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前导风装置和具有该前导风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传统汽车的进风格栅有百叶窗式,即通过可调节的格栅叶片改变进风格栅的有效进气面积,但是这种方式对原有进气格栅的改动较大,需要重新设计,投入的研发成本较高,而且无法沿用传统的进风格栅,增加了整车成本。另外,现有驱动方式都是通过一个电机驱动一整条格栅叶片转动,整条的格栅叶片从进风格栅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长度较长,需要驱动电机输出较大的扭矩,这使得电机无法小型化,电机安装不便,电机成本高,同时还经常出现叶片扭转而非转动,影响调节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前导风装置,所述前导风装置具有改进的风量调节机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前导风装置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前导风装置,所述前导风装置设置在所述车辆的前保险杠本体的进风口处,所述前导风装置用于调节从所述进风口吹入至所述车辆的前机舱内的空气量,所述前导风装置包括:左侧调节部,所述左侧调节部位于所述进风口的左侧后部,所述左侧调节部包括:左侧框架、设置在所述左侧框架内且可转动的左侧主动叶片以及左侧从动叶片,所述左侧主动叶片带动所述左侧从动叶片同步转动;右侧调节部,所述右侧调节部位于所述进风口的右侧后部,所述右侧调节部包括:右侧框架、设置在所述右侧框架内且可转动的右侧主动叶片以及右侧从动叶片,所述右侧主动叶片带动所述右侧从动叶片同步转动,其中所述左侧调节部与所述右侧调节部之间设置有安装间隙;以及中间驱动装置,所述中间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安装间隙内,所述中间驱动装置同时驱动所述左侧主动叶片以及所述右侧主动叶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导风装置,中间驱动装置同时驱动左侧主动叶片和右侧主动叶片,通过居中布置的中间驱动装置同时驱动左侧的左侧主动叶片以及右侧的右侧主动叶片,从而实现对所有叶片的同步驱动,而且由于分为左侧叶片和右侧叶片,每个叶片的长度只有整个进风口长度的一半左右,叶片的长度适中,这样只需要相对较小的力即可驱动主动叶片转动,进而由主动叶片带动从动叶片转动,相比现有技术而言,驱动装置如电机可以小型化,低成本,更加便于布置,特别是能够利用两个框架之间相对狭窄的空间,从而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占用前机舱的空间更小,同时也能更好地保证每个叶片作转动而非扭动,调节过程更加顺畅、可靠,调节效果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侧主动叶片与所述右侧主动叶片的设置高度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侧主动叶片的端部设置有左侧主动轴,所述右侧主动叶片的端部设置有右侧主动轴,所述中间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伸出电机壳体的两端并分别与所述左侧主动轴和所述右侧主动轴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侧主动叶片同轴地连接有左侧主动齿轮,所述右侧主动叶片同轴地连接有右侧主动齿轮,所述中间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上固定有电机齿轮,所述电机齿轮分别与所述左侧主动齿轮和所述右侧主动齿轮啮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侧主动叶片为一个,所述左侧从动叶片为多个,一个所述左侧主动叶片处于多个所述左侧从动叶片的中间位置;所述右侧主动叶片为一个,所述右侧从动叶片为多个,一个所述右侧主动叶片处于多个所述右侧从动叶片的中间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导风装置还包括:对接结构,所述对接结构环绕所述左侧调节部、所述右侧调节部设置,并且所述对接结构适于贴附在所述前保险杠本体的后表面并包围所述进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接结构包括:硬质环形部和与所述硬质环形部相连的软质环形部,所述硬质环形部与所述左侧调节部和所述右侧调节部固定,所述软质调节部适于弹性地抵压至所述前保险杠本体的后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驱动装置包括:根据行驶工况能够进行自适应调节所述左侧主动叶片和所述右侧主动叶片的自适应驱动电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侧主动叶片与所述左侧从动叶片之间通过左侧联动结构相连,所述右侧主动叶片与所述右侧从动叶片之间通过右侧联动结构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前导风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导风装置与前保险杠本体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导风装置与前保险杠本体的后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导风装置和前保险杠本体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导风装置100,该前导风装置100应用于车辆,特别是纯电动车辆。前导风装置100设置在前保险杠本体的进风口202的后表面201,前导风装置100能够用于调节从进风口202吹入至前机舱内的空气量,例如根据路况、车速、动力元件散热需求等因素而适应性调节,降低空气阻力的同时满足散热需求。
