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窗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7648发布日期:2018-12-08 05:22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天窗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天窗设备。

背景技术

在相关的技术中,例如,在日本专利2002-52933a(参考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天窗设备。该天窗设备包括设置在车辆顶部的开口(开口部分)处的可移动板(滑动板),以及分别设置在开口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缘部分上的导轨。此外,该天窗设备包括:线缆(线缆构件),其被驱动从而沿着导轨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以及滑动构件,其分别连接到可移动板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缘部分并且被设置成可沿着导轨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移动。紧固件被紧固到线缆的一端并且滑动构件中形成有凹部以便安装该紧固件。因此,当线缆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移动时,与凹部中的紧固件接合的滑动构件整体地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移动。当滑动构件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移动时,可移动板打开和关闭。

然而在参考文献1中,例如,当由于对车辆的大输入,例如在车辆正面碰撞的时候的惯性力,处于打开状态下的可移动板强有力地向车辆前方跳出时,紧固件或者凹部可能塑性变形并且紧固件可能从凹部分离。在这种情况下,线缆和滑动构件相互移动,并且在打开状态下的可移动板关闭。因此,需要迅速地停止线缆和滑动构件之间的相对移动。

因此,存在这样的需要:当对车辆有大输入时,天窗设备能够迅速地停止线缆和滑动构件之间的相对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的天窗设备包括:可移动板,其适用于打开和关闭形成在车辆顶部中的开口;导轨,其被设置在开口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缘部分中的每一个;线缆,其具有驱动侧接合部分并且被驱动以便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沿着导轨移动;滑动构件,其具有与驱动侧接合部分接合的从动侧接合部分,被连接至可移动板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缘部分中的每一个,并且被设置成能够沿着导轨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移动,从而滑动构件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移动使得可移动板打开和关闭;和保持部分,其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从滑动构件突出,并且被定位在线缆的车辆后侧并抵接或者接近线缆。

在此构造中,当由于对车辆的大输入,处于打开状态的可移动板强有力地向车辆前方跳出时,驱动侧接合部分和从动侧接合部分的接合被释放,并且线缆和滑动构件因此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相对移动。在这种情况下,车辆中位于线缆后方的保持部分按压线缆的末端,从而线缆弯折且变形同时缓冲冲击力。因此,线缆和滑动构件之间的相对移动可以被快速地停止。

优选地,根据本公开的该方面的天窗设备进一步包括支撑构件,其支撑可移动板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每个边缘部分,其中优选地,滑动构件经由支撑构件连接到可移动板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每个边缘部分,并且包括竖直壁,其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邻接于支撑构件而竖立,被连接到保持部分,并且能够在随着按压线缆的末端的保持部分的变形方向上抵接支撑构件。

在此构造中,当通过线缆和滑动构件的相对移动,随着保持部分按压线缆的末端,保持部分与竖直壁一起变形时,竖直壁抵接支撑构件。因此,保持部分的变形可以被抑制。

在根据本公开的该方面的天窗设备中,优选地,随着按压线缆的末端,保持部分的变形基点被定位在保持点的车辆后侧,线缆的末端在保持点处被保持部分保持。

在此构造中,当随着线缆和滑动构件之间的相对移动,保持部分按压线缆的末端时,保持部分变形从而以变形基点为参考,保持部分朝向车辆后方移位,也就是说,保持点所在的保持部分的末端表面(面对线缆的末端表面)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进一步突出。因此,即使随着保持部分按压线缆的末端,线缆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移位,也可以可靠地维持线缆的末端的保持状态。

在根据本公开的该方面的天窗设备中,优选地,线缆为带,在该带中嵌入有沿着其延伸方向延伸的芯部材料,并且保持部分被设置成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芯部材料且被布置成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范围内包含芯部材料。

在此构造中,保持部分在车辆的高度方向的范围内包含芯部材料,从而当随着线缆和滑动构件之间的相对移动带的末端被按压时,芯部材料的整个末端被按压。因此,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可以通过保持部分抑制带的撕扯,从而可以进一步稳定带的皱折变形。

