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带仿形穿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0003发布日期:2018-08-14 19:24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配件的制作器械,具体来说,是一种测试汽车的安全带端片的自动成形缝纫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安全带是汽车必备的配件之一,其保证了车上人员的人身安全。安全带一般由一个带按钮的锁扣、一个与之配套的固定片组成,固定片连接锁扣形成安全三角区保护着人生安全,在制作安全带时需要将带子从固定片上设置的孔中穿过并折叠缝纫,而安全带穿过固定片时需要以仿形折叠的方式穿过,传统的工艺中其需要由人工进行折叠、穿入,人工穿带存在着穿带不易,穿过形状不统一的现象,且穿过形状的不统一可能影响着安全隐患,现在亟需提供一种设备来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一次性对安全带进行仿形折叠与穿过固定片的一体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一种汽车安全带仿形穿带装置,包括机台、织带成形装置、带头治具及穿带装置,织带成形装置、带头治具与穿带装置在机台上依次设置,所述织带成形装置包括定位部与成形部,所述穿带装置包括取带夹及与之连接的直线运动装置,织带成形装置的定位部与成形部固定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所述成形部的两侧从后端到前端逐渐向内收缩,成形部的底端从后端到前端逐渐向上倾斜,在成形部的前方形成一个出带口,所述的出带口与穿带装置的取带夹高度一致,且出带口的尺寸大于取带夹的尺寸,带头治具上设置放置固定片的插槽,所述固定片上设置的穿孔的高度与出带口的高度保持一致。

所述取带夹与直线运动装置通过连接杆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杆宽度略大于取带夹的宽度,连接杆长度介于10-25cm,这样取带夹。

所述直线运动装置包括导轨及设置在导轨上的直线电机,直线电机上设置支架,支架上设置连接杆。

所述织带成形装置由上盖及下盖组成,上盖与下盖的一侧通过铰链连接,所述机台上设置成形气缸,所述成形气缸输出端与上盖转动连接,在织带成形装置的后端设置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通过取带夹动作将织带的折叠与穿入工作一体化进行,其极大的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且每次折叠穿过后的织带形状完全一致,其质量完全有所保证,最大程度的杜绝了由于织带折叠形状的差异引发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视图。

其中1-织带成形装置、2-带头治具、3-穿带装置、4-取带夹、5-连接杆、6-上盖、7-下盖、8-成形气缸、9-导轨、10-直线电机、11-支架、12-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述: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一种汽车安全带仿形穿带装置,包括机台、织带成形装置1、带头治具2及穿带装置3,织带成形装置1、带头治具1与穿带装置3在机台上依次设置,所述织带成形装置1包括定位部与成形部,所述穿带装置3包括取带夹4及与之连接的直线运动装置,织带成形装置1的定位部与成形部固定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所述成形部的两侧从后端到前端逐渐向内收缩,成形部的底端从后端到前端逐渐向上倾斜,在成形部的前方形成一个出带口,所述的出带口与穿带装置3的取带夹4高度一致,且出带口的尺寸大于取带夹4的尺寸,带头治具2上设置放置固定片的插槽,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插槽由带头治具2的外侧面向内延伸,所述固定片纵向的插入带头治具2中,这样便于拆卸,且在穿带过程中固定片不会发生移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固定片上设置的穿孔的高度与出带口的高度保持一致。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取带夹4与直线运动装置通过连接杆5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杆5宽度略大于取带夹4的宽度且小于出带口的宽度,这样连接杆5也可伸入织带成形装置1中,连接杆5长度介于10-25cm。

所述直线运动装置包括导轨9及设置在导轨9上的直线电机10,直线电机10上设置支架11,支架11上设置连接杆5。直线电机10与导轨9的配合可保证取带夹的运行保持平稳,令穿带工序更为稳妥。

所述织带成形装置1由上盖6及下盖7组成,上盖6与下盖7的一侧通过铰链连接,所述机台上设置成形气缸8,所述成形气缸8的输出端与上盖6转动连接,在织带成形装置的后端设置传感器12。

织带进入织带成形装置后,传感器感应,直线电机运动令取带夹穿过固定片,从出带口进入织带成形装置内,取带夹夹紧织带的带头后直线电机运动将织带向外拉,在织带向外运动的过程中,织带受到织带成形装置的挤压开始发生折叠形变,因此从出带口伸出的织带已经被折叠完毕,折叠完毕的织带继续运动穿过固定片上设置的穿孔,从而完成了穿带的工序,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织带的带头拉出距离60-90mm,在织带拉动完毕后,取带夹打开,气缸操作织带成形装置的上盖打开,最后依靠人工拿出织带进行缝纫。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