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乘用车盲区智能辅助车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76730发布日期:2018-07-20 19:19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用于乘用车盲区智能辅助车载系统,特别适合9座以下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家用车在中国的日益普及,汽车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但是由于汽车存在前行、转弯与倒车盲区,现有技术是通过雷达解决问题,或仅仅通过在后视镜安装摄像头解决,无法实现全方位立体监测周围情况,虽然,360°环视系统例如专利201611059915.5也有在高档家用车上应用,但是其视角范围小,无法实现实时动态监控,在先专利ZL201610222471.6虽然公开了一种车载系统,但是其结构简单,无法满足前行、转弯,实时动态显示。CN105599618也公开了车载系统,但是该系统的控制逻辑打转向灯后启动了雷达,雷达检测到有移动障碍物了在把信息传回主机控制器,主机控制器下达指令给摄像头工作,并把影像显示触发到显示屏显示。其无法实现实时在屏幕显示,需要来触发,BSD无法是在实时工作。CN201020112040.2 一种无盲区驾驶可视系统需要红外传感器配合显示对应画面,而且无法实现环视,无法实现立体监测,其将处理运算都集中在处理器上,从而增加了处理器的工作负荷,从而产生反应延时(大概3-5秒时间),反应速度慢,而汽车行驶中,路况瞬息万变,当司机依赖显示屏时,在这延时反应时间,无法做出正确应急判断,从而出现交通事故。另外,汽车厂家都是通过按照订制的工艺,流水线式生产,该系统属于订制,例如专利201611059915.5需要与汽车厂家沟通,预先安装,但是在实际社会生活中不是现实的,其影响汽车外观,需要重新汽车重新设计外观,汽车出厂标准验收标准的阻碍,不美观,不能满足个性化要求,每个司机的驾驶习惯不同。如何提供一种实现实时监控,反应灵活,无反应延时,适合家用车型,视角广阔,适合出厂后汽车根据司机个性化需要改造安装,成本低廉的盲区系统成为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总的来说是提供一种应用于乘用车盲区智能辅助车载系统;在实际使用中,因为在城市拥挤道路低速行驶为常态,所以司机更关注车前面盲区。为了解决车前盲区,左侧摄像头安装在汽车左侧车尾附近位置向前照射;右侧摄像头安装在汽车右侧车尾附近位置向前照射。 高速公路行驶的家用车,司机更关注变道超车与旁边车道车辆碰撞的风险,所以司机更关注车后、侧面盲区。为了解决变道超车盲区导致的风险,左侧摄像头安装在左侧后视镜向后照射,右侧摄像头安装在右侧后视镜向后照射。详细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取得有益效果在后述内容以及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中内容具体描述。一种应用于乘用车盲区智能辅助车载系统,包括安装在汽车外侧的四个或五个以上且用于对汽车周围摄像的盲区摄像头模组;盲区摄像头模组为以下两种组合之一:组合一,包括安装在汽车后部中间且用于拍摄汽车后方F盲区的后中摄像头、以及前n型摄像系统,所述前n型摄像系统包括设置在汽车前部中间且用于拍摄汽车前方A盲区的前中摄像头、安装在车左侧且用于拍摄汽车左前方B盲区的左前摄像头、安装在车右侧且用于拍摄汽车右前方D盲区的右前摄像头;组合二,包括安装在汽车前部中间且用于拍摄汽车前方A盲区的前中摄像头、以及后U型摄像系统,所述后U型摄像系统包括安装在车左侧且用于拍摄汽车左后方G盲区的左后摄像头、安装在车右侧且用于拍摄汽车左后方J盲区的右后摄像头、以及设置在汽车后部中间且用于拍摄汽车后方F盲区的后中摄像头。前中摄像头安装在汽车前部LOGO处或前保险杠居中位置;后中摄像头安装在汽车后部LOGO处、后牌照灯一侧、或后保险杠居中位置;当盲区摄像头模组为组合一时,左前摄像头安装在车体左侧后视镜处且向前照射或安装在汽车左侧车尾处且向前照射;右前摄像头安装在车体右侧后视镜处且向前照射或安装在车体右侧摄像头安装在汽车右侧车尾处且向前照射;当盲区摄像头模组为组合二时,左后摄像头安装在车体左侧后视镜处且向后照射或安装在汽车左侧车尾处且向后照射;右后摄像头安装在车体右侧后视镜处且向后照射或安装在汽车右侧车尾处且向后照射.输入单元、与输入单元电连接的应用处理器、与应用处理器电连接的输出单元;输入单元包括输入端与盲区摄像头模组输出端电连接的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输出单元包括用于分屏显示影像或单屏显示盲区摄像头模组摄像信息的显示屏,显示屏与应用处理器电连接。 本系统还包括以下方案中的至少一种:方案a,输入单元还包括安装在汽车上且与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电连接的环视摄像头模组和/或ADAS系统;环视摄像头模组和/或ADAS系统与应用处理器通信连接;方案b,所述输出单元还包括与应用处理器电连接的声/光/电提醒模块和/或影像存储;方案c,输入单元还包括与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电连接的触发信号接口;其中,车动作信号通过汽车总线/控制线路与触发信号接口电连接,其中,当盲区摄像头模组为组合一时,车动作信号包括以下至少两种信号并切换:信号一,同时选通左前摄像头、后中摄像头、以及右前摄像头的CAN/手动信号;信号二,同时选通前中摄像头与后中摄像头的刹车信号;信号三,同时选通环视摄像头模组与后中摄像头的刹车信号;信号四,同时选通前中摄像头与后中摄像头的倒车信号;信号五,同时选通环视摄像头模组与后中摄像头的倒车信号;信号六,同时选通左前摄像头与前中摄像头的左转信号与车速信号;信号七,同时选通左前摄像头与环视摄像头模组的左转信号与车速信号;信号八,同时选通右前摄像头与前中摄像头的右转信号与车速信号;信号九,同时选通环视摄像头模组与右前摄像头的右转信号与车速信号;信号十,同时选通前中摄像头与环视摄像头模组的大灯信号;其中,当盲区摄像头模组为组合二时,车动作信号包括以下至少两种信号并切换:信号A,同时选通左后摄像头、后中摄像头、以及右后摄像头的车动作信号;信号B,同时选通前中摄像头与后中摄像头的刹车信号;信号C,当该车速信号小于预设车速,为低速行驶时候,同时选通环视摄像头模组与后中摄像头的刹车信号与车速信号;当该车速信号不小于预设车速,为高速行驶,同时选通前中摄像头与后中摄像头的刹车信号与车速信号;信号D,同时选通前中摄像头与后中摄像头的倒车信号;信号E,同时选通环视摄像头模组与后中摄像头的倒车信号;信号F,同时选通左后摄像头与后中摄像头的车动作信号;信号G,当该车速信号小于预设车速,为低速行驶,同时选通环视摄像头模组与后中摄像头的左转信号与车速信号;当该车速信号不小于预设车速,为高速行驶,同时选通左后摄像头与后中摄像头的左转信号与车速信号;信号H,同时选通右后摄像头与后中摄像头的右转信号与车速信号;信号J,当该车速信号小于预设车速,为低速行驶,同时选通环视摄像头模组与右后摄像头的右转信号与车速信号 :当该车速信号不小于预设车速,为高速行驶,同时选通右后摄像头与后中摄像头 的右转信号与车速信号;信号K,同时选通前中摄像头与环视摄像头模组的大灯信号。 