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补强的半钢子午轻型载重轮胎胎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3767发布日期:2018-09-28 20:19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层补强的半钢子午轻型载重轮胎胎圈,属于轮胎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为了卡、客车的节能减排,一些轻型载重轮胎也从尼龙斜交结构轮胎慢慢的转变成为聚酯(尼龙)子午结构的轮胎。这使得聚酯(尼龙)子午结构的轮胎的需求量迅速上升。

轻型载重汽车轮胎在使用中,由于需要承载一定的重量,尼龙斜交与全钢子午相比其更低廉的价格在市场上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但是随着半钢子午轻型载重轮胎的出现,尼龙斜交胎的市场不可替代位置有所动摇。但是半钢子午轻型载重轮胎的胎体更软,轮胎在使用中的疲劳扭曲变形,容易使轮胎与轮辋配合处出现起鼓,产生早期损坏,大大降低了轮胎的平均使用寿命。因此提高半钢子午轻型载重轮胎的使用寿命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一般情况是增加一层正包层,增加轮胎强度,但是这样轮胎成本会增加,也会增加轮胎的生热,这样半钢轮胎的低成本低生热特点就没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双层补强的半钢子午轻型载重轮胎胎圈。在轮胎胎体的设计之初,会使轮胎扭曲变形的范围控制在轮胎中部,但是由于子午结构较软的胎体,容易使扭曲变形的范围想下方偏移,接近轮胎与轮辋配合位置,本实用新型主要改变了轮胎的材料分布,使轮胎下方的强度更大,形变更小,让轮胎在拥有较软胎体的前提下使扭曲变形的范围维持在中部位置不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双层补强的半钢子午轻型载重轮胎胎圈,包括胎体材料层、包覆区、第一尼龙补强层和第二尼龙补强层;所述包覆区设置于胎体材料层后方,胎体材料层末端反向翻折后接触胎体材料层上端形成包覆区;

所述胎体材料层包括气密层、第一聚酯帘布层和第二聚酯帘布层,胎体材料层自上至下依次设置第二聚酯帘布层、第一聚酯帘布层和气密层;

所述包覆区内部设有胎圈钢丝和三角胶;所述三角胶覆盖住胎圈钢丝;

所述胎体材料层与包覆区交界处设有第一尼龙补强层,第一尼龙补强层上端还设有第二尼龙补强层。

所述第一尼龙补强层和第二尼龙补强层均采用45°尼龙帘线。

所述第一尼龙补强层的宽度大于第二尼龙补强层的宽度距离为a,具体为5mm以上。

所述第一尼龙补强层的宽度至少距离三角胶前端距离为b,具体为10mm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便于操作;在不影响轮胎生热的前提下,利用双层尼龙补强对轮胎圈口进行优化,大大提升了轮胎圈口强度,使轮胎扭曲变形的范围稳定在轮胎中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胎体材料层;11、气密层;12、第一聚酯帘布层;13、第二聚酯帘布层;2、包覆区;21、胎圈钢丝;22、三角胶;3、第一尼龙补强层;4、第二尼龙补强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双层补强的半钢子午轻型载重轮胎胎圈,包括胎体材料层1、包覆区2、第一尼龙补强层3和第二尼龙补强层4;所述包覆区2设置于胎体材料层1后方,胎体材料层1末端反向翻折后接触胎体材料层1上端形成包覆区2;

所述胎体材料层1包括气密层11、第一聚酯帘布层12和第二聚酯帘布层13,胎体材料层1自上至下依次设置第二聚酯帘布层13、第一聚酯帘布层12和气密层11;

所述包覆区2内部设有胎圈钢丝21和三角胶22;所述三角胶22覆盖住胎圈钢丝21;

所述胎体材料层1与包覆区2交界处设有第一尼龙补强层3,第一尼龙补强层3上端还设有第二尼龙补强层4。所述第一尼龙补强层3和第二尼龙补强层4均采用45°尼龙帘线。所述第一尼龙补强层3的宽度大于第二尼龙补强层4的宽度为a,具体为5mm以上。所述第一尼龙补强层3的宽度至少距离三角胶22前端距离为b,具体为10mm以上。

本实用新型主要增加了两层45°尼龙补强层,且两层尼龙补强层间的差级为5mm,最高点超过三角胶顶端为10mm。可使胎侧形变部位远离轮胎与轮辋接触位置,进入轮胎正常形变部位,增加轮胎的使用寿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