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及其多储气筒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0452发布日期:2018-09-18 22:31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储气筒安装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多储气筒安装结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械设备已得到广泛使用。

在车辆工业领域,各种各样的车辆已投入生产、制造和使用,客车就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大型车辆。由于客车具有同时载人及载物的特性,因此客车的重量较大,为保证客车具有足够的制动性能,在客车上往往设置有若干个储气筒。

在现有技术中,客车底盘中储气筒数量多,经常出现两个甚至多个储气筒并排安装的情况,以往的双储气筒安装结构繁琐且耗材,需储气筒固定支架、储气筒下托梁及储气筒拉带三种结构才能将双储气筒固定牢固,双储气筒中间还需胶垫隔开,以避免储气筒和储气筒直接接触,而造成储气筒在客车行驶过程中造成摩擦损坏或异响。储气筒固定支架一般焊接在车架侧面或者地板的下边,整车地板铺好后,储气筒不好拆卸,在进行拆卸维修时,还必须首先拆卸周边管路支架。另外,储气筒下托梁耗材多,而且是冲压结构,制造工艺比较复杂,储气筒拉带的锁紧螺杆较长,定制后还得进行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才能达到技术要求。

因此,如何方便、快捷地实现多个储气筒的安装和拆卸作业,缩减拆卸维修流程,降低生产和维护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储气筒安装结构,能够方便、快捷地实现多个储气筒的安装和拆卸作业,缩减拆卸维修流程,降低生产和维护成本。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多储气筒安装结构的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储气筒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车体底架上的上抱箍和与其可拆卸连接的下抱箍,所述上抱箍的底端表面上设置有用于与各储气筒的顶部表面配合压装的顶弧形凹槽,所述下抱箍的顶端表面上设置有用于与各所述储气筒的底部表面配合压装的底弧形凹槽,且各所述顶弧形凹槽和对应的各所述底弧形凹槽合围形成对各所述储气筒的安装空腔。

优选地,所述上抱箍设置于所述车体底架上的横梁或纵梁上。

优选地,所述上抱箍的顶部表面为平面,且所述上抱箍的顶部表面焊接于所述车体底架上的横梁底面上。

优选地,所述上抱箍的底端两侧边与对应的所述下抱箍的顶端两侧边分别通过紧固件互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抱箍和下抱箍的内部均设置有用于增加结构强度的加强板。

优选地,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安装空腔的中心距均大于各所述储气筒的外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体底架和设置于所述车体底架上的多储气筒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多储气筒安装结构具体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多储气筒安装结构。

优选地,所述车辆具体为客车。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储气筒安装结构,主要包括上抱箍和下抱箍。其中,上抱箍设置在车体底架上,下抱箍与上抱箍可拆卸连接。在上抱箍的底端表面上设置有顶弧形凹槽,而在下抱箍的顶端表面上设置有底弧形凹槽,其中顶弧形凹槽主要用于与各储气筒的顶部表面相配合,形成压装,而底弧形凹槽同理,主要用于与各储气筒的底部表面相配合,形成压装。各个顶弧形凹槽和对应的各个底弧形凹槽周向合围形成对各个储气筒的安装空腔。如此,在安装各个储气筒时,只需将各个储气筒装入顶弧形凹槽与底弧形凹槽之间的安装空腔中,之后再将上抱箍和下抱箍固定即可。而在拆卸各个储气筒时,首先由于上抱箍与下抱箍的设置位置均在车体底架上,因此技术人员可直接从车底进行操作,无需拆卸车架上的周边管路支架等结构,拆卸操作方便快捷;其次,上抱箍与下抱箍上下合围,并且可拆卸相连,因此可以方便地将上抱箍与下抱箍拆开,之后再从上抱箍与下抱箍之间的安装空腔中将各个储气筒取下,由于重力的影响,无需举升或搬运储气筒至高处,更加省力。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储气筒安装结构,能够方便、快捷地实现多个储气筒的安装和拆卸作业,缩减拆卸维修流程,降低生产和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中:

车体底架—1,上抱箍—2,顶弧形凹槽—201,下抱箍—3,底弧形凹槽—301,储气筒—4,紧固件—5,加强板—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多储气筒安装结构主要包括上抱箍2和下抱箍3。