显示屏电连接有背光驱动模块、显示屏与车前面板通过转轴支架连接、显示屏的左侧设置有警示汽车左侧有障碍物的左侧警示灯、显示屏的右侧设置有警示汽车右侧有障碍物的右侧警示灯、显示屏的上方设置有警示汽车前方有障碍物的前方警示灯、和/或显示屏的下方设置有警示汽车后方有障碍物后方警示灯;位于在车前侧的雷达通过处理器与前方警示灯电连接和/或位于在车后部的雷达通过处理器与后方警示灯电连接。位于在车左侧的雷达通过处理器与前方警示灯电连接和/或位于在车右侧的雷达通过处理器与右侧警示灯电连接。 声/光/电提醒模块包括由应用处理器控制且安装在油门踏板背侧的振动电机、由应用处理器控制且安装在显示屏上的警示灯、安装在方向盘背侧的振动电机、由应用处理器控制且安装在车座上的振动电机、由应用处理器控制闪烁的车灯、和/或由应用处理器控制发声的汽车音响;位于在车前侧的雷达通过处理器与声/光/电提醒模块电连接和/或位于在车后部的雷达通过处理器与声/光/电提醒模块电连接。 当盲区摄像头模组为组合二时,左后摄像头与右后摄像头的视角ε取值介于30°-45°之间或45°-60°之间或60°-75°之间;后中摄像头的视角γ取值介于90°-120°之间或120°-150°之间;前中摄像头的视角α取值介于90°-120°之间或120°-150°之间;当盲区摄像头模组为组合一时,左前摄像头与右前摄像头的视角β取值介于30°-45°之间或45°-60°之间或60°-75°之间;后中摄像头的视角γ取值介于90°-120°之间或120°-150°之间;前中摄像头的视角α取值介于90°-120°之间或120°-150°之间。 环视摄像头模组 拍摄的环视盲区覆盖所述后U型摄像系统拍摄存留的空白盲区C和/或前n型摄像系统拍摄空白盲区E。当盲区摄像头模组为组合一时,其包括至少一种的以下状态时的视频影像状态,状态IV,显示屏至少分两屏显示全景型成组视频影像,其中,左后摄像头拍摄的左后G盲区以及环视摄像头模组摄像头拍摄的环视左转盲区分别显示在显示屏一一对应的分屏中或环视摄像头模组摄像头拍摄的环视右转盲区以及右后摄像头拍摄的右后J盲区分别显示在显示屏一一对应的分屏中;状态V,显示屏至少分两屏显示全景型成组视频影像,其中,环视摄像头模组摄像头拍摄的环视正后或正前盲区以及后中摄像头拍摄的后方F盲区分别显示在显示屏一一对应的分屏中。家用车车身短,仅仅需要四个摄像头并配合环视即可实现无盲区监控,即前、后、左右各一个,根据不同司机驾驶习惯的要求,订制不同方案,满足司机驾驶习惯,弥补司机驾驶习惯的缺陷,安装不同位置,其安装方便,需要对汽车外观进行较大的改造,通过设计CPLD预处理,分担处理器的负荷,反应速度高,延时为0.01-0.02s,安全可以得到司机的信赖,切换盲区安全可靠,不需要对红外依赖,视觉效果更加直观清楚。本实用新型效益:将盲区辅助、环视摄像头单视频影像组合的成组视频影像显示在汽车显示屏上,并把显示屏安装在汽车仪表台上部,能够有效辅助驾驶员以最安全、最舒适的视角去观察呈现在显示屏上成组视频影像,彻底解决原来盲区辅助图像显示屏与娱乐导航屏共用相互影响及盲区辅助单画面导致信息量小的问题,从而提高汽车安全驾驶性能、减轻驾驶员疲劳强度及降低因汽车盲区导致的车辆事故,适于广泛推广应用,同时为取消车内外后视镜做更多技术储备积累。本实用新型特别适合家用车等短车身的要求,另外,本实用新型创造性的安装前中摄像头4安装在汽车前部LOGO处或前保险杠居中位置,从而实现对车前盲区的拍摄,这是现有车载系统所不具备的,因为传统思想认为,前方安装摄像头迎风行驶,用于被尘土、泥泞弄脏,例如在汽车前置影像系统 - 201610548205.2与轿车前肓区观察器 - 201610023114.7以及传统安装方式,都是将其安装在前玻璃上或后视镜处,虽然可以实现前方拍摄,但是无法实现对车头前方的拍摄,而这块是司机的盲区,特别是前方有小孩、坑或石头、或进入车库时候,司机根本看不到,这是现有摄像头所不具备,另外,该位置摄像头在实际使用时,特别在高速、城市中行驶,不会被脏污遮挡,即使雨天脏了或在土地上行驶时候,擦拭一下即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摄像头安装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显示画面。图3是本实用新型摄像头安装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四摄像头第一种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四摄像头第二种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四摄像头第三种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视频影像状态图表。图9是本实用新型控制方案图表。图10是本实用新型显示屏结构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电路控制图。其中:1、左后摄像头;2、右后摄像头;3、后中摄像头;4、前中摄像头;5、左前摄像头;6、右前摄像头;7、环视摄像头模组;8、显示屏;9、左侧警示灯;10、右侧警示灯;11、前方警示灯;12、后方警示灯;13、转轴支架;14、振动电机;15、盲区摄像头模组;17、触发信号接口;18、汽车总线/控制线路;19、车动作信号;20、ADAS系统;21、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2、应用处理器;23、背光驱动模块;24、声/光/电提醒模块;25、影像存储。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11所示,本实施例的应用于乘用车盲区智能辅助车载系统,包括安装在汽车外侧的四个或五个以上且用于对汽车周围摄像的盲区摄像头模组15;盲区摄像头模组15为以下两种组合之一:

