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轮挡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46988发布日期:2018-08-24 19:16阅读:5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轮挡圈。



背景技术:

有内胎车轮按结构形式一般分两件式和三件式车轮,两件式包含轮辐、轮辋和挡圈,三件式车轮包含轮辐、轮辋、挡圈和锁圈,两件式车轮由于比三件式车轮少一件锁圈,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用户更愿意使用,但两件式车轮的挡圈由于有一个尾巴结构201,如图1所示。但由于挡圈尾巴结构201的存在,轮胎再压上该部位时,由于受力的作用,往往造成轮胎脚趾过早的损伤,严重时甚至造成轮胎脚趾破损、漏气,造成轮胎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轮挡圈,其克服了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轮挡圈,它包括挡圈本体,具有里侧环圈、外侧环圈、连接于里侧环圈和外侧环圈之间并背向而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其里侧环圈具有径向突出的垂直凸圈,其第一侧面具有水平突出并与垂直凸圈相连接的水平凸圈,所述第二侧面包括一侧连接外侧环圈的弧面、一侧连接里侧环圈之垂直凸圈的垂直面及连接弧面之另一侧与垂直面之另一侧的下凹的第一过渡弧面,该挡圈本体适配装接于轮辋时,其垂直凸圈适配轮辋上的槽圈,垂直面的一侧与轮辋的外周面相接触并相互垂直。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垂直凸圈的纵截面轮廓呈对勾形状。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垂直凸圈与所述垂直面的一侧之间通过第二过渡弧面过渡连接。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一侧连接外侧环圈的弧面、一侧连接里侧环圈之垂直凸圈的垂直面及连接弧面之另一侧与垂直面之另一侧的下凹的第一过渡弧面,该挡圈本体适配装接于轮辋时,其垂直凸圈适配轮辋上的槽圈,垂直面的一侧与轮辋的外周面相接触并相互垂直;该结构的挡圈的第二侧面与垂直凸圈之间不形成具有尖端的尾巴结构,避免轮胎被挡圈扎伤,损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所述的两件式车轮的挡圈与轮辋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2为挡圈本体与轮辋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挡圈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查阅图2和图3,一种车轮挡圈,它包括挡圈本体100,具有里侧环圈、外侧环圈、连接于里侧环圈和外侧环圈之间并背向而置的第一侧面10和第二侧面20,其里侧环圈具有径向突出的垂直凸圈30,其第一侧面10具有水平突出并与垂直凸圈30相连接的水平凸圈40,所述第二侧面20包括一侧连接外侧环圈的弧面21、一侧连接里侧环圈之垂直凸圈30的垂直面22及连接弧面21之另一侧与垂直面22之另一侧的下凹的第一过渡弧面23,该挡圈本体100适配装接于轮辋时,其垂直凸圈30适配轮辋上的槽圈101,垂直面22的一侧与轮辋的外周面102相接触并相互垂直。

本实施例中,所述垂直凸圈30的纵截面轮廓呈对勾形状。

所述垂直凸圈30与所述垂直面22的一侧之间通过一过渡弧面50过渡连接。

挡圈本体100在使用过程中,轮胎对挡圈本体100形成使挡圈本体100具有旋转外翻趋势的压力,然而当挡圈本体100具有旋转外翻趋势时,水平凸部40 便会顶压轮辋之槽圈101在轮辋上形成的台阶面1011以及垂直凸部30会顶压槽圈101的底面1012,此时台阶面1011及槽圈101的底面1012对挡圈本体100 形成反作用力以间接形成轮胎对挡圈本体100的压力的反作用力,使挡圈本体 100对轮胎起到限位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挡圈本体100的第二侧面20与垂直凸圈30之间不形成具有尖端的尾巴结构,避免轮胎行走过程中被挡圈扎伤,损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