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扭力杆悬置软垫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4203发布日期:2018-08-04 14:10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是涉及一种后扭力杆悬置软垫组件。



背景技术:

后扭力杆悬置软垫组件位于动力总成的后侧,起连接和固定动力总成,同时隔离动力总成和车身之间的震动传递的作用。

目前后扭力杆悬置软垫组件一般采用分体式结构,由内骨架、后扭力杆悬置支架、橡胶体、外衬套等构成,其中内骨架与车身连接,后扭力杆悬置支架与动力总成连接。现有技术中,后扭力杆悬置软垫组件的内骨架、外衬套之间一般通过橡胶体进行硫化连接,和内骨架通过橡胶体进行硫化连接后的外衬套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压入后扭力杆悬置支架的连接孔中。这种分体式结构为了确保压装装配需求,橡胶体和后扭力杆悬置支架的连接孔需设计的比较规则,不但零部件数量多,成本高,而且不能充分满足后扭力杆悬置软垫组件对橡胶体非线形刚度设计的需求,造成后扭力杆悬置软垫组件隔震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后扭力杆悬置软垫组件,本后扭力杆悬置软垫组件减少了零部件数量,降低了零部件成本,优化了后扭力杆悬置软垫组件的隔震效果。

为此,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一种后扭力杆悬置软垫组件,包括后扭力杆悬置支架和内骨架,所述后扭力杆悬置支架设置有与内骨架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内骨架通过硫化后一体成型的橡胶体连接在第一连接孔中。

本后扭力杆悬置软垫组件中内骨架与后扭力杆悬置支架之间采用硫化后一体成型的橡胶体连接,不但减少了零部件,降低了成本,而且还可以合理的设计后扭力杆悬置支架和橡胶体结构,优化了扭力杆悬置软垫组件的隔震效果,使后扭力杆悬置软垫组件的NVH性能更优。

进一步,第一连接孔孔壁为不规则形状。不规则形状的第一连接孔孔壁可以充分满足后扭力杆悬置软垫组件中橡胶体非线形刚度设计的需求,改善后扭力杆悬置软垫组件的隔震效果。

进一步,第一连接孔孔壁上、内骨架靠近第一连接孔孔壁的外周均硫化连接有橡胶薄壁;在内骨架的上下两侧均硫化连接有将内骨架与第一连接孔孔壁连接的橡胶连接块,在内骨架前侧的第一连接孔孔壁上硫化连接有前橡胶凸块,在内骨架后侧硫化连接有后橡胶凸块。前橡胶凸块和后橡胶凸块的设置在优化了后扭力杆悬置软垫组件结构的同时还减少了材料的消耗量。

进一步,后扭力杆悬置支架的前部设置有与动力总成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中从外往内依次固定有后扭力杆前软垫外衬套、后扭力杆前软垫和后扭力杆前软垫内衬套。第二连接部的设置方便了后扭力杆悬置软垫组件与动力总成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后扭力杆悬置软垫组件结构紧凑,便于整车布置设计,内骨架与后扭力杆悬置支架之间采用硫化后一体成型的橡胶体连接,不但减少了零部件,降低了成本,而且还可以合理的设计后扭力杆悬置支架和橡胶体结构(由于取消了衬套,后扭力杆悬置支架的第一连接孔形状不受衬套装配需求限制,不需要压装,不用设置成规则形状,第一连接孔孔壁可以按充分满足后扭力杆悬置软垫组件中橡胶体非线形刚度的需求设计),优化了扭力杆悬置软垫组件的隔震效果,使后扭力杆悬置软垫组件的NVH性能更优。因此,车辆行驶过程中橡胶体可以有效隔离后扭力杆悬置支架与内骨架之间的振动传递,从而确保汽车乘坐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后扭力杆悬置软垫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视图;

图3是图1的B-B视图。

附图中:1-后扭力杆悬置支架;2-内骨架;3-橡胶体;

11-第一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31-橡胶连接块;32-前橡胶凸块;33-后橡胶凸块;34-橡胶薄壁;

111-第一连接孔;121-后扭力杆前软垫外衬套;122-后扭力杆前软垫;123-后扭力杆前软垫内衬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后扭力杆悬置软垫组件,具有后扭力杆悬置支架1和内骨架2,后扭力杆悬置支架1设置有与内骨架2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1,第一连接部11沿水平方向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11,内骨架2通过硫化后一体成型的橡胶体3连接在第一连接孔111中,第一连接孔11孔壁为不规则形状。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后扭力杆悬置软垫组件结构紧凑,便于整车布置设计,内骨架2与后扭力杆悬置支架1之间采用硫化后一体成型的橡胶体3连接,不但减少了零部件,降低了成本,而且还可以合理的设计后扭力杆悬置支架1和橡胶体3结构(由于取消了衬套,后扭力杆悬置支架1的第一连接孔111形状不受衬套装配需求限制,不需要压装,不用设置成规则形状,第一连接孔孔壁可以按充分满足后扭力杆悬置软垫组件中橡胶体3非线形刚度的需求设计),优化了扭力杆悬置软垫组件的隔震效果,使后扭力杆悬置软垫组件的NVH性能更优。因此,车辆行驶过程中橡胶体3可以有效隔离后扭力杆悬置支架1与内骨架2之间的振动传递,从而确保汽车乘坐的舒适性。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为了优化橡胶体3的结构同时减少材料的消耗量,在第一连接孔111孔壁上、内骨架2靠近第一连接孔111孔壁的外周均硫化连接有橡胶薄壁34;在内骨架2的上下两侧均硫化连接有将内骨架2与第一连接孔111孔壁连接的橡胶连接块31,在内骨架2前侧的第一连接孔111孔壁上硫化连接有前橡胶凸块32,在内骨架2后侧硫化连接有后橡胶凸块33。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后扭力杆悬置软垫组件与动力总成连接,在后扭力杆悬置支架1的前部设置有与动力总成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12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中从外往内依次固定有后扭力杆前软垫外衬套121、后扭力杆前软垫122和后扭力杆前软垫内衬套123。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