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后悬置软垫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8107发布日期:2018-11-30 20:47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悬置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后悬置软垫总成,主要适用于提高可靠性能与减振效果。



背景技术:

为了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产生的振动、噪声,现代汽车发动机无一不是采用弹性支承安装的,这就是“减振悬置”,其作用是对发动机振动和路面激励的隔离和吸收,减少车架的变形、冲击而损坏,降低其他零部件因为过多振动产生的疲劳破坏,同时减少对乘客舱中人所受的影响,提高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平顺性和舒适性。橡胶悬置是最早被使用的发动机悬置,由于结构紧凑,价格便宜,便于维护,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

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105172567A,申请公布日为2015年12月23日的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悬置总成,包括外骨架、内骨架总成,外骨架设置有内腔以与内骨架总成相配合,内腔的两侧均设置有矩形槽以与两橡胶制单元相配合,内骨架总成包括中骨架、内骨架,中骨架的上部与一号橡胶体的下部相配合,一号橡胶体由一号长方形弹性单元与二号长方形弹性单元组成,一号长方形弹性单元与二号长方形弹性单元形成开口朝外的夹角以与内骨架下部的凸块相配合。虽然该发明能在一定程度上隔振,但是其仍然存在以下缺陷:该发明中X向刚度由两橡胶制单元控制,Y向、Z向由一号长方形弹性单元与二号长方形弹性单元控制,这样的设计不仅可靠性较低,而且减振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可靠性低、减振效果差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可靠性高、减振效果好的发动机后悬置软垫总成。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发动机后悬置软垫总成,包括外骨架与内骨架,所述外骨架设置有与内骨架相配合的内腔,所述内骨架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一号橡胶软垫,一号橡胶软垫与内腔左右两侧设置的安装槽镶嵌配合,所述一号橡胶软垫对称且呈V字型设置在内骨架的左右两侧,所述内骨架的底部设置有二号橡胶软垫,所述内骨架的背部设置有与其相互垂直的三号橡胶软垫,三号橡胶软垫与内腔的背面相接触,三号橡胶软垫上靠近内骨架的部位设置有多个四号橡胶软垫,四号橡胶软垫与内腔的顶面相接触,所述内骨架的背部向下延伸设置有凸起,凸起的外表面硫化有橡胶,凸起与内腔的底面相接触,所述内骨架的左右两侧位于一号橡胶软垫上方的部位设置有五号橡胶软垫。

所述内骨架包括上骨架与下骨架,所述上骨架为U型结构,所述下骨架为梯形结构,所述上骨架与下骨架的下底边固定连接,所述一号橡胶软垫设置在下骨架的两腰上,所述二号橡胶软垫设置在下骨架的上底边上,所述三号橡胶软垫设置在上骨架的底部上,所述五号橡胶软垫与上骨架、下骨架的两侧边硫化成一体,所述凸起与下骨架的上底边垂直连接。

所述一号橡胶软垫包括橡胶块与橡胶板,所述橡胶板通过橡胶块与内骨架硫化成一体,橡胶板与安装槽镶嵌配合,橡胶板远离橡胶块的端面内嵌设有钢板。

所述内腔的底面上并排开设有多个一号安装孔,所述一号安装孔内安装有弹性圆柱销,所述凸起位于弹性圆柱销与内腔的背面之间。

所述内腔的背面为圆弧面,所述三号橡胶软垫与内腔背面相接触的端面为圆弧面,三号橡胶软垫的端面的半径小于内腔的背面的半径。

所述下骨架的下底边的中部开设有二号安装孔,所述二号安装孔内镶嵌有一号螺纹钢套,所述下骨架的下底边上位于远离上骨架的部位开设有三号安装孔,所述三号安装孔内装配有圆锥头销,所述下骨架的前部靠近三号安装孔的部位设置有弧形凸起。

所述下骨架的下底边朝上骨架向下倾斜设置,下骨架的下底边上硫化有橡胶,下骨架的前部硫化有橡胶。

所述下骨架的后部开设有多个减重孔。

所述外骨架的背部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内镶嵌有二号螺纹钢套。

所述外骨架的外周面与安装板之间设置有多根加强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后悬置软垫总成中一号橡胶软垫对称且呈V字型设置在内骨架的左右两侧,内骨架的底部设置有二号橡胶软垫,内骨架的背部设置有与其相互垂直的三号橡胶软垫,三号橡胶软垫上靠近内骨架的部位设置有多个四号橡胶软垫,内骨架的背部向下延伸设置有凸起,凸起的外表面硫化有橡胶,内骨架的左右两侧位于一号橡胶软垫上方的部位设置有五号橡胶软垫,这样的设计不仅可靠性高,而且保证了外骨架与内骨架在各个方向上相对运动的隔振。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可靠性高,而且减振效果好。