本公开具有这样的优点:当对车辆有大输入时,迅速地停止线缆和滑动构件之间的相对移动。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上述和附加的特点和特征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是图示第一实施例的天窗设备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图示该实施例的天窗设备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3是图示该实施例的天窗设备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4是图示该实施例的天窗设备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5a和5b分别是沿着线5a-5a和5b-5b截取的截面图,和图5c是图5b的放大视图;

图6是图示该实施例的天窗设备的结构(部分(a))和省略了滑动构件的模制部的结构(部分(b))的立体图;

图7是图6的放大视图;

图8a和8b是图示该实施例的天窗设备的操作的平面图;

图9是沿着图8a的线9-9截取的截面图;

图10a和10b是图示第二实施例和第一实施例的天窗设备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1a和11b是图示第二实施例和第一实施例的天窗设备的操作的平面图;和

图12a和12b是图示第二实施例的天窗设备的操作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描述天窗设备的第一实施例。在以下描述中,车辆的前后方向被称为“前后方向”。此外,车辆在宽度方向上朝向车厢侧的内侧被称为“车辆内侧”以及车辆在宽度方向上朝向车厢外的外侧被称为“车辆外侧”。

如图1所示,在车辆例如汽车的顶部10中,形成了基本上为矩形的开口10a,并且安装有天窗设备11。天窗设备11包含基本上为矩形的可移动板12,可移动板12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以便打开和关闭开口10a,并且由例如玻璃板制成。

可移动板12被安装成能够执行:向上倾斜操作,其中后部分通过绕着其前部分在一个方向上的旋转而向上移动;向下倾斜操作,其中后部分通过绕着前部分在另一方向上的旋转而向下移动;和在前后方向上的滑动操作。在可移动板12的打开和关闭操作中,采用所谓内滑类型,其中滑动操作是在向下倾斜的状态下执行。

如图2所示,一对导轨13被布置在开口10a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缘部分上。每个导轨13由例如铝合金挤压材料制成,在纵向方向上具有恒定的横截面,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滑动构件21被引导并且支撑在每个导轨13上以便可沿着其前后方向移动。每个可移动板12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缘部分被连接和支撑在每个滑动构件21上。滑动构件21使得可移动板12执行向上倾斜操作、向下倾斜操作,或者根据前后方向上的移动的滑动操作。

此外,具有例如输出齿轮的电动机16被布置在车辆的两个导轨13的前侧。电动机16通过作为一对基本上为带状的线缆的每个带17连接到每个滑动构件21,并且使两个滑动构件21同时沿着导轨13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接下来,将描述与可移动板12的打开和关闭操作等等相关的天窗设备11的构造。此外,基本上,在开口10a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天窗设备11具有与可移动板12的打开和关闭操作相关的结构,并且在下文中,将仅仅描述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结构。

如图5a到5c所示,每个导轨13形成有:引导槽14,其具有基本上c形的向上打开的横截面;和带引导槽15,其在车辆外侧邻接于引导槽14。此外,带引导槽15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具有内壁表面15a,其向车辆外侧偏置。带引导槽15与引导槽14的侧壁配合,具有基本上t形横截面,并且通过侧壁上的连通端口14a与引导槽14连通。

带17的尺寸稍微小于带引导槽15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开口的宽度,并且带17安装在带引导槽15上从而沿着导轨13在前后方向上被可移动地引导。带17具有由例如树脂材料制成的带主体18和芯部材料19,其被嵌入使其在带主体18的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在带17的延伸方向上延伸。芯部材料19由例如金属线材制成。

如图6和7所示,带主体18具有齿条形状,其中齿被雕刻在车辆外侧并且在后端部分的下部分形成有基本上矩形的切口18a。此外,在切口18a的前后方向上的范围中,带主体18的齿构成驱动侧接合部分18b。

