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稳压式自行车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7149发布日期:2018-10-02 19:40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轮胎稳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稳压式自行车轮胎。



背景技术:

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已成为现代人出行代步工具,它们的工作原理都是通过车轮转动达到前进的目的,由于气体活动能力很强,造成轮胎内气体跑气,给驾驶者的正常生活添加了不少烦恼,甚至发生爆胎还对生命带来危险。

传统的轮胎一般是充气轮胎,这都是传统充气轮胎无法解决的隐患。另外现有充气轮胎需要外置的充气装置对轮胎进行充气,而充气装置不方便携带,尤其是自行车,当发生漏气或者轮胎气体不足时,不能及时充气或者补胎,使用不方便。

充气轮胎在使用时会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在夏天使用充气轮胎时经常由于日照的原因需要频繁充气,甚至在日照温度过高时出现爆胎的现象。或者当遇到路面不够平坦时,轮胎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人为的小心谨慎,而且一旦出现破损漏气即需要立即更换整个轮胎,延误行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自行车轮胎胎压不稳定、不能及时充气的缺陷,提供一种自动稳压式自行车轮胎。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稳压式自行车轮胎,包括外胎、高压内胎和车圈,所述高压内胎设置在所述外胎和所述车圈之间;在所述高压内胎与所述车圈之间设有自动充气装置,所述自动充气装置的进气端与大气连通,所述自动充气装置的出气端与所述高压内胎连通;在所述自动充气装置的进气端与出气端之间设有自动排气装置,所述自动排气装置的进气端穿过所述车圈与所述高压内胎连通,所述自动排气装置的排气端与大气连通;在所述自行车轮胎的辐条上设有多个反光板,所述反光板的表面涂设有荧光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通过设置自动充气装置,能够在骑行过程中对自行车轮胎进行自动充气,解决了现有自行车因不方便携带充气装置而不能及时进行充气的问题;通过设置自动排气装置,当高压内胎的胎压过高时,能够及时进行排气处理,维持胎压的稳定,有效解决了现有自行车轮胎胎压不稳定、在胎压过高不能及时排气而发生爆胎的问题;另外,在自动充气装置的进气端与出气端之间设置自动排气装置,防止自动排气装置穿过自动充气装置而影响自动充气装置的密封性能,同时车圈对自动排气装置起到固定的作用;反光板能够提醒路过车辆和行人注意,保证骑行安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自动充气装置包括常压软管、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穿过所述车圈与所述常压软管的进气端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与所述常压软管的出气端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的排气口与所述高压内胎连通。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单向阀用于连通大气和常压软管,使气体从大气到常压软管单向流动,用于对常压软管进行充气;第二单向阀用于连通常压软管和高压内胎,使气体从常压软管到高压内胎单向流动,用于对高压内胎进行充气,从而实现了自行车轮胎的自动充气功能。

进一步:所述自动排气装置包括壳体、弹簧、活塞,所述弹簧与所述活塞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在靠近所述弹簧的一端设有排气口;所述壳体在远离所述弹簧的一端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高压内胎连通。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活塞,将进气口和排气口隔开,防止在高压内胎的胎压正常时发生漏气的情况,提高高压内胎的密封性能;通过设置弹簧,在胎压过高时能够带动活塞移动,使进气口和排气口连通,气体排出,从而保持胎压的稳定,实现了自行车轮胎的自动排气功能。

进一步:所述排气口到所述活塞的距离小于所述弹簧压缩的最大距离。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活塞在高压内胎内的高压气体的冲击下能够移动到排气口,使自动排气装置的排气口与进气口能够连通,从而顺利将高压内胎内的气体顺利排出,保持高压内胎的胎压稳定。

进一步:在所述高压内胎与所述外胎之间设有防刺破层。

进一步:所述防刺破层为尼龙交织帘纱层。

上述进两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高压内胎与外胎之间设置防刺破层,能够有效防止地面尖锐物体刺破高压内胎,解决了现有自行车轮胎容易被地面尖锐物体刺破而漏气的问题;另外,尼龙交织帘纱层质量轻,不会影响自行车行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充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动排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名称如下:

100、外胎,200、防刺破层,300、高压内胎,400、自动充气装置,410、第一单向阀,420、第二单向阀,430、常压软管,500、车圈,510、反光板, 520、辐条,600、自动排气装置,610、壳体,620、排气口,630、弹簧, 640、活塞,650、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稳压式自行车轮胎,其包括外胎100、高压内胎 300和车圈500,所述高压内胎300设置在所述外胎100和所述车圈500之间。在所述自行车轮胎的辐条520上设有多个反光板510,所述反光板510 的表面涂设有荧光粉,提醒路过车辆和行人注意,保证骑行安全。

在所述高压内胎300与所述外胎100之间设有防刺破层200。所述防刺破层200为尼龙交织帘纱层。

通过在高压内胎300与外胎100之间设置防刺破层,能够有效防止地面尖锐物体刺破高压内胎300,解决了现有自行车轮胎容易被地面尖锐物体刺破而漏气的问题;另外,尼龙交织帘纱层质量轻,不会影响自行车行驶。

在所述高压内胎300与所述车圈500之间设有自动充气装置400,所述自动充气装置400的进气端与大气连通,所述自动充气装置400的出气端与所述高压内胎300连通。

如图2所示,所述自动充气装置400包括常压软管430、第一单向阀410 和第二单向阀420,所述第一单向阀410穿过所述车圈500与所述常压软管 430的进气端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420与所述常压软管430的出气端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420的排气口与所述高压内胎300连通。

所述第一单向阀410和第二单向阀420均为气体单向阀,保证气体的单向流通,其结构和工作原理为现有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第一单向阀410 用于连通大气和常压软管430,使气体从大气到常压软管430单向流动,用于对常压软管430进行充气;第二单向阀420用于连通常压软管430和高压内胎300,使气体从常压软管430到高压内胎300单向流动,用于对高压内胎300进行充气,从而实现了自行车轮胎的自动充气功能。

在所述自动充气装置400的进气端与出气端之间设有自动排气装置 600,所述自动排气装置600的进气端穿过所述车圈500与所述高压内胎300 连通,所述自动排气装置600的排气端与大气连通。

如图3所示,所述自动排气装置600包括壳体610、弹簧630、活塞640,所述弹簧630与所述活塞640均设置在所述壳体610内,所述弹簧630的一端与所述活塞640固定连接,所述弹簧630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610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壳体610在靠近所述弹簧630的一端设有排气口620;所述壳体610在远离所述弹簧630的一端设有进气口650,所述进气口650与所述高压内胎300连通。

所述排气口620到所述活塞640的距离小于所述弹簧630压缩的最大距离。保证活塞640在高压内胎300内的高压气体的冲击下能够移动到排气口 620,使自动排气装置600的排气口620与进气口650能够连通,从而顺利将高压内胎300内的气体顺利排出,保持高压内胎300的胎压稳定,防止发生爆胎的危险。

常压软管430为不封闭的环形软管结构,其内的气压保持稳定;不封闭的环形软管结构既方便连接第一单向阀410和第二单向阀420,又方便放置自动排气装置600,防止自动排气装置600穿过自动充气装置400而影响自动充气装置400的密封性能,同时车圈500对自动排气装置600起到固定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当高压内胎300的胎压正常时,常压软管430不受压膨胀,处于正常状态,第一单向阀410和第二单向阀420不工作;弹簧630与活塞640也均处于正常状态,自动排气装置600不工作。当高压内胎300的胎压不足时,高压内胎300变软,使常压软管430靠近地面的一段被压瘪,常压软管430内气压升高,气体通过第二单向阀420进入高压内胎300,随着自行车轮胎的移动,常压软管430被挤压的位置发生移动,为保证常压软管430内的气压稳定,外界空气通过第一单向阀410进入常压软管430,而常压软管430内的气体继续通过第二单向阀420进入高压内胎300,直至高压内胎300的胎压正常,从而实现自行车轮胎的自动充气功能。

当高压内胎300的胎压过高时,高压内胎300内的高压气体通过自动排气装置600的进气口650进入,对弹簧630和活塞640产生挤压,使进气口 650和排气口620连通,气体排出,从而保持胎压的稳定,实现了自行车轮胎的自动排气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