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轿车后窗的一体式变截面外水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8993发布日期:2018-07-13 17:46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配件,特别是一种车窗外水切。



背景技术:

外水切是介于车窗玻璃和车门框架之间的橡胶密封条。轿车的前门车窗和后门车窗分别装有外水切以起到密封和装饰的作用。在升降车窗玻璃时,外水切与玻璃接触,从而切去玻璃表面上的水滴、水雾和灰尘。

后门为了要为后轮罩让出空间,后门的形状呈上宽下窄的梯形。也就是说,车窗的区域大于车门的区域。如果将车窗区域都设置为整片式玻璃,将因为车门没有足够的空间容纳车窗,导致车窗无法下降。因此轿车的后窗玻璃通常被设置成两块,一块是与B柱接触、能够升降的主玻璃,另一块是与C柱接触的固定玻璃。为了保证车窗的密封性,窗玻璃的四周都设置有密封胶条,因此,从B柱开始到C柱,后车窗外防水切经过车窗B柱端的密封条,主玻璃,主玻璃与固定玻璃之间的密封条,固定玻璃,固定玻璃C柱端的密封条5次截面变化。

为了适应主玻璃到固定玻璃(也称三角窗)的截面变化,并且使外水切保持外观上的连贯和使外水切与玻璃始终贴合,CN201310340588.0披露了一种汽车外水切和后三角窗的连接卡扣,包括用于各个部件连接主体部件的主体基座部;设置在主体基座部的上部并用于与上侧的后三角窗固定连接的后三角窗配合连接部,连接在主体基座部上并伸向另一侧与外水切固定连接的外水切配合连接部,和设置在主体基座部的下部并用于提供弹性涨紧连接力的弹性支撑部;后三角窗配合连接部包括两个抵靠件和一个卡扣件,两个抵靠件和卡扣件之间形成有卡入空间,在卡扣件上具有倒扣凸边;外水切配合连接部包括连成一体的插入件和贴靠件,贴靠件的平面低于插入件的平面,在插入件的下部设置有与外水切想配合并用于限制X方向平面移动的卡钩件;插入件的上部的一侧上具有用于限制Z方向平面移动的弧形拱起凸部,弧形拱起凸部紧密贴靠在外水切内部上侧,在插入件的下部具有支撑贴脚部,支撑贴脚部贴靠在外水切内部下侧沿;插入件的上部的另一侧具有用于限制Y方向平面移动的靠边部。这种汽车外水切的缺点在于:使用特定结构的连接卡扣与三角窗的连接,连接件与外水切的主体基座部通过卡钩连接。因此,虽然其表面的装饰条在外观上看是连续的,但是主体结构实质是由两部分拼接而成,造成外水切的牢固性降低,安装复杂,安装在车窗上之后定位不牢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体骨架一体化,始终保持外水切与玻璃贴合的外水切。

用于轿车后窗的一体式变截面外水切,包括与包覆车门钣金的主体骨架和与主体骨架扣接的装饰条,主体骨架具有与车窗B柱端的密封条配合的第一段,与主玻璃配合的第二段,与主玻璃与固定玻璃之间的密封条配合的第三段,与固定玻璃配合的第四段,和与固定玻璃C柱端的密封条配合的第五段;从第一段向第五段连续延伸,第一段的头端有前端盖,第五段的尾端有尾端盖;前端盖和尾端盖与主体骨架一体;从第一段的头端经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到第五段的尾端依次放样,从第一段向第五段的方向截面高度逐渐增高,同时保持厚度相等。

进一步,主体骨架的顶部具有顶切边,顶切边具有向玻璃方向延伸的翅片,第一段的翅片微露出第而段到第三段的翅片的宽度相同,第四段的翅片宽度增大,第三段和第四段的翅片在交界处圆角直角过渡,第五段的翅片宽度与第一段的翅片宽度相同,第四段和第五段的翅片交界处圆角直角过渡。第一段的翅片与车窗B柱端的密封条贴紧,第三段的翅片与主玻璃与固定玻璃之间的密封条贴紧,第四段的翅片与固定玻璃贴紧,第五段的翅片与车窗C柱端的密封条贴紧。翅片的宽度方向即为主体骨架的厚度方向。