另一方面,如图4,5a和5b所示,滑动构件21具有由例如金属板制成的主体部分22以及由例如树脂材料制成的模制部分23。主体部分22具有:第一竖直壁22a和第二竖直壁22b,作为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并排排列的、在引导槽14上的竖直壁;底壁22c,在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分处,该底壁22c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连接第一竖直壁22a和第二竖直壁22b的下端;和基本上矩形的保持板22d,其在车辆外侧从第二竖直壁22b的后端部分的下端突出。保持板22d从连通端口14a进入带引导槽15中。此外,主体部分22具有一对引导凸缘22e,其在从第一竖直壁22a和第二竖直壁22b在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分处从第一竖直壁22a和第二竖直壁22b的上端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面对彼此地突出。此外,基本上圆柱形的引导销24介于第一竖直壁22a和第二竖直壁22b之间,该引导销24的中心线在两个引导凸缘22e的下方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

模制部分23具有:第一垫座23a,其连接到第一竖直壁22a的下端部分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第二垫座23b,其连接到第二竖直壁22b的下端部分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和连接壁23c,其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连接第一垫座23a和第二垫座23b。第一垫座23a和第二垫座23b以按压状态分别安装在引导槽14的车辆内侧部分和车辆外侧部分,从而使得模制部分23(滑动构件21)被引导以便可沿着导轨13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此外,模制部分23具有连接部分23d,其在车辆外侧邻接于第二垫座23b并连接到第二垫座23b。连接部分23d在带主体18的切口18a的范围内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连接部分23d具有u形横截面,从连通端口14a进入带引导槽15且延伸至内壁表面15a附近,同时绕道切口18a下方。连接部分23d在适配在切口18a的状态下安装在带引导槽15上,以便在前后方向上沿着导轨13被可移动地引导。

定位在带引导槽15中的连接部分23d的车辆外侧部分具有齿条形状,其中齿被雕刻在车辆内侧从而面对驱动侧接合部分18b。连接部分23d的齿构成从动侧接合部分23e,与驱动侧接合部分18b啮合(接合)。从动侧接合部分23e与驱动侧接合部分18b啮合从而使得滑动构件21与带17整体地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此外,模制部分23具有保持模制部分23f,其在车辆外侧邻接于第二垫座23b且相对于带17位于车辆后方并且连接到第二垫座23b。保持模制部分23f也连接到连接部分23d的后端。保持模制部分23f从连通端口14a进入带引导槽15,延伸至内壁表面15a附近,并且在下面的状态下嵌入保持板22d:保持板22d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被夹着。保持模制部分23f与保持板22d配合构成保持部分25。保持部分25抵接或者接近带17的后端17a且相对于带17位于车辆后方,并且安装在带引导槽15上,因此被引导以便可沿着导轨13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此外,保持部分25被设置成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芯部材料19,并且布置成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范围内包含芯部材料19。更确切地说,保持板22d被设置成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芯部材料19,并且布置成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范围内包含芯部材料19。

如图3所示,可移动板12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正交于图3中的纸面的方向)的两侧边缘部分中的每一个被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支撑构件31支撑。支撑构件31被导轨13支撑,以便在使后端部分在设置在前端部分处的前支撑部分32中上升和下降的方向上自由旋转,以及在前后方向上自由移动。此外,在支撑构件31中,一对基本上条状的引导突出部分33在相对于前支撑部分32的车辆后方从下端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对地突出。支撑构件31在以下的状态下被滑动构件21支撑:每个引导突出部分33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被夹在滑动构件21(主体部分22)的每个引导凸缘22e和导销24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如图9所示,引导突出部分33在车辆外侧的末端抵接或者接近主体部分22的第二竖直壁22b。

