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厢盖的电动翻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67547发布日期:2019-01-02 22:52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厢盖的电动翻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车厢盖的电动翻转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拖挂式房车为拓展其使用空间,车厢盖多采用前后翻转的结构,车厢盖的端部与车厢前厢壁顶部铰接,当车厢盖关闭后,车厢盖覆盖在车厢顶部,当车厢盖向前翻转后,车厢盖的表面可由车辆前方的支撑装置支撑,车厢盖形成支撑平台从而扩大了房车的使用面积,由此车厢盖是做180°翻转。在进行车厢盖的翻转操作时,多是采用手动操作的方式,由于车厢盖的重量较重,导致操作强度较大。为降低操作强度,常见的方法是在车厢盖侧部与车厢侧厢板之间设置气弹簧以进行辅助,但仍然不能达到轻松操作的效果。而如果将气弹簧采用电动推杆替换后,电动推杆的两端分别与车厢盖侧部及车厢侧厢板铰接,电动推杆在推动车厢盖翻转时电动推杆也随之转动,但当车厢盖翻转至90°时,电动推杆即无法对车厢盖施加作用力,车厢盖后90°的翻转只能采用手动操作的方式进行解决。因此如何采用电动推杆进行驱动以使车厢盖能做180°翻转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目前采用电动推杆无法实现车厢盖做180°翻转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翻转装置,以达到无需人力辅助,能够电动驱动车厢盖做180°翻转的技术目的。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厢盖的电动翻转装置,包括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底部与车厢侧厢板的外表面铰接,电动推杆可绕铰接点自由转动,其特征在于:电动推杆的推杆顶部与车厢盖的侧部之间设有过角装置,所述的过角装置是指当推杆推出后能够推动车厢盖由水平状态做上翻转动,当推杆到达最大行程,车厢盖的翻转角度大于90°;当车厢盖向下翻转时,过角装置能够阻止车厢盖做自由坠落翻转,车厢盖随推杆的回缩而向下翻转直至车厢盖达到水平状态。

进一步的,在车厢两侧分别设置电动推杆及过角装置,两侧的电动推杆同步动作。

进一步的,所述的过角装置包括固定在车厢盖侧部的定位销、转轴,摆板,所述转轴穿过摆板中部,摆板可绕转轴自由转动;在转轴上方的摆板板面上设有圆弧形镂空槽,镂空槽位于以转轴为圆心、以转轴与定位销之间间距为半径的一个圆轨迹上,所述定位销穿过镂空槽,摆板底部与推杆顶端铰接。

进一步的,摆板底部与铰接点与转轴之间的间距大于转轴与定位销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销、转轴在车厢盖侧部呈水平依次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推杆回缩至最小行程时,所述定位销与镂空槽的端部之间存在0.5-1cm的间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合理设置过角装置保证在电动推杆的驱动下车厢盖能够完成180°的翻转,翻转过程无需手动参与,极大降低了操作强度,提高了翻转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车厢盖向前翻转至水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附图3为车厢盖向上翻转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附图3中b处放大示意图。

附图5为推杆位于最大行程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附图5中c处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车厢盖翻转180°后处于水平状态时推杆及过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8为附图7中d处放大示意图。

附图9为车厢盖翻转180°后处于水平状态时推杆及过角装置第一动作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0为附图9中e处放大示意图。

附图11为为车厢盖翻转180°后处于水平状态时推杆及过角装置第二动作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2为附图11中f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车厢盖电动翻转装置做详细描述。

如附图1所示,一种拖挂式房车,其具有车厢1、车厢盖2,车厢盖2通过铰轴3与车厢1的前厢壁顶端铰接,车厢盖2能够前后自由翻转,翻转角度为180°。

如附图1所示,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电动推杆4实现车厢盖2的自由翻转,电动推杆4的底端与车厢侧壁的外表面铰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将电动推杆的推杆顶端与车厢盖2的侧部铰接,推杆在向外运动时能够将车厢盖2由水平状态进行上翻转动,且电动推杆4随之转动,但车厢盖2的最大转动角度为90°,此时存的技术问题是:一、电动推杆无法对车厢盖2继续施加作用力,车厢盖2无法越过90°这一转动角,导致车厢盖2无法继续转动,无法实现车厢盖180°的转动;二、如果此时对车厢盖2施加一作用力使车厢盖2越过90°这一转动角,车厢盖2会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继续转动,推杆可随之回缩,车厢盖完成剩余角度的转动;三、即使车厢盖2越过90°这一转动角,车厢盖2由于重量较大,如果任由其随重量自由转动则会对推杆造成损伤。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解决的思路是提供一种装置,在本申请中称之为过角装置,利用该装置能够在推杆将车厢盖2推动由水平状态上翻转至90°时,电动推杆4留有行程,此时电动推杆4继续推动至最大行程时能够使车厢盖翻转角度超过90°,此时车厢盖2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具有下翻转动的趋势,但要求过角装置能够对车厢盖2进行支撑,保证车厢盖在随电动推杆4的推杆做回缩动作的同时做下翻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如下一种结构的过角装置,结构见附图2所示,包括固定在车厢盖侧部的定位销5、转轴6,还包括摆板7,转轴6穿过摆板7中部,摆板7可绕转轴6自由转动。