其中,上抱箍2设置在车体底架1上,下抱箍3与上抱箍2可拆卸连接。在上抱箍2的底端表面上设置有顶弧形凹槽201,而在下抱箍3的顶端表面上设置有底弧形凹槽301,其中顶弧形凹槽201主要用于与各储气筒4的顶部表面相配合,形成压装,而底弧形凹槽301同理,主要用于与各储气筒4的底部表面相配合,形成压装。各个顶弧形凹槽201和对应的各个底弧形凹槽301周向合围形成对各个储气筒4的安装空腔。

如此,在安装各个储气筒4时,只需将各个储气筒4装入顶弧形凹槽201与底弧形凹槽301之间的安装空腔中,之后再将上抱箍2和下抱箍3固定即可。而在拆卸各个储气筒4时,首先由于上抱箍2与下抱箍3的设置位置均在车体底架1上,因此技术人员可直接从车底进行操作,无需拆卸车架上的周边管路支架等结构,拆卸操作方便快捷;其次,上抱箍2与下抱箍3上下合围,并且可拆卸相连,因此可以方便地将上抱箍2与下抱箍3拆开,之后再从上抱箍2与下抱箍3之间的安装空腔中将各个储气筒4取下,由于重力的影响,无需举升或搬运储气筒4至高处,更加省力。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多储气筒安装结构,能够方便、快捷地实现多个储气筒的安装和拆卸作业,缩减拆卸维修流程,降低生产和维护成本。

在关于上抱箍2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该上抱箍2具体可设置在车体底架1上的横梁或纵梁上,以方便技术人员从车底直接进行拆装作业。当然,上抱箍2也可根据实际车型情况变动安装位置。

进一步的,上抱箍2的顶部表面具体可为平面,并且可通过上抱箍2的顶部平面与车体底架1上的横梁底面焊接,以提高连接稳定性。当然,上抱箍2的顶部表面具体形状并不固定,其与车体底架1上的横梁之间的连接关系也并不仅限于焊接,其余比如卡接等也同样可以采用。

另外,考虑到在拆卸各个储气筒4时,需要将上抱箍2与下抱箍3之间的连接脱离,为方便作业,缩减操作时间,本实施例中上抱箍2与下抱箍3通过紧固件5互相连接。具体的,可将上抱箍2的底端两侧横向延长形成侧边,同时将下抱箍3的顶端两侧横向延长形成侧边,上抱箍2的侧边与下抱箍3的侧边正对并紧贴,再通过紧固件5,如螺栓等穿设在上抱箍2与下抱箍3的侧边中,实现上抱箍2与下抱箍3的可拆卸连接。

此外,当储气筒4的并排安装数量较多时,上抱箍2和下抱箍3上所设置的顶弧形凹槽201和底弧形凹槽301的数量也相应增多,如此,各个顶弧形凹槽201和各个底弧形凹槽301整体连接形成波浪形结构。

进一步的,考虑到当储气筒4的安装数量较多时,多储气筒4安装结构及各个储气筒4的重量对于车体底架1而言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为减轻车体底架1的负重,本实施例中的上抱箍2具体包括顶部的安装板和连接在其底面上的各个顶弧形凹槽201,同时下抱箍3具体包括底部的安装板和连接在其表面上的各个底弧形凹槽301,并且各个顶弧形凹槽201和其对应的安装板可通过焊接连接,各个底弧形凹槽301和其对应的安装板也可通过焊接连接。同时考虑到上抱箍2和下抱箍3的自身结构强度和承载力,本实施例在上抱箍2的安装板与顶弧形凹槽201之间,以及下抱箍3的安装板与底弧形凹槽301之间均设置了加强板6。

不仅如此,考虑到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难免产生颠簸、振动冲击,这些扰动容易使靠得过紧的各个储气筒4产生互相摩擦、碰撞,进而造成损坏、异响等不利后果,针对此,本实施例中,任意相邻两个安装空腔的中心距均大于各储气筒4的外径(各储气筒4外径一般均相等)。对应附图1,即图中所示的线段L的长度大于储气筒4的外径。如此设置,各顶弧形凹槽201和对应的各底弧形凹槽301合围形成的相邻两个安装空腔之间,总存在一段固有间隙,该间隙的存在即可有效隔离相邻的两个储气筒4,防止两者直接接触或碰撞。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主要包括车体底架1和设置在车体底架1上的多储气筒安装结构,其中,该多储气筒安装结构与上述相关内容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辆,主要指的是客车。当然,本实施例中所述多储气筒安装结构,也可同样适用于其余类型的车辆或机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