组合一,包括安装在汽车后部中间且用于拍摄汽车后方F盲区的后中摄像头3、以及前n型摄像系统,前n型摄像系统包括设置在汽车前部正中间且用于拍摄汽车前方A盲区的前中摄像头4、安装在左后车外侧上且用于拍摄汽车左前方B盲区的左前摄像头5、安装在右后车外侧上且用于拍摄汽车右前方D盲区的右前摄像头6。应用处理器22与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组成选通电路。

组合二,包括安装在汽车前部中间且用于拍摄汽车前方A盲区的前中摄像头4、以及后U型摄像系统,后U型摄像系统包括安装在左后视镜处且用于拍摄汽车左后方G盲区的左后摄像头1、安装在右后视镜处且用于拍摄汽车左后方J盲区的右后摄像头2、以及设置在汽车后部正中间且用于拍摄汽车后方F盲区的后中摄像头3。

前中摄像头4安装在汽车前部LOGO处或前保险杠居中位置;后中摄像头3安装在汽车后部LOGO处、后牌照灯一侧、或后保险杠居中位置;

本实用新型特别适合家用车等短车身的要求,另外,本实用新型创造性的安装前中摄像头4安装在汽车前部LOGO处或前保险杠居中位置,从而实现对车前盲区的拍摄,这是现有车载系统所不具备的,因为传统思想认为,前方安装摄像头迎风行驶,用于被尘土、泥泞弄脏,例如在汽车前置影像系统 - 201610548205.2与轿车前肓区观察器 - 201610023114.7以及传统安装方式,都是将其安装在前玻璃上或后视镜处,虽然可以实现前方拍摄,但是无法实现对车头前方的拍摄,而这块是司机的盲区,特别是前方有小孩、坑或石头、或进入车库时候,司机根本看不到,这是现有摄像头所不具备,另外,该位置摄像头在实际使用时,特别在高速、城市中行驶,不会被脏污遮挡,即使雨天脏了或在土地上行驶时候,擦拭一下即可。