2、本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后悬置软垫总成中内骨架包括上骨架与下骨架,上骨架为U型结构,下骨架为梯形结构,上骨架与下骨架的下底边固定连接,凸起与下骨架的上底边垂直连接,上述设计的内骨架,不仅结构强度高,而且减振效果好;一号橡胶软垫包括橡胶块与橡胶板,橡胶板与安装槽镶嵌配合,橡胶板远离橡胶块的端面内嵌设有钢板,增设钢板,提高了总成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能。因此,本实用新型结构强度高、减振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可靠性高。

3、本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后悬置软垫总成中内腔的底面上并排开设有多个一号安装孔,一号安装孔内安装有弹性圆柱销,凸起位于弹性圆柱销与内腔的背面之间,设置弹性圆柱销,用于固定内骨架;三号橡胶软垫的端面的半径小于内腔的背面的半径,在受力过程中,位移与刚度非线性变化,达到变刚度目的;安装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通孔内镶嵌有二号螺纹钢套,提高了总成的使用寿命与可靠性能;外骨架的外周面与安装板之间设置有多根加强筋,增设加强筋,提高了外骨架的结构强度。因此,本实用新型可靠性高、减振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结构强度高。

4、本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后悬置软垫总成中二号安装孔内镶嵌有一号螺纹钢套,提高下骨架的可靠性能与使用寿命;三号安装孔内装配有圆锥头销,增设圆锥头销,起导向限位的作用,提高装配精度和效率;下骨架的前部靠近三号安装孔的部位设置有弧形凸起,增设弧形凸起,提高了下骨架的结构强度;下骨架的下底边朝上骨架向下倾斜设置,下骨架的下底边上硫化有橡胶,下骨架的前部硫化有橡胶,上述设计能有效控制发动机的位移并提高减振效果;下骨架的后部开设有多个减重孔,增设减重孔,降低了总成的自重。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装配精度与效率高、结构强度高、减振效果好、重量轻,而且能有效控制发动机的位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装图。

图3是图2中外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内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下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外骨架1、内腔11、安装槽12、一号安装孔13、弹性圆柱销14、安装板15、通孔16、二号螺纹钢套17、加强筋18、内骨架2、上骨架21、下骨架22、二号安装孔221、一号螺纹钢套222、三号安装孔223、圆锥头销224、弧形凸起225、减重孔226、凸起23、一号橡胶软垫3、橡胶块31、橡胶板32、钢板33、二号橡胶软垫4、三号橡胶软垫5、四号橡胶软垫6、五号橡胶软垫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6,一种发动机后悬置软垫总成,包括外骨架1与内骨架2,所述外骨架1设置有与内骨架2相配合的内腔11,所述内骨架2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一号橡胶软垫3,一号橡胶软垫3与内腔11左右两侧设置的安装槽12镶嵌配合,所述一号橡胶软垫3对称且呈V字型设置在内骨架2的左右两侧,所述内骨架2的底部设置有二号橡胶软垫4,所述内骨架2的背部设置有与其相互垂直的三号橡胶软垫5,三号橡胶软垫5与内腔11的背面相接触,三号橡胶软垫5上靠近内骨架2的部位设置有多个四号橡胶软垫6,四号橡胶软垫6与内腔11的顶面相接触,所述内骨架2的背部向下延伸设置有凸起23,凸起23的外表面硫化有橡胶,凸起23与内腔11的底面相接触,所述内骨架2的左右两侧位于一号橡胶软垫3上方的部位设置有五号橡胶软垫7。

所述内骨架2包括上骨架21与下骨架22,所述上骨架21为U型结构,所述下骨架22为梯形结构,所述上骨架21与下骨架22的下底边固定连接,所述一号橡胶软垫3设置在下骨架22的两腰上,所述二号橡胶软垫4设置在下骨架22的上底边上,所述三号橡胶软垫5设置在上骨架21的底部上,所述五号橡胶软垫7与上骨架21、下骨架22的两侧边硫化成一体,所述凸起23与下骨架22的上底边垂直连接。

所述一号橡胶软垫3包括橡胶块31与橡胶板32,所述橡胶板32通过橡胶块31与内骨架2硫化成一体,橡胶板32与安装槽12镶嵌配合,橡胶板32远离橡胶块31的端面内嵌设有钢板33。

所述内腔11的底面上并排开设有多个一号安装孔13,所述一号安装孔13内安装有弹性圆柱销14,所述凸起23位于弹性圆柱销14与内腔11的背面之间。

所述内腔11的背面为圆弧面,所述三号橡胶软垫5与内腔11背面相接触的端面为圆弧面,三号橡胶软垫5的端面的半径小于内腔11的背面的半径。

所述下骨架22的下底边的中部开设有二号安装孔221,所述二号安装孔221内镶嵌有一号螺纹钢套222,所述下骨架22的下底边上位于远离上骨架21的部位开设有三号安装孔223,所述三号安装孔223内装配有圆锥头销224,所述下骨架22的前部靠近三号安装孔223的部位设置有弧形凸起225。