在此,在可移动板12的完全关闭状态下,引导突出部分33朝向车辆后方基本上倾斜,并且滑动构件21(引导凸缘22e和引导销24)布置在引导突出部分33在纵向方向上的中间部分。因此,在可移动板12的完全关闭状态下,当滑动构件21朝向车辆前方沿着导轨13移动时,支撑构件31在引导突出部风33处被引导销24向上推动,从而在使后端部分绕着前支撑部分32上升的方向上旋转,并且可移动板12向上倾斜。相反地,在可移动板12的完全关闭状态下,当滑动构件21朝向车辆后方沿着导轨13移动时,支撑构件31在引导突出部分33处被引导凸缘22e向下推动,从而在使后端部分绕着前支撑部分32下降的方向上旋转,并且可移动板12向下倾斜。

当引导凸缘22e和引导销24随着滑动构件21朝向车辆后方沿着导轨13的移动而到达引导突出部分33的终端(后端)时,可移动板12的向下倾斜操作终止。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凸缘22e和引导销24与引导突出部分33接合,从而滑动构件21相对于支撑构件31的移动被限制。因此,当滑动构件21朝向车辆后方沿着导轨13进一步移动时,支撑构件31整体地朝向车辆后方移动并且可移动板12在向下倾斜的状态下被打开。因此,可移动板12被完全打开并且开口10a被打开。

接下来,将描述该实施例的操作。

如图7,8a和8b所示,设置有滑动构件21,其在从动侧接合部分23e与驱动侧接合部分18b啮合,从而保持板22d(保持部分25)在带17的车辆后方抵接或者接近带17的末端(后端17a)。因此,例如,当由于对车辆的大输入,例如在车辆正面碰撞时的冲击力(惯性力),处于打开状态的可移动板12朝向车辆前方强有力地跳出时,驱动侧接合部分18b和从动侧接合部分23e之间的啮合被释放,并且带17和滑动构件21因此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定位在带17的车辆后方的保持板22d(保持部分25)按压带17的后端17a,从而使得带17弯折且变形同时缓冲该冲击力。因此,带17和滑动构件21之间的相对移动被迅速地停止。

具体地,保持板22d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范围内包含芯部材料19,从而芯部材料19的整个末端(后端)被按压。因此,即使应力集中在被保持板22d按压的带17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分上,带17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撕扯也被抑制。

此外,当保持板22d(保持部分25)随着带17和滑动构件21之间的相对移动而按压带17的后端17a时,如图7的部分(b)中的虚线所示,保持板22d绕着变形基点b在使保持板22d朝向车辆后方移位的旋转方向上变形(塑性变形),该变形基点b在保持板22d的前端位置沿着第二竖直壁22b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延伸,即,在使第二竖直壁22b的后端部分朝向车辆内侧移位以便抵接支撑构件31的引导突出部分33的旋转方向上变形。也就是说,如图9所示,第二竖直壁22b能够在保持板22d的变形方向上在车辆外侧抵接引导突出部分33。如上所述,当保持板22d与第二竖直壁22b一起变形时,第二竖直壁22b与引导突出部分33发生干涉,从而保持板22d的变形被抑制。

接下来,将描述本实施例的效果。

(1)在本实施例中,当由于对车辆的大输入,处于打开状态的可移动板12朝向车辆前方强有力地跳出时,驱动侧接合部分18b和从动侧接合部分23e之间的接合被释放,并且带17和滑动构件21因此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定位在带17的车辆后方的保持部分25按压带17的末端(后端17a),从而使得带17弯折和变形的同时缓冲该冲击力。因此,带17和滑动构件21之间的相对移动可以被迅速地停止。处于打开状态的可移动板12的关闭操作可以被迅速地停止。

(2)在本实施例中,滑动构件具有第二竖直壁22b,能够随着按压带17的末端(后端17a)在保持部分25的变形方向上抵接支撑构件31(引导突出部分33)。因此,当保持部分25通过带17和滑动构件21之间的相对移动而按压带17的末端(后端17a),使得保持部分25与第二竖直壁22b一起变形时,第二竖直壁22b抵接支撑构件31。因此,保持部分25的变形可以被抑制。此外,因此,被保持部分25按压的带17的皱折变形可以被进一步稳定,并且带17对于冲击力的缓冲可以被进一步稳定。