当盲区摄像头模组15为组合一时,左前摄像头5安装在车体左侧后视镜处且向前照射或安装在汽车左侧车尾处且向前照射;右前摄像头6安装在车体右侧后视镜处且向前照射或安装在车体右侧摄像头安装在汽车右侧车尾处且向前照射;

当盲区摄像头模组15为组合二时,左后摄像头1安装在车体左侧后视镜处且向后照射或安装在汽车左侧车尾处且向后照射;右后摄像头2安装在车体右侧后视镜处且向后照射或安装在汽车右侧车尾处且向后照射。

输入单元、与输入单元电连接的应用处理器22、与应用处理器22电连接的输出单元;

输入单元包括输入端与盲区摄像头模组15输出端电连接的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

输出单元包括用于分屏显示影像或单屏显示盲区摄像头模组15摄像信息的显示屏8,显示屏8与应用处理器22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前n型摄像系统将左前、右前、正前方盲区实景摄像信息或通过后U型摄像系统将左后、右后、正后方盲区实景摄像信息传输给应用处理器22,显示屏8显示对应位置的组合视频影像,满足了司机从显示屏一次观察多角度盲区的需求,减少司机多次扭头观看左右外部或内部后视镜带来的前方、后方二次盲区风险,同时减缓司机紧张心理、降低司机疲劳强度。

视频影像相比于传统的雷达倒车更直观,相比于雷达报警声速通过耳朵传输给大脑、眼睛捕捉信息更加方便直接迅速,缩短了司机的反应时间,降低了行车意外危险,对应雷达无法捕捉的特别障碍物,通过摄像头可以直接捕获。

本系统还包括以下方案中的至少一种:

方案a,输入单元还包括安装在汽车上且与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电连接的环视摄像头模组7和/或ADAS系统20;环视摄像头模组7和/或ADAS系统20与应用处理器22通信连接;

通过与环视摄像头模组7和/或ADAS系统20结合,不仅弥补了盲区摄像头模组15的部分盲区实现更完美的全盲区解决方案以达到更佳效果,还可更好的进行障碍物测距。通过红黄绿三色锁定障碍物并进行距离数字数据显示提醒,并在显示器上框分绿黄红三色LED灯大面积交替显示做醒目提醒。在红色显示提醒时会有声音、震动做相应提醒。通过AV1-AV3三路屏幕画面接口,以及警示灯4路报警接口。

方案b,输出单元还包括与应用处理器22电连接的声/光/电提醒模块24和/或影像存储25;

方案c,输入单元还包括与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电连接的触发信号接口17;其中,车动作信号19通过汽车总线/控制线路18与触发信号接口17电连接,车动作信号19包括汽车行驶的车速信号、手刹动作信号、倒车信号、转向信号、刹车动作信号、和/或车灯信号。

通过与接口与汽车线路连接,在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中预设控制逻辑,将汽车动作信号与对应摄像头的控制开关/继电器对应,实现汽车不同动作,实现对应位置摄像头的打开,通过显示屏显示该位置的实时影像信息。

显示屏8电连接有背光驱动模块23、显示屏8与车前面板通过转轴支架13连接、显示屏8的左侧设置有警示汽车左侧有障碍物的左侧警示灯9、显示屏8的右侧设置有警示汽车右侧有障碍物的右侧警示灯10、显示屏8的上方设置有警示汽车前方有障碍物的前方警示灯11、和/或显示屏8的下方设置有警示汽车后方有障碍物后方警示灯12。

因为光对人的刺激远大于声音的刺激,通过设计警示灯,当遇到障碍物发光,从而缩短司机的反应时间,缩短大脑识别判断时间。

声/光/电提醒模块24包括由应用处理器22控制且安装在油门踏板背侧的振动电机14、由应用处理器22控制且安装在显示屏8上的警示灯、安装在方向盘背侧的振动电机14、由应用处理器22控制且安装在车座上的振动电机14、由应用处理器22控制闪烁的车灯、和/或由应用处理器22控制发声的汽车音响。

位于在车前侧的雷达通过处理器与前方警示灯11电连接和/或位于在车后部的雷达通过处理器与后方警示灯12电连接;位于在车前侧的雷达通过处理器与声/光/电提醒模块24电连接和/或位于在车后部的雷达通过处理器与声/光/电提醒模块24电连接。雷达通过声/光/电提醒配合,提高行驶的安全性,特别适合低速行驶。

通过设计振动提醒,音响提醒,光电提醒,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醒司机,特别适合长途司机,疲劳驾驶,夜间行驶,雨中行驶等情况。

当盲区摄像头模组15为组合二时,左后摄像头1与右后摄像头2的视角ε取值介于30°-45°之间或45°-60°之间或60°-75°之间;后中摄像头3的视角γ取值介于90°-120°之间或120°-150°之间;前中摄像头4的视角α取值介于90°-120°之间或120°-150°之间;

