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保险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4378发布日期:2018-09-28 20:28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汽车保险杠,属于汽车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保险杠具有安全保护、装饰车辆以及改善车辆的空气动力学特性等作用。从安全上看,汽车发生低速碰撞事故时能起到缓冲作用,保护前后车体;在与行人发生事故时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行人的作用。从外观上看,具有装饰性,成为装饰轿车外型的重要部件;同时,汽车保险杠还有一定的空气动力学作用。汽车保险杠不仅仅是具备装饰作用的汽车部件,更重要是吸收和缓和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保护车身及乘员安全功能的安全装置。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工程塑料在汽车工业的大量应用,汽车保险杠作为一种重要的安全装置也走向了革新的道路。但是现有的保险杠吸收冲击的能力较差,大多情况下仅仅是作为一个刮擦时的保护件,在遇到强烈撞击时难以维护车身和司机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保险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汽车保险杠,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下部连接有若干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中间位置均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板上部左右两侧均设有蓄能装置,所述蓄能装置内侧均连接有分流管,所述蓄能装置上部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导向滑杆,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方设有缓冲板,所述导向滑杆穿过缓冲板设置,所述导向滑杆上下部均设有限位块,所述缓冲板和第一支撑板之间设有油囊,所述油囊下部连接有通油管,所述通油管和两个分流管之间通过三通接头相连接,所述缓冲板上方设有保护杆,所述缓冲板和保护杆之间设有若干三级缓冲装置,所述保护杆两端向下弯折形成侧边,所述侧边内侧设有第一滑道,所述第一支撑板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设置在第一滑道内部;所述三级缓冲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底端与缓冲板上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内侧均设有第二滑道,所述第二滑道内均设有第二滑块,所述两个第二滑块之间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下部连接有两个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缓冲板上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上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内侧均设有第三滑道,所述第三滑道内部均设有第三滑块,所述两个第三滑块之间连接有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下部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上部相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板上部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另一端与保护杆底部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内滑动设置有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上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端与保护杆底部相连接;所述蓄能装置包括蓄能缸和缓冲套,所述蓄能缸内部设有活塞,所述活塞上部连接有活塞杆,所述缓冲套内部设有第四弹簧,所述活塞杆设置在第四弹簧中间位置。

作为优选,保护杆的弯折处固定连接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形状与保护杆相匹配。

作为优选,缓冲板和保护杆之间连接有若干吸震棉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合理,设计新颖,通过设有三级缓冲装置、蓄能装置与油囊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着对汽车前保险杠的缓冲作用,提高了车身对于碰撞的承受能力,同时有利于汽车保险杠受到撞击后的恢复,维护了车身和司机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汽车保险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三级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蓄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固定板;2、安装块;3、固定孔;4、蓄能装置;5、第一支撑板;6、分流管;7、通油管;8、三通接头;9、油囊;10、导向滑杆;11、限位块;12、缓冲板;13、保护杆;14、三级缓冲装置;15、吸震棉层;16、第一滑道;17、第一滑块;18、第一支撑杆;19、第二滑道;20、第二滑块;21、第二支撑板;22、第一弹簧;23、第二支撑杆;24、第三滑道;25、第三滑块;26、第三支撑板;27、第二弹簧;28、第三支撑杆;29、连接板;30、第三弹簧;31、蓄能缸;32、活塞;33、活塞杆;34、缓冲套;35、第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保险杠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3所示的汽车保险杠,包括固定板1,固定板1下部连接有若干安装块2,安装块2中间位置均开设有固定孔3,固定板1上部左右两侧均设有蓄能装置4,蓄能装置4内侧均连接有分流管6,蓄能装置4上部连接有第一支撑板5,第一支撑板5上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导向滑杆10,第一支撑板5上方设有缓冲板12,导向滑杆10穿过缓冲板12设置,导向滑杆10上下部均设有限位块11,缓冲板12和第一支撑板5之间设有油囊9,油囊9下部连接有通油管7,通油管7和两个分流管6之间通过三通接头8相连接,缓冲板12上方设有保护杆13,缓冲板12和保护杆13之间设有若干三级缓冲装置14,保护杆13两端向下弯折形成侧边,侧边内侧设有第一滑道16,第一支撑板5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滑块17,第一滑块17设置在第一滑道16内部;三级缓冲装置14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杆18,第一支撑杆18的底端与缓冲板12上端相连接,第一支撑杆18内侧均设有第二滑道19,第二滑道19内均设有第二滑块20,两个第二滑块20之间连接有第二支撑板21,第二支撑板21下部连接有两个第一弹簧22,第一弹簧22另一端与缓冲板12上端相连接,第二支撑板21上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第二支撑杆23,第二支撑杆23内侧均设有第三滑道24,第三滑道24内部均设有第三滑块25,两个第三滑块25之间连接有第三支撑板26,第三支撑板26下部连接有第二弹簧27,第二弹簧27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21上部相连接,第三支撑板26上部连接有第三弹簧30,第三弹簧30另一端与保护杆13底部相连接,第二支撑杆23内滑动设置有第三支撑杆28,第三支撑杆28上部连接有连接板29,连接板29上端与保护杆13底部相连接;蓄能装置4包括蓄能缸31和缓冲套34,蓄能缸31内部设有活塞32,活塞32上部连接有活塞杆33,缓冲套34内部设有第四弹簧35,活塞杆33设置在第四弹簧35中间位置。作为优选,保护杆13的弯折处固定连接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形状与保护杆13相匹配。作为优选,缓冲板12和保护杆13之间连接有若干吸震棉层15。

该装置在具体实施时,当保护杆13受到冲击时向下移动时,通过第三支撑杆28、第三弹簧30的配合对保护杆13起到缓冲的作用,通过第二弹簧27、第三滑块25、第三滑道24的配合对第三支撑板26起到缓冲的作用,通过第一弹簧22、第二滑块20、第二滑道19的配合对第二支撑板21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对保护杆13形成三级缓冲,可以减少保护杆13受到冲击后产生的位移;保护杆13受到冲击时向下移动,带动缓冲板12向下移动,对油囊9进行挤压,从而使得油囊9中的液压油通过通油管7和分流管6的作用进入到蓄能缸31中,在保护杆13往下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滑道16同步向下移动,当第一滑块17相对第一滑道16移动到第一滑道16的顶部时,保护杆13带动第一支撑板5向下移动,使得活塞杆33往下移动,在活塞杆33往下移动过程中,由于油囊9中的液压油进入到蓄能缸31中,从而阻止了活塞杆33的位移,通过上述过程,使得撞击力对车身的作用力逐步降低,当撞击力被消耗时,第一支撑板5、缓冲板12和保护杆13复位,使得油囊9同步复位,从而使得液压油再次回到油囊9中,为下次防撞做好准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