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地防滑聚氨酯轮胎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58424发布日期:2018-12-12 01:02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地防滑聚氨酯轮胎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聚氨酯轮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地防滑聚氨酯轮胎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聚氨酯轮胎逐渐应用在汽车领域中。

如申请号为cn201710068550.0的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冷库防滑聚氨酯实心轮胎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为:将一定量的聚醚二元醇投入反应釜中,加热并抽真空后,加入一定量的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以及催化剂,升温反应后制得聚氨酯预聚体;将预聚体移至聚氨酯弹性体浇注机中,加热并抽真空,加入1,6己二胺扩链剂,反应一段时间后,加入一定量的功能添加剂,在轮胎模具中浇注,浇注完后保温,热处理后即制得成品。上述发明提高了聚氨酯分子链中的软段含量,在冷库的温度下不易硬化,提高了防滑效果,胎体结实耐用,不会产生早期破坏,使用寿命长;不污染环境,适合在环境整洁度要求高的场合使用,成型工艺简单,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但是,上述方案在使用中存在如下缺陷:由于冷库的地表通常为光滑平面,上述轮胎在光滑地面上的防滑性存在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地防滑聚氨酯轮胎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吸地防滑聚氨酯轮胎,包括轮胎本体和吸地腔,所述轮胎本体的表面两侧等间隔设置有第一防滑槽和第二防滑槽,所述轮胎本体的表面均布有凸条,所述凸条之间相互交错并形成吸地腔。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滑槽和第二防滑槽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有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所述第一沟槽与第二沟槽之间通过连接部平滑过渡。

优选的,所述第一沟槽与第二沟槽关于连接部相互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滑槽和第二防滑槽关于轮胎本体的中心线中心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吸地腔呈菱形,所述吸地腔的深度为1-3mm。

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吸地防滑聚氨酯轮胎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s1:备模,根据轮胎的设计尺寸制作轮胎成型模具,并使用聚氨酯浆料进行预生产测试,连续三次测试并记录第一防滑槽、第二防滑槽、凸条和吸地腔的尺寸,将记录结果与设计尺寸相比,误差不超过3%,则判断轮胎成型模具质量合格,清洁模具后,备用;

s2:制浆,按重量组分计称取如下组分:聚醚多元醇30-50份、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5-7份、泡沫稳定剂1-3份、扩链剂1-2份、催化剂2-4份、异氰酸酯10-14份,将聚醚多元醇等分成两份,取出一半与泡沫稳定剂、扩链剂、催化剂均匀混合,并在真空状态下加热至100-110℃,保温2-3小时,得组分a,备用;

s3:将另一半聚醚多元醇与氰酸酯在60-70℃条件下进行混合,混合完毕后升温至80-90℃并保温3-5小时,得组分b,备用;

s4:将组分a与组分b按2:1的质量比在60-70℃条件下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后,使用螺杆注射器将混合浆料注射至s1中的模具内,注射压力为20-30mpa,对模具进行保温,保温温度为40-44℃,持续3-5天;

s5:脱模,待模具自然冷却至室温时,开模,取出成型轮胎。

优选的,所述泡沫稳定剂为聚醚硅氧烷。

优选的,所述扩链剂为己二胺。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本发明通过模具一体化成型轮胎本体,在轮胎本体表面设置有第一防滑槽和第二防滑槽,可以在非光滑地面进行防滑,利用凸条之间形成的吸地腔可以在轮胎本体的表面接触光滑地面时,将吸地腔内的空气挤出,并利用负压吸附在光滑底面上,起到防滑效果,适用范围广,防滑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吸地防滑聚氨酯轮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吸地防滑聚氨酯轮胎沿直径的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吸地防滑聚氨酯轮胎的第一防滑槽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吸地防滑聚氨酯轮胎的吸地腔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轮胎本体、2第一防滑槽、201第一沟槽、202连接部、203第二沟槽、3吸地腔、4凸条、5第二防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一种吸地防滑聚氨酯轮胎,包括轮胎本体1和吸地腔3,所述轮胎本体1的表面两侧等间隔设置有第一防滑槽2和第二防滑槽5,所述轮胎本体1的表面均布有凸条4,所述凸条4之间相互交错并形成吸地腔3。

所述第一防滑槽2和第二防滑槽5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有第一沟槽201和第二沟槽203,所述第一沟槽201与第二沟槽203之间通过连接部202平滑过渡,利用第一防滑槽2和第二防滑槽5,可在非光滑地面上起到防滑作用。

所述第一沟槽201与第二沟槽203关于连接部202相互对称设置。

所述第一防滑槽2和第二防滑槽5关于轮胎本体1的中心线中心对称设置。

所述吸地腔3呈菱形,所述吸地腔3的深度为1-3mm,当轮胎处于光滑地面时,轮胎受到挤压将会排出吸地腔3内的空气,并吸合在光滑地面上,防滑效果好。

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吸地防滑聚氨酯轮胎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s1:备模,根据轮胎的设计尺寸制作轮胎成型模具,并使用聚氨酯浆料进行预生产测试,连续三次测试并记录第一防滑槽2、第二防滑槽5、凸条4和吸地腔3的尺寸,将记录结果与设计尺寸相比,误差不超过3%,则判断轮胎成型模具质量合格,清洁模具后,备用;

s2:制浆,按重量组分计称取如下组分:聚醚多元醇30-50份、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5-7份、泡沫稳定剂1-3份、扩链剂1-2份、催化剂2-4份、异氰酸酯10-14份,所述泡沫稳定剂为聚醚硅氧烷,所述扩链剂为己二胺,将聚醚多元醇等分成两份,取出一半与泡沫稳定剂、扩链剂、催化剂均匀混合,并在真空状态下加热至100-110℃,保温2-3小时,得组分a,备用;

s3:将另一半聚醚多元醇与氰酸酯在60-70℃条件下进行混合,混合完毕后升温至80-90℃并保温3-5小时,得组分b,备用;

s4:将组分a与组分b按2:1的质量比在60-70℃条件下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后,使用螺杆注射器将混合浆料注射至s1中的模具内,注射压力为20-30mpa,对模具进行保温,保温温度为40-44℃,持续3-5天;

s5:脱模,待模具自然冷却至室温时,开模,取出成型轮胎。

本发明通过模具一体化成型轮胎本体1,在轮胎本体1表面设置有第一防滑槽2和第二防滑槽5,可以在非光滑地面进行防滑,利用凸条4之间形成的吸地腔3可以在轮胎本体1的表面接触光滑地面时,将吸地腔3内的空气挤出,并利用负压吸附在光滑底面上,起到防滑效果,适用范围广,防滑效果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