(3)在本实施例中,保持部分25(保持板22d)被设置成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芯部材料19,并且布置成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范围内包含芯部材料19。因此,当随着带17和滑动构件21之间的相对移动,带17的末端(后端17a)被按压时,芯部材料19的整个末端(后端)被按压。因此,可以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通过保持部分25抑制对带17的撕扯,从而使得带17的皱折变形可以被进一步稳定。带17对于冲击力的缓冲可以被进一步稳定。

(4)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当由于例如在打开和关闭操作期间捕获可移动板12的微小的力,带17和滑动构件21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移动时,定位在带17的车辆后方的保持部分25抵接带17的末端(后端17a)。因此,带17和滑动构件21之间的相对移动可以被迅速地抑制,并且驱动侧接合部分18b和从动侧接合部分23e的啮合状态可以被更稳固地维持。

(5)在本实施例中,因为保持部分25具有从滑动构件21向车辆外侧突出的非常简单的结构,组件的数目和成本可以减少。

(6)为了改善保持部分的刚度,仅需要增加保持部分的尺寸,但是可成形性会被削弱或者成本会相应地增加。在本实施例中,保持部分25具有由金属制成的保持板22d(其至少一部分由金属制成),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少尺寸同时确保所需刚度。

第二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描述天窗设备的第二实施例。此外,因为第二实施例具有这样的构造:第一实施例的滑动构件被改变,将省略相同的部分的详细描述。

如图10a所示,本实施例的滑动构件41的主体部分42是由例如金属板制成并且具有第一竖直壁42a和第二竖直壁42b和底壁42c,二者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并排排列,与第一竖直壁22a和第二竖直壁22b一致,底壁42c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连接第一竖直壁42a和第二竖直壁42b的下端。第二竖直壁42b被狭缝42d分成前后两个,形成前竖直壁42e和后竖直壁42f,作为竖直壁。此外,主体部分42具有保持板42g,与保持板22d一致,从后竖直壁42f的前端的下端向车辆外侧突出。此外,主体部分42具有与引导凸缘22e一致的引导凸缘42h,该引导凸缘42h在第一个竖直壁42a和前竖直壁42e在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分处从上端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彼此面对地突出。

此外,滑动构件41具有与模制部分23一致的模制部分(未图示)。因此,类似于第一实施例,滑动构件41被引导以便可沿着导轨13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并且与驱动侧接合部18b啮合,从而与带17整体地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特别地,该模制部分具有保持模制部分,其与保持板42g配合,构成与保持部分25一致的保持部分43。

接下来,将描述本实施例的操作。

例如,当由于对车辆的大输入,例如在车辆正面碰撞时的冲击力(惯性力),处于打开状态的可移动板12朝向车辆前方强有力地跳出时,与驱动侧接合部分18b和可移动板12的啮合被放松,并且带17和滑动构件41因此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定位在带17的车辆后方的保持板42g(保持部分43)按压带17的后端17a,从而使得带17弯折且变形同时缓冲该冲击力。因此,带17和滑动构件41之间的相对移动被迅速地停止。

此外,如图10a中的虚线所示,当随着带17和滑动构件41之间的相对移动,保持板42g(保持部分43)按压带17的后端17a时,保持板42g绕着变形基点b1在使保持板42g向车辆后方移位的旋转方向上变形(塑性变形),该变形基点b1在保持板42g的后端位置沿着后竖直壁42f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延伸。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1a所示,变形基点b1被定位在保持点h1的车辆后方(负载输入方向上的后方),保持板42g在该保持点h1处保持带17的后端17a。因此,保持点h1所在的保持部分43的末端表面(面向带17的后端17a的前端表面)43a向车辆外侧进一步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保持部分43变形,其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与带17的交叠量(搭接边缘)没有减小。因此,即使保持部分43按压带17的后端17a,使得带17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移位,可以更可靠地维持带17的后端17a的保持状态。