进一步,第二段具有侧切边,侧切边位于主体骨架和升降玻璃之间,侧切边的外端固定、内端自由,侧切边的外表面覆盖植绒层,侧切边的自由端具有弧形折边,弧形折边位于侧切边与基体骨架之间。侧切边和弧形折边均为柔性件,弧形折边上拱。

进一步,第一段和第三段具有密封柔性边,第一段的密封柔性边贴紧与车窗B柱端的密封条,第三段的密封柔性边贴紧主玻璃与固定玻璃之间的密封条。

进一步,第四段具有卡扣,卡扣插入车门钣金内的卡孔内。

进一步,第五段具有锁舌,锁舌呈台阶形,锁舌的下端外侧与第五段连为一体,锁舌的台阶面与压紧于车窗C柱端的密封条的底部配合,锁舌的外侧贴紧第五段的翅片、同时内侧抵紧车窗C柱端的密封条。

进一步,第二段的截面从头向尾放样扩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设置了多段截面,从而适应车后窗窗台的五次变化。2、使用一条具有5中截面形态的一体式防水切实现对汽车后窗的一体式密封,装饰条和主体骨架均为一体式连续结构,使防水切的柔性和刚性均能得到保障。3、使用侧切边接触升降玻璃,随着升降玻璃的上升,升降玻璃与钣金的距离逐渐减小,侧切边向主体骨架的方向收拢,副切边的拱面压在主体骨架上,增加侧切边的强度;随着升降玻璃的下降,升降玻璃与钣金的距离逐渐增大,侧切边向升降玻璃的方向展开,即使有遇水渗入,也只到侧切边和主体骨架位置,防止渗入车门内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第一段的剖视图。

图3是第二段的剖视图,其中(a)为图1中的B-B截面示意图,(b)为图1中的C-C截面示意图。

图4是第三段的剖视图。

图5是第四段的剖视图,其中(a)为图1中的E-E截面示意图,(b)为图1中的F-F截面示意图。

图6是第五段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用于轿车后窗的一体式变截面外水切,包括与包覆车门钣金的主体骨架1和与主体骨架1扣接的装饰条,主体骨架1具有与车窗B柱端的密封条A配合的第一段1-1,与主玻璃B配合的第二段1-2,与主玻璃与固定玻璃之间的密封条C配合的第三段1-3,与固定玻璃D配合的第四段1-4,和与固定玻璃C柱端的密封条E配合的第五段1-5;从第一段1-1向第五段1-5连续延伸,第一段1-1的头端有前端盖,第五段1-5的尾端有尾端盖;前端盖和尾端盖与主体骨架1一体;从第一段1-1的头端经第二段1-2、第三段1-3、第四段1-4到第五段1-5的尾端依次放样,从第一段1-1向第五段1-5的方向截面高度逐渐增高,同时保持厚度相等。

如图2-图6所示主体骨架1的顶部具有顶切边3,顶切边3具有向玻璃方向延伸的翅片31,第二段1-1到第三段1-3的翅片31的宽度相同,第四段1-4的翅片31宽度增大,第三段1-3和第四段1-4的翅片31在交界处圆角直角过渡,第五段1-5的翅片31宽度与第一段1-1的翅片31宽度相同,第四段1-4和第五段1-5的翅片31交界处圆角直角过渡。第一段1-1的翅片31与车窗B柱端的密封条A贴紧,第三段1-3的翅片31与主玻璃与固定玻璃之间的密封条C贴紧,第四段1-4的翅片31与固定玻璃D贴紧,第五段1-5的翅片31与车窗C柱端的密封条E贴紧。翅片31的宽度方向即为主体骨架1的厚度方向。