当盲区摄像头模组15为组合一时,左前摄像头5与右前摄像头6的视角β取值介于30°-45°之间或45°-60°之间或60°-75°之间;后中摄像头3的视角γ取值介于90°-120°之间或120°-150°之间;前中摄像头4的视角α取值介于90°-120°之间或120°-150°之间。

根据安装上述视角的汽车在行驶试验,上述角度参数可以有效避免后方两侧与正后的侧盲区,避免极大限度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环视摄像头模组7 拍摄的环视盲区覆盖后U型摄像系统拍摄存留的空白盲区C和/或前n型摄像系统拍摄空白盲区E。

可以采用本专利的组合,在汽车近侧还存在视角盲区,通过环视摄像头模组7 拍摄的环视盲区覆盖后U型摄像系统拍摄存留的空白盲区C和/或前n型摄像系统拍摄空白盲区E。从而有效观察到空白盲区有小孩、大坑或石头等存在。

如图1所示,当盲区摄像头模组15为组合一时,其包括至少一种的以下状态时的视频影像状态,

状态一,左前摄像头5拍摄的左前B盲区、后中摄像头3拍摄的正后F盲区、以及右前摄像头6拍摄的右前D盲区分别显示在显示屏8一一对应的分屏中;

状态二,左前摄像头5拍摄的左前B盲区或右前摄像头6拍摄的右前D盲区、以及前中摄像头4拍摄的正前A盲区分别显示在显示屏8一一对应的分屏中;

状态三,后中摄像头3拍摄的正后F盲区以及前中摄像头4拍摄的正前A盲区分别显示在显示屏8一一对应的分屏中;

状态四,显示屏8至少分两屏显示全景型成组视频影像,其中,环视摄像头模组7摄像头拍摄的环视左转盲区以及左前摄像头5拍摄的左前B盲区分别显示在显示屏8一一对应的分屏中或环视摄像头模组7摄像头拍摄的环视右转盲区以及右前摄像头6拍摄的右前D盲区分别显示在显示屏8一一对应的分屏中;

状态五,显示屏8至少分两屏显示全景型成组视频影像,其中,环视摄像头模组7摄像头拍摄的环视正后或正前盲区以及后中摄像头3拍摄的后方F盲区分别显示在显示屏8一一对应的分屏中。

当盲区摄像头模组15为组合二时,其包括至少一种的以下状态时的视频影像状态,

状态I,显示屏8至少分三屏显示单视频影像组合的全U型成组视频影像,其中,左后摄像头1拍摄的左后G盲区、后中摄像头3拍摄的正后F盲区、以及右后摄像头2拍摄的右后J盲区分别显示在显示屏8一一对应的分屏中;

状态II,显示屏8至少分两屏显示单视频影像组合的半U型成组视频影像,左后摄像头1拍摄的左后G盲区或右后摄像头2拍摄的右后J盲区分别显示在显示屏8、以及后中摄像头3拍摄的正后F盲区分别显示在显示屏8一一对应的分屏中;

状态III,后中摄像头3拍摄的正后F盲区以及前中摄像头4拍摄的正前A盲区分别显示在显示屏8一一对应的分屏中;

状态IV,显示屏8至少分两屏显示全景型成组视频影像,其中,左后摄像头1拍摄的左后G盲区以及环视摄像头模组7摄像头拍摄的环视左转盲区分别显示在显示屏8一一对应的分屏中或环视摄像头模组7摄像头拍摄的环视右转盲区以及右后摄像头2拍摄的右后J盲区分别显示在显示屏8一一对应的分屏中;

状态V,显示屏8至少分两屏显示全景型成组视频影像,其中,环视摄像头模组7摄像头拍摄的环视正后或正前盲区以及后中摄像头3拍摄的后方F盲区分别显示在显示屏8一一对应的分屏中。

上述成组视频影像在显示屏显示,满足了司机从显示屏一次观察多角度盲区的需求,减少司机多次扭头观看左右外部或内部后视镜带来的前方、后方二次盲区风险,同时减缓司机紧张心理、降低司机疲劳强度;特别适合雨天、冬天时外后视镜或车窗上出现水雾或水珠对司机视线的影响,从而大幅降低车辆事故率。通过对产品的使用、适应、信任,司机完全可以只通过观察显示屏上的组合视频影像替代观察左、右外后视镜及车内后视镜的习惯,为取消后视镜做技术积累与储备。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应用于家用车的摄像头盲区的控制方法,借助于分别安装在汽车上的ADAS系统20、分屏实现的显示屏8、盲区摄像头模组15、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以及应用处理器22;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首先,根据汽车车型和/或车载的环视摄像头模组7的环视盲区,调整盲区摄像头模组15中各个摄像头的视角;

步骤2,首先,根据车动作信号19先经过触发信号接口17输入信号给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再根据该信号设定汽车行驶中的盲区摄像头模组15中各个摄像头的控制方案;然后,应用处理器22将控制方案显示的摄像内容在显示屏8上单屏或分屏实时播放;