此外,如图10b和11b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变形基点b的位置与保持点h匹配,其中保持板22d在保持点h处在前后方向上保持带17的后端17a。因此,如果随着带17和滑动构件21之间的相对移动,保持板22d(保持部分25)按压带17的后端17a,保持点h所在的保持部分25的末端表面(面对带17的后端17a的前端表面)25a变形,以便被进一步拉向车辆内侧。在这种情况下,与带17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交叠量(搭接边缘)随着保持部分25的变形而减小,并且滑动构件21可以向车辆前方移动同时摩擦带17而不会压缩带17。

此外,如图12a到12b中的变化所示,如果随着带17和滑动构件41之间的相对移动,保持板42g(保持部分43)按压带17的后端17a,保持部分43变形,从而使得保持点h1所在的末端表面43a靠近带引导槽15的内壁表面15a。因此,在保持部分43发生变形的时候,末端表面43a抵接带引导槽15的内壁表面15a,从而抑制该变形。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可以获得除第一实施例的效果之外的下列效果。

(1)在本实施例中,如果随着带17和滑动构件41之间的相对移动,保持板42g(保持部分43)按压带17的后端17a,保持部分43变形,以便基于变形基点b1向车辆后方移位,也就是说,保持点h1所在的保持部分43的末端表面43a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进一步突出。因此,即使保持部分43按压带17的后端17a从而使得带17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移位,也可以进一步可靠地维持带17的后端17a的保持状态。随着保持部分43的变形的发展,可以更有效地通过保持部分43的末端表面43a的突出维持保持状态。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保持部分43变形从而使得保持点h1所在的末端表面43a靠近带引导槽15的内壁表面15a。因此,在保持部分43发生变形的时候,末端表面43a抵接并且干涉带引导槽15的内壁表面15a,从而可以进一步抑制该变形。可选择地,在保持部分43发生变形的时候,由于保持部分43和末端表面43a抵接的带引导槽15的内壁表面15a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可以抑制滑动构件41向车辆前方移动。随着保持部分43的变形的发展,由于摩擦力造成的滑动构件41的制动变得更加有效。

此外,本实施例可以改变如下。

在第一实施例中,在随着按压带17的末端(后端17a)的保持部分25的变形方向上,第二竖直壁(22b)可以不抵接支撑构件31。

在第一实施例中,保持板22d连接到第二竖直壁22b的下端,然而例如,保持板22d可以连接到从第二竖直壁22b向车辆后方延伸的底壁22c的后端部分。

在第二实施例中,后竖直壁(42f)可以在保持部分43随着按压带17的末端(后端17a)的变形方向上抵接支撑构件31。

在每个实施例中,整个保持部分(25和43)可以由金属制成或者由树脂制成。

在每个实施例中,保持部分(25和43)可以不布置成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范围内包含芯部材料19。

在每个实施例中,芯部材料19可以不嵌入带(17)。

在每个实施例中,用于整体地移动带17和滑动构件21和41的接合结构可以是例如作为形成在带17中的驱动侧接合部分的适配孔和作为从滑动构件21和41突出的从动侧接合部分的适配突出部分,并且该适配突出部分被插入适配孔中。

在每个实施例中,代替带17,可以采用推拉式的线缆或者带齿的线缆。

在每个实施例中,可以采用所谓外滑动式,其中当通过可移动板12的开口10a的打开和关闭操作中在向上倾斜状态下执行滑动操作。

接下来,将额外地描述从上述实施例中领会的技术构思及其他实例。

(a)在天窗设备中,提供一种保持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由金属制成的天窗设备。

根据该构造,保持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由金属制成,从而可以减小其尺寸同时确保所需刚度。

上述说明书中描述了本发明的原理、优选实施例和操作模式。然而,本发明想要保护的不应解释为局限于公开的特定实施例。此外,在此描述的实施例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可以通过其他以及等价物做出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的变型和改动。由此,明确地意指,如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所有这些属于本发明精神以及范围的变型、改动以及等价物都被包含其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