应气管连接口的位置设置有承接管,所述承接管的外侧套设有缓冲套环,所述套设外壳的内腔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与卡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喷气装置,包括喷气外壳、套管、喷气适配器、通管、限位管、喷头、活动凹槽和活接端,所述喷气外壳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套管,所述喷气外壳的内腔左侧设置有喷气适配器,所述喷气适配器通过通管与喷头相连接,所述喷头与喷气外壳的衔接部位设置有限位管,所述喷气外壳的外壁上开设有活动凹槽,所述活动凹槽上设置有活接端。

优选的,所述喷气外壳上设置有与活接端内侧设置的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和红外感应器相互固定连接,采用自动感应控制系统,所述处理器,采用酷睿芯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缓冲套壳、活动杆、挡板、第二缓冲垫和第一弹簧,解决了保险杠前端的刚性问题,避免刚性的碰撞导致双方都造成较大损失,减低了危险系数,也降低了出现交通事故的几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喷气外壳、套管、喷气适配器、通管、限位管、喷头、活动凹槽和活接端,在内设处理器感知缓冲装置无法有效降低碰撞产生力的时候,喷气装置能有效避免一定程度的事故,提高驾驶者的安全系数,通过设置套设装置能使喷气装置安装跟换简单,加强装置的固定性,提高使用效率。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设外壳、气管连接口、第二弹簧、卡板、承接管和缓冲套环,解决了原有技术缓冲效果不强,并对其进行二次保护。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控制器、导流管、预警器、处理器和后吸能块,解决了原有技术智能化感应程度不高,通过这些设置将有效解决感应危险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喷气装置和套设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抗压外壳、2固定杆、3红外感应器、4缓冲装置、41缓冲套壳、42活动杆、43挡板、44第二缓冲垫、45第一弹簧、5喷气装置、51喷气外壳、52套管、53喷气适配器、54通管、55限位管、56喷头、57活动凹槽、58活接端、6套设装置、61套设外壳、62气管连接口、63第二弹簧、64卡板、65承接管、66缓冲套环、7支撑杆、8通气管、9固定连接架、10控制器、11导流管、12预警器、13处理器、14后吸能块、15第一缓冲垫、16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

一种新型汽车保险杠,其特征是,包括抗压外壳1、固定杆2、红外感应器3、缓冲装置4、喷气装置5、套设装置6、支撑杆7、通气管8、固定连接架9、控制器10、导流管11、预警器12、处理器13、后吸能块14、第一缓冲垫15和气缸16,所述抗压外壳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红外感应器3,所述抗压外壳1的内腔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所述固定杆2的右端固定设置有缓冲装置4,所述缓冲装置4的下方通过设置有的支撑杆7与套设装置6相连接,所述套设装置6上套设有喷气装置5,所述套设装置6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通气管8,所述抗压外壳1的底部设置有固定连接架9,所述固定连接架9左侧上端固定设置有控制器10,所述控制器10左侧一端与导流管11右侧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流管11上部一端固定连接有预警器12,所述预警器12右侧一端固定设置有处理器13,所述处理器13右侧一端固定设置有后吸能块14,所述后吸能块14右侧一端与第一缓冲垫15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缓冲垫15右侧一端固定设置有气缸16,所述抗压外壳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缓冲垫15。

优选的,所述缓冲装置4包括缓冲套壳41、活动杆42、挡板43、第二缓冲垫44和第一弹簧45,所述缓冲套壳41的内腔设置有第一弹簧45,所述第一弹簧45的右侧与活动杆42相连接,且活动杆42与缓冲套壳41内腔相适配,所述活动杆4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挡板43,所述挡板43上设置有第二缓冲垫44。

优选的,所述套设装置6包括套设外壳61、气管连接口62、第二弹簧63、卡板64、承接管65和缓冲套环66,所述套设外壳61的左侧开设有气管连接口62,所述套设外壳61的内腔对应气管连接口62的位置设置有承接管65,所述承接管65的外侧套设有缓冲套环66,所述套设外壳61的内腔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弹簧63,所述第二弹簧63与卡板64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喷气装置5,包括喷气外壳51、套管52、喷气适配器53、通管54、限位管55、喷头56、活动凹槽57和活接端58,所述喷气外壳5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套管52,所述喷气外壳51的内腔左侧设置有喷气适配器53,所述喷气适配器53通过通管54与喷头56相连接,所述喷头56与喷气外壳51的衔接部位设置有限位管55,所述喷气外壳51的外壁上开设有活动凹槽57,所述活动凹槽57上设置有活接端58。

优选的,所述喷气外壳51上设置有与活接端58内侧设置的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10和红外感应器3相互固定连接,采用自动感应控制系统,所述处理器13,采用酷睿芯片。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为:在车辆由于操作失误导致碰撞时,红外感应器3感应到危险后,后吸能块14将信息传至处理器13,处理器13对信息进行处理后,预警器12接收到信息后,控制器10将信息传至缓冲装置4,首先通过第二缓冲垫44进行阻隔,活动杆42与第一弹簧45进行泄力缓冲,第二缓冲垫44为柔性材质,避免双方均造成损失,在处理器计算本车辆速度过快,后吸能块14对其进行保护,缓冲装置4无法避免损失时启动,在即将碰触之际缓冲装置4喷出高压气体进行强力缓冲,避免损失。

对于本实用新型(或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其架构形式能够灵活多变,只是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