其中,当盲区摄像头模组15为组合一时,控制方案包括如下:

方案一,首先,车动作信号19的CAN/手动信号以CAN控制信号/单独触发电平信号传输给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然后,根据输入的车动作信号19的CAN/手动信号,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分别控制左前摄像头5拍摄B盲区、后中摄像头3拍摄F盲区、以及右前摄像头6拍摄D盲区;其次,左前摄像头5、后中摄像头3、以及右前摄像头6分别将拍摄的盲区实时影像信息传输给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再传输给应用处理器22;最后,应用处理器22根据输入信息将B盲区、F盲区以及D盲区在显示屏8上分屏显示影像;

方案二,首先,车动作信号19的刹车信号以CAN控制信号/单独触发电平信号传输给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然后,根据输入的车动作信号19的刹车信号,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控制前中摄像头4拍摄A盲区,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控制后中摄像头3拍摄F盲区;其次,前中摄像头4与后中摄像头3将拍摄信息传输给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再传输给应用处理器22;最后,应用处理器22根据输入信息将A盲区与F盲区在显示屏8上分屏显示影像;

方案三,首先,车动作信号19的刹车信号以CAN控制信号/单独触发电平信号传输给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然后,根据输入的车动作信号19的刹车信号,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根据刹车信号控制环视摄像头模组7拍摄环视正前盲区信息,同时控制后中摄像头3拍摄F盲区;再次,环视摄像头模组7与后中摄像头3将拍摄信息传输给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再传输给应用处理器22;最后,应用处理器22根据输入信息将环视正前盲区与F盲区在显示屏8上分屏显示影像;

方案四,首先,车动作信号19的倒车信号以CAN控制信号/单独触发电平信号传输给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然后,根据输入的车动作信号19的倒车信号,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控制前中摄像头4拍摄A盲区,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控制后中摄像头3拍摄F盲区;其次,前中摄像头4与后中摄像头3将拍摄信息传输给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再传输给应用处理器22;最后,应用处理器22根据输入信息将A盲区与F盲区在显示屏8上分屏显示影像;

方案五,首先,车动作信号19的倒车信号以CAN控制信号/单独触发电平信号传输给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然后,根据输入的车动作信号19的倒车信号,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控制环视摄像头模组7拍摄环视正后盲区信息,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控制后中摄像头3拍摄F盲区;其次,环视摄像头模组7与后中摄像头3将拍摄信息传输给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再传输给应用处理器22;最后,应用处理器22根据输入信息将环视正后盲区与F盲区在显示屏8上分屏显示影像;

方案六,首先,车动作信号19的左转信号、车速信号以CAN控制信号/单独触发电平信号传输给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然后,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根据左转信号控制左前摄像头5拍摄B盲区信息,同时控制前中摄像头4拍摄A盲区;再次,左前摄像头5与前中摄像头4将拍摄信息传输给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再传输给应用处理器22;最后,应用处理器22根据输入信息将B盲区与A盲区在显示屏8上分屏显示影像;

方案七,首先,车动作信号19的左转信号、车速信号以CAN控制信号/单独触发电平信号传输给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然后,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根据环视摄像头模组7拍摄环视左转盲区信息,同时控制左前摄像头5拍摄B盲区信息;再次,左前摄像头5与环视摄像头模组7将拍摄信息传输给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再传输给应用处理器22;最后,应用处理器22根据输入信息将环视左转盲区信息与B盲区信息在显示屏8上显示;

方案八,首先,车动作信号19的右转信号、车速信号以CAN控制信号/单独触发电平信号传输给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然后,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根据右转信号控制右前摄像头6拍摄D盲区信息,同时控制前中摄像头4拍摄A盲区;再次,右前摄像头6与前中摄像头4将拍摄信息传输给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再传输给应用处理器22;最后,应用处理器22根据输入信息将D盲区与A盲区在显示屏8上分屏显示影像;

方案九,首先,车动作信号19的右转信号、车速信号以CAN控制信号/单独触发电平信号传输给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然后,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根据右转信号控制环视摄像头模组7拍摄环视右转盲区信息,同时控制右转信号控制右前摄像头6拍摄D盲区信息;再次,环视摄像头模组7与右前摄像头6将拍摄信息传输给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再传输给应用处理器22;最后,应用处理器22根据输入信息将环视右转盲区与A盲区在显示屏8上分屏显示影像;

方案十,首先,车动作信号19的大灯信号以CAN控制信号/单独触发电平信号传输给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然后,根据输入的车动作信号19的大灯信号,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控制前中摄像头4拍摄A盲区或环视摄像头模组7拍摄环视正前,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同时控制后中摄像头3拍摄F盲区;其次,前中摄像头4或与环视摄像头模组7将拍摄信息传输给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同时, 后中摄像头3将拍摄信息传输给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再传输给应用处理器22;最后,应用处理器22根据输入信息将F盲区与A盲区或环视正前在显示屏8上分屏显示影像;

