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汽车刹车助力系统的文氏增压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41168阅读:2299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汽车刹车助力系统的文氏增压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汽车刹车助力系统的文氏增压阀。



背景技术:

在汽车设计领域,为解决汽车刹车助力真空不足的缺陷,现有技术大多采用一个内部结构为文丘里管的三通阀(Ejector)通过进气歧管连接两个单向阀(Check valve)的布置方式来实现快速增大刹车助力真空的目的。但是,现有三通阀及其构成的系统拥有较多的缺陷,具体如下:1、零部件多,至少需要1个三通阀、2个单向阀、多根连接橡胶管来配合使用,较为复杂、繁琐。2、使用容易异常,配合的真空增大系统故障点多。3、使用维护成本高。4、管路占用空间大,影响车内有限空间布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增压压力大、占用空间小的适用于汽车刹车助力系统的文氏增压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汽车刹车助力系统的文氏增压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增压阀本体,所述增压阀本体上设有四根气管,其中左下进气管与右下进气管相互连通,左上出气管与右上进气管相互连通,所述右上进气管的内径从右到左首先逐渐减小后再逐渐增加,且所述左上出气管的内径大于所述右上进气管的左端内径,在所述右上进气管的内部形成文丘里管结构,所述左上出气管与左下进气管之间通过第一吸附腔进行连通,所述右上进气管与右下进气管之间通过第二吸附腔进行连通,且所述第一吸附腔的上端与所述文丘里管结构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吸附腔的上端与所述文丘里管结构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吸附腔和第二吸附腔内设有单向阀结构,使得进入所述左下进气管与右下进气管的气体只能进入所述左上出气管和右上进气管。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单向阀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吸附腔内的阀片和固定在所述吸附腔内向下延伸且呈圆周设置的若干个支撑爪,所述支撑爪与支撑爪之间保持有空隙,所述阀片能够将所述吸附腔下侧的进气口封闭。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左上出气管、右上进气管、左下进气管以及右下进气管的外周设置有定位组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若干个间隔设置的定位螺纹或者定位台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左上出气管和右上进气管水平设置且两者的轴心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左下进气管和右下进气管水平设置且两者的轴心在同一条直线上;第一吸附腔和第二吸附腔垂直设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右上进气管、左下进气管以及右下进气管的外径相等。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增压阀在增压阀本体内设置有两个吸附腔和与所述吸附腔相连通的文丘里管结构,并在每个吸附腔内设置单向阀结构,当右上进气管进气时,由于文丘里管产生的文丘里现象,使得所述单向阀结构打开,实现快速增大刹车助力真空的目的,且因相关结构内置于所述增压阀本体内,使得所述增压阀的整体结构更为简单、紧凑、体积更小;且所述增压阀上设有三个进气管和一个出气管,可进一步的提高增大刹车助力真空的速度。

此外,所述增压阀中单向阀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吸附腔内的阀片和固定在所述吸附腔内向下延伸且呈圆周设置的若干个支撑爪,在使用的过程中阀片与增压阀本体之间的摩擦力小,提高了所述增压阀使用的可靠性和寿命。所述左上出气管、右上进气管、左下进气管以及右下进气管的外周设置有定位组件,提高了所述增压阀与其它管路连接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增压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增压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增压阀的右下进气管截取一段并封堵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增压阀的左下进气管截取一段并封堵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增压阀本体2、左下进气管3、右下进气管4、左上出气管5、右上进气管6、文丘里管结构7、第一吸附腔8、第二吸附腔9、阀片10、支撑爪11、进气口12、定位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汽车刹车助力系统的文氏增压阀,包括增压阀本体1,所述增压阀本体1上设有四根气管。其中左下进气管2与右下进气管3相互连通,左上出气管4与右上进气管5相互连通,所述右上进气管5的内径从右到左首先逐渐减小后再逐渐增加,且所述左上出气管4的内径大于所述右上进气管5的左端内径,在所述右上进气管5的内部形成文丘里管结构6。所述左上出气管4与左下进气管2之间通过第一吸附腔7进行连通,所述右上进气管5与右下进气管3之间通过第二吸附腔8进行连通,且所述第一吸附腔7的上端与所述文丘里管结构6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吸附腔8的上端与所述文丘里管结构6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吸附腔7和第二吸附腔8内设有单向阀结构,使得进入所述左下进气管2与右下进气管3的气体只能进入所述左上出气管4和右上进气管5。

如图2所示,所述单向阀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吸附腔内的阀片9和固定在所述吸附腔内向下延伸且呈圆周设置的若干个支撑爪10。所述支撑爪10与支撑爪10之间保持有空隙,所述阀片9能够将所述吸附腔下侧的进气口11封闭。

当右上进气管进气时,由于文丘里管产生的文丘里现象,在所述吸附腔内产生吸附效应,吸附阀片向上运动,使得所述单向阀结构打开,实现快速增大刹车助力真空的目的,且因相关结构内置于所述增压阀本体内,使得所述增压阀的整体结构更为简单、紧凑、体积更小;且所述增压阀上设有三个进气管和一个出气管,可进一步的提高增大刹车助力真空的速度。在使用的过程中阀片与增压阀本体之间的摩擦力小,提高了所述增压阀使用的可靠性和寿命。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左上出气管4、右上进气管5、左下进气管2以及右下进气管3的外周设置有定位组件,提高了所述增压阀与其它管路连接的可靠性。优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若干个间隔设置的定位螺纹或者定位台阶12。

优选的,所述左上出气管4和右上进气管5水平设置且两者的轴心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左下进气管2和右下进气管3水平设置且两者的轴心在同一条直线上;第一吸附腔7和第二吸附腔8垂直设置。所述增压阀中相应的气管水平设置使得安装更方便。

优选的,所述右上进气管5、左下进气管2以及右下进气管3的外径相等,且小于所述左上出气管4的管径。需要说明的是,左上出气管4、右上进气管5、左下进气管2以及右下进气管3的具体管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用新型所述增压阀由于下侧设置有两个进气管,因此可以根据需要作为四通阀使用,还可以根据需要将下侧的任意一个进气管堵住作为三通阀使用,还可以将右下进气管或左下进气管截取一段并封堵后作为三通阀使用(如图3和图4所示),扩展大了所述增压阀的使用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