如图2所示,前导风装置100可以包括左侧调节部1、右侧调节部2和中间驱动装置3。
如图1和图2所示,左侧调节部1位于进风口202的左侧后部,左侧调节部1包括左侧框架11、左侧主动叶片12和左侧从动叶片13,左侧主动叶片12和左侧从动叶片13均位于左侧框架11内并与左侧框架11可转动地相连,左侧主动叶片12可以带动所有左侧从动叶片13同步转动,这样通过驱动左侧主动叶片12,可以实现左侧所有叶片的同步开合,实现角度调节。
右侧调节部2位于进风口202的右侧后部,右侧调节部2包括右侧框架21、右侧主动叶片22和右侧从动叶片23,右侧主动叶片22和右侧从动叶片23均位于右侧框架21内并与右侧框架21可转动地相连,右侧主动叶片22可以带动所有右侧从动叶片23同步转动,这样通过驱动右侧主动叶片22,可以实现右侧所有叶片的同步开合,实现角度调节。
结合图2所示,左侧调节部1与右侧调节部2之间设置有安装间隙31,即在左侧框架11的右侧壁与右侧框架21的左侧壁之间形成了一个安装间隙31,该安装间隙31用于安装设置中间驱动装置3,这样结构紧凑,合理利用两个框架之间的间隙实现驱动装置3如电机的安装。
中间驱动装置同时驱动左侧主动叶片12和右侧主动叶片22,通过居中布置的中间驱动装置同时驱动左侧的左侧主动叶片12以及右侧的右侧主动叶片22,从而实现对所有叶片的同步驱动,而且由于分为左侧叶片和右侧叶片,每个叶片的长度只有整个进风口202长度的一半左右,叶片的长度更小且适中,这样只需要相对较小的力即可驱动主动叶片转动,进而由主动叶片带动从动叶片转动,相比现有技术而言,驱动装置如电机可以小型化,低成本,更加便于布置,特别是能够利用两个框架之间相对狭窄的空间,从而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占用前机舱的空间更小,同时也能更好地保证每个叶片作转动而非扭动,调节过程更加顺畅、可靠,调节效果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左侧主动叶片12和右侧主动叶片22的设置高度相同,这样方便利用同一个中间驱动装置3驱动。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左侧主动叶片12的端部设置有左侧主动轴,右侧主动叶片22的端部设置有右侧主动轴,中间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的电机轴伸出电机壳体的两端并分别与左侧主动轴以及右侧主动轴相连,这样通过驱动电机3直接同轴带动左侧主动叶片12和右侧主动叶片22转动,传动链短,传动效率高。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左侧主动叶片12同轴地连接有左侧主动齿轮,右侧主动叶片22同轴地连接有右侧主动齿轮,中间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的驱动轴上固定有电机齿轮,电机齿轮分别与左侧主动齿轮和右侧主动齿轮啮合。该实施例中,左侧主动齿轮、右侧主动齿轮和电机齿轮可以是锥齿轮,这样电机可以沿竖向布置,即电机轴沿竖向,通过锥齿轮传动改变方向,由于电机的周向尺寸较轴向尺寸小很多,因此这种布置方式对安装间隙31的宽度尺寸要求更小,可以布置在更窄的安装间隙31内,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左侧主动叶片12为一个,左侧从动叶片13为多个,一个左侧主动叶片12处于多个左侧从动叶片13的中间位置,以左侧从动叶片13为两个为例,则可以按照从动-主动-从动的上下排列方式布置,又如以左侧从动叶片13为三个为例,则可以按照从动-主动-从动-从动或者从动-从动-主动-从动,也就是说,左侧主动叶片12布置在最中间的一个位置(左侧叶片为奇数)或者最中间的两个位置中的一个(左侧叶片为偶数)。
相似地,右侧主动叶片22为一个,右侧从动叶片23为多个,一个右侧主动叶片22处于多个右侧从动叶片23的中间位置,以右侧从动叶片23为两个为例,则可以按照从动-主动-从动的上下排列方式布置,又如以右侧从动叶片23为三个为例,则可以按照从动-主动-从动-从动或者从动-从动-主动-从动,也就是说,右侧主动叶片22布置在最中间的一个位置(右侧叶片为奇数)或者最中间的两个位置中的一个(右侧叶片为偶数)。
采用这种布置方式,主动叶片更容易带动所有的从动叶片同步转动,所需力矩最小,联动也更加顺畅。
进一步,左侧主动叶片12与左侧从动叶片13之间通过左侧联动结构14相连,右侧主动叶片22与右侧从动叶片23之间通过右侧联动结构24相连。对于联动结构的具体构造,可以采用联动杆或相似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左侧调节部1和右侧调节部2通过对接结构4与前保险杠本体200的后表面对接。具体而言,对接结构4环绕左侧调节部1、右侧调节部2设置,并且对接结构4适于贴附在前保险杠本体200的后表面201并包围进风口202。通过对接结构4对接进风口202,可以使得前保险杠本体200沿用现有产品,提高现有产品通用性,降低重新研发、开模成本,而且通过对接也减少前保险杠本体200的振动传递至前导风装置100。
进一步,如图1所示,对接结构4包括:硬质环形部42和与硬质环形部42相连的软质环形部41,硬质环形部42与左侧调节部1和右侧调节部2固定,软质环形部41适于弹性地抵压至前保险杠本体200的后表面201。利用软质环形部41可以进一步衰减振动,降低前保险杠本体200的振动向前导风装置100传递,同时采用软质环形部41也增加与前保险杠本体200的后表面201的贴合效果。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前导风装置100,可以采用电机作为中间驱动装置3的主要动力源,且优选地,驱动电机3是自适应驱动电机3,换言之,自适应驱动电机3可以根据行驶工况而自适应调节左侧主动叶片12和右侧主动叶片22,例如基于路况、车速、动力元件散热需求等因素而适应性调节,降低空气阻力的同时满足散热需求。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前导风装置100,对于车辆的其它构造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