如附图2所示,定位销5、转轴6在车厢盖侧部呈水平依次设置。

如附图2所示,在转轴6上方的摆板板面上设有圆弧形镂空槽8,镂空槽8位于以转轴6为圆心、以转轴6与定位销5之间间距为半径的一个圆轨迹上,定位销5穿过镂空槽8,摆板7底部与推杆顶端铰接。制作时,摆板7底部的铰接点与转轴6之间的间距大于转轴6与定位销5之间的间距,以使铰接点处于偏心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在车厢1两侧分别设置电动推杆4及过角装置,动作时,两侧的电动推杆4同步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车厢盖翻转动作由车厢盖打开后的水平状态翻转180°后至车厢盖关闭后水平状态为例进行介绍,车厢盖由关闭状态至打开状态的动作过程与此相同。该电动翻转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当电动推杆4的推杆向外推动时,由于摆板7底部与铰接点与转轴6之间的间距大于转轴6与定位销5之间的间距,摆板7具有绕转轴6进行顺时针转动的趋势,而此时定位销5又与镂空槽8端部的槽壁相抵,定位销5限制了摆板7的转动,由此在电动推杆4的推杆向外运动时摆板7能够稳定的将作用力传递至车厢盖2的侧部,使车厢盖2受到向上的顶起力,车厢盖2产生上翻转动。

如附图3及附图4所示,在上翻的过程中,随电动推杆4推杆行程的增大,由于定位销5始终与镂空槽8端部的槽壁相抵,定位销5始终限制了摆板7绕转轴6的转动,摆板7只是随车厢盖2上翻角度的变化与推杆顶端之间发生转动,车厢盖2侧部始终受到向上的顶起力,车厢盖2持续上翻,毫无疑问,随电动推杆的推杆行程的增长,车厢盖2可以达到90°的翻转,直至车厢盖2处于垂直直立状态。

电动推杆4的最大行程设计为当车厢盖2翻转至90°呈垂直直立状态时,电动推杆4仍留有一定的行程,如附图5及附图6所示,当电动推杆4的推杆继续增大行程,摆板7及定位销5之间的配合能够继续推动车厢盖2翻转,因此当电动推杆4的推杆到达最大行程时,车厢盖2的翻转角度已超过90°,此时车厢盖2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具有自动下翻的趋势,但由于受到定位销5的限制以及摆板7受到推杆的拉制作用,车厢盖2并不能自由下翻。但车厢盖2产生的下翻转动趋势能够带动电动推杆4的底端产生顺时针转动,即电动推杆4向右摆动,此时,推杆进行回缩动作,车厢盖2才能随推杆的回缩而同步下翻。

如附图7及附图8并结合附图5及附图6所示,车厢盖2在随推杆回缩而进行下翻转动时,定位销5始终与镂空槽8端部的槽壁相抵,定位销5始终限制了摆板7绕转轴6的转动,摆板7只是随车厢盖2下翻角度的变化与推杆顶端之间发生转动,直至车厢盖2完成180°翻转翻至水平状态。

如附图7及附图8所示,由于电动推杆4最大行程大于车厢盖2的90°翻转所需行程,因此当车厢盖2完成180°翻转后,电动推杆4仍留有行程。结合附图9及附图10所示,此时电动推杆4的推杆继续回缩时,带动摆板7绕转轴6做逆时针转动,定位销5在镂空槽8内产生相对滑动,当推杆回缩至最小行程时,定位销5由镂空槽8的一端相对滑动至另一端。

设计时,如附图10所示,镂空槽8的长度保证推杆回缩至最小行程时,定位销5与镂空槽的端部之间存在0.5-1cm的间隙9。当存在此间隙9时,如附图11及附图12所示,在电动推杆4自身重量的作用下,摆板7继续绕转轴6做逆时针转动,直至定位销5与镂空槽8的端部相抵。由此,电动推杆4对摆板7的作用力会促使镂空槽8端部槽壁对定位销5进行施力,保证车厢盖2的稳定顶起。否则如附图10所示,当电动推杆4的推杆回缩至最小行程后,如果电动推杆底部铰接点、转轴、摆板7底部的铰接点位于同一直线上时,难以保证车厢盖的稳定顶起,或者造成摆板反向转动使车厢盖顶起失败。

本实施例提供的过角装置仅是其中的一种优选结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应受到该实施例所举例的具体结构限制,在该结构的启示下,能够实现在电动推杆的驱动下车厢盖自动跨越90°的翻转结构都应受到保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