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进气格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1965发布日期:2019-02-12 21:35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进气格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连接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进气格栅。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燃烧产生热量的30%由前端的换热器带走,而换热器所需

的冷却空气通过前进气格栅进入发动机舱。由空气动力学可知,格栅的形状、位置、导流方向、开口面积和疏密程度等对汽车前端进气效果进气质量以及车内流场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传统的格栅由面罩和本体连接而成,面罩通常设计成一体结构。一体结构的面罩由于表面积较大,进行喷涂或电镀等表面处理时的合格率较低,成本较高,同时,其背面与本体连接的结构较复杂,有连接结构的地方在其外观面往往造成收缩印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格栅面罩合格率低及其与汽车面罩本体连接容易出现收缩印等缺陷,影响汽车进气格栅的美观性等问题,减少喷漆或电镀的工艺难度,降低产品成本。本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进气格栅,包括汽车面罩本体、嵌设在汽车面罩本体内的两汽车面罩,所述汽车面罩上设有六边形栅孔,所述汽车面罩两端纵向设有两卡扣,所述卡扣一端、与汽车面罩连接处设有凹槽,所述卡扣的另一端、与凹槽的同一侧设有凸起,所述汽车面罩上的两卡扣的凸起相对设置,所述汽车面罩本体上设有与卡扣进行限位配合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一侧设有用于将卡扣凸起卡紧的第一限位条,所限位孔的另一侧设有用于压紧卡扣第二限位条,所述汽车面罩的六边形栅孔棱的连续直边大面部分与汽车面罩本体通过超声波焊接。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由于将面罩分解成形状结构相似的两面罩,由此大大简化了面罩的尺寸和结构,提高了面罩毛胚注塑后的喷涂或电镀工序的合格率。

2)面罩与本体相结合的大面上,进行分段的均匀分布的超声波焊接,这样面罩的大面上可取消背面的复杂连接结构,提高了面罩正面的外观质量,使注塑加工的工艺简化,降低成本。

3)面罩上的卡扣凸起部位相对排列,使面罩与本体的装配时消除装配间隙,准确定位。

4)面罩上的卡扣的非凸起面与凸起面由本体上的相应限位条限位,可防止运动中卡扣连接受震动脱开,大大提高了面罩与本体连接的可靠性和牢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格栅左部的正面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格栅左部的背面视图,

图3是图2中的A-A剖面图,

图4是图2中的B-B剖面图,

图5是图2中的D-D剖面图,

图6是面罩2的正面视图,

图7是图6中的C-C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7和具体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一种汽车进气格栅,包括汽车面罩本体1、嵌设在汽车面罩本体1内的两汽车面罩2,所述汽车面罩2上设有六边形栅孔,所述汽车面罩2两端纵向设有两卡扣21,所述卡扣21一端、与汽车面罩2连接处设有凹槽,所述卡扣21的另一端、与凹槽的同一侧设有凸起,卡扣21上设有凹槽及凸起的一面为凸起面,其相对的另一面为平滑面,所述汽车面罩2上的两卡扣21的凸起相对设置,相对排列的优点是可以使汽车面罩2与汽车面罩本体1在装配时消除装配间隙,准确定位。所述汽车面罩本体1上设有与卡扣21,进行限位配合的限位孔11,所述卡扣21沿长度方向厚度逐渐增加,卡扣21与汽车面罩相连部位采用减薄的结构,这样可以消除汽车面罩正面出现的缩印。所述限位孔11的一侧设有用于将卡扣21凸起卡紧的第一限位条13,所限位孔11的另一侧设有用于压紧卡扣21第二限位条14,所述汽车面罩2的六边形栅孔棱的连续直边大面部分213本体1通过超声波焊接。

具体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由汽车面罩本体1,两汽车面罩2组成。汽车面罩2的正面视图如图6所示,两汽车面罩的结构形状相似。由于将汽车面罩2分解成形状结构相似的两面罩,由此大大简化了面罩的尺寸和结构,有利于面罩毛胚注塑后的喷涂或电镀工序的合格率的提升。

如图3,图4,图7所示,在汽车面罩2的两端布置了卡扣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卡扣的形状结构如图7所示。卡扣21穿过汽车面罩本体1上的限位孔11,卡扣21上下分别通过设置在限位孔周边的第一限位条13和第二限位条14进行卡合固定,卡扣21沿其长度方向采用减薄的结构,这样可以消除面罩正面出现的缩印。图5中表示汽车面罩本体1与汽车面罩2在此处是通过超声波焊接。图3中在同一个汽车面罩2上的卡扣凸起部位相对排列,相对排列的优点是可以使面罩与本体在装配时消除装配间隙,准确定位。这样的结构可防止运动中卡扣连接受震动脱开,大大提高了面罩与本体连接的可靠性和牢固度。同理,另外一个汽车面罩也采用相同的卡扣结构进行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