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靠高度调整装置及具有该调整装置的儿童汽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2947发布日期:2018-09-25 22:10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靠高度调整装置及具有该头靠高度调整装置的儿童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自己的汽车,儿童随家长一起乘车出行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在发生交通意外时,由于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因此乘车儿童在事故中往往会比成年人遭受到更大的伤害。针对这种情况,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儿童汽车座椅,这些儿童汽车座椅可以固定到普通汽车座椅上使用,确保儿童在跟随家长乘车外出时,不仅可以得到可靠的安全保护,更可以享受到更舒适的感觉。

现有的儿童汽车座椅的头靠一般和椅身连成一个整体,因此其与座椅的位置固定不变,不可调整。由于人种的不同、年龄的差异及个体发育程度的不同,各国各地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的身高不同,变化较多,因此,不可变动的头靠很难满足各类儿童的实际需要,而为使不同高度的婴儿适用,该头靠通常设计为可移动地调整其高度位置的头靠结构,以使其能支撑不同婴童的头部。然而现有的头靠调整结构复杂,组装与调整操作不够方便。

因此,亟需一种新的头靠高度调整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靠高度调整装置,可以实现头靠相对于背靠的高度调整,且该装置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及调整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童汽车座椅,该儿童汽车座椅具有上述头靠高度调整装置,能够方便实现头靠相对于背靠的高度调整,以满足不同高度的儿童的使用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头靠高度调整装置,包括背靠、头靠、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之一者固定于背靠的正面,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另一者固定于头靠的背面,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呈可拆卸连接,头靠通过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连接到背靠,藉由第一调节机构与第二调节机构在不同位置的连接以实现将头靠相对于背靠的高度调整。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之一者竖直设置在背靠的正面,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另一者对应地竖直设置在头靠的背面。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调节机构和/或第二调节机构为长条状。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调节机构和/或第二调节机构的数量均为复数个,复数个第一调节机构和/或第二调节机构沿竖直方向排列。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头靠包括中间区域和位于中间区域两侧的侧面区域,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中的一者设于侧面区域和/或中间区域,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中的另一者设于背靠。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背靠包括背靠缓冲部和位于背靠缓冲部两侧的侧翼,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中的一者设于侧面区域和/或所述中间区域,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中的另一者设于侧翼和/或背靠缓冲部。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中的一者设于侧面区域,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中的另一者设于侧翼。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中一者为公粘扣带,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中的另一者为母粘扣带,头靠通过公粘扣带与母粘扣带相互粘扣连接到背靠。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公粘扣带和母粘扣带呈长方形、正方形或三角形。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公粘扣带至少为2个,母粘扣带至少为2个。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公粘扣带呈对称设置,母粘扣带呈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儿童汽车座椅,该儿童汽车座椅包含上述头靠高度调整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之一者固定于背靠的正面,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另一者固定于头靠的背面,当需要对头靠与背靠的相对高度进行调整时,只需将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进行拆卸,然后按照实际需要的高度,对应背靠中的位置,将头靠中的调节机构与背靠中的调节机构进行连接,以实现头靠连接于背靠的不同位置上,做到头靠相对于背靠的高度调整,该头靠高度调整装置,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及调整简单,能够方便实现头靠相对于背靠的高度调整。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汽车座椅具有本实用新型的头靠高度调整装置,故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汽车座椅便于使用者对头靠相对于背靠的高度进行调整及操作,以满足不同高度的儿童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儿童汽车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头靠高度调整装置的头靠进行高度调整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儿童汽车座椅隐藏了头靠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头靠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00儿童汽车座椅,10头靠,11中间区域,13侧面区域,20背靠,21背靠缓冲部,23侧翼,30第一调节机构,40第二调节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首先请参考图1-图4,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汽车座椅100,包含头靠高度调整装置,具体地,头靠高度调整装置包括头靠10、背靠20、第一调节机构30和第二调节机构40,第一调节机构30和第二调节机构40之一者固定于背靠20,第一调节机构30和第二调节机构40另一者固定于头靠1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机构30和第二调节机构40之一者固定于背靠20的正面,第一调节机构30和第二调节机构40另一者固定于头靠10的背面,第一调节机构30和第二调节机构40呈可拆卸连接,头靠10通过第一调节机构30和第二调节机构40连接到背靠20,藉由第一调节机构30与第二调节机构40在不同位置的连接以实现将头靠10相对于背靠20的高度调整,头靠10相对背靠20进行高度调整后的状态如图2所示。

请参考图3-图4,第一调节机构30和第二调节机构40之一者竖直设置在背靠20的正面,第一调节机构30和第二调节机构40另一者对应地竖直设置在头靠10的背面,以方便进行竖直调整。其中,第一调节机构30和/或第二调节机构40均为长条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机构30和第二调节机构40均为长条状。当然,还可以是至少第一调节机构30和第二调节机构40中其中一个为长条状,另一个可为非长条状,也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第一调节机构30和/或第二调节机构40的数量为复数个,复数个第一调节机构和/或第二调节机构沿竖直方向排列。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机构30和/或第二调节机构40的数量均为2个。当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第一调节机构30和第二调节机构40其中之一的数量设置为复数个,也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优选地,复数个第一调节机构30可沿竖直方向排列,复数个第二调节机构40也沿竖直方向排列,便于调整头靠10处于合适的背靠20位置,还可以是复数个第一调节机构30和第二调节机构40其中之一沿竖直方向排列。