其中,当盲区摄像头模组15为组合二时,控制方案包括如下:

方案A,首先,车动作信号19的CAN/手动信号以CAN控制信号/单独触发电平信号传输给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然后,根据输入的车动作信号19的CAN/手动信号,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分别控制左后摄像头1拍摄G盲区、后中摄像头3拍摄F盲区、以及右后摄像头2拍摄J盲区;其次,左后摄像头1、后中摄像头3、以及右后摄像头2分别将拍摄的盲区实时影像信息传输给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再传输给应用处理器22;最后,应用处理器22根据输入信息将G盲区、F盲区以及J盲区在显示屏8上分屏显示影像;

方案B,首先,车动作信号19的刹车信号以CAN控制信号/单独触发电平信号传输给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然后,根据输入的车动作信号19的刹车信号,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控制前中摄像头4拍摄A盲区,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控制后中摄像头3拍摄F盲区;其次,前中摄像头4与后中摄像头3将拍摄信息传输给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再传输给应用处理器22;最后,应用处理器22根据输入信息将A盲区与F盲区在显示屏8上分屏显示影像;

方案C,首先,车动作信号19的刹车信号、车速信号以CAN控制信号/单独触发电平信号传输给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然后,根据输入的车动作信号19的车速信号与预设车速比较:

当该车速信号小于预设车速,为低速行驶,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根据刹车信号控制环视摄像头模组7拍摄环视正前盲区信息,同时控制后中摄像头3拍摄F盲区;再次,环视摄像头模组7与后中摄像头3将拍摄信息传输给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再传输给应用处理器22;最后,应用处理器22根据输入信息将环视正前盲区与F盲区在显示屏8上分屏显示影像;

当该车速信号不小于预设车速,为高速行驶,根据输入的车动作信号19的刹车信号,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控制前中摄像头4拍摄A盲区,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控制后中摄像头3拍摄F盲区;其次,前中摄像头4与后中摄像头3将拍摄信息传输给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再传输给应用处理器22;最后,应用处理器22根据输入信息将A盲区与F盲区在显示屏8上分屏显示影像;

方案D,首先,车动作信号19的倒车信号以CAN控制信号/单独触发电平信号传输给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然后,根据输入的车动作信号19的倒车信号,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控制前中摄像头4拍摄A盲区,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控制后中摄像头3拍摄F盲区;其次,前中摄像头4与后中摄像头3将拍摄信息传输给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再传输给应用处理器22;最后,应用处理器22根据输入信息将A盲区与F盲区在显示屏8上分屏显示影像;

方案E,首先,车动作信号19的倒车信号以CAN控制信号/单独触发电平信号传输给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然后,根据输入的车动作信号19的倒车信号,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控制环视摄像头模组7拍摄环视正后盲区信息,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控制后中摄像头3拍摄F盲区;其次,环视摄像头模组7与后中摄像头3将拍摄信息传输给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再传输给应用处理器22;最后,应用处理器22根据输入信息将环视正后盲区与F盲区在显示屏8上分屏显示影像;

方案F,首先,车动作信号19的左转信号、车速信号以CAN控制信号/单独触发电平信号传输给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然后,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根据左转信号控制左后摄像头1拍摄G盲区信息,同时控制后中摄像头3拍摄F盲区;再次,左后摄像头1与后中摄像头3将拍摄信息传输给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再传输给应用处理器22;最后,应用处理器22根据输入信息将G盲区与F盲区在显示屏8上分屏显示影像;

方案G,首先,车动作信号19的左转信号、车速信号以CAN控制信号/单独触发电平信号传输给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然后,根据输入的车动作信号19的车速信号与预设车速比较:

当该车速信号小于预设车速,为低速行驶,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根据左转信号控制环视摄像头模组7拍摄环视左转盲区信息,同时控制后中摄像头3拍摄G盲区;再次,环视摄像头模组7与后中摄像头3将拍摄信息传输给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再传输给应用处理器22;最后,应用处理器22根据输入信息将环视左转盲区与G盲区在显示屏8上分屏显示影像;

当该车速信号不小于预设车速,为高速行驶,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根据左转信号控制左后摄像头1拍摄G盲区信息,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控制后中摄像头3拍摄F盲区;再次,左后摄像头1与后中摄像头3将拍摄信息传输给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再传输给应用处理器22;最后,应用处理器22根据输入信息将G盲区与F盲区在显示屏8上分屏显示影像;

方案H,首先,车动作信号19的右转信号、车速信号以CAN控制信号/单独触发电平信号传输给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然后,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根据右转信号控制右后摄像头2拍摄J盲区信息,同时控制后中摄像头3拍摄F盲区;再次,右后摄像头2与后中摄像头3将拍摄信息传输给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再传输给应用处理器22;最后,应用处理器22根据输入信息将J盲区与F盲区在显示屏8上分屏显示影像;

方案J,首先,车动作信号19的右转信号、车速信号以CAN控制信号/单独触发电平信号传输给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然后,根据输入的车动作信号19的车速信号与预设车速比较:

当该车速信号小于预设车速,为低速行驶,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根据右转信号控制环视摄像头模组7拍摄环视右转盲区信息,同时控制右后摄像头2拍摄J盲区;再次,环视摄像头模组7与右后摄像头2将拍摄信息传输给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再传输给应用处理器22;最后,应用处理器22根据输入信息将环视右转盲区与J盲区在显示屏8上分屏显示影像;

当该车速信号不小于预设车速,为高速行驶,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根据右转信号控制右后摄像头2拍摄J盲区信息,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控制后中摄像头3拍摄F盲区;再次,右后摄像头2与后中摄像头3将拍摄信息传输给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再传输给应用处理器22;最后,应用处理器22根据输入信息将J盲区与F盲区在显示屏8上分屏显示影像;

方案K,首先,车动作信号19的大灯信号以CAN控制信号/单独触发电平信号传输给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然后,根据输入的车动作信号19的大灯信号,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控制前中摄像头4拍摄A盲区或环视摄像头模组7拍摄环视正前,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同时控制后中摄像头3拍摄F盲区;其次,前中摄像头4或与环视摄像头模组7将拍摄信息传输给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同时, 后中摄像头3将拍摄信息传输给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21再传输给应用处理器22;最后,应用处理器22根据输入信息将F盲区与A盲区或环视正前在显示屏8上分屏显示影像。

作为优选,在汽车上安装环视摄像头模组7,然后,根据汽车车型以及环视摄像头模组7的环视盲区,调整盲区摄像头模组15中各个摄像头的视角, 将各个摄像头的视角形成的盲区被环视盲区覆盖。

在步骤2之后,包括步骤3,根据车速设定汽车障碍物在各个控制方案中的安全距离,当障碍物在非安全距离内,应用处理器22通知声/光/电提醒模块24提醒驾驶员;。

在步骤3中,声/光/电提醒模块24通过控制障碍物对应侧的警示灯发光提醒驾驶员或声/光/电提醒模块24通过控制汽车音响语音播报障碍物的位置或通过汽车音响发出警示声音。

在步骤3中,当在黑夜时候或当汽车持续行驶时间大于设定疲劳时间的临界值时或在预设的时间段内驾驶汽车时,声/光/电提醒模块24通过方向盘振动、油门踏板振动、或车座振动提醒驾驶员。

其中车速的低速与高速之间的预设车速值根据用户要求或车辆限速规定标准设定。

驾驶员对危急情况处理(紧急刹车):0.2-0.4秒,该反应时间与对应方案中车速的乘积为最小的障碍物安全距离。

其中,盲区的范围,即摄像头的有效覆盖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一般定义包括司机在驾驶汽车时候的看不到的区域,当然,对于司机可以看到区域,本专利的摄像头更可以覆盖,摄像头的有效覆盖范围可以达到30米。

经过大量路试,根据司机操作汽车信号习惯及考虑盲区辅助产品的驾驶场景,本实用新型把速度、手刹、左转向、右转向、倒车、刹车、大灯汽车信号作为控制触发盲区辅助摄像头单视频影像自动切换的信号源,实现显示屏上分屏或单屏显示的成组视频影像。其中正中摄像头除具有盲区辅助、录像功能外,还可扩展具有车道偏离及前向碰撞预警功能;左/右摄像头除具有盲区辅助、录像功能外,还可扩展具有车道偏离预警功能。

本专利根据车型及环视摄像头模组的有效可视范围,调整盲区摄像头模组的盲区范围确保其在环视范围内,从而实现各种场景下车辆盲区的完美解决方案;客户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方案中的部分。把盲区摄像头模组按照成组布置从而构成前n型摄像系统和/或后U型摄像系统。通过视频切换逻辑控制器对输入的触发信号的逻辑判断及应用处理器的控制方案,实现盲区摄像头模组、环视摄像头模组的单视频影像在显示屏上的组合视频图像。通过增加ADAS系统及声/光/电提醒模块,可以实现报警信息以声、光、震动组合的方式提醒司机,满足了司机从显示屏一次观察多角度盲区的需求,减少司机多次扭头观看左右外部或内部后视镜带来的前方、后方二次盲区风险,同时减缓司机紧张心理、降低司机疲劳强度。本实用新型对于适合9座以上的商务车,货车,公交车等大型长车身的汽车,可以使用但使用效果不很理想。本实用新型在测绘各种车型盲区数据基础上,基于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视觉习惯、同时保证驾驶员在显示屏上能够一次看到更多、更全面、物体不变形、物距真实更清晰的视频影像的原则,本实用新型把盲区辅助摄像头按照成组布置、同时把盲区辅助摄像头的单视频影像按照盲区辅助应用场景优化组合,在汽车信号控制下形成输出在汽车显示屏上的成组视频影像。CPLD: 5M160ZE64C5N;处理器为Altera公司的产品。本实用新型源于汽车盲区问题的需求分析,设计合理、性价比高成本低廉、结实实用耐用、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节约资金、结构紧凑且不改变司机的现有驾驶习惯使用方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