如图2所示,第一段1-1的翅片31与无需升降的车窗B柱端的密封条配合,只需要与该密封条贴紧即可,第一段1-1的主体骨架的高度最小,第一段的翅片31与车窗B柱端的密封条之间有柔性垫条4,该柔性垫条作为密封条。

如图3所示,第二段1-2具有侧切边4,侧切边4位于主体骨架1和升降玻璃之间,侧切边4的外端固定、内端自由,侧切边4的外表面覆盖植绒层,侧切边4的自由端具有弧形折边5,弧形折边5位于侧切边4与基体骨架之间。侧切边4和弧形折边5均为柔性件,弧形折边5上拱。

第二段1-2的翅片31与升降玻璃配合,为了不与侧切边4发生干涉,因此顶切边不完全与升降玻璃贴合。相反,要使翅片31与升降玻璃之间有足够的间隙,从而使弧形的升降玻璃在升降过程中,侧切边4有足够的形变空间。更重要的是,弧形的升降玻璃在升降过程中,其与车门钣金之间的距离是变化的,若翅片31与升降玻璃贴合,将与玻璃的升降运动发生干涉。

第二段1-2的主体骨架的截面从头向尾放样扩大,使车窗台与外水切的压紧程度逐步变化,利用外水切与窗台的摩擦力的连续变化,使外水切与车门连接更加牢固,如图2所示。侧切边和弧形折边的截面尺寸不变。

如图4所示,第三段1-3具有密封柔性边6,第一段1-1的密封柔性边6贴紧与车窗B柱端的密封条,第三段1-3的密封柔性边6贴紧主玻璃与固定玻璃之间的密封条。密封柔性边6切好与第二段1-2的侧切边衔接,密封柔性边6的高度从前向后逐渐减小,过渡到第四段1-3时密封柔性边6的高度为零。

如图5所示,第四段1-4具有卡扣,卡扣插入车门钣金内的卡孔内。第四段1-4的主体骨架的截面从头向尾放样扩大。第四段的翅片31宽度增大,翅片31完全填补固定玻璃与车门钣金之间的缝隙。这是因为固定玻璃无法升降,因此固定玻璃与车门钣金之间的缝隙固定,只需将这条固定的缝隙遮挡即可。

但是为了保证整条外水切的安装稳定性,在第四段1-4设置卡扣7,在车门钣金上设置卡孔,卡扣7插入卡孔内。这是因为车门到达C柱处时,钣金从双层逐渐变为单层,该位置为钣金与塑料件结合的部位,采用主体骨架包覆钣金连接强度已大幅下降,因此采用卡扣的形式,插入钣金内。且卡扣与主体骨架的顶部有距离。第四段前部区域采用包覆车门钣金的方式,后部区域采用卡扣的方式与车门钣金连接。

第五段1-5具有锁舌,锁舌呈台阶形,锁舌的下端外侧与第五段1-5连为一体,锁舌的台阶面与压紧于车窗C柱端的密封条的底部配合,锁舌的外侧贴紧第五段1-5的翅片31、同时内侧抵紧车窗C柱端的密封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设置了多段截面,从而适应车后窗窗台的五次变化。2、使用一条具有5中截面形态的一体式防水切实现对汽车后窗的一体式密封,装饰条2和主体骨架1均为一体式连续结构,使防水切的柔性和刚性均能得到保障。3、使用侧切边4接触升降玻璃,随着升降玻璃的上升,升降玻璃与钣金的距离逐渐减小,侧切边4向主体骨架1的方向收拢,副切边的拱面压在主体骨架1上,增加侧切边4的强度;随着升降玻璃的下降,升降玻璃与钣金的距离逐渐增大,侧切边4向升降玻璃的方向展开,即使有遇水渗入,也只到侧切边4和主体骨架1位置,防止渗入车门内部。4、外水切的前端盖和后端盖分别于骨架主体一体,即美观由增强密封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实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实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