继续参考图4,本实用新型的头靠10包括中间区域11和位于中间区域11两侧的侧面区域13,第一调节机构30和第二调节机构40中的一者设于侧面区域13和/或中间区域11,第一调节机构30和第二调节机构40中的另一者设于背靠2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头靠10一般采用软体材质制备,中间区域11为头靠10的主要受力区,将第一调节机构30和第二调节机构40中的一者设于侧面区域13,不会给使用者的头部带来不舒适的感受。当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可将第一调节机构30和第二调节机构40中的一者设于中间区域11。在有的实施例中,可增加第一调节机构30和第二调节机构40的数量,采用多个第一调节机构30和第二调节机构40,并将第一调节机构30和第二调节机构40中的一者既设在中间区域11,又设置在侧面区域13。优选地,背靠20包括背靠缓冲部21和位于背靠缓冲部21两侧的侧翼23,第一调节机构30和第二调节机构40中的另一者设于侧翼23和/或背靠缓冲部21,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机构30和第二调节机构40中的一者设于侧面区域13,第一调节机构30和第二调节机构40中的另一者设于侧翼23。此外,还可以将第一调节机构30和第二调节机构40中的另一者设于背靠缓冲部21。当然,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第一调节机构30和第二调节机构40的数量,将第一调节机构30和第二调节机构40中的另一者既设于侧翼23,又设于背靠缓冲部2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调节机构30和第二调节机构40能够实现在不同位置上进行可拆卸连接即可,比如可以为粘扣带,但不以此为限。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调节机构30和第二调节机构40中一者为公粘扣带,第一调节机构30和第二调节机构40中的另一者为母粘扣带,公粘扣带的正面为钩面,反面为毛面,反之,母粘扣带的正面为毛面,反面为钩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机构30为公粘扣带,该公粘扣带是固定在背靠20的正面,在该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针线连接、卡扣连接、黏结、车缝或钉子将公粘扣带固定在背靠20的正面,在此不作限制。对应地,第二调节机构40为母粘扣带,该母粘扣带固定于头靠10的背面,同样可以采用针线连接、卡扣连接、黏结、车缝或钉子等方式将母粘扣带固定于头靠10的背面。当然,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可以是第二调节机构40为公粘扣带,将其固定于头靠10的背面,第一调节机构30为母粘扣带,将其固定于背靠20的正面。对于公粘扣带和母粘扣带的形状不做限制,公粘扣带和母粘扣带可以呈长方形、正方形或三角形,优选地,公粘扣带和母粘扣带采用长方形的长条状,能够在竖直方向很好的调节头靠10相对于背靠20的高度。当然,第一调节机构30和第二调节机构40的形式不限于粘扣带,比如还可以是扣子,具体地,第一调节机构30和第二调节机构40中的一者为公扣,第一调节机构30和第二调节机构40中的另一者为母扣,头靠通过公扣与母扣相互卡扣连接到背靠,为了实现头靠高度调整的目的,可将扣子进行竖直排列获得竖直排列的扣子,为了获得相应的高度,在相应的扣子上进行卡扣即可。

请继续参考图4,母粘扣带设置于头靠10的侧面区域13,对应地,公粘扣带设置于背靠缓冲部21两侧的侧翼23,母粘扣带与公粘扣带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优选为母粘扣带与公粘扣带的数量一一对应,比如母粘扣带和公粘扣带的条数可以为1个、2个或者多个。当母粘扣带和公粘扣带至少为两个时,能够提供两个粘接力,其粘接稳定性增加,因此,优选为,公粘扣带至少为2个,母粘扣带至少为2个。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2个母粘扣带和2个公粘扣带,且均设置于头靠10的侧面区域13。为了进一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公粘扣带和母粘扣带的个数均为偶数,为了使得提供的粘接力对称平衡。优选地,将公粘扣带呈对称设置,母粘扣带也呈对称设置。于本实施例中,将2个母粘扣带呈对称设置,2个公粘扣带也呈对称设置。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头靠高度调整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具体的描述:正常状态下,头靠10连接到背靠20(如图1所示状态),当头靠10位置较低,需要调整头靠10的高度时,将头靠10从背靠20中拆卸下来,在需要的高度位置将头靠10中的母粘扣带粘扣至背靠20中的公粘扣带,即实现头靠10高度的升高(如图2所示状态),当然若想将头靠10相对背靠20的高度降低,根据同样的原理只需将头靠10相对背靠20下低处的位置进行粘扣即可实现,故在此不在详细说明,该头靠高度调整装置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及调整简单,能够方便实现头靠10相对于背靠20的高度调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调节机构30和第二调节机构40之一者固定于背靠20的正面,第一调节机构30和第二调节机构40另一者固定于头靠10的背面,当需要对头靠10与背靠20的相对高度进行调整时,只需将第一调节机构30和第二调节机构40进行拆卸,然后按照实际需要的高度,对应背靠20中的位置,将头靠10中的调节机构与背靠20中的调节机构进行连接,以实现头靠10连接于背靠20的不同位置上,做到头靠10相对于背靠20的高度调整,该头靠高度调整装置,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及调整简单,能够方便实现头靠10相对于背靠20的高度调整。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汽车座椅100具有本实用新型的头靠高度调整装置,故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汽车座椅100便于使用者对头靠10相对于背靠20的高度进行调整及操作,以满足不同高度的儿童的使用需求。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