所述下骨架22的下底边朝上骨架21向下倾斜设置,下骨架22的下底边上硫化有橡胶,下骨架22的前部硫化有橡胶。

所述下骨架22的后部开设有多个减重孔226。

所述外骨架1的背部连接有安装板15,所述安装板15上开设有多个通孔16,所述通孔16内镶嵌有二号螺纹钢套17。

所述外骨架1的外周面与安装板15之间设置有多根加强筋18。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说明如下:

本设计外骨架采用铝合金材料,外型优化无多余材料,与车架连接有四个通孔,其中三个孔分别内嵌螺纹钢套;橡胶软垫与内骨架硫化为一体;外骨架中安装槽处安装的橡胶软垫中内嵌钢板,且该橡胶软垫左右对称呈V型,内嵌钢板在V型面橡胶端部,硫化橡胶后插入安装槽中,钢板固定支撑使橡胶软垫与外骨架不易分离脱落,增加该总成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外骨架的底部孔安装弹性圆柱销,以与内骨架突出硫化橡胶体(凸起)配合在Y向固定内骨架;内腔的内圆弧面(背面)与半圆凸起(三号橡胶软垫)接触固定内骨架,且内圆弧面直径大于半圆凸起直径,在受力过程中位移与刚度非线性变化,达到变刚度目的;内骨架突出硫化橡胶体(凸起)与半圆凸起配合保证外骨架与内骨架在Y向相对运动隔震与可靠性;外骨架中内腔外部设有加强筋;内骨架底部方块凸起(二号橡胶软垫)在内骨架负Z向承受大载荷时与外骨架底部接触限位;内骨架顶部凸起(四号橡胶软垫)与外骨架负X向配合固定;内骨架中两孔分别过盈装配圆锥头销、螺纹钢套,圆锥头销在装配发动机时起导向限位作用,提高装配精度和效率;内骨架内部镂空设计,内骨架后部作减重处理。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6,一种发动机后悬置软垫总成,包括外骨架1与内骨架2,所述外骨架1设置有与内骨架2相配合的内腔11,所述内骨架2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一号橡胶软垫3,一号橡胶软垫3与内腔11左右两侧设置的安装槽12镶嵌配合,所述一号橡胶软垫3对称且呈V字型设置在内骨架2的左右两侧,所述内骨架2的底部设置有二号橡胶软垫4,所述内骨架2的背部设置有与其相互垂直的三号橡胶软垫5,三号橡胶软垫5与内腔11的背面相接触,三号橡胶软垫5上靠近内骨架2的部位设置有多个四号橡胶软垫6,四号橡胶软垫6与内腔11的顶面相接触,所述内骨架2的背部向下延伸设置有凸起23,凸起23的外表面硫化有橡胶,凸起23与内腔11的底面相接触,所述内骨架2的左右两侧位于一号橡胶软垫3上方的部位设置有五号橡胶软垫7;所述内骨架2包括上骨架21与下骨架22,所述上骨架21为U型结构,所述下骨架22为梯形结构,所述上骨架21与下骨架22的下底边固定连接,所述一号橡胶软垫3设置在下骨架22的两腰上,所述二号橡胶软垫4设置在下骨架22的上底边上,所述三号橡胶软垫5设置在上骨架21的底部上,所述五号橡胶软垫7与上骨架21、下骨架22的两侧边硫化成一体,所述凸起23与下骨架22的上底边垂直连接;所述一号橡胶软垫3包括橡胶块31与橡胶板32,所述橡胶板32通过橡胶块31与内骨架2硫化成一体,橡胶板32与安装槽12镶嵌配合,橡胶板32远离橡胶块31的端面内嵌设有钢板33;所述内腔11的底面上并排开设有多个一号安装孔13,所述一号安装孔13内安装有弹性圆柱销14,所述凸起23位于弹性圆柱销14与内腔11的背面之间;所述内腔11的背面为圆弧面,所述三号橡胶软垫5与内腔11背面相接触的端面为圆弧面,三号橡胶软垫5的端面的半径小于内腔11的背面的半径;所述下骨架22的下底边的中部开设有二号安装孔221,所述二号安装孔221内镶嵌有一号螺纹钢套222,所述下骨架22的下底边上位于远离上骨架21的部位开设有三号安装孔223,所述三号安装孔223内装配有圆锥头销224,所述下骨架22的前部靠近三号安装孔223的部位设置有弧形凸起225;所述下骨架22的下底边朝上骨架21向下倾斜设置,下骨架22的下底边上硫化有橡胶,下骨架22的前部硫化有橡胶;所述下骨架22的后部开设有多个减重孔226;所述外骨架1的背部连接有安装板15,所述安装板15上开设有多个通孔16,所述通孔16内镶嵌有二号螺纹钢套17;所述外骨架1的外周面与安装板15之间设置有多根加强筋18。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